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主义(肥胖理论)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保罗·克利《They’re Biting》,纸上油画,31.1×23.5cm,1920年
1919-1933年,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艺术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今年恰逢魏玛共和国成立100周年,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以此为契机展出约70幅作品,邀观众探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德国艺术呈现出的颓废、荒诞、焦虑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
「何为魔幻现实主义?」
一提到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诸如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但其实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艺术评论家弗朗茨·罗(Franz Roh),于1924年的一本评述表现派绘画作品的专著中提出的。
奥托·迪克斯《Portrait of the journalist Sylvia von Harden》,1926年
奥托·迪克斯《舞女肖像》
魔幻现实主义并非凭空而生,它与德国1919-1933年间的一段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19年7月1日,德国国民议会通过了《魏玛宪法》,正式宣告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政体的成立。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的德意志国称为魏玛共和国。
奥托·迪克斯《The Skat Players》,1920年
珍妮·玛蒙《艳舞女郎》
这个仅在历史上存在了14年的国家,从建立之初就面临着一战遗留的政治、社会等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为这个羸弱的新生政体带来沉重一击。1933年,虎视眈眈的纳粹党趁机夺权,随后希特勒的上台标志着魏玛共和国政权的解体。
奥托·迪克斯《To Beauty》,1922年
乔治·格罗兹《The Best Years of Their Lives》,1923年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经由战争洗礼后的德国艺术家们用他们天生敏感的眼光,犀利地审视着动荡的社会。他们从未被美化的真实世界中提取素材,用作品无情地揭露繁荣表象掩盖下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
乔治·格罗兹《Metropolis》,1917年
乔治·格罗兹《Café1》
魏玛时期,德国表现主义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艺术家们将现实中的痛苦与血腥、混乱与毁灭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品中荒诞、怪异的画面仿佛是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游离状态,暗含着艺术家对于衰败社会的讽刺。因此,弗朗茨·罗提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正是对这一时期焦虑不安的艺术家们独特的艺术语言的高度概括。
保罗·克利《A Young Lady’s Adventure》,1922年
=========
「魏玛时期的魔幻与现实 」
以奥托·迪克斯(Otto Dix)、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利伯特·伯克尔(Albert Birkle)、珍妮·玛蒙(Jeanne Mammen)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在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变革带给人们的不安与恐慌后,不约而同地为作品注入了怪异的气氛。
乔治·格罗兹《Explosion》,1917年
乔治·格罗兹《Suicide》,1916年
这种荒诞与怪异源于当时德国社会所处的两种极端。一方面,弱势群体还沉浸在战争结束后的食物匮乏与残酷战争带来的恐怖与创伤之中;另一方面,大都市的权贵阶层却从动荡中捞取利益,他们沉迷享乐,用物质和情欲来掩盖内心的慌乱与缺失。
乔治·格罗兹《The Funeral》,布面油画,140×110cm,1917-1918年
乔治·格罗兹《Pigs》
亲身经历过一战的艺术家奥托·迪克斯曾说:“单有色彩和形式不能填补那正在消失的体验和兴奋感。我极为关心我的绘画是否可以完成对于这个时代的解释,因为我相信一幅画必须首先表达一种意义、一个主题。”
奥托·迪克斯《作为战神的自画像》,布面油画,105.4×120.6cm,1915年
奥托·迪克斯起初对战争充满雄心壮志,但随着战事的深入,他逐渐摆脱了先前幼稚的想法,清楚地认识到战争的冷酷与无情。任机枪手的他在战争中亲眼所见的鲜血、尸体与经历的暴行,成为他此后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残酷的战争成为日后他作品中常见的题材。
奥托·迪克斯《Wounded Man》,1916年
奥托·迪克斯《Shock Troops Advance under Gas》,1924年
在作品《Shock Troops Advance under Gas》中,头戴毒气面罩的士兵手持武器、鬼魅般的身影以及僵直的体态,在黑色恐怖氛围的笼罩下令人不寒而栗。
奥托·迪克斯《战争 (三联画)》,1929-1931年
奥托·迪克斯所创作的战争系列作品没有丝毫掩饰,他将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与亲眼目睹的惨状真实地展现出来。作品中透露着人性的缺失与士兵悲惨的命运,仿佛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嚎,直直地击中观者心底最敏感的角落。
奥托·迪克斯《Match Seller》,1920年
奥托·迪克斯《War Cripples》,1920年
不仅如此,战后的德国虽然摆脱了血腥与恐怖,但是社会中的阴暗面却依旧令人感到绝望。刚刚从战场上经历生死浩劫的伤残战士们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他们仿佛再无利用价值的“废物”,在社会上苟延残喘。
奥托·迪克斯《Metropolis》,1928年
奥托·迪克斯《Metropolis》(中联)
此时,富人与权贵却极力回避战争带来的不安,他们无视这些战争中的牺牲品,开启享乐的奢靡生活。在迪克斯的三联作品《Metropolis》中,中联描绘的是上层社会纵情歌舞的热闹场景,两旁则是廉价浮华的妓女正在招揽客人以及沿街乞讨的伤残士兵。看似诡异冲突的场景却是当时堕落、迷茫的社会最为真实的写照。
奥托·迪克斯《在豹皮上斜倚的女人》,布面油画,68×98cm,1927年
与此同时,同样亲身历经一战以及战后混乱社会的画家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也将血淋淋的社会现实搬到了画布之上。他用讽刺、挖苦的艺术语言揭露当时德国社会的黑暗面。
乔治·格罗兹《The Pillars of Society》,1926年
乔治·格罗兹《The Agitator》,1928年
格罗兹笔下的魏玛共和国充斥着受伤的士兵、肥胖的资本家、妓女,性犯罪和无尽的狂欢,作品中弥漫着绝望、仇恨和幻灭。
乔治·格罗兹《The Mirror of the Bourgeoisie》,1925年
乔治·格罗兹《Blood is the Best Sauce》,1919年
与上文提及的乔治·格罗兹和奥托·迪克斯不同,同时代的女性艺术家珍妮·玛蒙(Jeanne Mammen)则更为关注战后的解放与享乐主义。有别于男性艺术家笔下的妓女形象,她用独特的视角审视魏玛时期社会中迷茫的新女性,她们留着短发,游走于酒吧和咖啡厅。
珍妮·玛蒙《Two Women, Dancing》,1928年
正如奥托·迪克斯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臭名昭著,要么流芳百世。”其实,该时期的艺术作品一直饱受争议。在希特勒上台后,纳粹更是将奥托·迪克斯等人的作品归为“颓废艺术”,同时销毁了部分反战作品。
珍妮·玛蒙《Carnival in Berlin, NIII》,1930年
1919-1933年,支离破碎的魏玛时期,对身处衰亡和新生的德国来说或许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对于艺术来说,这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艺术家们多样的风格和不稳定的立场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他们也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异于常人的胆量而名垂千古。
正在展出
展览:“魔幻现实主义:1919-1933年魏玛共和国的艺术”
时间:2018年7月30日-2019年7月14日
地点: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精彩回顾:
如何像KAWS一样,让大妈也为你的作品疯狂?!
