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鱼油肥胖(鱼油会发胖吗)

九派快讯 0
文章目录:

肥胖与青少年抑郁相关,补充情绪调节鱼油有用吗?

【来源:鲁网】

在零食琳琅满目、快餐遍地的现代社会,孩子们面临的美食诱惑前所未有。伴随学习负担加重、运动时间被压缩,肥胖问题已悄然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大隐忧。更令人担忧的是,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成为诱发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与BMI(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BMI越高越肥胖)正常的抑郁青少年相比,肥胖青少年中抑郁患者的比例高达其3.5倍,且BMI指数越高,发生抑郁的风险也随之攀升。

肥胖是青少年抑郁的温床

为什么肥胖孩子的抑郁风险更高?在背后涉及复杂的社会、心理及生理因素。首先,肥胖的孩子常常因体型差异遭受同龄人的欺负和孤立,长期的心理压力易导致自卑、孤独,进而催生抑郁情绪。其次,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偏好高糖高脂食物以及睡眠障碍,不仅加剧了肥胖问题,还可能扰乱神经递质平衡,进一步促使抑郁情绪。最后,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部分孩子选择通过暴饮暴食来应对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使体重管理与情绪健康双双亮起红灯。

预防抑郁从体重管理开始

面对这一双重挑战,家长应如何行动?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引导孩子“管住嘴,迈开腿”。一方面,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体重较大且缺乏锻炼习惯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游泳、划船器和骑行等低冲击性项目。合理安排运动频次和时长,避免过度训练带来的伤害。

同时,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奶制品和优质蛋白的摄入,限制精制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并适当补充Omega-3脂肪酸,以促进脂肪代谢和能量消耗。

Omega-3脂肪酸为情绪调节提供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Omega-3脂肪酸在调节情绪方面展现出了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饮食有助于降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支持。

对于家长而言,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抑郁情绪,情绪鱼油等Omega-3营养补充剂成为了一种新兴选择。不少家长仍会有疑问,补充情绪鱼油有用吗?所有鱼油都有助于情绪调节吗?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鱼油产品都具备相同的情绪调节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只有当鱼油产品中的Omega-3纯度较高,且EPA:DHA的比例大于2:1时,才能更有效地支持青少年抑郁症的缓解与治疗。而CNS情绪鱼油正是一款有助于支持情绪健康的Omega-3补充剂。它拥有高达97%的Omega-3纯度,采用了科学的配比,EE型EPA含量高达90%,按照每日两粒的推荐剂量服用,CNS情绪鱼油能够帮助孩子缓解抑郁情绪,为家长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上提供了科学的营养支持。

面对孩子肥胖和抑郁的双重挑战,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体重管理,更要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自卑感增强或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等迹象,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家校合作、社会支持及科学的干预措施,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吴英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鱼油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能保健品?

/

12 月14 日,欧洲药监局发布公告,撤销已批准的应用鱼油预防心血管病复发的适应证,理由是现有证据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服用Omega-3脂肪酸(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对于心血管病无预防作用。

近年来,鱼油一直作为一种保健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销售,一些宣传资料将其介绍得无所不能,号称对心脑肝胆脾肺肾等各脏器均有保护作用。这样的宣传是不靠谱的。基于现有研究结果,鱼油的保健作用远不像宣传的那样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更无可靠的治疗作用。

有些人听信虚假宣传,该用他汀却不用,花大价钱购买鱼油,甚至停用他汀改用鱼油。这是错误的做法,这样将显著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鱼油并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不久前欧洲公布了一项包括15000多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研究者把这些糖尿病人分为两组,一半吃n-3 脂肪酸(即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一半吃安慰剂(橄榄油)。观察7 年多以后发现,吃鱼油并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项研究证实,吃鱼油不能为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提供保护作用。

在4 个月前,《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另外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结果发现补充以n-3 脂肪酸为主要成分的深海鱼油对心血管病没有防治作用。这项荟萃分析共涉及78000 名冠心病、卒中或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无论对于哪些患者,补充鱼油都不能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专家评论称,这是“钉在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意指这项荟萃分析彻底否认了鱼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鱼油不能取代他汀类药物

