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缩写(胖英文缩写)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美疾控中心依据多项研究警告:超重或肥胖患新冠肺炎后重症风险大增

来源:科技日报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龙云)《纽约时报》10日刊文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下简称CDC)本周发布警告,美国是世界上肥胖率和超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体重问题,大量人群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几率增加。据最新预测,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近四分之三的患者或面临更高的重症风险。

CDC医疗官员布鲁克·贝莱博士说:“确保公众意识到这一潜在风险非常重要,应鼓励他们选择健康的食物、增加体育活动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CDC的警告依据多项研究。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巴里·波普金回顾了8月份发表的75项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或肥胖人士因新冠肺炎住院并接受重症监护的可能性约是前者的两倍。

另一项研究于7月份发表在《大脑、行为和免疫》杂志上,调查了387109名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方式及风险因素,其中760人为新冠肺炎患者,超重者患病的可能性大约是正常体重患者的两倍;而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超重患者住院可能性大约高出正常体重患者30%。在考察吸烟、饮酒和体育活动等因素的基础上,该论文也得出结论,适度锻炼可以降低感染者的住院几率。

一篇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上的论文表明,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和其他类似因素后,超重或肥胖患者更容易需要机器辅助呼吸,且死亡的可能性也更大;超重者患上重症的风险甚至高于肥胖者,超重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病人高40%,而肥胖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病人高30%。

研究发现,肥胖虽增加了男性的死亡风险,但对女性影响甚微(其他研究也报道了这种差异)。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的腹部肥胖,可能导致膈肌、肺和胸腔压迫从而限制呼吸,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更难治愈。

即使没有感染疾病,脂肪也会加速体内慢性低度炎症生成。波普金博士也提醒,就炎症而言,超重与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脂肪组织生成的炎症能形成持续伤害,随着时间推移,会对免疫功能造成更大影响。

医生们在大流行初期就观察到,超重似乎会给病人带来额外的风险。但由于肥胖也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所以仍需进一步确认过量脂肪是否是导致重症的罪魁祸首。

体重大就是胖吗?减肥减的应该是“脂”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王冠琳 牛超群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姑娘们聚会中一个几乎不变的话题就是“减肥”:每日一称,甚至是每饭一称,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那么,体重真的可以代表胖瘦吗?

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对肥胖的定义:当身体质量指数(也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缩写为BMI)大于等于25千克每平方米时,为超重;在中国,这一标准为23.9千克每平方米;当身体质量指数大于等于30千克每平方米时,为肥胖;在中国,这一标准为28千克每平方米[1]

一个身高1.7m,体重是65kg的成年人的体重指数经计算可得22.5。

BMI大就是胖吗? 这并不准确

首先,对于普通人来说,BMI确实与身体肥胖程度相关,一般来说,对于身高一定的个体来说,BMI越大也就意味着体重越大,也就是越胖。

然而,对于运动员来讲,由于他们肌肉发达密度大,这样计算得到的BMI自然很大,而相同重量的肌肉的体积要比脂肪的体积小的多。也就是说:BMI大(体重大)也可能是“肌肉发达”,而BMI小(体重小)也可能都是“肥肉”……

2千克脂肪 vs 2千克肌肉

相同BMI的运动员和普通人

真正意义上的“胖”:主要看体脂率

想要准确地对肥胖进行表述,我们不得不提到身体脂肪率(即体脂率),即身体脂肪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一个体脂率为25%的50千克的体重的女性身体的脂肪约为12.5千克)。Romero-Corral等发表的研究中表明,相同的BMI条件下(如BMI=20),体脂率的范围为5%-35%[2]。而身体的脂肪率越高,则代表身体储存的脂肪也就多,是真正意义上的“胖”。 而那些体重大而体脂率低的人,一般都是健身健将或者是专业运动员,当然不是胖了。


下图中两个女性的BMI均为22,体脂率为分别为20%和38%。和BMI相比,体脂率可以更加准确地反应身体的肥胖水平[3]。

体脂率 20%

体脂率 38%

健康的体脂率是多少呢?