香港首展作品几乎售罄,哈兰·米勒究竟是谁?
为何这位女艺术家是后极简主义的灵魂人物?
[编辑、文/李天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美媒:新冠危机会改变资本主义吗?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7日发表该报资深专栏作家詹姆斯·麦金托什的文章,题为《新冠肺炎会改变资本主义吗?》。全文摘编如下:
新冠危机不仅加速了人们要求改革经济体系的诉求,也表明只要政府愿意,可以向有困难的人慷慨解囊。那么,资本主义会因此而改变吗?
企业精英应深刻反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十年间所发生的事情。
“占领华尔街”运动当年是名噪一时的抗议组织,彼时各国政府刚刚拨款数万亿美元来拯救金融体系。除了银行改革,资本主义(尽管不是全球贸易)几乎安然无恙。这次可能有所不同,因为过去的十年已经为向干预主义色彩更浓的政府转型奠定了基础。
时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总裁、现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的鲍达民在2011年的《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是这样总结许多资本主义受益者的观点的:“今天的商界领袖面临一个选择:是我们改变资本主义,还是让资本主义为了我们而改变。”
21世纪10年代成立了几十家智库,召集世界精英们来讨论如何调整资本主义。数千家生态、社会和治理基金应运而生,而许多以前不成功的基金也改换门庭,让自己更有吸引力。
就连美国主要的企业游说组织商业圆桌会议也支持“利益攸关方资本主义”的理念,即更加关注劳动者、当地社区和环境的需求。
以下改变基本上是装点门面的:披露更多的企业信息,更多的女性进入董事会,仍以白人为主的企业领导人增强对种族主义的认识。
政府需迫使企业改变
事实上,对那些反对资本主义实质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改变。新冠疫情暴发时,超过1700万美国人被迫失业,而现在的失业人数仍超过1000万。
然而,随着债券价格飙升,股票在去年3月触底后跃上新高,富人变得更加富有。
一些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我调整的人现在也认为,政府需要迫使企业改变。
《经济学人》杂志的股东之一、雅诗兰黛的董事琳恩·福里斯特·德·罗思柴尔德2012年决定把高管们召集起来,设法避免这种威胁发生,于是建立了包容性资本主义联盟。她认为资本主义的受益者已经恐惧到要主动采取行动的地步了。但从那以后,她改变了想法。她说:“我现在已经确信,这种情况不会仅凭好人好事就会发生。政府必须采取行动。”
她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管理的领域包括碳税、维持体面生活的工资和解决肥胖问题。每个游说团体和抗议组织都有自己的诉求。但是,至少在经济上,他们都想要的是美国的做法应该更像欧洲。这不是社会主义,但这将意味着政府更多参与引导资本的流向,减少留给股东的资本。
财政扩张已获得支持
历史上不乏危机给政治经济带来重大变革的例子:对大萧条的回应是新政和大政府;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出于对20世纪70年代通胀失控的强烈抵制,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应运而生,击垮了工会并对富人减税。大势所趋,危机可能成为重启的导火索。
同样的道理,新冠危机的余波可能是更多的政府干预。支持政府财政扩张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曾经被边缘化的被称为现代货币理论的经济思想学派。新冠危机将其付诸实施——考虑到经济陷入灭顶之灾,这样做是相当正确的。各国央行已经从通胀鹰派变成增加开支的支持者,并愿意提供资金。
欧盟已经打破了德国对集中借贷的禁忌,启动了大规模开支计划,并开始定义什么是可持续投资。欧洲带头对大型科技企业采取反垄断行动,美国目前也在采取这种行动,尽管解除垄断本就是自由市场主义者应该支持的事情。
美国社会并非压倒性地支持大政府。乔·拜登没有像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以压倒性胜利赢得总统宝座,后者凭借这种压倒性胜利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改革。
未来的十年很可能让过去十年的口号变成行动的十年,一方面政府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企业也力图更努力地阻止政治介入企业。股东们应该做好迎接变化的准备。
这是1月2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罗马广场拍摄的一处提醒人们佩戴口罩的警示牌。(新华社)
来源:参考消息网
分享 | 肥胖与糖:晚期资本主义的慢性病
▲ 长凳(超重大法官) | William Hogarth | 1758 收藏 · 菲茨威廉博物馆
⚪ 肥胖问题的普遍与蔓延的快速
在上一代,肥胖的程度及其明显持续上升的势头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肥胖一词通常被宽泛地用于描述那些明显超重并且体脂比例高的人群,但医学上普遍认可的定义是指身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 30 的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 年,世界上约有20亿即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列入超重行列,其中约 6 亿人被临床诊断为肥胖。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是 1980 年的两倍。
肥胖并不仅限于西方国家,成百上千万肥胖人士遍布在全球各地。在确定这一全球性问题的成因时,医学专家几次三番地将矛头指向糖这个罪魁祸首。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消费着大量的甜味剂,其结局必然是人们的体重不受控制地显著上升,而且患者的健康问题令全世界的医疗机构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因此,采取政治行动来扭转态势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
肥胖问题如此普遍,其蔓延又如此快速,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将肥胖视为一个现代社会独有的问题,一件前几代人知之甚少且鲜有讨论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过去,超重人群就经常被议论和描述,而且常被嘲笑。几个世纪以来,超重人群一直是人们辱骂和蔑视的对象。若要认真地思考肥胖问题,秉持更长远的历史观是很有必要的。不如来听一听孩子们的故事吧。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来感知流行的态度和情绪 ---- 虽然有时候是以最为苛刻的方式。
⚪ 超重儿童一直是校园内被残酷捉弄和嘲笑的对象
描述超重儿童的绰号清单很长,很有创造性,但往往是残酷的。我们多数人也许还记得童年时代的这些名字。如果没有,我们可以看看艾娜·奥佩/Iona Opie和彼得·奥佩/Peter Opie夫妇关于 20 世纪中期英国儿童游乐场的语言和游戏的著名研究。
▲ Bessie Bunter © Charles Hamilton
⚪ 超重儿童面临的环境
奥佩夫妇记录的绰号往往是粗鄙和残酷的,但有些又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然而,对于不幸遭受到这类刻薄话语攻击的受害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外号存有恶意且令人极度沮丧。谁会喜欢被叫做气球、水桶、巨人、福斯塔夫(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喜剧人物)、肥肚子、贪吃鬼、摇摆果冻、油团、小猪、肥猪、梅子布丁、压路机、浴缸呢?又有哪个女孩儿愿意被称作贝茜胖墩儿/Bessy Bunter、胖蒂玛/Fatima或浴缸贝林娜/Tubbelina呢?