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3脂肪酸,也叫作ω-3 脂肪酸、Ω-3 脂肪酸、w-3 脂肪酸、Omega-3脂肪酸。现有研究显示,鱼油的主要疗效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于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均无可靠的预防或治疗作用。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最应该做的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任何保健品都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如果甘油三酯轻度增高,通过上述措施即可将其控制在理想范围;如果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超过5.6毫摩尔/升),可以选用贝特或高纯度鱼油制剂,但后者疗效明显弱于贝特。若患者胆固醇升高,应用鱼油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此时应该服用他汀。

如果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所有患者均需应用他汀,而服用鱼油不能起到可靠的治疗作用。虽然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鱼油(相当于20 余粒市售的鱼油)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但仅此一项研究并不能证明鱼油的治疗价值。

大量服用鱼油可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

在安全性方面,鱼油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没有副作用。大量服用鱼油可以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也可以发生肝脏转氨酶增高(提示肝脏损害)、肌酸激酶升高(提示肌肉损害),甚至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长期大量服用鱼油还可以降低免疫活性和抗感染能力。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长期大量服用鱼油还可增加热量摄入,对这些人是弊大于利的。有的宣传资料声称鱼油具有保肝作用,实际上患有肝病的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鱼油,否则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由上可见,鱼油并不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能保健品,其防治疾病的作用非常有限。并且每周吃几次鱼(特别是海鱼),即可起到补充鱼油的作用,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去购买这种并不靠谱的保健品。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爱吃不爱动胖小伙血糖飙升诊断为糖尿病

多学科团队为胖小伙制定诊疗方案。

吴萍 摄

“所有指标都正常!”日前,在东湖医院内分泌科,两位家长紧紧握着管雅文医生的手表达感激之情。一张包括运动、药物、饮食、心理调理的处方伴随儿子小王4个月,多学科协作诊疗让这个Ⅱ型糖尿病患者恢复了活力。

■ 不动又爱吃的小伙子血糖飙升

小王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有80公斤,而且不爱运动,一年前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当时餐后血糖最高达20mmol/L,开始注射胰岛素。听说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能够减重及逆转Ⅱ型糖尿病,家长决定带他前去试一试。

经初步专科评估,小王可以进行减重及糖尿病逆转治疗。入院后,管雅文医生组建了营养师、心肺功能康复科医生、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对小王进行全面评估,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营养、运动及心理支持方案。

营养科医师为他制定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方案及补充微量营养素、纤维素和Ω3鱼油计划;每天有氧运动训练,立式功率车训练和坐式蹬腿训练、坐式躯干稳定训练;出院后坚持游泳和打球及抗阻训练……心肺功能康复师为其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减脂减重处方;糖尿病专科医护在为其进行血糖波动特点、胰岛分泌曲线及并发症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并发症处方及健教方案;心理咨询师在评估其焦虑及抑郁后,定期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曾经动一动便喘气的小伙子逐步变得积极配合,一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开始下降,管雅文医生停用了小王的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三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进一步下降,管医生试着停用口服降糖药,小王的血糖依然平稳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小王再也不用打胰岛素和吃降糖药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王的血糖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已经达到了糖尿病临床缓解。

■ 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管雅文医生介绍,一些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脏和胰腺的脂肪沉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糖尿病专科医护的精准指导下,通过低热量饮食联合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治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疗效更好。目前,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已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因此医疗费用高昂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以往这类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先后请各个科室医师会诊,分别开具临床处方,可能导致多重用药、过度医疗且治疗不连续,住院日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管雅文说,现在这类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马上召集多学科医师团队,一起进行综合病情评估,经讨论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就医体验、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单次住院日及就医费用较以前下降。

■ 独创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糖友们治疗需求的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糖尿病成为临床诊疗趋势。同时,对于糖尿病门诊患者,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还开创性地开展了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多学科医师参与的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内分泌科医师收集糖友们在该科糖友群里经常问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召集6至10名糖友到门诊参加糖尿病共享门诊。在90分钟内,多学科医师团队会对糖友们的共性问题统一答疑,也会对某一位糖友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解惑,患者从团队就诊中能学到更多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

另一方面,患者之间通过“坦诚布公”分享自己治疗疾病的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也互相监督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管理。“这样的共享门诊,还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抗病的信心”,一位年轻糖友在诊断后,整天谨小慎微、怨天尤人,在一次共享门诊见到了10年甚至30年的老糖友可以把疾病控制得很好,他向老糖友取经,对治疗糖尿病也慢慢树立了信心。

文/毛茵 吴萍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