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糖尿病(老马糖尿病害我蛀牙是什么意思)
引发二型糖尿病又一元凶:空气污染PM2.5
中国小康网8月9日讯 老马 糖尿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通常,肥胖、饮食不良、缺乏运动以及家族基因遗传等因素是导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因。
糖尿病跟生活方式和遗传有关,但新研究说跟污染也有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但是,新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也与二型糖尿病有密切关联。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小组对二氧化碳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做了大型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星球健康》杂志(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上。
根据研究结果,2016年全球糖尿病病例中,有14%病例是跟空气污染有关系。
科学家研究了空气中的污染物PM2.5,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中都含有PM2.5。
因为PM2.5颗粒微小,它可以通过人体的呼吸道直接进入到肺部和血液系统。
它可以随着血液进入身体的各个器官,引起炎症等。
时间长了,它可以影响到胰腺的工作。
因为胰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泌胰岛素(insulin),而胰岛素负责参与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控制血糖平衡。缺乏有效的胰岛素会导致血糖过高、糖尿病。
研究说,如果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环境下,会导致葡萄糖和胰岛素新陈代谢的改变,包括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南呼吁各国将其PM2.5年平均值降至10微克/每立方米。但是,许多国家和城市的PM2.5严重超标,有些地区高达数百甚至更高。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世界范围内,大约近4.5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为二型糖尿病。
以墨西哥为例,14%的人口有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墨西哥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58岁的“老马”负重前行
3月1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又一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他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治愈的第16位重症患者。
一个个重症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医疗队队长马承恩心里自然高兴,不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病房又满了。
作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承恩之前曾多次承担赴外援助任务。从国家卫健委开始选派医疗队赴湖北抗疫一线,他就做好了准备。
医院领导知道他是理想的队长人选,但也知他不再壮年,如今已是58岁的“老马”——高血压、糖尿病、心肌供血不足、免疫细胞低等多种疾病于一身。
即便如此,召集命令下达后,马承恩还是立即郑重地提交了请战书: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一名老医务工作者,处理危重病人我有经验。武汉人民需要我,我应该坚定地站出来。
来武汉前,他专门打针提高免疫力,行李箱里带足了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速效救心丸、降脂药……
到达武汉没多久,上级紧急要求医疗队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个重症病区,正式收治患者。此时,医疗队面临的问题很多:病房刚刚完成改造,隔离设施尚不完善;防护用品还不到位;队员路途疲劳……
马承恩和领队讨论后,紧急动员: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开始收治患者!
当天夜里医疗队便收治29名重症患者,次日,收治20名。两天后,病区满负荷运转!
马承恩一直守在病房。进隔离病房,需要层层防护,全副武装之后视野狭窄、呼吸费力,年轻队员待一会儿也觉得头晕、难受,何况是年近六旬的“老马”!马承恩说,“穿上防护服,没进病区就感到憋闷,但进来了我就要把病人情况了解清楚。”
医疗组队员赵宏兵说:“对于危重患者,马承恩常常亲自上呼吸机、连接管路、监测病人情况。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汗水把衣服都浸透了。换班了,还要去会诊、参加院区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有几次甚至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
医疗队联络员董红记得,有一天,她和马承恩在病区谈工作,他坐在椅子上就站不起来了。怕他吃不消,队员们劝他回去休息,马承恩拒绝了。没办法,医疗队领队魏峰涛和几位负责人只好把他摁在酒店,强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他又早早地到了病房。
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很快,半夜里马承恩经常要接打电话指导处理危重病人病情。“这几天,精力都用到17床、22床、25床、27床4位危重症患者身上了。”说起患者的病情、治疗、进展,疲倦的马承恩眼神马上变得专注起来。
作为队长,除了全力救治病人,他还要对每一名队员的防护安全负责。刚来武汉时,天气很冷,个别女队员感冒了。“最开始我把这些队员的情况记在本子上,后来感觉太麻烦,就用电子文档给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最初几天,这项工作就用了两个小时。”马承恩说。
“杏林历寒暑,老骥仍自强。春秋能几度,弯弓射天狼”。这是赵宏兵“疫”线有感写马承恩的诗。他觉得,马承恩就是一匹带领队员们负重前行的“老马”。
