糖尿病障碍(糖尿病侗症)
湘雅医院吴静教授团队发文探索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新机制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吴静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cell dearth & disease》(中科院1区,IF=9.685)杂志,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在线发表题为《High glucose induces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hippocampal neurons via inhibition of ALKBH5-mediated Dgkh m6A demethylation: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diabetic cognitive dysfunction》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新机制。内分泌科屈敏莉博士为第一作者,吴静教授为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意、记忆、思维及学习能力下降。认知功能的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方案的实施。
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相关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吴静教授团队首次发现糖尿病大鼠海马N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AlkB同系物5(ALKBH5)下调并导致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通过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测序(MeRIP-seq)和转录组RNA测序(RNA-seq)筛选并验证ALKBH5调控的靶基因甘油二酯激酶η(Dgkh),发现ALKBH5的下调引起Dgkh的m6A修饰水平增加,从而导致Dgkh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下降。同时,在体外和体内过表达Dgkh能有效改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综上,该研究表明糖尿病高糖通过抑制ALKBH5对Dgkh mRNA m6A去甲基化作用,使m6A修饰增加,下调Dgkh的mRNA和蛋白水平,最终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该研究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提出新的发病机制及潜在诊治靶点,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的支持。
稿件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礼茜医生:糖尿病8项检查,第3项很重要,太多人忽视了
得了糖尿病,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控制好血糖,就是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糖友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呢?
1.检查是否存在其他代谢异常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腰围、血尿酸等。
2.心血管并发症筛查
常规筛查做心电图,必要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
3.脑血管并发症筛查
常规检查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
4.糖尿病眼病筛查
做眼底检查,如果有条件尽量做散瞳眼底检查,可以更好的观察眼底。
5.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检查,可以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
6.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筛查
包括皮肤温度测定、间歇性跛行试验、颈动脉杂音、股动脉杂音、足背与胫后动脉检查。部分结果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踝肱指数(ABI)。
观察有无足部损伤、感染、皮肤受压溃烂、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是否正常。
7.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初步筛查做踝反射、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等,如有必要,可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频谱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卧位和立位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判断是否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胃电图和胃窦十二指肠空肠测压对诊断胃轻瘫有帮助。
夜间阴茎涨大试验和阴茎肱动脉血压指数测定可以帮助了解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情况。
超声检查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膀胱功能以明确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
8.口腔检查
每年到口腔专科做一次牙周检查。
此外,如果血糖难以控制,需要进行胰岛功能检查,酌情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这样便于选择降糖药物,避免增加肝肾负担。
- 由于1型糖尿病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一般可以在确诊5年之后,开始做慢性并发症的筛查。
- 2型糖尿病由于起病比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发病同时有可能已经伴有并发症,因此确诊之后就需要进行并发症的筛查。
- 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每年筛查一次,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也就是上述检查项目出现异常的患者,根据病情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希望各位糖友都能有一个合理的控糖方案,把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内,尽可能延缓或者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科普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守护记忆力|了解糖尿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作为糖尿病患者
您是否时常觉得记忆力下降?
是否在解决问题时慢半拍?
那有可能是糖尿病在作祟!作为罪魁祸首,糖尿病除了可以导致心脑血管、肾功能损伤等诸多并发症,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造成记忆力的下降、注意不集中,甚至出现性格改变,增加发生老年痴呆的风险。
这就是容易被糖友忽视的病症
认知功能障碍!
什么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指糖尿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根据疾病的发生、进展程度可将糖尿病认知障碍分为:无症状的临床前期 、轻度认知障(MCI)期 、痴呆期。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原因?
1).胰岛素抵抗:证实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
抗的患者表现出较差的认知功能,包括定向、记忆延迟、注意力和计算区域等认知域。
2).高血糖:研究发现,老年人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增加痴呆的
患病风险。在糖尿病患者中持续高血糖环境一方面引起的缺氧代谢加重酸中毒,损害缺氧脑细胞,进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另一方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积累,并通过多种机制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3).低血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会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并增加中风和心血管死亡率。与糖尿病相关的严重低血糖发作是进行性认知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4).脑部大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慢性脑缺血、低氧和能量代谢障碍,这些病变会引起认知功能的损害。
如何筛查及诊断?
在尽早识别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后,还需进一步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阶段、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共识给出了建议的糖尿病患者诊断认知功能障碍流程图:
预防及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多项研究显示,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和运动、增加脑力活动、良好的生物钟节律等)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
2.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住院频率增加,但既往研究发现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增加患者的低血糖发生风险。因此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设定。对于认知功能良好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0-7.5%,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8.0%-8.5%。
3.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症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能有效缓解疾病进展的疗法,现有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临床获益有限,因此早期控制血糖对延缓认知障碍尤为重要。
总结:
1.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升高,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尽早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3.针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设置。
4.糖尿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可以选择有助于认知功能改善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GLP‑1RA(如利拉鲁肽)等。
文:内分泌科 荆莹玉
图:内分泌科 荆莹玉
编辑:宣传科 毕 祯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