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医大糖尿病(沈阳医大糖尿病科怎么挂号)

澎湃新闻客户端 0
文章目录:

技术创新 步履不停 | 中国医大四院在省内率先完成两例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引领肥胖与糖尿病治疗新…

医疗技术革新

我国肥胖与糖尿病的增长速度及发病率双双位居前列,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日,中国医大四院肥胖及代谢性疾病诊疗中心在普通外科刘金钢教授、副院长王勇教授及消化内科赵志峰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了辽宁首例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这一创新术式以无创、高效的特点,为肥胖与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01

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简介

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是一种创新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置入一个套管隔离食糜。置入后,来自胃内的食糜由套管腔内通过,胆汁及胰液等隔离在套管外,使得胆汁胰液和食物“分流”于远端汇合,减少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食物被“分流”,该部位消化管黏膜在食物刺激时分泌一系列的胰岛素抵抗(IR)因子即不再释放或减少释放,随之机体的胰岛素抵抗(IR)减轻或消失,使得肥胖和2型糖尿病得以控制治疗。

02

适用范围:受众人群更广

1. BMl≥25kg/m⊃2;的肥胖患者

2.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患者

3. 复胖患者

4. 肥胖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

5. 符合代谢手术指征但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03

显著优势:多重疗效,提升生活质量

1. 低风险,高安全性: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其微创、易操作、不损伤人体结构、可取出并重复置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快速康复:术后恢复期短,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有效控制体重与血糖:通过改变食物消化路径,该手术能够有效促进体重减轻和血糖控制,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疗效。

04

疗效显著:3-6个月明显好转

据官方统计,在术后的3-6个月内,60%的患者平均体重减少约17.2kg,体重总减少率为15.8%,血糖水平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部分接受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的患者可能会感到胃部有异物感,尤其在手术初期,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感受会逐渐减轻。相较于其他传统减重方式,胃转流支架创伤更小且恢复快,术后能更快回归工作与生活,是不想接受减重手术人群最好的选择。

05

专业团队全程管理:助力康复

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后,由专业团队(医生、个案管理师及营养师)提供全程管理,从术后监测、饮食、活动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精准评估患者需求,确保快速康复,重拾健康生活。

肥胖代谢病诊疗中心部分成员合影

在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截至11月下旬,中国医大四院肥胖代谢病诊疗中心已成功为两位肥胖患者实施该术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院也将继续发挥多学科诊疗群沟通协同、信息交流的强大优势,推动这项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更多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辽沈晚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技术创新 步履不停 | 中国医大四院在省内率先完成两例胃转流支架系统置入术,引领肥胖与糖尿病治疗新篇章》

阅读原文

来源:辽沈晚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医大总医院开展糖尿病临床研究

临床上的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住院的比例是春夏季的2—3倍。因此,糖友从入秋起就要控制好血糖,严防并发症,安全度过“多事之秋”。

目前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正在开展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项目,该项目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如果市民已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已接受饮食和锻炼治疗至少2个月(2个月内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既往未用过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仍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5%~10%),就有机会加入到该项目接受新型药物的治疗,并获得专业医师的随访指导,最终参加标准由项目医生掌握。市民可以拨打报名电话400-630-3390获取更多信息并进行预约(周一至周六9:00-17:30)。

科普丨中国医大四医院刘金钢院长访谈:最新数据显示 95%糖尿病肥胖患者饮料当水喝

糖尿病患者65%比例超重或肥胖,肥胖患者95%以饮料代水

16岁男孩,体重240斤,爱吃肉;33岁护士,体重200斤,能吃饭;28岁厨师,体重340斤,饮料当水……

每一位前去医大四院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都要填写一份“行为习惯与患病关系”的调查问卷。近日,中国医大四院减重代谢外科公布了2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大数据。结果显示,200多名超重患者中,4成比例属于单纯性肥胖,6成比例伴有二型糖尿病。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爱吃肉、饭量大是通病。最令人吃惊的一项结果显示,95%的比例以饮料代水。

病例:370斤厨师,端大勺没法喘气

活动当日,恰是对孙浩(化名)最后一次随访。回想5年前,第一次见到孙浩,刘院长说“像座大山。”走3步停一下,走5步歇一会,得让他喘口气,不然没法动弹。

孙浩告诉医生们,他生来就是个小胖子,9斤7两,打小口壮,能吃能喝。很自然,体重也一直超重。上学时还好一些,打球、骑车,身子虽然超重但没影响到生活。高中毕业,自己选择了做一名厨师。从那时起,体重出现了飙升,最重时310斤。自己也知道肥胖对身体不好,尝试过运动、节食、减肥药等方法减重,但体重越减越重,到后来就医时体重接近340斤。而此时,肥胖给孙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三高,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晚上没办法平躺下,只要躺下就会憋醒,醒时满脸发紫,头晕脑胀,跟死过一样,而白天总是迷迷糊糊,只要坐下马上打呼噜迷糊着,想端大勺都没办法喘气。在这种情况下,他找到刘金钢院长,接受了减重手术。

术后二年,孙浩已经完全恢复,体重比手术前减掉了近100余斤,三高指标全部正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已经完全消失,连呼噜都不打了。他从一名厨师成功转型,已经成为了三家餐饮店的老板,充沛的精力让他事业家庭双丰收,每天都过得快乐无比。

数据:肥胖患者95%比例以饮料代水

在医院接受减重手术的所有肥胖患者,每个人都有一段痛苦史。与其相对应的,每个人也都有一些不良饮食习惯。

近些年,医大四院针对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进行“行为习惯与患者关系调查”。近日,他们公布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200位患者中,81人属单纯性肥胖,最小年龄16岁,是名高二男生,最大年龄48岁,男性;119人是肥胖伴二型糖尿病,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1岁。在饮食习惯调查中,他们明确表示饮料当水者191人,其余9人称爱喝饮料,会偶尔喝水。另外,爱吃肉、能吃肉、至少一顿半斤肉,能吃饭,总吃,这些都是他们的特征。

对于这些调查结果,刘院长明确表示,这些都是引起肥胖的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中,65%的人超重或者肥胖,彼此间关系非常明确。由此可见,要想远离糖尿病,必须远离肥胖,远离这些不良饮食习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接受微创减重外科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减重效果。减重与糖尿病手术不仅能迅速减轻患者的体重,也能有效改善大部分患者并存的血糖代谢紊乱,从而稳定血糖、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1 LRYGB

LRYGB 是目前减重和代谢外科最常用的术式,除减重效果显著外,术后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改善也较好,可作为代谢外科首选术式。根据西方国家大样本荟萃分析报道,RYGB 术后 1 年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 (%EWL) 为 65%~70%,2 型糖尿病缓解率为80%~85%,其吻合口溃疡、胃食管反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手术相关病死率约为 0.5%。

2 LSG

LSG 是以限制胃容积为主的术式,保持了原胃肠道解剖关系,改变部分胃肠激素水平,对 2 型糖尿病病人的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改善较好,可作为独立手术应用,也可作为重度肥胖 (BMI>50) 病人第一阶段的减重手术。根据国外大样本荟萃分析报道,LSG 术后 1 年 %EWL 为 30%~60%,2 型糖尿病缓解率约为65%,术后漏、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 3.3%,手术相关病死率<0.5%。

专家简介:刘金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美国减重及代谢外科协会会员(FASMBS)、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及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主任委员,完成我国首例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手术,主持并参与中第一部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