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昏迷(肥胖昏迷不醒半个月了怎么办)
360斤大叔车祸致瘫痪昏迷 肥胖竟带来这么多手术难题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过于肥胖的话,且不说日常健康问题,有时候连治病、手术的难度都会翻倍。
前不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收治了一名体重360斤的车祸伤患者,为解决治疗与手术中因极度肥胖而带来的难题,医护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帮助他从瘫痪昏迷状态中恢复,重新站起来。
经治疗后,车祸受伤的梁先生已可以站立、小步行走。
车祸受伤致瘫痪昏迷 因太胖 手术难做
3月3日,56岁的梁先生因车祸伤致瘫痪昏迷,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急诊完善头、颈及胸部CT检查,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脊柱多发骨折、肩胛骨骨折等”,随后收入神经外科ICU病房,急诊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生命支持治疗。
梁先生身高168cm,体重360斤,BMI为64kg/m2,属于极度肥胖的状况,其颈部的皮下脂肪层厚达10cm,加之患者伤势严重,当地医院没有条件为患者实施手术,只能暂时维持生命等待病情稳定后转院手术治疗。
家属四处求医,当地多家医院均表示无法救治,经过12天周折,家属最终联系到南医三院脊柱外科专家金大地教授,3月15日,金大地教授将患者收住院救治并交代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黄敏军负责。黄敏军接诊患者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直接转入南医三院ICU监护治疗。
南医三院多学科联合为梁先生进行手术治疗。
全院会诊:伤情严重 必须手术治疗
因患者体型问题,磁共振检查无法完成。术前,黄敏军为患者进行了详细体格检查,考虑患者为四肢不完全瘫痪,左手和右腿能尊嘱活动但肌力差(0-3级);右手、左腿不能遵嘱活动。
到底该怎么治?ICU主任杨翃申请发起全院大会诊,金大地教授主持会诊,脊柱外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药剂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讨论手术及围手术期救治方案。
多学科会诊后确诊患者为:颈部脊髓损伤并四肢不全瘫、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1椎体骨折、颈6-7棘突折、胸2经关节突峡部骨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下大量血肿、肺部感染、创伤性湿肺合并大面积肺不张,左侧肩胛粉碎性骨折、右眼眶骨折、重度肥胖症等。
大家一致认为,患者严重创伤已出现多系统并发症,必须努力创造手术时机、尽快完成颈椎后路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手术。
南医三院多学科联合为梁先生进行手术治疗。
脂肪层厚带来手术难题 整形外科上阵“减容”
梁先生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但极度肥胖的体型给手术造成巨大挑战。例如,手术台上几乎躺不下,手术体位摆放都是个问题:手术床宽40cm,患者肩宽有80cm;头部固定的头钉长约1cm,而患者头皮下脂肪厚5cm。
患者脖子上厚厚的脂肪层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其颈部皮下脂肪层厚10cm,切口皮肤离手术靶区深约15cm,超深切口给手术显露和操作带来巨大挑战,通俗点讲:普通手术工具够不着。
另外,患者为严重困难气道,插管难度大,术中气道压力高,麻醉风险及难度巨大,术后的气道管理也是难题,无论术后是否行气管切开处理,都存在巨大困难和风险。
针对这些困难,各学科群策群力、分工合作:脊柱外科负责实施手术及特殊工具准备,ICU负责重症救治创造手术时机及术后管理,整形外科负责术区皮肤及皮下组织减容,神经外科负责手术时头部固定,耳鼻喉科备气管切开手术,麻醉科负责保障手术麻醉及术中护理安全等。
经治疗后,车祸受伤的梁先生已可以站立、小步行走。
术后一个多月 梁先生重新站起来了
做好准备好,3月21日,金大地教授和黄敏军副主任医师共同为患者行后路颈3-6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脊髓和神经根松解,颈椎侧块植骨融合、颈3-6侧块螺钉内固定。
同时,整形外科主任颜玲为患者行术区皮肤及皮下组织减容,神经外科黄伟佳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头皮切开、血肿清除及头架固定术。
手术历时6小时,顺利完成。手术结束后,经过麻醉科、耳鼻喉科及ICU医生反复沟通、权衡利弊后决定,不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被安全送回ICU病房。
术后第二天,梁先生双腿活动明显改善。术后一周,梁先生转回普通病房,四肢活动改善。
目前已是术后6周多,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梁先生一天天康复,双下肢肌力已恢复正常,上肢的肌力也较术前明显恢复(3-4级),梁先生已经可以自主扶拐杖下地站立和小步行走。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游华玲
吃太多真的会出事!22岁小伙昏迷6天,ICU抢救2天,只因……
年货、春联、大街小巷的新年歌曲
新年的气氛真好
一般这时
也是大家“聚一聚”的高峰期
因为疫情
大型的聚餐都取消了
但经历这艰难的一年
不少人还是想趁过年
三五好友之间
见个面、吃个饭、聊聊天
心情放松了
往往就容易“吃多、喝多”
你可别小看“吃多喝多”
除了可能出现肠胃不适的后遗症
有人甚至吃得昏迷了6天,
还在ICU抢救了2天!
