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导入(糖尿病导引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我国首个《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发布

8月5日,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我国首个《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全国胰岛素无针注射推广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据了解,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安全治疗手段之一,但历经百年的针头注射方式,使患者必须承受针刺带来的痛苦,且长期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会出现皮下脂肪增生、胰岛素吸收障碍等问题,而无针注射胰岛素或将彻底改变这一尴尬现状。

据介绍,无针注射胰岛素利用无针注射器的压力射流原理,可将胰岛素直接导入人体皮下4—6毫米,以达到最佳胰岛素吸收深度。这是由于中国目前国际领先的无针注射流体力学模型设计,进入皮下指定深度的胰岛素会在脂肪颗粒缝隙间横向弥散,增大了皮下吸收面积的同时明显减小了皮下损伤的发生。相比传统有针注射,无针注射胰岛素的药物起效时间更快,更契合人体分泌胰岛素的入血峰值,满足我国人群的饮食结构特点。北京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联合国内十余家顶级三甲医院进行,并被柳叶刀子刊收录的全球同类最大样本量“FREE”研究显示,无针注射胰岛素可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较有针注射得到更好控制,远离并发症,且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更高,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更高,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还可以降低国家医保的相应负担。

此次《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主笔、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主委赵芳介绍说,该“指引”发布前期,联合了国内护理领域和内分泌领域的数十位权威专家,以注射安全为根本,患者受益为目的,依托大量中国临床科研数据和专家论证后制定,此举标志着我国胰岛素无针注射迈进了规范化推广发展的重要一步。在患者受益的同时,更为护理工作者避免临床针刺伤风险做出了根本改善。据悉,此次“指引”发布和相关临床证据的科研过程中,依托民族医疗科技产品,汇聚国内顶尖的内分泌和护理领域专家,标志着无针注射胰岛素正式进入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序列,有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大范围开展无针注射胰岛素临床应用的国家。(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

人造胰腺来了 新设备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一种对流增强的封装装置增强了移植细胞的营养运输,从而改善了存活和葡萄糖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图片来源:布里格姆妇女医院/Randal McKenzie

全世界有超过4000万人患有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目前,有几种新的和正在出现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宏包封装置(MED)——用来容纳和保护胰岛素分泌细胞的隔间。就像骑士身上的一套盔甲,MED保护细胞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同时允许营养物质进出体内,使细胞得以继续生存。

但这些医疗器械有局限性,将此类设备扩大用于人体一直是一个挑战。来自美国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哈佛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了一种对流增强MED (ceMED),它可以持续地将细胞沐浴在它们需要的营养中,提高细胞承载能力,同时提高细胞存活率、葡萄糖敏感性和及时分泌胰岛素。在临床前的模型中,该设备在植入后两天内对血糖水平迅速做出反应。近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由于最近的进展,我们越来越接近拥有无限来源的β样细胞,它们可以通过分泌胰岛素对葡萄糖作出反应,但下一个挑战是如何以一种微创、寿命长、功能最大的方式将这些细胞导入体内。”论文通讯作者Jeff Karp说,“我们的设备证明了移植后细胞活力的提高和最小的延迟。”

ceMED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连续流动的液体向被封装的细胞提供对流营养,允许多层细胞生长和生存。该团队的原型机有两个重点部分——一个平衡室(EqC)收集周围环境的营养物质,一个细胞室(CC)容纳受保护的细胞。EqC被包裹在聚四氟乙烯中,这是一种具有允许液体进入的孔隙的半透膜。CC周围的额外内膜能选择性地允许营养物质运输和保护免受免疫反应。灌注液体流经多孔中空纤维到达CC,其营养浓度与植入物周围组织相似。中空纤维允许胰岛素和葡萄糖自由通过,但不允许关键免疫分子攻击被包裹的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与传统的胰岛素泵相比,该设备有许多优点,允许细胞按需分泌胰岛素,并在血糖水平下降时迅速停止分泌胰岛素。(中国科学报)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糖友家|这种糖尿病有治愈的希望啦!还不赶紧告诉身边的糖友!

1型糖尿病有了治愈的希望啦!

