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荧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荧光造影分型)
研究称,用荧光照下皮肤就可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最近发表在《糖尿病学》杂志上的研究称,用荧光照射一下皮肤就可诊断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
由布鲁斯·沃尔芬布泰尔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分析了72880例健康的研究参与者,平均4年后,有1056人发展到2型糖尿病,1258人诊断为心脏病,928人死亡。
检查发现,发展成2型糖尿病或心脏病的病人,体内特定蛋白质含量会达到更高水平。这种蛋白质叫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由蛋白质或脂类与糖分子结合后形成,在体内聚积引发高血糖、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
研究还发现,高血压和血管硬化,会导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进一步发展,堆积在皮肤组织中。通过手持光学设备,用荧光照射4平方厘米皮肤,根据反射回来的光线波长即可确定是否患上了2型糖尿病或心脏病。
据预测,到2040年,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将达到6.5亿人。在美国和英国,每四名死亡者中,就有一名是心脏病患者。
这种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和快速,非侵入性,避免了疼痛的血样化验,可在诊所、超市、药店等地随时进行。
编译/王信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一分钟筛查“科学岛”研发糖尿病无创检测技术
无需抽血,只需利用AGE (人体皮肤糖基化终产物)荧光光谱检测装置,对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组织中AGE的荧光进行检测,1分钟即可准确检测受试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上述技术已在中科大附一院(省立医院)、安医附院等投入使用。
糖尿病无创检测仪由应用技术所刘勇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发完成。该团队自2008年启动了该项研究工作,2010年研制完成首台实验装置并启动临床应用探索,2012年形成工程化样机,之后又进行了医疗器械注册检测和多中心临床验证,在2015年获得首个型号的医疗器械注册证,2016年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推广工作,2017年又开启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示范推广。至此,该团队聚焦这一课题已超过十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5项。
糖尿病无创检测仪系列产品,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筛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具有无创、快速等特点,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装机用户已覆盖中国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成功进入泰国、印度市场,是世界同类技术首次进入东南亚、南亚地区。截至2018年年底,已服务超过400万人次。
原标题:“科学岛”研发糖尿病无创检测技术
糖友看东西发红 当心青光眼
古稀之年且患糖尿病20余年的老唐,两周前开始看东西发红,之后开车右眼突然看不清仪表盘了,特来医院看病。经检查老唐被诊断为糖尿病性青光眼。
糖尿病性青光眼是糖尿病导致眼睛失明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理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础上产生新生血管,虹膜与新生血管黏连,新生血管不断向前房角延伸,导致虹膜根部和房角紧紧黏连,逐渐使房角闭锁,致使眼压高而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性青光眼发展快,因为新生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很容易破裂引起前房积血,而且时出时止,又很难吸收,故能致人失明。当然,也有个别人的出血自行吸收消失。
糖尿病性青光眼的主要特点是,早期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当病情逐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消失,故易误认为视力疲劳。病情加重,眼压升高,会头痛剧烈,甚至恶心呕吐,止痛和降眼压药可缓解;如果止痛和降眼压都不能解决,只能手术治疗。开始对视力影响小,但视野可出现缺损或缩小,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最后视野消失致盲。
糖尿病性青光眼治疗主要有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等,但控制血糖、血压是贯彻始终的。糖尿病患一定要进行糖尿病相关性眼病筛查,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视力、散瞳查眼底、眼科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糖控制不佳者应当每季度检查一次;平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光线黑暗下长时间看手机;防紫外线。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下面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眼科就诊: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胀、眼部疼痛、畏光流泪、复视、重影,特别是看东西有缺损等;戴眼镜后视力无提高;看书或看电视时眼睛容易疲劳。(罗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