这是咋回事?
110公斤小伙开心“跨年”
结果把自己“吃昏迷”了
回忆起2020年12月31日晚这顿“跨年聚餐”,温州小伙小桐(化名)后悔不已。
今年22岁的小桐,从小就比同龄孩子“块头”更大一些。“他不挑食,胃口也很好,一直以来身边朋友都羡慕我们,说把孩子养得那么好。”小桐爸爸说,他和妻子都属于偏瘦体型,小桐小时候也只是比同龄人稍微胖一些。
上大学后,“天高父母远”了,小桐在“吃货”的路上“越走越远”,经常和好友们去校园外“打牙祭”,爱吃的也都是易发胖的食物:烤肉、甜点、火锅……他还爱上了“快乐肥宅水”,几乎每天都把可乐当水喝,有时候一天甚至喝五六罐。
2019年,小桐来到杭州工作,工作内容与电商相关,基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工作压力大,小桐爱吃甜点、爱喝可乐的习惯不仅没改掉,还越来越厉害,身高一米七八的小桐,胖到了110公斤,BIM值高达34.7,接近重度肥胖。
不过,年轻的小桐,也知道过度肥胖对身体不好,在工作之余,他打篮球、游泳、爬山……“想要瘦下来,但是可能吃的东西热量实在太高,没瘦下来,不过我运动能力不差,也算是个灵活的胖子吧。”小桐说,“我还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旅游,所以一直到这次生病前,我没觉得胖影响了我的生活。”
2019年底体检时,小桐被查出有脂肪肝,血糖也接近了临界值,尽管医生、家里人都劝他减肥,但他觉得自己“挺灵活”,运动量也还挺大的,就没在意。
2020年12月31日,小桐和几个好友一起约着“跨年”,聊着聊着就“吃多喝多”了。“大家都敞开了吃,还喝了酒,我也记不清自己到底喝了多少,肯定超过一瓶红酒。”
当晚回到家,小桐就觉得非常口渴,他喝了大量热水,又喝了绿茶,但一点都没有缓解,随后他开始呕吐、肠胃不适,以为是“吃坏了”。1月1日,他买了几盒肠胃药,吃了后自我感觉好了一点,就昏昏沉沉睡着了。“这之后,一直到在ICU醒过来,我就断片了。”
“1月1日给他电话,没觉得有太大问题,1月2日给他打电话,就一直不接,也不回过来。”小桐妈妈有着每天给儿子打电话的习惯,1月2日晚,她发现不对劲后,请小桐的室友去查看小桐的情况,室友发现小桐迷迷糊糊,甚至说起了胡话,便立刻打了120,将小桐拉到了家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酮症酸中毒伴胰腺炎
病危进了ICU
到医院后,经过血液、CT等检查,小桐被初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救治,小桐的情况没有太大好转,1月5日,小桐被转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进入ICU。
“这小伙子进来的时候,情况非常危急。”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晓梁主任医师说。小桐处于昏迷状态,经检查,小桐的血糖指标超过正常人上限的近15倍!同时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肝功能损伤等,氧饱和度指数也低于正常水平。
经过ICU、内分泌科会诊,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小桐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由此引发内环境严重紊乱、陷入昏迷。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表现为多尿、口渴、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脱水、精神不振、头晕头痛、口中有类似烂苹果的酮臭味等,严重者甚至休克昏迷,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同时,经过进一步增强CT检查,小桐还被确诊患了急性胰腺炎,好在不是特别严重。ICU团队立刻对小桐进行对症治疗:补液、降糖、胰岛素静脉泵、扭转内环境酸度、抗感染……小桐的氧饱和度水平一直较低,但由于其体型较胖、脖子较短,如果进行气管插管,可能会造成较大创伤,也容易出现并发症,专家团队尽量避免采用插管,持续用高流量吸氧,对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经过两天的全力救治,小桐于1月7日清醒了过来,1月8日,情况平稳的小桐被转入了之江院区的内分泌科病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经过治疗,小桐的肾功能、肝功能治疗不断好转,血糖也慢慢降下来了,但还是超过正常水平。”浙大一院内分泌科周伟斌副主任医师说,“虽然他之前没查出来糖尿病,但血糖指标一直都接近临界点,又已经一年多没经过体检,很可能已经是糖尿病,再加上暴饮暴食、狂喝酒,引发体内血糖急速升高,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你还这么年轻,赶紧减肥,科学服药治疗,还是可以将血糖控制得比较好的。”周伟斌副主任医师对小桐说。
