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阴干(糖尿病阴部痒的症状)
改善糖尿病的中药偏方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有效的改善呢?下面给大家介绍改善糖尿病的中药偏方,供大家参考。
1、生黄芪、生地各30克,苍术15克,人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日1剂,水煎分温服用。本方为协和医院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方,方为降糖方,经药理研究证明,方中的6味药物均为降糖药物。
2、糯米爆成“米花”50克,桑根白皮50克。水煎,1日服2次。
3、人参6克,鸡蛋清1枚。将人参研末与蛋清调匀,1次服下,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4、玉米粒500克。加水煮玉米粒至开花,分4次吃,连吃1000粒。
5、鲜地黄50克(亦可用生地黄代),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将地黄、枣仁水煎滤汁,以汁煮米作粥,随意服用。
6、鲜菠菜根50克,鸡内金10克,大米50克。把菠菜根洗净,切碎,加水同鸡内金共煎煮30-40分钟,然后下米煮作烂粥。每日分2次,连菜与粥服食。
7、泥鳅10条,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与干荷叶(研末)同等量。每服10克,遇口渴时再服,服时用凉开水送下,日3次,以不思水为止。
8、嫩笋、酱油、盐适量。将嫩笋削皮切成长方片状,用酱油浸泡一下即捞出。锅内放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下笋片煎炸成黄色即可。
9、山药、生地各15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附子6克,肉桂5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 饭后30分钟温服,猪胰子切成小块生吞,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医药物。
玉竹的高产种植技木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别名:尾参。具有养阴,润燥,除烦功能。主治热病阴伤,口燥阴干,糖尿病。隆回全县大部分地区可种植。
一丶生长习性
玉竹喜凉爽,潮湿,荫蔽环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很严,生,熟荒山坡均可种植,忌连作。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黄砂壤土或红壤土为佳。前作以玉米,发生,黄麻等为好。为保证玉竹地下茎生长良好,达到增产目的,整地时必须深翻30~35厘米,沟深约15厘米,沟宽约33厘米。
2,繁殖与栽种
选择秋季收获时,选根茎肥大,须根较多,皮色黄白无班点,顶芽饱满的新生茎做种茎。
春种在3月下旬,秋种在10月上旬。以春种为好,成活率高。
栽种: 在畦上按横距30厘米开横沟,沟深1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种茎斜故沟内,芽头向上。玉竹的根系生长呈扇形分布,为了利于根茎的生长,牙头必须朝同一个方向摆放,然后覆土3厘米,浇水。栽种应在早上进行,下午阳光照射使地温升高栽种后生长不良会影响产量。雨天不能栽种。每亩用量150~200公斤。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第一次除草可用手拔或浅锄,以免伤害嫩苗。第二三年出苗前冬用黄茅草覆盖隐上一层细土,由于根茎基本密布地表所以杂草较少,基本不用除草。如果苗势不好或空缺可用手拔除,中耕除草特别不能在雨天进行。
2,追吧: 春季苗高5厘米时,亩施人畜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于苗枯后施堆肥或厩肥2000公斤,加磷肥10公斤。施后浇水,然后培土7~10厘米,保持表土疏松湿润。
3,培土: 根茎有向上生长的习性,易露出地面,有露出的要及时培土有利于提高产量,冬季培土有利于防止根茎冻害。
四,病虫害防治
1,褐斑病: 一般5~6月份发生,危害叶片,发病后叶上病斑呈褐色条状,严重时使叶片枯死直至死苗。防治: 及时清除病株,发病前或初期用12%绿乳铜600~8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
2,根腐病:多雨季节发生,根茎腐烂,组织破坏,茎叶枯萎。防治: 注意排灌,拔除病株,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15天一次,连续3~4次。
3,锈病:5月份发生,叶片上病斑圆形,背面有黄色,杯形的小粒。防治:雨后及时排水,发病时每亩用粉锈宁0.15~0.2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3次。
4,蛴螬: 金龟子幼虫,蛟断幼苗或咀食地下根茎,造成断苗或根茎空洞。防治: 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0倍液灌蔸。
五,采收加工
玉竹以根茎入药,现在加工厂多以切片为主。栽种2~3后在秋冬霜降后采收最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挖时尽量留长条,去土然后出售。一般亩产在5000~8000公斤左右鲜货,产值视市场行情而定,基本在二至五万之间。当然,只有科学管才会有丰硕成果。
三
春食苗,夏食瓜!糖友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作者 | 控糖参考
责编 | 麦子
中医养生一直提倡“春食苗,夏食瓜。”瓜类的食物水分含量较大,同时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大多瓜类食物都能清热化湿,清淡可口,非常适合夏季人们降温防暑进食。那么,糖尿病患者夏季时怎么吃瓜才能算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呢?
