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腿蜕皮(糖尿病人腿干掉皮)
糖尿病患者感觉脚冷、脚麻千万别随意泡脚,口服4种药物可以缓解
60岁的王大爷是一个有着20多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了,平时对自己的血糖非常关注,并且听从医生的规定定时定量的服药,并且每天都进行监测,血糖控制一直挺好,结果就在几天前穿着拖鞋就来到医院,说自己的脚底板莫名其妙的破了,而且涂药涂了几天也没好,害怕自己是糖尿病足。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王大爷的血糖水平控制得很好,而且脚底板的破溃也没有明显的感染痕迹,进一步追问才发现,原来王大爷从别人手中得到了几包泡脚的中药,恰逢自己是感觉脚冷,于是最近都在家泡脚,而脚底的溃口就是泡脚后出现的,于是医生最后诊断为:烧烫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过抗菌、促进伤口愈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王大爷的伤口快速愈合了。
一、糖尿病的患者为什么感觉脚冷、脚麻糖尿病的患者老是感觉脚冷、脚麻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糖尿病对于下肢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缓慢侵蚀所导致的,也就是是临床上经常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细胞是人体最脆弱的组织之一,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当刺激过度时就会对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其中高血糖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当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高血糖就会激活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导致产生更多的山梨醇和醛糖,当这两种物质浓度过高时就会对于神经组织具产生毒副作用,造成神经细胞出现肿胀和坏死,从而形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其次,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这种产物会沉积于营养神经的血管周围,引发炎症反应,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的基底膜逐渐增厚,最终导致血管管腔逐渐狭窄,进一步导致神经发生缺血、缺氧,最终坏死。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要随意泡脚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就会时常出现双脚发麻、发冷的感觉,有些人选择使用温开水泡脚来缓解症状,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①糖尿病患者很难控制温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特点就是会降低四肢末端的感觉,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由于高血糖对于感觉神经的损害,糖尿病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感知冷热,对于温度的改变也相对迟钝,这往往导致即使水温已经较高,但糖尿病患者依然感觉不热,并且不断加入温开水,结果往往导致皮肤烫伤,因此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减少泡脚,或者在泡脚前测定水温,水温最好不超过40℃。
②长期泡脚会导致足底皮肤更加缺血缺氧
足底皮肤长期浸泡后就会变白、起皱,甚至疼痛,这其实是皮肤吸水后使得表皮变软、细胞肿胀所导致这种情况在正常人身上问题不大,但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就比较危险了。糖尿病患者因为末端循环功能不佳,在泡脚初期虽然可以改善循环,但时间过长后随着皮肤收缩就会加重足底皮肤缺血、缺氧,严重时甚至发生皮肤坏死脱落,这也是很多人泡脚有容易起皮的原因。因此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分钟左右即可。
③擅自加入中药容易引起不适
有许多患者为了追求某种疗效,喜欢在泡脚的过程中加入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首先,中药材在40多℃的常温下是完全无法发挥效用的,需要通过专业的烧制仪器才能将药物的精华煎出来;其次,一些中药材对于皮肤有刺激性,如冰片、姜片等,这种刺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比较危险的,非常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感染。因此在泡脚程中不要随意加入中药材,或者加入已经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即可,并且中药材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三、双脚发麻、发冷不如试试这几种药①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是一大类维生素的总称,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等都对于神经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研究表明将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联合使用时,其营养和保护神经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因此临床可以选择将维生素B1、甲钴胺和叶酸片联合使用,可以更加高效的营养神经。
②改善末端微循环药
改善下肢末端血液循环对于减轻神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羟苯磺酸钙、迈之灵等,其中羟苯磺酸钙最为常用,其主要作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有效改善四肢末端循环,减轻神经损害。
③改善代谢紊乱药
依帕司他是临床常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其可以与山梨醇进行不可逆的结合,从而减轻山梨醇对于神经的损害。
④止痛药
对于双下肢出现刺痛或者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建议使用止痛药,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等,这些药物都是专门用于治疗神经痛的,但这些药物多少都有副作用,而且都是处方药,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四、双脚发麻、发冷平时这样处理更科学①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发麻、发冷或者乏力,往往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因此一定要做好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要积极纠正诱因,或者前往专科医师进行调整降糖方案。
②注意足部保暖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对于温度的变化比较迟钝,经常是冷冰冰的,因此注意足部保暖就非常重要。
③适当活动脚趾
临床研究表明每天主动将脚趾和脚掌进行屈伸活动,可以明显改善下肢循环状态,从而减轻下肢感觉异常,同时还可以点按足部及下肢的穴位以刺激足部神经,改善神经功能。
④注意穿透气的鞋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穿透气的鞋子,以免过度出汗导致足部出现真菌感染,其次可以适当在足部涂擦润肤霜以防止皮肤干裂,汗脚的病人可以适当的涂一些滑石粉以防止出汗过多。
⑤足部出现破溃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足部一旦出现破溃是非常难以自我愈合的,因此如果足部出现破溃一定要保持伤口干燥,并且及时就医,防止继发感染。
五、总结糖尿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不要随便泡脚,即使泡脚也要注意水温、泡脚时间等问题;其次,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有效控制,这比泡脚要有用得多;最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我防护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足部的破溃伤口一定不能忽视,尽早就医治疗。
#健康明星计划#
糖尿病患者注意,脚后跟起皮干燥可能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张明远站在浴室的镜子前,皱眉盯着自己的脚后跟。那里的皮肤干燥得厉害,甚至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纹。
作为一名资深的园艺设计师,他习惯了长时间站立和走动,脚部的不适并不罕见。可这次,他心里隐约有种不安的感觉。
几个月前,他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医生的叮嘱言犹在耳:"要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难道这小小的皮肤变化,预示着更严重的问题?