阿根廷夺冠!其实他本可以现场见证历史…
今天凌晨,一场波澜壮阔的决赛
鏖战120分钟
在亿万球迷的呐喊声中
阿根廷队通过点球大赛4-2战胜法国队
第三次捧起大力神杯
梅西终于圆满!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时距离1986年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已过去36年。
中六君不禁感慨:如果当初减重术后更节制一些,拥有上帝之手、已被上帝召回的老球王马拉多纳或许本有机会在卢塞尔球场嘉宾席上,共同见证这一历史场面。
在梅西新球王登基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老马与肥胖战斗的减重之路。
老马的光辉岁月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和很多比赛转播过程中出现在球场嘉宾席上的球星一样,曾经在球场闪转腾挪的老马也一度为肥胖深深困扰。
退役后的他体重暴增,1.65米的身高,体重却高达120公斤,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44。
减重知识之肥胖标准
中国标准: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
WHO标准:超重:25≤BMI<30;
肥胖:BMI ≥30;
重度肥胖:BMI 35-39.9;
极重度肥胖:BMI ≥40;
超级肥胖:BMI ≥50。
能认出以上球星的至少十年球龄以上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肥胖不会因为他是球王而放过他。老马也合并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退行性关节炎等肥胖常见合并症,2004年,年仅44岁的老马更因肺部感染引发心脏病,紧急住院治疗,当时一度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
减重知识之肥胖危害性
肥胖患者常合并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心肺功能异常;肥胖可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风险;肥胖患者更容易肺部感染,且治疗困难。
2005年,45岁的马拉多纳在哥伦比亚接受了胃旁路手术。
减重知识之肥胖手术适应症及手术种类
国内目前减重手术方式主要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左下图)和腹腔镜胃旁路术(右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次减重术后第一年,老马就成功减掉50公斤体重,恢复了正常的体型。
从2008年到2012年,马拉多纳先后执掌阿根廷国家队和阿联酋瓦塞尔队,虽然2010年兵败南非世界杯,但人们似乎看到了球王归来。
第一次减重手术前后的老马,有脱胎换骨的赶脚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惜好景不长,术后不节制的生活导致马拉多纳的体重又迅速增加。
2015年,医生建议老马必须减重75公斤,因此他于当年11月在委内瑞拉接受了第二次胃旁路手术,还是同一位医生操刀。
虽然术后恢复顺利,但据报道,其酗酒的坏毛病仍然没改,2019年因胃出血住院治疗,2020年11月初因硬膜下血肿接受急诊手术治疗,2020年11月25日因突发心梗去世,死因是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
第二次减重术后、膝关节术后、
硬膜下血肿术后老马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减重知识之修正手术:减重术后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接受修正手术,修正手术的风险更高、手术操作难度更大,所以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患者选择和术前评估。
不同减重手术后的修正手术方式也不同,对于可调节胃束带术后,可选择行胃束带移除 胃旁路术或袖状胃切除术的修改手术;袖状胃切除术后,可选择选择修正式再次袖状胃切除或胃旁路术;胃旁路术后,应根据不同原因,选择切除部分胃囊、胃空肠吻合口整形、远端旁路、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等。
减重知识之术后生活方式管理
事实上,有专家说过:手术减重从来不是一劳永逸;肥胖治疗和肿瘤治疗的观念一样,术后管理一样重要。
减重手术治疗肥胖不是一锤子买卖。术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避免复胖非常重要,因为减重手术治疗原理,简单说就是限制摄入,减少吸收,通过手术这记重拳,重新建立饮食习惯,诱导机体重新塑身。
如果术后采取躺赢,胡吃海喝,手术切除后的香蕉胃在几年后又被撑大,变回葫芦胃,就会进一步导致复胖。
因此减重术后生活方式注意第一点:抵制诱惑,节制生活。一般男性胖友爱喝酒、爱宵夜、爱熬夜,女性胖友则钟意零食、甜饮料,特别是奶茶;又因情绪波动大,容易暴饮暴食。因此,为了术后减掉的几十斤肉不再长回去,控食控糖的节制生活方式是值得的。谨记减重手术的出院,不是减肥的结束,而是减肥的开始;
第二点:定期接受医生及个案管理师术后饮食、生活方式指导;
第三点:积极健康运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
伟大的老马十年间做了两次减重手术,可惜每次都是等到肥胖并发症危及生命之际才做,十年间也未能很好地按照个案管理师的指导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
虽然手术延缓、减轻了肥胖的危害,但由于没有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老马仍旧憾然错失了亲眼目睹他所热爱的阿根廷队第三次捧杯的机会。
因此,胖友们
减重之路,
路艰且长。
本文指导专家
胃肠外科 向军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专委会常委。
学科专长:胃肠外科临床工作30年,熟悉胃癌、结直肠癌的诊治,对肥胖、代谢减重外科治疗有独到见解,擅长肠瘘、复杂胃肠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治疗。
线下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下午
线上门诊,扫码前往:
责任编辑:张源泉、唐小雨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终审:朱昌平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