科学研究[4]表明,体脂率和性别、年龄、人种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对于20-40岁的男性(非运动员或长期健身爱好者)来说,大于19%的体脂率被认为是超重,大于25%即为肥胖;而对于育龄(20-40岁)女性,超过32%的体脂被认为超重,大于39%则为肥胖;会增加罹患一系列疾病的风险。

然而,有些女孩子盲目追求过低的体脂率,也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体脂还与一系列雌性激素的分泌相关,过低的体脂率可能会引发月经紊乱甚至不孕不育等症状[5]。

所以,小伙伴们,与其关注自身体重,更要关注身体的体脂率。目前测量体脂的方法有双能X 射线吸收测量法(DEXA),即根据不同身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率不同来测定身体的脂肪,这也是测量身体脂肪的金标准,但这一方法测量价格昂贵、测量复杂。

而更常规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身体的生物电阻来测量体内脂肪,基于体内脂肪、肌肉的阻值不同,再经过一定的算法就可以得到身体的脂肪率。由于测量时间短(一般不超过5分钟),且仪器设备简单,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脂肪分布:苹果型身材vs梨形身材

而相同的体脂率,对身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还和脂肪的分布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和梨形身材苹果型身材是指腰围大于或近似于臀围,即比较高的腰臀比;而梨形身材则是腰围明显小于臀围,即比较低的腰臀比。

科学家们发现:在同样的体脂条件下,苹果型身材(即腰部积累了更多脂肪的个体),更加不健康,会增加一系列心血管的疾病的风险[6]。所以,当你有了“小肚腩”一定要开始注意要开始减肥了哦![6]


哪里可以得到比较专业的体脂测量结果呢?大家可以访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John R.Speakman教授的实验室主页,在志愿者活动页面预约测量体脂测量。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2] Romero-Corral et al. 2008

[3] Wang et al. 2015

[4] Dympna Gallagher et al. 2000

[5] Zaadstra et al. 1993

[6] Fu et al. 2015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标准,算是肥胖?减肥仅仅为了更漂亮吗?医生给出专业解读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确实很有意思,因为大家似乎都在忙着去减肥,甚至张大夫见到过一些人,减肥甚至比他们的工作还要重要。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老百姓的收入确实大幅度的增加了,但是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突出的就是在大街上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比较胖甚至特别胖的朋友。不可否认,太胖确实不漂亮,所以,大家才会钟情于减肥。#清风计划##健康真相馆#

什么情况才是肥胖呢?

其实大家对于肥胖,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最简单、最直白的就是看着胖不胖,人为的来判断是否是肥胖。这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够严谨,而且不同的人,眼光也可能不一样。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百姓,如果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是否是肥胖,那就好了。其实在医学中,我们对于肥胖是有定义的。了解这个定义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知道一个概念,就是体重指数,英文缩写为BMI,它是指用我们的体重数(千克)除以我们身高数(米)的平方,单位是千克每平方米。如果体重指数低于18.5,则是体重过轻;如果体重指数在18.5到23.9之间,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体重指数在24到27之间,您可能就超重了;如果体重指数超过了28,您可能就是确实是属于肥胖人群了。有了这个具体、客观的方法,您就能够轻松、准确的判断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人群了。例如上面这位朋友,160厘米的身高,体重控制在47.36公斤到61.18公斤之间,就属于比较理想的体重了。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在张大夫之前的科普中和大家反复提到过,肥胖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甚至一些恶性肿瘤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张大夫一直在呼吁大家控制体重,不仅仅是为了看着好看,更是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去考虑。甚至现代医学,都将肥胖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控制体重。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每一个人的审美标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对于肥胖的理解大致还是相同的,肥胖的危害希望大家知晓,控制体重还是应该做到的。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健康问题咨询,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快来加入张之瀛大夫头条的专栏【生活中的健康知识】,这些文章是从一个临床心内科医生多年经验的积累,可以说是更加明确的健康知识科普。对于那些想了解更多健康的朋友来说,绝对值得好好读一读,也可能你就是因为读了这些文章而免受灾难后果。下面的几个好章节,大家记得仔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