同样,因为大家总把贪吃和超重视为一回事儿,尖刻的绰号也用在贪吃的孩子身上,如馋猫、垃圾箱、小猪、饥饿肠子。相反,虽然贪吃的和瘦弱的孩子往往不会招致形容超重儿童那般残忍的对待,但类似伤人的绰号还是会丢到瘦弱的孩子们头上。似乎孩子们在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对大块头的人有自己的看法;研究表明,总的来说,他们不喜欢肥胖儿童。
▲ Hey, Hey, Hey, It's Fat Alber © Ed. Weinberger
⚪ 被取笑的人群
所有这些都是极其复杂的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学校操场上,在课外的空闲时间里,这一切在孩子们的玩乐中正方兴未艾。这种对超重儿童的「诙谐的敌意」也反映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近乎永恒的取笑肥胖人群的文化。
虽然人们难以找到现代人肥胖故事的幽默之处,但是肥胖和明显超重的人却一直遭人嘲笑。英国文化中充斥着有趣的肥胖角色,他们成为文化景观中经久不衰、声名远播的人物。最著名的可能当属福斯塔夫了 ---- 他大腹便便、自吹自擂、自高自大、贪得无厌且毫无原则 ---- 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人物,在莎士比亚的三部戏剧中有着幽默而又深刻的刻画。
18 世纪和19 世纪初,轮到讽刺画家和漫画家来嘲弄超重人群了 ---- 尤其是当时那些皇宫和议会中明显超重的显要权贵们。我们有贺加斯/Hogarth画的体重超大的法官,罗兰森/Rowlandson画的贪吃食客,还有克鲁克香克/Cruikshank和吉尔雷/Gilray画的健康圆润永恒的「约翰牛」的形象 ---- 这位虚构的英国人物不屈不挠、身强体壮、果敢自信,他以狂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挑战所有人,并与一位瘦弱的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人形成对比。这些肥胖的形象在当时的漫画中频繁出现。
▲ Tweedledum and Tweedledee © Aberrentideals
⚪ 文学中的肥胖角色
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诸多肥胖角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匹克威克先生。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路易斯·卡罗尔和约翰·坦尼尔塑造的一对名叫特威德尔德姆和特威德鲁蒂的双胞胎,他俩的名字迅速成为用来描述无差别的事或人的习语 ---- 但本来他们仅仅只是肥胖而已。
20 世纪这种文学传统仍在延续,新的人物以有趣的形象出现在英国的流行文化之中,他们因体型或体重而与众不同。奥德里牧师的《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系列丛书中有一位「胖总管」;Billy Bunter's Benefit | Frank Richards创作的一部倍受男孩欢迎的连环画中塑造了一位来自格雷弗里亚斯学校的名叫比利·宾特的人物。宾特是一个肥胖、贪吃且令人讨厌的年轻人,他每周出现在《磁铁》(后来改编成电视和电影)一书中,成为一个难以磨灭的文化形象。
▲ Billy Bunter's Benefit © Frank Richards
⚪ 明信片上的胖女人
几乎在同一时期,他的风头被另一位圆润的人物 ---- 一位出现在低俗的海滩明信片上的胖女人盖过了。她因唐纳德·麦吉尔/Donald McGill的作品而为人所知:这位丰乳肥臀的女士正在海边度假,支配着她那弱小而惧内的丈夫,这至今仍是海滨胜地的游客们喜欢的明信片。随着无声电影以及后来有声电影的到来,一位早期受人欢迎的绰号叫作「大胖」的美国喜剧演员阿巴克尔,他的名字很快就成为学童们侮辱他人的代名词。
Humorous Comic Fat Lady Postcards
© Donald McGill ©
▼
如今,肥胖不再被视为笑点,而被看作严重的问题。我们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肥胖水平和程度,大量人口在青壮年时期就已发胖。由于超重人群在某些社群人口中开始占绝大多数,用不了多久,他们都将变得肥胖。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50 年时,美国和英国的大多数人口都可能是肥胖人士。如此大规模的肥胖现象是从未有过的。
▲ 杰拉德·安德烈·比克肖像 Bartholomeus van der Helst | 1642 收藏 ·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 肥胖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明显超重人群的出现是现代生活中一个显而易见且无法回避的特征,并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步形成。不久前,这还是非同寻常的事情;如今,它已变得司空见惯。
超重的儿童和成人,以及各种为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制造的昂贵设施,现在对我们而言已是屡见不鲜,以至于常常视而不见;似乎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肥胖正造成一系列的全社会性的问题,其中最紧迫的是几乎无穷无尽的相关疾病和身体虚弱。尽管肥胖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但现代医学却深受肥胖直接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和负累。
⚫️ 变胖的原因
令人好奇的是,现代肥胖流行病最早是在太平洋岛屿上出现的,岛上的超市和相关的新型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但是,那些岛屿上的肥胖问题距离西方社会的常规惯例如此遥远,以至于当时未能引起注意。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当肥胖问题开始在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扎根时,英国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同从前一样,它常被人们忽视,因为那时医疗工作致力于消除最为迫切的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因而常常忽视了当地肥胖症的蔓延及后果。人们变得更胖,这乍一看只是为结束这些社群及其他社群曾遭受的饥荒而付出的很小的代价。
在全球化不可阻挡的趋势下,肥胖变得不可避免,此时世界上很多人都变胖了。城市化、汽车运输、电视和现代媒体、现代消费习惯以及西餐的到来 ---- 所有这一切都迅速地将本地社会转变成西方原型的变体。
然而,乍一看来,现代肥胖症的兴起似乎很神秘。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责备糖,但这却引发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大西洋两岸的人们购买的糖比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少之又少,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变得越来越胖。在 20 世纪末的 20 年间,家中的厨房或食品室中糖的储量远低于从前,人们在食物和饮料中添加的糖也远低于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其他时期。可是,与此同时,他们却变得越来越胖。
问题的原因在于普遍的饮食习惯的转变。这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过去的一代人却为此争论不休。人们不再需要向食物中加糖,食品和饮料制造商们已经这么做了。而且,他们有时加入的糖量足以颠覆你的认知。一旦规模化生产的食品和饮料开始主导人们的饮食,消费这些商品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胖。
▲ 约翰·布尔参加午餐会 | James Gillray | 1798 收藏 · 大英博物馆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 肥胖成为全球性问题
两名肥胖的学生最近说到:「整个世界的人,无论贫富,无论年龄大小,都在变胖。」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些证据,数据令人吃惊。如今,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身材硕大,体态肥胖。世界各地超重和肥胖的总人数已经足够糟糕的了;或许更糟的是,在这些惊人的数据之中,竟有 1.7 亿未成年人。
