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剧痛(糖尿病患者疼痛)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身体出现疼痛的9个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临床工作中,经常听糖尿病患者诉说身体疼痛,担心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

其实身体疼痛未必是糖尿病并发症惹的祸,今天咱们就分析糖尿病身体疼痛的9种常见原因及对策。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四肢未稍对称性、呈手套袜套样表现,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痛等,呈上行性发展。

对策

  • 如果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用硫辛酸、甲钴胺、依帕司他等治疗。

  • 疼痛严重者,可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如改善患者神经痛的症状,如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美洛昔康、塞来昔布、辣椒素等,也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 最重要的治疗是控制好血糖。

2.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引起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等,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胀痛,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发绀、坏疸等。

对策

  • 轻症者,在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凝状态等基础上,戒烟是治疗的关键。

  • 药物治疗可选用扩血管、抗凝等治疗,如羟苯磺酸钙、硫辛酸、阿斯匹林、氢氯吡格雷等,也可以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效果明显,治疗后"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或消失,高血压、高血脂、肾脏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也能获得改善和恢复。

  • 严重者需做下肢血管造影,了解血管堵塞程度,可放置血管支架疏通血管,解决下肢未端缺血缺氧。晚期有坏疸者,需要截肢治疗。

3.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体质差,免疫力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易侵犯外周神经。表现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持续性的、沿神经走向的放电样刺痛、灼痛、触摸痛。

一般是先有感冒表现,后出现受侵犯的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疼痛2-3天才出现疱疹。带状疱疹经治疗后好转,但是疼痛可持续多年。

对策

  • 一旦发生带状疱疹,积极控制好血糖。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干扰素等,严重的可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 治疗疼痛可以用:①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如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治疗,同时可配合理疗、中医中药等治疗。神经阻滞,神经毁损。

4.糖尿病合并椎间盘突出

2型糖尿病以老年人多见,往往因骨质疏松及长期劳作,致使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表现为:沿神经行程的疼痛,疼痛性质为触电样麻痛、胀痛,伴患肢无力。

多为单个肢体或单根神经行程区域痛,有明显的定位征,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无关。

对策

  • 治疗上,一旦考虑有椎间盘突出或脊椎骨质增生,应做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 轻症者可以用绝对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理疗和推拿、按摩、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法、中医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等方法治疗。

  • 病情严重,疼痛难忍或导致瘫痪的可行手术治疗。

5.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对策

  •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6.糖尿病合并痛风

疼痛表现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

对策

  • 迅速控制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 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 药物治疗: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等;2.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氯沙坦及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3.新型降尿酸药; 4.碱性药物: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5.止痛,秋水仙碱、塞来昔布、痛风定等。

  • 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7.糖尿病合并风湿病

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

对策

  • 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使用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现在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

  • 有糖尿病的人应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如果使用,应严密监测血糖,用控制餐后血糖控制好血糖。

  •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 其他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8.糖尿病合并肿瘤

2型糖尿病常常在老年人中多见,肿瘤的发生率高,很多肿瘤最早的表现是疼痛。癌性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88%;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约占11%;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1%。

对策

  • 对不明原因的疼痛,应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早期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

  • 对于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多选择手术治疗。如果转移性肿瘤,可全身多处疼痛,只能用止痛药处理,晚期用吗啡等对症治疗。

  • 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多因组织细胞破坏后代谢产物增多引起,对症治疗即可缓解。

  •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主要是肿瘤转移后,特别是骨转移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质破坏或骨质疏松引起疼痛。治疗可给予止痛药物、补钙、维生素D和活化维生素D等治疗。

9.其他

其他身体疾病也可以表现体表的疼痛,如心梗、肺梗、肺炎、胸膜炎、胆结石、肾结石、阑尾炎等。

对策

一旦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胸腹的疼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身体疼痛原因很复杂,一旦身体出现疼痛,需要及时看医生,由有相关专业知识、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后确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耽误了病情。

简介作者:向建平主任医师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学术带头人

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

糖尿病患者身体为什么会出现疼痛?该怎么缓解疼痛?

