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发(糖尿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低血糖也有大学问
糖友大多数时候总是担心自己血糖过高,殊不知低血糖也是患者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制约因素,而严重低血糖可导致难以忍受的不适、跌倒、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应该引起特别注意。
正常血糖值:空腹静脉血糖:3.9~6.1mmol/L。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 就属低血糖范畴。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低血糖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以至于被误诊(曾有报道因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因行为异常被误诊为精神病发作等)。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分类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
严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及时处理。
1.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应用DPP-4 抑制剂和 GLP-1 受体激动剂的低血糖风险较小。
——对策: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地调整剂量。
2.病情:1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功能趋于衰竭,血糖波动大,易忽高忽低;合并较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一些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由于其自身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此阶段易出现低血糖。
——对策:密切监测血糖,充分评估病情,调整血糖控制目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更改方案。
3. 生活习惯1——用药后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对策: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3. 生活习惯2——运动量增加
——对策: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或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3. 生活习惯3——过量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对策: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低血糖的处理1. 立即食用下列一种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 饮一杯糖水,含食糖15-20g
- 饮一杯葡萄糖水,含葡萄糖15-20g
- 饮150-200ml果汁或可乐
- 吃1-2汤匙蜂蜜
- 吃2-3颗糖块或2块饼干(约重30g)
2. 15-20分钟后,重复测血糖1次,如血糖仍未上升,或症状无明显缓解,再服前述糖类食品1次。
3. 严重低血糖应急处理
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如昏迷、神志不清时,切勿强行喂食,家属应立即呼叫医疗机构紧急援助或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
警惕!糖尿病的这8种皮肤病变,你一定要知道!症状治疗都在这了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升高,皮肤干、痒、过敏等情况,临床遇到这种情况,应警惕糖尿病的皮肤病变。
本期嘉宾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糖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及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病人皮损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糖尿病人所特有,有些则属于非特异性表现。
皮肤病变(如黑棘皮病、皮肤瘙痒等)还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因此,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对阻止患者病情进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皮肤瘙痒症多是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在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人当中比较常见,据统计,瘙痒症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生率可达7%~43%。
患者表现为全身瘙痒或只局限于外阴及肛周,因有尿糖的刺激和局部感染的影响,外阴部瘙痒更加多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酌情服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对鱼虾、海鲜过敏者也应忌食。
2、 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糖尿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引起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其中又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
皮肤真菌感染可引起手癣、脚癣、甲癣、股癣、体癣、口腔及外阴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等;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等;病毒感染则是以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最为常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杀菌或抗病毒治疗。平日要注意皮肤、口腔及外阴卫生。
3、 胫前色素斑多见于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糖尿病的特征性皮损,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特征为双下肢胫前多发性色素沉着斑,
起初皮损为大小、数目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红斑、丘疹,随后皮疹表面出现鳞屑,并逐渐呈现局部萎缩,最终遗留色素沉着而自愈,但新的皮损可陆续发生。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无需治疗。
4、 类脂质渐进性皮肤坏死本病发生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是由于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皮损好发于小腿胫前及外踝部,偶见于大腿及足部。
本病呈渐进性发展,最初表现为多发性、边界清楚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逐渐融合成硬皮样斑块,中央凹陷呈蜡黄色,边缘呈暗红色。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己酮可可碱。另外还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5、 糖尿病性水疱病通常发生在重度糖尿病且伴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患者往往在毫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无痛性水疱,
水疱好发于四肢肢端,多发或者单发,直径0.5~10厘米不等,疱壁菲薄,疱液清亮,颇似烫伤引起的水疱,但周围无炎症性红晕。1~2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小水疱可自行干瘪,不必处理;
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清洁、更换敷料。
6、 丹毒样红斑发生于糖尿病人小腿胫前或足背的界限清楚的红斑,看上去颇似“丹毒”,但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使之有别于丹毒。
其发生可能与下肢微循环受累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改善微循环。
7、 糖尿病性黄瘤病糖尿病性黄瘤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四肢伸侧、躯干、臀部的皮肤上,群集或散在分布,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斑块。
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质地比周围皮肤略硬,大多不痒。患者常常伴有严重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8、 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是指局部皮肤变黑、增厚,呈疣状增生,好发于颈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与肥胖所致的严重胰岛素抵抗有关。
本病多见于严重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黑棘皮征是预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减肥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此外,这类患者降糖宜选择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用胰岛素。
如果您还有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患了糖尿病,除了需要用药之外,还要警惕并发症的出现
有人问华子,他的空腹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是不是糖尿病,是不是需要用药治疗了,如果他少吃饭,是不是就能降低血糖了,平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华子回答他,以现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当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是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时,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患了糖尿病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进行治疗,还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控制饮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但要明白的是,控制饮食并不是挨饿。
糖尿病虽然病名中写的是“尿中有糖”,但实际上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引起高血糖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体中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一种是组织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在糖尿病的分类上,把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定义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所以需要注射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治疗,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而因为胰岛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血糖升高,被定义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功能尚存,通过控制饮食、增强运动以及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方式进行治疗。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失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造成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等急性发并发症。
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在平时要多警惕并发症的表现,如果出现,需要及时就医诊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急性并发症: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头晕、嗜睡、呼吸困难及昏迷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2、视网膜病变: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要定期做眼底检查进行预防。
3、糖尿病肾病:尿中泡沫增多、身体出现水肿等症状,需要定期做肾功能检测进行预防。
4、神经病变:皮肤感觉异常,可出现刺痛、麻木、蚁走等感觉,走路时感觉足底好像在踩棉花,交替出现便秘、腹泻,出现尿潴留以及多汗等症状。
5、反复的感染:皮肤出现反复感染,尤其要警惕下肢和足部经久不愈的溃疡,要积极治疗,避免发展成糖尿病足。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饮食控制不是要求忍饥挨饿,而是要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和控制体重。
要减少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尤其要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和人造奶油。多用蒸、煮的烹饪方式,减少用油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能量摄入总量的一半左右,注意多选择膳食纤维多的粗粮、杂粮,减少精米、精面的份额。
肾功能没有损害者,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占总能量的15%左右。鱼、瘦肉、奶制品、豆类都不错的选择。但出现蛋白尿的人,蛋白质摄入量要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肾功能严重下降的人,则要把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克以下,进行低蛋白饮食。
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人,要根据自身情况由医生计算出每天需要进行的运动量和饮食量,每天要定时定量的进餐,不能随意减少饮食量,更不能不吃饭,否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而发生危险。
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平时也要多警惕并发症的出现。需要控制饮食,但并不是要“挨饿”,而是要保证营养均衡,定时定量的吃饭,避免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