只要我们愿意去看一看,证据同样是显而易见、不可回避的,即使它不太科学。超重和肥胖人群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标准特征。这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最引人注目。但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国家,特别是在亚洲,肥胖问题同样引人注目。
▲ 法国被北方驱赶到南方!!! George Cruikshank | 1823 收藏 · 卫斯理大学戴维森艺术中心
⚫️ 设计师、建筑师和规划师不得不考虑人们体型增大的因素
肥胖问题及其带来的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常常成为媒体争论的起因。儿童肥胖、肥胖导致的疾病、应对肥胖人群耗费的医疗成本、肥胖对医保服务的压力,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例如,我们现在更常听到很难将肥胖乘客塞进航班座位的消息,以及航空旅行中有关经济、后勤和福利方面的考虑。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五年间共花费了700 万英镑用于改装设备,如更大的床、轮椅和停尸台,用于满足肥胖病人的需求。NHS 还设计、改装了800 多辆救护车。
设计师、建筑师和规划师不得不考虑人们体型增大的因素。当洋基体育场于 2009 年再次开放时,比 1923 年少了 4000 个座位,这是因为球迷们的平均体型日益增大,因此需要更加宽敞的座位。从前的座位宽度为 18-22 英寸(46-56 厘米);如今,改成了 19-24 英寸(48-61 厘米)。这样的改变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现代美国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有处可寻。机构和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适应美国人民不断变胖的体型。普吉特湾的渡轮也增加了座位的宽度;科罗拉多州的救护车配备了卷扬车以应对过重的病人。殡葬业从业者也不得不制作更大的棺材来容纳肥胖的尸体。标准尺寸的棺材为 24 英寸(61厘米)宽,但现在人们可以买到超大尺寸的棺材,其宽度为 37 英寸(97 厘米)。
▲ 死亡之舞:饕餮 | Thomas Rowlandson | 1816 收藏 · 伦敦威康图书馆
⚫️ 美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超重
这些证据并不科学,甚至可能有些无聊,但它们却是美国日益肥胖这一重要问题的简单快照。潜在的根本问题很简单,却很严重。据估计,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属于肥胖人群,而这一数据在仅仅 30 年间就增加了 1 倍。目前,美国三分之二的人口超重。没有一个州的肥胖率低于 20%,12 个州的肥胖率据称达到30%,而且情况还在恶化。据估计,2030 年美国将有超过6500 万肥胖人口。
⚫️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
其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分析也许是最有权威的。在 2000 年之前的 42 年里,美国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增长了一英寸(约2.54cm)。但在同一时期,美国男性的平均体重从 166 磅(约75.3kg)增加到 191 磅(约86.6kg),女性的平均体重从 140 磅(约63.5kg)增加到 164 磅(约74.3kg)。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也呈现出类似的增长。2003 年,美国成年人中肥胖人口约占 32% ;仅仅十年之后,肥胖率就上升至 38%。据估计,2010 年超过 65% 的美国人要么超重,要么肥胖。不同族裔的差异很大,其中非洲裔美国成年人的肥胖水平高达 48%。女性的处境更糟,2011 至 2014 年 57% 的非洲裔美国女性属于肥胖人群。
▲ 40岁的丹尼尔·兰伯特 | unknown | 1809 收藏 ·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 西方社会为应对肥胖的普遍现状付出重大代价
肥胖并不是美国独有的问题,整个西方社会都为应对这一普遍现状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美国,各地花费在照顾肥胖患者的医疗费用远高于其他病患。尽管美国各州用于此项的资金数目千差万别,但美国每年为此总共耗费 2100 亿美元。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重视程度可通过一个简单的指数来衡量 ---- 针对该主题的专业医学文献的出版量大幅增加。现在「肥胖」和「肥胖症」这两个词频繁出现于医学和学术文献中。实际上,在2007 年8 月之前的十年间,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的标题中出现「肥胖」这个词的频率不少于19770 次。2002 年至 2007 年短短五年内,近 13000 部相关作品问世。
▲ 多吃牛奶少吃小麦肉脂肪糖 United States Food Administration | 1917 收藏 · 普林斯顿大学
糖与肥胖
21 世纪初,美国的肥胖水平引起了其政府高层巨大的恐慌。该数字的影响力不亚于美国卫生总署署长发布的「关于采取行动预防和减少超重和肥胖症的呼吁」。甚至美国农业部也参与其中,并解释了从 1970 年至 2010 年,美国人消耗的卡路里数字如何上升了 25%。这相当于每天额外吃一餐饭的热量,其直接原因在于我们消费的食物类型。简而言之,美国人已经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虽然美国人的确在喝低糖的苏打水,但由于糖被添加到了高度工业化的食品中,他们实际的糖消耗量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
美国为我们展现了糖作为现代肥胖之元凶的一些极端例子,而其他国家也正在迅速追随着美国的步伐。这主要是因为全球饮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人们从传统的、本地的,一般来说相对健康的饮食转向经过深加工的西方食品和饮料。在此过程中,肥胖在全球落地生根。墨西哥人担心他们的孩子成为全球最肥胖的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的一份报告,在印度德里的中产阶级社区,32% 的男性和 53% 的女性被认定为肥胖。事实上,印度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超重,而据估计印度 75% 的外资都用于食品深加工。
▲ 暴饮暴食者 | Thomas Rowlandson | 1813 收藏 · 旧金山美术博物馆 © 2021 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
各国开启肥胖模式
上一代才开始接触西方食品的中国,现在有 3.5 亿人超重(其中6000 万人被视为肥胖),约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怪异的是,有人认为中国同时约有 1 亿人营养不良。这提醒我们,即使在同一时期,肥胖和营养不良会并存。
法国的肥胖率从 1992 年的 5.5%飙升到 2009 年的 14.5%。即使如此,英国在欧洲各地的肥胖排名中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其邻国爱尔兰。30 年 ---- 仅仅是一代人的时间,全球肥胖率增加了两倍。按目前的增长率,2050 年将有一半人口被肥胖困扰。最近的一篇文章称英国为「欧洲的胖子」,这么说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因为在 2013 年每四位英国人中就有一人被视为肥胖。医学研究者认为,英国业已成为一个「肥胖的社会」,在这里超重才是「正常的」。到 2050 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的肥胖和相关疾病的预计为 100 亿英镑。目前的花费已经高达 50 亿英镑。
肥胖迅猛的发展势头
