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糖尿病(什么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早看早预防
疫情已持续了一个多月,这件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唤醒了不少群众对自身健康问题的重视。在防疫期间,糖尿病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都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糖吃多了?只有老年人会得吧?不可否认,吃了太多含糖的食物,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但糖尿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已经慢慢出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对人体又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或者胰岛素的作用缺陷而引起,会导致体内的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多系统的损害。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包含年龄增长、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需要经历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耐量正常阶段,但是已经出现糖尿病的相关病理、生理改变;
第二阶段:糖耐量异常阶段(即糖尿病前期),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代谢状态;
第三阶段:糖尿病阶段。
对人体的危害:
糖尿病的明显特征就是高血糖,而长期的高血糖可以给身体带来各种危害,如:
大血管的危害,像脑梗、心梗、下肢大动脉的闭塞等;
微血管的危害,可以导致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还有可能增加患其他眼病的几率;
对肾脏的危害,长期的损害可以导致大量的蛋白尿,甚至引起尿毒症;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常见的是多发性神经炎,有的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或者刺痛等不舒服,这也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
此外,糖尿病也很容易并发各种细菌、真菌的感染。
如何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热卡的饮食,如:油炸食品、红烧食品等,晚上尽量不要去撸串、吃火锅等等;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建议每周有5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最好做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等等,身体条件好的话,可以做一些无氧运动;
学会舒缓压力、避免熬夜,现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晚上还经常熬夜刷剧,这样会让人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代谢性疾病。
到底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不要总怪遗传、怪糖,2个原因值得深思
现在的“糖人”越来越多,相信对于很多糖友来说,当确诊糖的那一刻,都会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我?逐渐接受了事实之后,对于平时爱吃糖的人来说,可能觉得这是原因,而若并不爱吃甜的,可能会把原因归咎于遗传。该病到底是怎么来的?提醒大家不要总怪遗传和糖吃多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也别忽视了,下面就和大家讲一讲,建议学会避开。
对于有家人得糖尿病的人来说,自己中招的几率的确要比他人高一点,但这并不是很主要的一个因素,因为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家族史,但自己却中招了。
除了这个因素,大家想到的更多的一个可能就是跟吃太多糖有关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等的,虽然它名字中有糖,但实际上它是代谢异常引起的问题,是体内的胰岛功能出现异常了,并非单纯吃糖吃出来的。不过,虽不是对等的,但长期摄入太多高糖分,是不利于胰岛健康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增加风险。
对于嗜甜的人来说,多注意点不是一件坏事,管住嘴,少吃点,此外,也要少吃点盐分高、油脂高、蛋白过高的食物,有助于降低风险。另外,也有助于降低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降低肾病、骨骼、口腔疾病风险。
以下2个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也提醒大家要加以重视:
1. 炎症
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只是小毛病,甚至不需要干预也能慢慢好,但如果它是慢性的,提醒大家重视,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疾病并不少,该病就是其中一种。
《自然医学》上指出,人体内持续的炎症,对于该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有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友来说,他们体内的有炎症水平易升高。这会影响到胰岛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到血糖水平,它不仅容易增加发病风险,也是促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因素,若忽视,并发症找来的速度或会更快。
所以,学会预防,降低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或就可以降低风险,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建议:
平时不要乱吃药,也不要乱吃一些保养品,如果身体不舒服,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相关药物,而不是自行服用,尤其是抗生素和消炎药这两种常会被大家当成是一种药,更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上要少吃容易引起炎症的食物,比如重盐重油重糖的,而是应该常吃些有助于抵抗炎症的食物,比如新鲜果蔬,也要多饮水。
2. 肥胖
这既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同时也会加重体内炎症,增加风险。
对于不少糖友来说,体重都超重了(当然这并不代表瘦人就不会得),与四肢比较胖的人相比,腰腹部胖的人,发病风险相对更高。肥胖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很多这样的人平时的运动量往往也比较少。
对于这个因素来说,控制好体重则有利于降低风险,其实没什么捷径,管住嘴、迈开腿仍然是关键。大家更要注意的是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避免陷入误区,另外不要过度减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可,体重太低也不是件好事,尤其对于老人来说。
综上所述,虽然该病和遗传和饮食有关,但不光只有这些,关于饮食,也并不是单纯的因为糖吃太多,以上两个因素提醒大家要重视,把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炎症要积极看待并及时干预,给身体消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具体怎么做,文中给出的建议不妨参考下。
参考资料:
[1]吃糖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答案在这里.北青网.2021.05.06
[2]炎症竟是糖尿病的重要帮凶!伤血管,损肝脏,促感染......危害无穷.北京卫视养生堂.2018.03.15
[3]国际公认:炎症是造成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关键,尽早防治.潇湘名医.2019.12.06
[4]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吃出来的吗?这两个因素可能比吃危害更大!.丁香医生.2017.04.22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清楚,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但是可以被控制。得了糖尿病,需要及时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心梗、蛋白尿等血管并发症,以及造成下肢感染、足部溃疡,重者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对于新诊断、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采用严格的血糖控制,对于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采取降糖、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via科普中国)
来源: 广东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