据Herald Sun报道,近日,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在1型糖尿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究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彻底治愈了实验老鼠的糖尿病症状,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预计3年内将进行人体试验,如果成功的话,糖尿病将不再是不治之症,患者也不再需要接受漫长而痛苦的胰岛素注射!

“基因导入”技术

这种新方法采用的是一种名为“基因导入”的技术。以一种病毒作为载体,将选定的基因导入老鼠的胰腺中。

这些基因的作用是,它们能够促使胰腺中其他类型的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且和β细胞类似,这些细胞只会根据体内血糖的含量进行分泌,也就是说,不会导致血糖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另外,这种方法绕过了自身的免疫系统,不会像β细胞一样受到排斥。

这个技术虽还在研发阶段

但也点燃了治愈糖尿病的希望之光

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

还有哪些前沿技术?

无创血糖监测

一款无创血糖监测手表

对于得了糖尿病的朋友们而言,监测血糖是每天的“必修课”,有些人每天需要监测 5 次,甚至 7 次血糖,一个指头扎满了就换个指头扎,每每看着自己针头遍布的手指,只能默默流泪:

扎手指的痛,只有要监测血糖的我才懂!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无创血糖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监测皮肤表面、体液成分中的葡萄糖含量、光电信号等改变来估算血糖。

比起传统的手指血糖监测,无创血糖监测不需要扎破手指,更加方便快捷,比如,有设计成隐形眼镜的类型,或者是手环、手表的类型,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全天候的血糖数据。

但是,它们也有缺点。

比如,无创血糖监测设备大多价格昂贵,要定期更换耗材,而且需要根据指尖血糖的水平对仪器进行校准。

这就是说,还是传统的血糖仪更加准确。

目前,临床医师仍不建议糖友盲目使用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进行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一款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对于血糖波动大、或需要频繁测血糖的糖尿病朋友,尤其是 1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这种仪器通过皮下植入的探头监测周围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间接计算血糖值。这个探头很细,可安全植入皮下数天,不会带来不适,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以戴着它游泳。

动态血糖监测是成熟的技术,设备的准确性不亚于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

但是,它价格较高,要定期更换探头和校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减重手术

各种各样的减重手术

减重手术的目的,是将原本的“大胃王”,手术改造成“小鸟胃”,人们食量减少后自然会有助于减肥。

除此之外,对于肥胖且减重效果不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减重手术是改善血糖的福音。

减重手术中最常见,也是首选的方式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如图一所示,通过手术,切除大约 80% 的胃,留下一个管状的胃通道,从而起到减少食量的作用。

为了避免传统减肥手术的风险,医生们还研发了一些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微创减肥手术方法。

有的手术用充气球囊(图二),占据一部分胃容积,从而使患者在进食较少的情况下获得饱腹感,从而减少食量。

有一款已在美国批准上市的减肥装置(图三),医生在患者的腹部安装一条管道,通到胃里,然后通过一个抽吸装置,可以将一部分胃内的食物抽出来,从而减少吸收的食物量。

还有的手术(图四)在胃肠道连接处安装延缓装置,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也起到了增加饱腹感、减少食量的作用。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减重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要坚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降糖治疗。

而且,手术也有发生如出血、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可能。长期看来,手术也有导致营养缺乏、胆石症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如果考虑接受减重手术,需要去有资质的医院,咨询医生以后再做决定。

现在应该怎么做?

现在得了糖尿病的朋友应该做,也是人人能够做到的,是管住嘴、迈开腿、用好药,做好血糖监测,以平和的心态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无论你是“新晋糖友”,还是“资深糖友”,都给你推荐一款神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糖友家线上平台

在这里,你可以记血糖、看直播、问名医、做分享,还可以参与到线下丰富多彩活动当中去。

还等什么,动动小指头,赶快加入吧!

登陆糖友家平台的方法

第一步:打开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点击首页左下方新栏目“糖友家”。

↓↓↓

第二步:进入糖友家平台后,选择感兴趣的栏目,即可参与到糖友家线上、线下活动中来。

↓↓↓

关于防治糖尿病

你还有什么心得?

赶紧给我们留言呗!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健康头条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曾荷琳

【原标题:糖友家|这种糖尿病有治愈的希望啦!还不赶紧告诉身边的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