在美国,仅仅 25 年内超重人数就翻了一番。如今,英国人的肥胖水平是 1980 年的3 倍:过去只有 6% 的男性和 8% 的女性肥胖;如今肥胖人群占英国人口的25%。肥胖问题显而易见而且无法避免,我想关于肥胖的大致情况已经众所周知了。任何一位未满 30 岁的人可能都难以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个中原因很简单,他们生来面对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任何一位有洞察力的中老年英国人只需要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就会发现,他们从前的学习、玩耍、工作、旅行、用餐以及娱乐的方式是多么不同。随着英国人变得愈发久坐,愈发少动,愈发沉迷于方便食品和饮料,人们也变得更重,其后果一直困扰着整个社会。
人们如今步行更少,驾车更多。在英国,五分之一的驾车出行还不到一英里。英国人每天还要花 6 个小时享受久坐不动的乐趣 ---- 电视、电脑、阅读以及大规模生产的高热量的含有大量糖的食品。由于既缺少活动,又有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英国人摄入的卡路里比规定摄入量多得多。
肥胖与健康隐患
尽管存在性别和族群差异,但肥胖的整体趋势无可争议。肥胖的后果也是毋庸置疑的:肥胖人群存在罹患灾难性疾病的风险。一项国际研究证明,肥胖会导致 II 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骨关节炎、中风、痛风、胆囊疾病、结肠癌和卵巢癌。人们还认为,肥胖给肌体施加很大的机械应力,甚至可能导致睡眠问题、呼吸困难和背部疾病。超重人群所面临的这一系列健康问题称为「代谢综合症」。此外,他们还需要承受被视为社会耻辱、自尊缺失和整体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仅在英国,每年就约有 3 万人死于肥胖症,肥胖及其不良影响直接导致的病假和缺勤天数高达 1800 万天。
▲ 约翰·布尔为大会做准备 | George Cruikshank | 1813 收藏 · 大英博物馆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肥胖形成与社会传媒引导
当人们要求肥胖儿童的父母解释孩子体型的成因时,他们立即将其归咎为子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看电视、使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就是在这连续几个小时内,孩子们接触到生产商设计的巧妙广告,而这些广告中宣传的食品和饮料通常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但却富含糖分。
现在这一问题非常普遍,也非常严重,惹得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学专家联盟经常敦促政府采取行动。他们现在不仅拼命劝告人们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试图影响强大的商业利益游说团体 ---- 探索频道播放的一档名曰《美食攻略》的电视节目,其产品诱使人们纷纷选择不健康的饮食。这些批评者的目的是减少当今大批量生产和加工的食品饮料中饱含的糖分、脂肪和盐分,这些成分对英国肥胖症的「贡献」如此之大。
各国儿童肥胖率
虽然很少有人质疑肥胖症迅速蔓延的事实,但对于其确切的成因仍然存在争议,即便在该领域工作的医学和科学专家也莫衷一是。甚至有人将整个问题视为又一种「道德恐慌」,即几个世纪以来出现的困扰人们的周期性社会警报之一。一些社会学家一直热衷于梳理各类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出现的大规模焦虑的社会起源。他们曾经研究过巫师、抢劫、足球流氓、摩登派、摇滚青年和艾滋病,如今有些人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严重超重的人。虽然关于肥胖的争论确实产生了大量的越来越多的科学文献。但其中大部分都各执己见,而且被各种既得利益者的诡辩之词所左右。尽管如此,核心人口的统计证据是无可辩驳的。医生和医学社会学家多次提到有关肥胖患者数量增加的简单但却富有说服力的数据。
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是儿童的肥胖程度。警钟率先在美国响起:1995 年以前的 20 年里,超重儿童的数量从 15%增加到 30%。十年后,研究人员认为肥胖问题在欧洲已经失控。英格兰的肥胖增长率是美国的两倍,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都紧随其后,如波兰、西班牙、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即便是法国也已经放弃了对其美食和相关生活方式的大力保护,类似的问题开始在亚洲出现。日本儿童肥胖率在 1974 年至1994 年翻了一番;在泰国,这个数字在 1990 年至 1993 年增加了 3% ;1996 年,即使在沙特阿拉伯,6-18 岁的男孩中有 16%患有肥胖症。
▲ 为胖男孩研究 | Thomas Nast | 1869 收藏 · 特拉华州艺术博物馆
儿童的肥胖问题
将上述这些千差万别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的是同一个奇怪但严峻的事实。在低收入群体中,儿童肥胖率增长最快且势头难以扭转。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规律:低收入者往往最容易罹患肥胖。「只有最穷的国家中最穷的居民才是这种宿命性规律的例外。」这些人无钱购买,甚至无处购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他们是「苦苦挣扎的家庭」,他们只有「购买糖、淀粉、油等等高能量低成本的加工食品」。一项研究直言不讳地指出:「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苗条正成为一种无法企及的奢侈品。」
这句话在英国是如此地醒目。21世纪初期的数据令人惊愕不已。2011年,英国 2 至 15 岁的男孩和女孩中,十分之三是超重和肥胖的。令人惊诧的是,2011 年至 2013 年 62 名 18 岁以下的儿童接受了减肥手术,而在2000年这样的手术仅有一例。虽然儿童的总体健康状况在20世纪有了显著改善,但到了 21 世纪却出现了儿童肥胖却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美国 50 个州的男孩和女孩均无例外,虽然该问题在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印第安人中最为突出。
同样,照顾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医院费用极高,从 1979 年至 1981 年的 3500 万美元增加到 1997 至 1999 年的 1.27 亿美元。此外,美国儿童的肥胖率持续上升;2006 年至 2008 年,6 至 11 岁儿童的肥胖率从 15% 上升到 20%。批评者将矛头指向了糖。美国心脏协会对此深感担忧,因此在 2009 年发布了糖的推荐摄入量:「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盛行,摄入大量的食糖会加重人们对该问题及其不良影响的忧虑。」推荐的量为:久坐不动的女性 5 茶匙,男性 9 茶匙,但他们实际的摄入量为 22 茶匙,这真让人如坐针毡。这些建议遭到了来自美国各食品行业的商业广告商和他们所赞助的科学研究者的猛烈抨击。糖已成为「美食攻略」节目的核心,实际上,它已是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庞大产业的生命线;因此绝不会被医疗游说团体合理但却无效的声明所阻拦。
▲ (糖) 我们的朋友 | William Morris | 1887 收藏 · 美国国家档案馆
全球超重儿童比例增长至八分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发现,全世界的儿童肥胖率正在上升,在 5 至 17 岁儿童中可能占比 2% 到 3%。尤其在美洲(30%—35%)和欧洲(约20%)占比最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儿童肥胖率仅为1%。「大多数国家的文件记录显示,肥胖症在儿童中的蔓延呈迅速上升之势。」1980 年至 2000 年,儿童肥胖率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均急剧上升。报告的结论是:「儿童和成人一样,超重和肥胖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全球变得更加常见。」