1
辅助稳糖的“明星瓜”——苦瓜
每逢夏天,人们因炎热不思饮食之际,若以苦瓜做成菜肴,可以取得开胃爽口,祛暑清心的效果,如以苦瓜泡制成凉茶饮用,也能使人清暑逸神,烦渴顿消。正如广东客家有一首山歌这样唱道:“人讲苦瓜苦,我说苦瓜甘。甘苦任君择,不苦哪有甜。”民间传说,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就是与任何菜如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
对糖友来说,苦瓜可谓一种辅助稳糖的“明星瓜”,非常适合在夏季食用。苦瓜的提取物中含有两种活性成分——苦瓜素(charantin,也叫苦瓜甙)和多肽-P。其膳食纤维含量很多,含糖比例低,所以是一种升糖速度比较慢的健康蔬菜。
苦瓜有很多种吃法,适合糖友的有这几种:苦瓜泡水、苦瓜榨汁、凉拌苦瓜、清炒苦瓜、苦瓜汤、苦瓜粥等等。下面推荐几种做法
苦瓜茶
苦瓜1个,绿茶适量。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去瓤,装入绿茶,把瓜挂于通风处阴;将阴干的苦瓜,取下洗净,连同茶切碎,混匀,每取10克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沏饮用。此茶具有清热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糖友若有中暑发热、口渴烦躁等病症,可以一试。
苦瓜瘦肉汤
鲜苦瓜200克左右,去瓤切块,猪瘦肉100克,切片。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清热解暑、明目去毒作用。
苦瓜粥
苦瓜100克,粳米50克,冰糖100克,食盐适量以及清水700克。苦瓜去瓤,切成小丁,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上火烧开放入苦瓜丁,冰糖,食盐熬煮成粥即可。此粥消暑降热、清心明目、解毒,非常适合糖友食用。
特别提醒一下,苦瓜性寒,对脾胃不好的人不是很好,所以胃不好的糖友吃苦瓜要适量。
2
清淡香嫩的丝瓜宜做汤
夏日最美的风景,莫过于一根根绿盈盈的丝瓜顶着金灿灿的的小黄花,在枝藤叶片的簇拥下,斜斜地垂挂在瓜架上,给小院平添几分意趣。丝瓜属于清淡型蔬菜,有一种小家碧玉的傲气,宁为清贫,不为浊富。
丝瓜的吃法不外乎烹炒和煮汤,也适合糖友,可以稳糖。丝瓜做菜,削去外皮,可凉拌、可清炒、可烧汤、可配肴,而且能和大部分食材搭配在一起,荤素皆宜,做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爆炒丝瓜、丝瓜蛋汤、丝瓜火腿、丝瓜炖豆腐等等,都让人齿颊留香。糖友在烹制丝瓜菜品时,应注意清淡、少油,可勾稀芡,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以保持其香嫩爽口的特点。
西红柿丝瓜汤
丝瓜1根,西红柿2个,香葱花适量。先将西红柿切片,丝瓜去皮切片;锅中放入少许油,烧至六成热,加入鲜汤500毫升烧开,放入丝瓜片、西红柿片,待熟时加胡椒粉、细盐、味精、葱花调匀起锅。具有清解热毒、消除烦热的功效,适合暑热烦闷、口渴咽干的糖友。
凉拌丝瓜
丝瓜洗净切片经开水焯后,拌以香油、酱油、醋等可做成凉拌丝瓜;清炒丝瓜则清淡可口,清热利湿。
3
冬瓜最适合胖糖友
冬瓜性味平和、微寒,味甘,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渴,消痈行水,清热祛暑,解毒排脓的功效,在夏日尤其适合糖友服食。冬瓜的含水量最为丰富,高达96%;钾元素含量也相当高,每100克含钾量为130毫克,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糖友在夏季极易出现倦怠,再加上大量排汗,钾元素大量流失,导致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等,这时糖友可以尝试吃点冬瓜。
冬瓜脂肪含量很少,含有葫芦巴碱和丙醇二酸能够抑制糖转化为脂肪,防止人体内脂肪的堆积,有减肥降脂的功效,间接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另外,冬瓜里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能利水消肿、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是肾炎浮肿、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
冬瓜食用方法颇多,常有炖、烧、烩、氽、蒸等,其味清淡,暑天若煮冬瓜绿豆汤,喝后沁人心脾,烦暑顿消。
冬瓜银耳羹
冬瓜250克,银耳30克。先将冬瓜去皮、瓤,切成片状;银耳水泡发,洗净;锅放火上加油烧热,把冬瓜倒入煸炒片刻,加汤、盐,烧至冬瓜将熟时,加入银耳、味精、黄酒调匀即成。此汤羹具有清热生津、利尿消肿之功效,适宜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炎水肿等患者服用。
稳糖冬瓜盅
取重2500克左右的冬瓜一个,截瓜头,去瓤,加入黄连粉30克,再把截去的瓜头盖回,用竹签固定煨至冬瓜熟透,榨取冬瓜汁,一天分3次服用,可以起到一定的稳糖效果。
4
最不起眼的稳糖小能手——黄瓜
黄瓜在菜园子里不算起眼,深受食客喜欢。黄瓜水分充足,含有的糖甙、甘露糖、木糖醇等糖类不参与体内糖代谢,糖尿病人可经常食用,可以稳定血糖,还有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的作用。而且热量不高,非常适合想减肥的糖友食用。
黄瓜可生吃,也可以做成菜,入馔常作凉菜,如拍黄瓜、炝黄瓜皮、酸辣黄瓜等,是居家好美食。这里建议糖友最好生吃黄瓜,做成凉菜也可以。特别提醒的是,北方人夏天习惯直接用黄瓜蘸酱吃,糖友要注意食用量,因为一些大酱或甜面酱热量较高。热菜多用于炒、熘等菜的配料,也作酿菜,或用于氽汤。
温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适当食用瓜类蔬菜对身体有益,但要注意瓜类蔬菜虽好,实际上并不能降血糖,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稳定血糖作用。因此,血糖过高的糖友切不可仅靠某种食物来降糖,另外,平日饮食要注意品种更替,丰富餐桌,满足身体多方面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