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合肥糖尿病慢病(合肥糖尿病慢病卡怎么报销医药费)

行走安徽 0
文章目录:

合肥天麦宜糖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心与宜康大药房隆重开业

4月18日,天麦生物在安徽合肥的慢病管理项目:天麦宜糖慢病管理中心、合肥宜康大药房隆重开业,正式面向合肥市民开展服务。合肥经开区招商局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中心主任李蓓、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王卫庆、天麦生物董事长高小明、天麦生物总裁包幼甫、安徽华润医药总经理方新武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开业庆典。

天麦宜糖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慢病管理中心”)在合肥的开业,是天麦生物的一站式慢病管理服务在安徽正式落地,这是对公立医院的内分泌医疗资源的强有力补充。自此,本地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该慢病管理中心接受专业的慢病管理及咨询,体验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天麦生物总裁包幼甫在活动中表示:天麦宜糖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心启用的创新慢病管理模式,已经在上海得到了落实和实践,赢得各方的赞誉和好评,此次合肥慢病管理中心将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优化慢病防控管理,推动新的慢病管理服务的普及和推广,提升群众慢病防治能力和健康水平,从整体上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开启为中国糖尿病患者保驾护航的新篇章。

合肥宜康大药房是天麦生物和华润医药合作开设的新特药及慢性病管理专业药房。华润医药的核心业务是发展“专业药店”和“社区连锁药店”,而宜康大药房的DTP药房模式正是华润优先考虑的模式。此次双方的合作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实现医药分流、降低患者用药成本,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本次天麦宜糖慢病管理中心和宜康大药房的开业,是天麦生物作为本地高新生物医药企业,为“健康安徽”奋斗目标作出的努力。在分级诊疗、促进医疗资源下沉的医改大趋势下,天麦宜糖慢病管理中心和宜康大药房将充当安徽省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助力基层医疗、成为慢病管理服务新榜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在活动致辞上也表示:天麦宜糖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心特有的“一站式管理”和“全产品线”等服务,为糖尿病管理和其他的慢病管理创造了新的经验,新的探索。希望社会各界大力关注和鼎力支持宜糖的发展,落到实处,真正完成“健康中国”的建设。对于宜糖的发展,宁光院士给予了深切的寄望和美好的祝福。

慢病管理,重在基层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中国的第一大慢性病,中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血糖指数超标或过低,但真正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的人数每年超过100万人。今天,我国每年用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支出达500亿美元,占到国民医疗总支出的13%。另有数据显示,糖尿病本身控制良好、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年均开销3726元,而有并发症的患者年均开销则高至18828元。那么如何治“慢病”甚至预防“糖前期”,以及控制或延缓并发症,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成为了慢病管理的重中之重。

慢病管理的核心,除了院内诊疗外,还有院外患者的自我管理。其重点是在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杜绝超重、肥胖等高危因素;同时不断督促患者合理的监测血糖,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建立自我护理意识和对应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正是基层医疗日常管理的天然场景,这也是“分级诊疗”的最佳实践,不仅有效缓解公立医院的“堰塞湖”现状,而且以高品质的药品、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深入到患者的日常方方面面。

先进的服务模式,夯实基层医疗

天麦宜糖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引进来自美国1990年创立的MacColl健康照护中心的慢性病照护模式(Chronic Care Model, CCM),沿袭中国台湾首屈一指的糖尿病慢病NO.1游能俊诊所10多年糖尿病管理经验,结合内地病患实际情况,打造医生,营养师、护士和药剂师多对一服务的专业团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效、高品质的就医体验。中心围绕糖尿病全周期管理特点,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制定定期筛查方案;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建立病案并终身管理跟踪服务;通过一站式全病程管理服务,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品质。

同时,该中心与与上海市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宁光院士工作站、台湾游能俊诊所等国内外权威机构长期合作,为患者提供权威及有效的诊疗技术支持,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糖尿病管理服务。中心针对患教特色服务,充分赋能给患者,建立“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并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天麦宜糖慢病管理中心通过四大创新,让糖尿病慢病管理简单有效。

首先,流程创新:与繁琐的就医流程,长时间的等待相比,中心采用预约制,患者随到随诊,无需排队。从预约、评估、检查、看诊(或复诊)、患教、领药,全程一站式完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快速检验,只需15~30分钟即可得到结果。

其次,服务创新:通过定期电话回访,提醒患者定期回诊、检查和领药,血糖关怀追踪服务(个案管理);还有为患者定期做血糖仪准确性比对,及时发现有问题的血糖仪,以免测试结果误导患者;中心还制定了16项临床路径,12项SOP标准作业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及差异性,获得一致性质量;除血糖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外,中心还兼顾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筛查。

第三,患教创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在血糖达标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心通过一对一患教内容,如认识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与高血糖的应急处置、生病日血糖控制、口服药与胰岛素注射指导、饮食与运动控制等充分赋能给患者,以提高患者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产品创新:中心与国内外知名的药品、设备供应商战略合作,提供患者最新、最合适的产品。同时还自建功能强大的个案管理平台,对患者通过宜糖APP、公众号等移动终端产品录入的血糖、饮食等信息进行同步并分析,及时提醒,跟踪反馈,为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参考。