2016 年秋,世界肥胖联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肥胖症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令人分外沮丧的情景。从人口比例来看,太平洋的基里巴斯、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等岛国的未满17 岁的肥胖或者超重儿童数据最为糟糕,埃及则以35%的比例紧随其后。排名其后的国家依次是希腊(31%)、沙特阿拉伯(30%)、美国(29%)、墨西哥(29%)和英国(28%),法国和荷兰也跟英国比较接近。因此,全世界估计有350万儿童患有II型糖尿病,这也就毫不奇怪了。越来越多的儿童罹患与肥胖直接相关的疾病。
从全球来看,自1990年以来,儿童肥胖症的比例已经上升了60%,曾经被视为西方社会特有的问题如今在世界各地重现。仅仅十年内,肥胖或超重儿童的比例就从十分之一增加到八分之一。
肥胖 - 与其说是一个医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英国,儿童肥胖症增长的速度是成人的两倍。欧洲三分之一的肥胖儿童来自英国。美国的问题更加糟糕:据估计,2009 年至 2010 年,32%的美国儿童超重或肥胖。2004 年,英国 14%的 2 至 11 岁儿童属于肥胖。11 至 15 岁儿童的肥胖比例上升至 25%。至 21 世纪初,「肥胖已成为新时期儿童期和青春期最常见的疾病」,问题还是饮食所导致的。大多数受害者来自中低收入群体。无论研究人员的目光投向何处,他们所看到的原因一模一样 ---- 快餐和碳酸饮料。甚至全球母乳喂养量也下降了,哺乳期的妈妈更加赞成婴儿配方奶粉。今天,世界上有一半的居民生活在城市,其中大多数儿童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无论身处何处,他们都喜欢甜味汽水(其销售额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三分之一),西式商店的快餐。糖无处不在。在埃及,人们每天向茶中加满五六次的糖。
糖对肥胖儿童可能产生的医学后果证据凿凿:心理健康不良(往往成为霸凌的受害者)、心脏疾病、呼吸困难、炎症、糖尿病、骨骼问题以及肝脏疾病。此外,儿童肥胖不仅带来当下的健康问题,而且为其成年后的肥胖奠定了基础。人们不会因「长大」了肥胖症就变好了;肥胖的儿童极有可能变成肥胖的成年人,不变的是与肥胖相关的所有疾病。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医学解决方案,但它们的根源 : 肥胖与其说是一个医学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个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饮食。我们都知道,饮食偏好可维持终生不变,而这个简单的事实对于食品和饮料制造商的生产活动、广告商向年轻人推广产品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广告商和食品制造商都知道,如果他们能抓住孩子的忠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并让其忠诚于他们的产品,他们将终生拥有这些客户。
▲ 再见,儿童营养师海因里希·巴内夫斯基 Carl Kunze | 1910-1915 收藏 ·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糖对肥胖儿童可能产生的医学后果证据凿凿:心理健康不良(往往成为霸凌的受害者)、心脏疾病、呼吸困难、炎症、糖尿病、骨骼问题以及肝脏疾病。此外,儿童肥胖不仅带来当下的健康问题,而且为其成年后的肥胖奠定了基础。人们不会因「长大」了肥胖症就变好了;肥胖的儿童极有可能变成肥胖的成年人,不变的是与肥胖相关的所有疾病。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医学解决方案,但它们的根源 : 肥胖----与其说是一个医学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
牙齿问题是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早期后果之一,这是由于食用甜食,特别是早餐中的谷物导致的。英国儿童的牙齿健康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例子,它表明现代饮食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糖的作用。英国卫生部门越来越担心儿童牙齿健康不佳的情况。事实上,人们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担心牙齿问题,但如今他们对儿童的饮食,尤其是对其中的糖的担忧变得更加普遍。即使在19 世纪牙科学的早期,英国牙医便经常抱怨该国年轻人的蛀牙和糟糕的口腔卫生。
▲ 假期请吃蛋糕 | Jacques Faizant | 1950 收藏 · 海报博物馆 © 2021 postermuseum.com
随着英国在 19 世纪末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以及对学校所有儿童实施强制性的医疗检查,这些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体检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许多怀疑,如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存在。当然,这些问题主要是穷人的问题,医生和牙医多次记录了这些人相当糟糕的牙齿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欠佳、卫生设施薄弱以及医疗费用的高企,这一切适时地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动机,促使英国决心建立免费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以改善国民健康、福祉。尽管战后英国人享有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保障,包括70 年的免费医疗,严重的牙齿问题依旧持续困扰着众多的英国儿童。
2005 年,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牙科专家分部声明,该机构“十分担忧英国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其原因一目了然——几乎三分之一的五岁儿童患有蛀牙,而当今5 至9 岁儿童入院的主要原因是牙齿问题----有时是为了在麻醉状态下多次拔牙。」
尽管牙科医疗服务方面尚不完善(某些地区没有为年轻人提供合适的牙科护理),但深层次的问题是欠佳的饮食习惯和养育方式。许多父母竟然一直未意识到鼓励孩子采用适当的牙科保健服务的必要性。定期清洁牙齿、定期去看牙医以及注意孩子的饮食 ---- 这些基本的护理尽管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需要鼓励。另一份报告中指出,「父母和孩子应接受有关蛀牙的危险性和良好口腔健康与预防的重要性的教育。」苏格兰和威尔士成功开展的活动引领着潮流,英格兰需要如法炮制。地方政府还需要实施氟化物计划,以补充某些地方此类矿物质的不足。也许最重要的是,该报告敦促「努力提高人们对蛀牙影响的认识,并探索减少食糖量的方法。」
▲ Rubifoam牙粉广告海报 | unknown | 1899 收藏 ·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一些显而易见且无可辩驳的证据。在入院接受因多次拔牙治疗的46 500 名英国儿童和青少年中,5-9 岁占比最多,龋齿是该年龄组儿童做手术最常见的原因。尽管英国人祖孙三代都享有国民医疗服务保险,而且身居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英国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仍然很糟糕。
然而,牙齿健康状况的问题并不均衡,具有惊人的区域差异。毫不奇怪,这个国家较贫穷地区的年轻人牙齿健康状况最为糟糕。英格兰西北部(靠一系列摇摇欲坠的工业和城镇支撑)的儿童牙齿问题比英格兰东南部繁荣地区的问题严重得多。但处处都是,基本道理很简单,牙科专家直言不讳地说:「当口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时,成千上万的儿童还需要入院治疗才是可悲的。所有这些费用估计可达3000 万英镑。」
且不说孩子们遭受的疼痛,他们的牙齿问题还会引发其他重大问题。牙齿出问题会造成饮食和睡眠问题,孩子就会缺课,于是父母不得不请假带孩子去挂牙科急诊。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大众的口腔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教育的推动和广泛实施的氟化物计划 ---- 但是三分之一的英国五岁儿童继续遭受牙齿问题的折磨。
