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碰伤(糖尿病碰伤发炎后如何治疗)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小伤口,严防大伤害
我认识一位中年糖尿病患者,已确诊糖尿病10年了。现在已经截肢了。
在就诊半个月前他不小心摔伤了小腿,出现红肿、疼痛的症状,但因伤口很小,没有重视。随后伤口越来越大,流脓越来越多,且小腿红肿日益明显,才去医院治疗,医院见情况严重,建议截肢。
患者和家属都不能理解,只是一个小伤口不至于到截肢的地步啊?但是,病情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能截肢保命。这就是忽视小伤口的结果。
对于一般人来说,平时走路不小心就会碰到桌角、板凳等硬物,有时还会有小伤口。一个小小的伤口或许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涂点药没几天就好了。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规范处理,产生的严重后果可能会超乎想象。路边的硬物看似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实则会有很多细菌附着在上面,糖尿病患者被其撞伤后若不及时处理,极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千万不能轻视这些小伤口,当发生碰擦时,必须及时采取妥当的处理。一旦伤口处出现红、肿、热、痛,或自身出现发烧、低血压等症状时,应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
不可忽视!糖尿病令伤口难愈合,叮嘱患者务必做好这几点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正常人高,这与糖尿病延缓伤口愈合有关。伤口愈合减慢导致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可以改善伤口愈合还可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
为何糖尿病会影响伤口愈合?有哪些危害?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轻微的碰伤、刀伤及烧伤,对于一般人群影响不大。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许多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出现不愈合的情况,这大大增加了伤口感染风险。感染可局限于病灶部,也可扩散至周围的组织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某些情况下甚至致命。即使伤口无感染发生,长期的不愈合也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血糖与伤口愈合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于接受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控制良好与伤口更易愈合相关。术前血糖变异性较大与伤口开裂及再次手术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许多步骤均受到影响,如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其血小板易于凝聚,而使用胰岛素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在高血糖状态下分叶核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及杀伤能力均下降;有关研究证实糖尿病与巨噬细胞数目减少有一定联系,而巨噬细胞可产生化学趋化因子、血管生成因子、胶原刺激因子等促进伤口愈合;糖尿病患者所具有的蛋白非酶糖化过程可影响胶原纤维特性,继而影响伤口愈合;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血管闭塞严重影响伤口愈合;糖尿病神经损伤是影响伤口愈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伴有神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受伤不易察觉。
另外,排汗受损、皮肤干燥、趾甲感染、足畸形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这些也增加了细菌感染风险。
并且,由于循环和神经系统受影响而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脏疾病和眼部问题。未经治疗的伤口可能感染,而感染可传播到血液、肌肉和骨骼。
预防和改善,务必做好这三点
防止糖尿病伤口愈合缓慢的策略包括:良好血糖管理、适当的足部护理及伤口及时处理。
1.良好的血糖管理
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可减少伤口愈合缓慢及并发症风险。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方法较多,包括多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应用。两种类型糖尿病的控制都应以生活干预(如饮食、运动及体重减轻)为基础。
2.适当的足部护理
适当的足部护理方法包括:每天洗脚、拍干并涂上保湿乳液、避免赤脚行走、修剪脚趾甲应仔细、鞋子合脚舒适等。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留意伤口的愈合情况,虽然愈合缓慢但若持续数周且有伤口蔓延、渗出及疼痛加剧症状应立即跟医生反馈。
3.伤口及时处理
伤口感染严重时积极的抗生素治疗、清创甚至手术治疗相对必要。如果伤口对治疗没有反应(如出现严重或广泛的糖尿病足溃疡)可能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不要慌,津沽疮疡在发扬
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曾说过:“足是人类发展的艺术杰作”,然而足部的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而在全国各大医院门诊中,许多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足部溃疡。糖尿病患者既要进行糖尿病的治疗,还要处理足部并发症,这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压力,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糖尿病足是怎么出现的?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糖尿病足专科张朝晖教授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味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极易造成血液粘稠,血管壁受损,血液循环不畅,而足部又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随着血管逐渐变细,血流逐渐缓慢,在下肢末端乃至足部小血管极易出现弥漫性的堵塞。缺少了血液濡养的肢体就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增厚,汗毛脱落,皮肤温度降低,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周围神经缺血,则会局部麻木、疼痛,甚至足部变形。如不慎碰伤,则如无水之田而枯萎,表现为局部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干黑坏疽,疼痛剧烈,甚至截肢,丢掉生命。
2.糖尿病足有什么危害吗?
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随着足部感染的不断发展,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大大增加,甚至会造成截肢,失去生命。加之伤口愈合漫漫无期,也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糖尿病足如何才能“保肢”?
张朝晖教授介绍说,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下肢微循环障碍及糖尿病足创面原位修复特点鲜明、疗效可靠。中医药改善循环的方式有:一者中医采用益气生络之品促进微小血管开放或再生,逐渐恢复对于足部远端循环血供需求;二者中医能过通过行气药物改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加速血液在下肢末端的流动速度,以达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效果。对于糖尿病足破溃坏疽方面,中医中药同样具有自己的特色。由于缺血导致的创面和坏疽在早起血供尚未恢复之时是绝对不能清创的,否则必然造成“清到哪烂到哪”的严重后果,而中医药的使用浸泡,会使得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采用中药丹剂及油膏制剂去腐生肌,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于正常组织的损害,力求伤口原位生长,极限保肢体。在中医极限保肢体及与基于“药疮交互”、“筋之血化”、“腐去肌生”、“肌平皮长”的原创理论,形成了“箍围护场”、“给邪出路”、“去腐生肌”、“化腐再生”、“偎脓长肉”、“生肌长皮”的促进创面愈合、保肢的序贯治疗体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科重点专科,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的传承基地。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是正在沿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道路不断前进。津沽疮疡亦怀着努力、赤诚、感恩之心,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的思想精髓和治疗特色,从实际出发,更好地为糖尿病足患者做好临床中的诊疗工作。
文稿/中医外科 孙旭 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