天麦宜糖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心这种遵循“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会员制、终生制、一站式定制化服务”的理念,协助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持续、关爱的长期健康服务——真正做到基层慢病管理可以“接得住,干得好”。

医药和医疗服务双向延伸,外向布局

过去的几年,国家医改的重大政策频频出台,特别是对处方外流的一系列大动作,比如2014年患者可凭处方自主购药的新模式,2015年医保开放,2016年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等等。国家政策的鼓励,倒逼着高值药品流向医药终端,为处方药从院内流向院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不但如此,自2017年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起,宣告全国“两票制”的开始。两票制的实行大大缩减了医药流通环节,降低了药价,缩短了产业链也更扩大了市场——正是在这样的双重契机下,合肥宜康大药房应运而生。

合肥宜康大药房作为天麦生物和华润医药合作开设的新特药及慢性病管理专业药房,能满足用户快速买到医院和普通药房买不到的治疗丙肝新药、进口肿瘤新药特药,还能享受到比普通药房更加专业的药事服务。

宜糖大药房的出现,实现了医药分流,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联合医院、工业企业,对患者提供专业服务,能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另外,还大大缩短了流通中间环节,降低了患者的用药成本。

未来,我国医药分家还将深入实施,对于医药零售行业来讲,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DTP药房由于专注的领域集中,强调通过对患者长期专业化服务产生的合作高粘性,尤其是创新药的加速上市,慢病和肿瘤等治疗性用药比例的提升,DTP药房将逐步由经营新特药向专业药演变,凭借其专业的用药咨询服务等优势,成为处方外流的主要承接方。

医、药双核助力“健康安徽”

天麦生物的医、药双核布局和实施,既是在分级诊疗框架下的一种深化落实,又利用了国际合作和自身全产业链的优势做出了创新。医、药双核,体现了基层服务专业性和解决了患者的刚需,天麦生物的先进管理模式,为基层医生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带来价值感,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在未来,天麦生物将继续加强慢病管理中心和宜康大药房的投入,以医、药双核助力“健康安徽”乃至“健康中国”的愿景。天麦生物将继续以“关爱生命、造福人类”为己任,响应习总书记健康观“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倡导,始终坚持“围绕糖尿病患者所需”,为中国糖尿病患者以及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创新的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在推进群众健康福祉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国亿万家庭的幸福道路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合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再创新 国标慢病管理落地社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揭牌仪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9月2日上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庐阳区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揭牌“一平台四中心”,在双方共建的紧密型医联体内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代谢性疾病管理、肾脏病管理、产后康复和120急救四个分中心,借力紧密型医联体,让国家标准化慢病管理落地社区。

一站式服务平台设在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在醒目位置处有台卡提示一站式服务内容。该平台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双向转诊的“快通道”,从社区诊室到医院病房,再到社区康复和居家上门服务,全流程所需的医疗、护理及照护资源,都能在这里一站式解决。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我们的医联体一站式服务平台就是要为这样的就医格局提供保障。”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唐智国表示,为了进一步务实推进分级诊疗,将国家慢病管理的关口前移,该院拿出MMC和CKDMC两个国家标准化慢病管理中心在大杨建立分中心。

MMC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简称,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合肥首个挂牌MMC的三甲医院,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的国家规范化治疗。该院还同期挂牌了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中心(CKDMC),加入全国CKDMC网络建设,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全程管理,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MMC和CKDMC大杨分中心建立后,社区内的慢病人群将纳入国家平台标准化管理,提升社区居民的就医获得感。

除了高标准的慢病管理,社区居民对于专业的产康需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三孩政策落地后。此次揭牌的产后康复分中心主要针对产妇开展心理、营养、子宫复旧、盆底修复、形体恢复、产后疲劳、母乳喂养等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导,让社区宝妈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的产康服务。

揭牌仪式上,合肥市卫健委副主任陈学超指出,市一院-大杨中心“一平台四中心”是对合肥市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再创新,对全市医联体建设起到示范促进作用。

下一步,双方将以“一平台四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合作,加快推进信息化共建,全面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让大杨居民不必“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费秦茹)

合肥市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顺利开通

大皖新闻讯 据合肥市医疗保障局10月28日发布,合肥市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顺利开通后至今,合肥市参保人员已先后在福建省福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北京市、重庆市、江苏省南京市和盐城市等多地市实现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共44人次,医疗总费用17501.68元,医保基金支付11495.09元。

目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覆盖的病种范围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五类病种。

合肥市已经通过上述五类门诊慢特病鉴定的参保人员,并办理了异地安置、异地长期居住或常驻异地工作之一的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且备案的就医地和就诊医疗机构开通了相应门诊慢特病病种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的,即可进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除了上述信息,还有以下三点需要参保人员特别关注。

1、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但是目前并非所有医院都能进行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也并非开通医院均支持五种病种的直接结算。

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网站等渠道,按照“异地备案–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查询–地区选择和更多筛选选择”途径查询确认。

2、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待遇支付政策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即医保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执行就医地政策;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执行参保地政策。

3、随着门诊慢特病和普通门诊统筹异地直接结算的相继开通,参保人员门诊慢特病的相关费用务必按照门诊慢特病类型进行直接结算,不要按照普通门诊直接结算,否则可能会影响门诊慢特病待遇的享受。对于无法实现的,参保人员仍需自费后回参保地手工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