到目前为止,所有这些都还处于牙科治疗的水平。然而,更重要的仍然是如何正本清源:如何根除造成牙齿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如何避免儿童牙齿腐烂,从而使其免于受苦和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有医学观点再次明确表示:定期刷牙;尽早去牙科检查;并且,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应坚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进餐时限制糖类或酸性食物和饮料的食用量。」因为果汁是酸味的,也含有高糖,因此父母应该尽量只给幼儿饮用水或牛奶。父母也需要注意那些给小孩使用的药物。「如若可能,则只使用无糖药物。」
▲ Fosco喝醉了 | Willem Pothast | 1898 收藏 ·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讽刺。从古至今,两千多年来,父母会通过在药物中加入蜂蜜或糖,哄诱生病的孩子喝下难喝的药汤。现在,糖本身就是一个健康问题 ---- 这成了公认的观点。
所有关于这一类的医学讨论中,非常清楚的是,英国儿童摄糖量比医疗机关建议的多得多。4 到 10 岁的英国儿童每年摄取 48 磅(22 千克)糖,相当于 5500 个糖块。医疗当局建议的最大摄糖量是8 千克——即使这个数字,还是有部分人认为过量了。
美国儿童面临的情况更严峻。1970 年他们摄糖量为 27 茶匙,在 1996 年增加到32 茶匙 ---- 所有这些甚至在他们购买之前就添加到他们的食物和饮料中了。由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饮料和食物的性质,人们很难了解糖是否被用作一种成分添加,或者其添加量是多少。正如我们所见,糖(和其他甜味剂)历来被用作食品添加剂。以前,人们仅仅根据自己的口味在食物和饮料中加糖;然而如今,食物和饮料在上桌之前,就已经加了糖了(而且添加的量通常很惊人)。最终结果是,糖被发现于「几乎所有食物中,且是影响口腔健康最重要的因素。这对于自幼就习惯吃糖的儿童来说很成问题。」
▲ 戴施拉姆布丁海报 | USA | 1925 收藏 · 海报博物馆 © 2021 postermuseum.com
含糖食品和饮料的清单广为人知,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巧妙和丰富的广告宣传进行推广的。随着食品的工业化以及制冷和冷却的过程复杂化,这个清单也变得越来越长,更不用说对食品中各种成分进行的化学实验了。很显然,含糖食物包括糖果和巧克力、蛋糕和饼干、水果馅饼和布丁、早餐麦片、果酱和蜂蜜、冰淇淋、糖浆水果、甜酱和番茄酱。除了著名的碳酸罐装苏打水添加了糖之外,其他一系列饮料也是如此:果汁、甘露酒、运动饮料、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和酸奶饮料。大多数食品逐渐变成孩子们手中的小吃、茶点和镇静物,或者当时孩子们仅仅是想吃它们了。
2015 年,听闻英国公共卫生署署长强调「需要紧急减少儿童饮食中的含糖零食和饮料」这一点就并不奇怪了。然而,阻力主要来自有着强大影响力的食品业,食品业已经将糖作为食品中的一种重要的成分,尤其是在儿童食品中,并且针对未成年消费者投入了巨额的营销费用。
▲ 营养乳制品海报 | USA | 1950 收藏 · 海报博物馆 © 2021 postermuseum.com
英国儿童长期享用含糖膳食(正如我们所见,穷人在19 世纪后期一直依赖于果酱),但近年来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尖锐,更具破坏性。人们认为现代英国儿童摄取的「软饮料量和糖果量分别是1950 年的30 倍和25 倍。」1992 年至 2004 年,软饮料摄取量翻了一番。仿佛连二战后的紧缩政策也阻挡不了含糖饮料和儿童食品大军。这些甜蜜的诱惑通过崭新而强大的广告引诱着儿童,广告业本身已经转变为数百万英镑的商业,特别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英国出现了商业电视之后通过电视广告做轰炸式宣传。此后,电视不仅是一种娱乐手段,也是一种广告手段。到 21 世纪初,英国食品工业一年要在广告宣传上花费4.5 亿英镑——其中四分之三的广告是针对儿童的。
例如,在2001-2002 年,可口可乐花费了2300 万英镑,沃尔克斯薯片为1650 万英镑,而穆勒罐式甜点则为1315 万英镑。食品广告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含糖谷物、糕点糖果、软饮料和零食(主要是薯片)。在儿童频道上,超过半数的广告都是关于食品和饮料。至关重要的是,其中 99% 用于推广「垃圾食品」。
▲ 该死的可可 | Johann Georg van Caspel | 1897 收藏 ·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在大西洋两岸,出现了一股真正的广告浪潮,其直接定位为对儿童潜意识进行「教育宣传」。在20世纪后期,西方父母面临着前几代人从未面临过的问题 ---- 一场抵制儿童对电视屏幕前甜食诱惑的恶战。
尽管英国这些与食品饮料相关的广告数量庞大,即使已考虑到美国人口比英国人口多五倍,但其数量与美国相比却相形见绌。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成为广告商及其产品的主要目标 ---- 他们每看5小时电视会观看一小时的广告。一年之中,一个美国孩子将收看4万个电视广告 ---- 其中80%的广告可分为四类:玩具、谷类食品、糖果和快餐。
正是在这些年,电视节目收看者人数众多,美国儿童的肥胖率也增加了两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约有5%的美国儿童超重或肥胖。到21 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到35%(男孩)和32%(女孩)。虽然所有评论家都承认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他们普遍认为食品饮料的广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告的花销上,美国只有汽车产业多于食品行业。如果意识到食品在美国消费者支出中占据12.5%,我们可能会理解这一现象。更妙的是,广告业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因为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且有利可图的市场。
▲ 雅各布和米娜 | HM van Dorp | 1872 - 1883 收藏 ·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目前,美国青少年自身消费额为1400亿美元,广告商及其赞助商热衷于利用这种巨大的消费能力。因此,毫不奇怪,绝大多数针对年轻人的广告占据了可观的广告费:早餐谷物的广告费为7.92亿美元;软饮料为5.49亿美元;还有3.3亿美元的零食广告费。所有这一切花在食品上的大量钱财,除了用于「植入式广告」,还用于玩具上、视频和电影中、互联网和体育馆中植入某些食品和饮料的标识和标记。但是堂而皇之的是,甚至更不可防备的是在美国学校的药品分发机器中放置相同的饮料和食品。在一组评论家略微晦涩的话语中,可知很难否认「媒介使用与饮食相关结果(即超重和肥胖)之间存在关系」。
电视给予数百万儿童施加了一种全新的、几乎不可抗拒的商业力量,评论家称其为「儿童消费力」。孩子们已经被这些巧妙的营销方式,反复灌输着去索求食品、饮料和“零食”的思想,这除了使儿童从喋喋不休到逐渐安静,使广告商和食品饮料制造商的金库膨胀起来之外,也就没什么用处了。讽刺的是,以这种方式播出的大批儿童食品含糖量高但营养价值又不高。
▲ 无菌纯牛奶,长春花 | TA Steinlen | 1894 收藏 ·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2013年,对定位于儿童的577个食品广告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其中近四分之三的广告宣传‘低营养品质’的食品」。到了20世纪后期,这些食物的形状、颜色和质地都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 许多都是即冲即用型的现成品 ---- 而且其中大多数含糖量高。一些专门针对儿童生产的早餐谷物含有50%的精制糖。其中,许多产品显然得到了某位获得内部赞助的科学专家(牙医、医生或研究人员)的认可,其名称和认可信息附在了瓶身、包装或纸箱上,这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惊讶。这是一种奇怪的不正当交易,除非他们面对心存疑虑或者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否则制造商为什么需要这种支持和批准呢?为什么甚至需要声称食物或饮料是健康的呢?
