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者(糖尿病作家)
全球有4.2亿多人患糖尿病,关于糖尿病,你得知道这些
【全球有4.2亿多人患糖尿病,关于糖尿病,你得知道这些】糖尿病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怎么做才能远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应对并发症?戳图了解为了自己和亲人的健康,转发提醒!世界糖尿病日 @世界卫生组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亿!只要不吃糖就不会得?这些误区你要了解→
截至2017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而“糖前”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人群保守估计有5亿。“糖前”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糖前”可以说是一个警钟,如果继续放纵将会加速2型糖尿病的到来,但是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则可以远离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只要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吗?糖尿病前期又该采取哪些方式预防和治疗呢?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般来讲,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测量两个血糖值,即空腹血糖值>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7.8mmol/L,这里两个数值高于普通健康人群,但是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做好预防工作,随时都有可能转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餐后血糖浓度≥11.1 mmol/L,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这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达到标准,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大吗?
首先“糖前”非常容易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其次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脂代谢紊乱等。它不仅损害全身的微血管,引起视网膜、神经等部位的病变,而且会伤害全身的大血管,特别是心血管系统。
“糖前”在职场高发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糖前”高发主要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如肥胖、熬夜、经常吃夜宵、爱吃甜食、缺乏运动、爱生气等。
高血糖有哪些症状?
主要有总觉得饿、时常口渴、多尿、体重下降、体力下降、耐力减退、餐前低血糖、异常排汗、视物模糊、皮肤瘙痒、手脚麻木、四肢疼痛、肌肉痉挛、皮肤反复感染、伤口久不愈合等。
只要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吗?
血糖与我们吃的“糖”不是一个概念。我们所吃的食物,大部分最终都会转变为血糖来供能。也就是说血糖的来源,并不只是我们平常吃的白砂糖、红糖之类的糖,任何食物都可以转变为血糖。
不甜的水果含糖量低?
不要以口感来检测含糖量。1、低糖水果:西瓜、草莓、桃子、樱桃、柠檬、橙子、菠萝、葡萄;2、中糖水果:火龙果、柚子、荔枝、芒果、苹果;3、高糖水果:桂圆、石榴、香蕉、哈密瓜、红果。
运动可以降血糖?
有氧运动对身体好,肌肉锻炼可以降低血糖。把肌肉锻炼到“酸”的时候,肌糖原用没了,血糖就会快速补充到肌糖原里来,血糖值就降下来了。
“糖前”患者需要吃药吗?
不需要,但更该关注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饮食 运动”的自我调整,预防“糖前”发展为糖尿病。
“糖前”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是什么?
1、控制摄入总量。2、控制不知不觉的糖分。3、避免“空热量”的食物。
今天22:00,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邀请北京3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和营养科主任刘英华,为您一起解答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与预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3种因素,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糖尿病在过去被称为“富贵病”,在现在被称为“夫妻病”。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剩下的人也会大大增加患病概率。
而人们对这种慢性病的印象都是吃糖太多引起的,虽然不能否认,在机体吃糖过多,尤其是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糖,如蔗糖等,就容易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升高血糖。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对现代人来说,糖尿病以及诱发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几种因素,只是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首先是饮食方式的问题,正所谓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主要依靠于日常烹饪的那个人,饭菜咸淡、饭菜整体上营养等,都和身体需求有关。还有有孩子的家庭,也会因为父母的做饭做菜方式深受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的饮食方式,长期是高油脂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主食,尤其是现代人都喜欢吃的精白米面,就容易增加餐后血糖上升,食用血糖生成指数高的精致主食后,大脑皮层收到信号,饭后还容易犯困。
另外,在近几年的研究上发现,经常食用精致主食的人和每餐都少量吃粗粮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罹患二型糖尿病。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饮食方式的影响,主食一半为粗粮、清淡饮食、食物多样性才是好做法。
其次,据研究显示,人长期缺乏运动,不仅新陈代谢容易受到影响,还容易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这种生活方式还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比较懒惰,那么其他人也会受其影响。
在控制血糖上,每天只是吃不消耗,即便是食用降糖药,也会对病情不利,是可以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最后,睡眠也是一个方面,可能很多人把熬夜当做是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但实际上熬夜的危害有很多。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熬夜列为是1A类致癌因素,可以和经常食用油炸食物的危险相媲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熬夜导致生物钟不规律,会影响体内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血糖升高的危险。
同时大家也不要妄想熬夜可以通过补觉补回来,如果生物钟紊乱,即便是白天补觉,人也只会越睡越累,身体早晚会被拖垮,所以大家不要忽视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