我们经常会听到糖尿病的患者说身体上有疼痛的症状,对于不了解糖尿病的人来说,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糖尿病还能引起疼痛,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哪些原因导致身体出现疼痛的呢?又该如何治疗缓解自身的疼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产生疼痛?

糖尿病患者当中最常见的一种产生疼痛的原因是发生了周围的神经病变,这也是发病原因最复杂,和并发症最严重的原因。产生这种周围性神经疼痛是因为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这种损伤可以累及及全身周围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会表现为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灼热、冰凉等,也可以出现自发性的疼痛,患者还会出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的现象,如果继续发展、恶化下去甚至会出现糖尿病足溃疡,有可能需要截肢,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出现这种疼痛怎么治疗?

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表现为四肢末端开始的麻木,疼痛为主。一般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依帕司他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及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要根据血糖的水平,由医生指导使用合适的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不要自行更改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和其他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控制不好,除了身体的疼痛症状之外还有可能引发这些危害:

糖尿病患者自身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配合治疗。糖尿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加危害非常大,容易出现急性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但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不必有过大的精神压力,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重要的是控制血糖稳定。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注意控制饮食,需要限制每天进食的总热量,在同等热量的前提下,限制高热量饮食的摄入,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如果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的采取正确的减肥方式来减轻体重。

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多运动锻炼,通过体运动来消耗热量,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与此同时,需要定期的前往医院检查自己的血糖水平。

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有糖尿病的人,身体这些地方时不时感觉疼痛,告诉你并发症要来了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张先生最近一段时间时不时感觉小腿上像是被针扎了一样的痛,而且晚上睡眠两条腿像被子没盖严似的往里灌风凉凉的,自己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的还错可以,这些症状莫不是发生了并发症?这该怎么办呢?

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把血糖控制好是必须要做到的,但与此同时注意自己身体上发生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发生的蛛丝马迹更为重要,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随着患病年限的增长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会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有些并发症虽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阻止与延缓其进展尤为重要,比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即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一种并发症。

有资料显示,有糖尿病十年以上的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高于60%,是因为高血糖及血糖的波动使神经细胞供血供氧的细小血管发生了病变,就像人体长期呼吸不畅憋着难受会生病一样,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导致“信号”传导受阻或异常,就会引起以疼痛为表现的病变,可能发生疼痛的部位主要有:

  • 手脚、前臂及小腿 双侧同时出现麻木、针刺样疼痛、像有蚂蚁在爬等感觉,这是糖尿病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周围神经病变,,也是所有并发症中最早出现的一种。
  • 损伤到自主神经后,常会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消化不良、便秘,体温调节障碍、排汗异常甚至影响到正常呼吸、心跳发生气急、心悸等。
  • 大腿及上臂疼痛,常在单侧肌肉强壮处发生,随后很快会发生肌无力及肌肉萎缩,可与上述肢体远端的疼痛不适同时出现。
  • 腰部持续性钝痛,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可出现下肢麻木,并常与疼痛同时出现,常感觉下肢发冷、发凉。
  • 颅神经受损比如伤及动眼神经,会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转动,还可出现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症状是慢慢出现的,常被忽略或是误以为发生了其它问题,比如手脚麻木可能会从小腿瘙痒起始以为是皮肤干燥,胃胀气、消化不良会被误以为饮食不合适等等,从而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要知道神经细胞一旦受到损伤,修复的难度很大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损伤严重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对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平时对身体出现的上述一些不适表现不要大意,及时请医生诊治,也要养成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那么,如何避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呢?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这是有糖尿病的人干预治疗最基本的要求,比如:

  • 空腹血糖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6.1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7.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7.8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10.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6.5%,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7.5%
  • 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1.8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2.6mmol/L
  • 甘油三酯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1.7mmol/L,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2.3mmol/L
  • 血压理想控制目标是小于130/80mmHg,一般控制目标是小于140/90mmHg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

血糖高过多少就表明快得糖尿病了?哪些措施可以避免糖尿病发生?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