当然,所有这些情况的背景是上一代人遭遇的严重的食物和健康危机 ---- 其中一些是灾难性的,但这些都源于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食品的地方性缺陷。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英国疯牛病、1988年鸡蛋中的沙门氏菌危机、2007年英国的口蹄疫和在比利时绵羊中发现的二恶英,以及最近用马肉充当牛肉。这份清单长得令人沮丧,影响了消费者购买、享用食品的信心。
▲ 俏皮但很好 | unknown | 1900 收藏 ·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然而,同样令人不安的是食品加工业引起的饮食有关的改革。一些科学家为大型食品和饮料制造商服务,为各种饮料和食品创造多种味道、风味和感觉,因而不辞劳苦工作。他们努力的成果已被运用于(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完全取代)我们购买的基本食品中了。糖和其他甜味剂一直是整个过程的核心。颜色只不过是化学产物,香味来自于实验室,味道完全产于化学实验 ---- 所有这些以及更多的是加工食品和饮料的故事,笼罩整个问题的阴影是备受争议的转基因作物。
最终结果是扭曲的人类饮食的演变。营养学家普遍认同,均衡的饮食应该包含50%的碳水化合物、约15%的蛋白质和不超过35%的脂肪。但是,食品加工引发的的革命极大地影响了这些理想化的比例,多数人的现代饮食更可能是由45%的碳水化合物和40%的脂肪组成。此外,我们消费的碳水化合物往往不是由淀粉和纤维组成的,「而是由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 单糖 ---- 或单糖类组成」。我们摄取的糖 ---- 有的舀入我们的饮料中,有的溶解到碳酸饮料中,有的加进蜜饯、糖果和零食中,所有这些能提供高达我们总能量摄入量的20%。但它们形成「空卡路里」,并且缺乏未加工食品中具有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成分。
▲ 香烟海报 | unknown | 1935 收藏 · 海报博物馆 © 2021 postermuseum.com
整个现象受到闪电般的广告宣传所推动,这种广告宣传前所未有,既猛烈又具独创性。对不确定营养价值的含糖食品的一连串商业推广,使人想起另一种有类似故事的产品 ---- 烟草。含糖饮料和食品的捍卫者很快提出在消费方面捍卫「个人责任」。买什么或不买什么不应该是个人的权利吗?推销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活动开始看起来非常像以往烟草游说活动了。他们也转向了关于个人选择的争论。
现在轮到了糖和食物 ---- 父母不应该自由选择孩子吃什么和喝什么吗?难道他们不应该能够拒绝孩子们对甜味早餐、甜味果汁和小吃的强烈要求吗?这些问题形成了一个恶意的骗局 ---- 以一个不诚实的借口,掩盖了巧妙设计的商品促销活动,而这些商品用处不多却会使人发胖、牙齿腐烂。老牌烟草游说团在看到和读到糖和食品工业维护者发表的抗议声明时,一定能认出这熟悉的战略操纵伎俩。
▲ 大胖脚海报 | Red Grooms | 1937 收藏 · 普罗温斯敦艺术协会和博物馆 © 2021 Provincetown Art Association and Museum
在 20 世纪后期,关于肥胖的数据开始让人震惊不已,人们对糖的担忧也日益增加,这种担忧逐渐发展为对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糖的主要批评。这次批评,也针对所有被认为应当对全球肥胖症人数上升负责任的主要机构。但它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食品和饮料行业及其游说者的反攻。在美国,该行业拥有庞大的商业和政治影响力,所以其雇用的游说者一直在影响立法机构以阻止任何对其不利的法律裁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早期经验来看,他们清楚惩罚性法律案例可能正在制定中。所以,他们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发起攻击。
2004-2005年度,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奇怪但具启发性标题的法案:《食品消费中的个人责任法案》。众所周知,「芝士汉堡法案」旨在使快餐业免受因饮食而超重的人群所发出的责备,以保护食品行业「免受肥胖消费者的起诉」。之所以制定该法案是美国最近烟草业事件所致。食品和饮料行业对烟草业的命运心怀恐惧,在 2004 年,烟草业因其造成的健康损害而遭受一笔天文数字损失的威胁 ---- 总计 2800 亿美元。虽然之后这项判决被一个美国高级法院驳回,但该教训并没有为利益联盟所忘记,利益是数百万美国人发胖的原因。
▲ Bessie Bunter ©️ Charles Hamilton
尽管美国烟草业最终躲避了罪责,但到了 2004 年,烟草在美国已经与肥胖建立了至关重要的联系,特别是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烟草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比较。无论食糖游说团体取得了怎样的短期胜利,无论他们在国会中的政治盟友如何阻挠,趋势都已开始转向不利于糖的发展了。
在很大程度上,趋势开始转向,是因为注意力已从美国转移了。只要肥胖在本质上被认定为一个美国问题,它看起来就既包含又孤立。显然,没有人能再怀疑美国肥胖的深度和程度。但这最初被用来转移对全球问题的关注。然而,到了21世纪初,显而易见,肥胖不单单是美国人的问题,甚至也不单单是西方人的问题。人类对甜味的渴望,以及糖生产商、食品和饮料制造商以及广告代理商满足这种渴望的力量,将催生全球影响的健康危机。
本文内容来源 :
《糖的故事》---- 詹姆斯·沃尔维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