带着这份疑虑,张明远决定深入了解糖尿病与足部健康的关系。他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阅读医学文献,甚至联系了几位内分泌科和足踝科的专家。
通过查阅《中华糖尿病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文章,张明远了解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和感觉。这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更容易受伤,而伤口也更难愈合,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肢。
这个信息让张明远心头一紧。他回想起最近几个月来的一些细微变化:除了脚后跟干燥起皮,他还注意到脚部的感觉似乎变得迟钝了,有时走路时会感到轻微的刺痛或麻木。这些症状原本被他忽视了,现在想来,很可能就是糖尿病足的早期征兆。
张明远联系到了本地一家三甲医院的李医生。李医生耐心地解释道,脚后跟干燥起皮确实可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之一。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正常新陈代谢,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如果不及时处理,干燥的皮肤容易开裂,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增加感染风险。
这个解释让张明远警醒不已。他想起自己平时忙于工作,经常忽视足部护理。作为园艺设计师,他常常需要在户外工作,脚部长时间浸泡在泥土和水中,更容易受到伤害。
受到启发,张明远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开始每天仔细检查自己的双脚,使用温和的保湿霜来滋润皮肤。同时,他也调整了工作方式,增加休息时间,并购买了专门的防护鞋袜。
一周后,张明远惊喜地发现,自己脚后跟的干燥状况有所改善。这个小小的成功让他备受鼓舞。他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人。作为一名园艺设计师,他有许多同行和客户。他开始在自己的工作交流中加入健康护理的内容,特别强调了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重要性。
张明远的分享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困扰。有人问他除了保湿,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糖尿病足。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张明远再次求教于医学专家。他了解到,除了保持足部清洁和保湿,控制血糖水平、保持适度运动、穿合适的鞋子、定期检查足部等都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专家还强调,一旦发现足部有任何异常,如伤口、水泡、感染等,都应及时就医。
张明远的探索不仅帮助了自己,也引发了更多人对糖尿病足问题的关注。一位在《中国糖尿病足杂志》上发表过相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联系了他,分享了一些中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
这位专家提到,某些中药如黄芪、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足部按摩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足部症状。
这次经历让张明远对健康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他意识到,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血糖升高,腿脚先知!腿脚出现5种异常,说明糖尿病在向你靠近
血糖升高,腿脚先知!大家好,我是中医李松岩。
在中老年群体当中,最经常出现的就是“三高”而在三高当中,危险系数高、传变范围最广的就是糖尿病了。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引发眼底病变、足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那么如何判断血糖有没有升高呢?可以通过咱们的腿脚变化。
如果你的腿脚逐渐出现干燥、脱皮、瘙痒,甚至是麻木的时候,可能就是血糖升高了。就像咱们给水里面加入了过量的白砂糖一样,这些糖分就会在人体的底部沉积,甚至影响了足底血液滋养皮肤,导致足底干燥、开裂、瘙痒。
第一种:腿部皮肤瘙痒。血糖超过正常人的水平以后,皮肤感觉异常发痒,更有甚者可能还会感觉针扎一样的疼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血糖异常。
小腿的前侧会出现红褐色的斑块,斑块边缘清晰,伴有疼痛或者瘙痒的感觉,这些斑块的出现,可能是长时间的血糖异常,影响了血管和神经。
如果总是感觉腿脚无力、触感逐渐变差、腿脚麻木,甚至走路多了也会疼痛,可能是糖尿病已经出现了神经的病变,需要及时的控制血糖,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腿脚的坏死。
第四种:脚趾发白。脚趾发白明显一般只有2种情况,第一种是肝脏的病变,第二种就是血糖的异常升高,应该及时就医,从而明确诊断。
足底的溃疡好发于前足底部,如果排除外伤感染以外,就有可能是血糖太高,导致的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