“这下我肯定要减肥。”虽然已经逐渐恢复,但小桐一直情绪不高,“我才这么年轻,之前真的是自己太不注意了,后悔也来不及,接下去一定要管住嘴,戒掉可乐戒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各年龄层均有可能发生
严重者可致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通俗来说,酮体是脂肪分解后产生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中的酮体浓度很低,对身体没什么影响。但当人血液中血糖值居高不下时,会引起机体胰岛功能减退、血糖代谢异常,这使得人体无法分解糖来作为能量来源,只能大量消耗脂肪供能,这就产生了超出人体代谢能力的大量的酮体,从而导致酮体在人体内不断堆积,最终引起酮症酸中毒。”浙大一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沈建国主任医师说。
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大部分为糖尿病患者,或是有血糖方面的问题而自己未发现,一旦血糖控制不佳,如暴饮暴食、大量饮用甜品、酗酒、过度运动、极度饥饿等,就可能会诱发酮症酸中毒。
“像小桐,他不觉得自己有糖尿病,但是他血糖一直偏高,而且肥胖者本身就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每年我们接诊的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都有像他这样初次确诊糖尿病的情况。”周伟斌副主任医师说。
现在很多年轻人饮食习惯不佳,持续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特别是热爱奶茶、碳酸饮料等各种高糖分饮料,加上劳累、受凉及长期作息不规律,这都是引起血糖升高的关键诱发因素。这使得糖尿病不断呈年轻化趋势,同时由于年轻人往往不觉得自己患上糖尿病,没有注意控制血糖,反而比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还有部分患者是先天性糖尿病,也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这部分中有不少是小孩子,所以这种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沈建国主任说。
酮症酸中毒发病急、进展快,严重者会致死,就在小桐被送进之江院区ICU的第二天,又有一位20岁的女孩子因酮症酸中毒也进了之江院区的ICU。这个湖州女孩在杭州独自居住,因酮症酸中毒昏迷后近12小时才被发现,送到医院时已发生舌根下坠、严重呼吸障碍,接受了插管治疗,差点进了“鬼门关”。
专家告诉我们,预防糖尿病没什么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BMI值超过28,或者腹围过大(男性超过90cm,女性超过80cm),都会大大加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不想年纪轻轻就成为“小糖人”,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BMI值控制在18.5~24之间;
每日摄入总热量不应过多,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物的摄入,不暴饮暴食;
保持健康的作息,不熬夜;
减少食用加工零食和饮料;
坚持每天运动,不少于6000步或不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每年至少做一次全身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浙大一院
聚会时喝下两瓶白酒 淄博一男子不省人事被送急诊科
“医生,快救救他!”一名不省人事的青年男子被朋友送到急诊室。原来,该男子喝了两瓶40多度的白酒后昏迷不醒。在急救过程中,医生发现,男子的呕吐物吸入肺部造成窒息,经过抢救,该男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11月5日晚上10点左右,一名不省人事的男子被朋友送到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分诊护士发现患者面色青紫、呼吸急促,迅速将患者放到担架车上,快速送入急诊抢救区。
急诊医生介绍,该男子急性酒精中毒处于深昏迷状态、呼吸困难、四肢湿冷,听诊双肺可闻及大量湿鸣音,患者为呕吐后发生误吸导致。同时,患者不断呕吐大量咖啡色胃内容物,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患者因肥胖,伴有下颌、脖颈较短,口腔内不断有大量胃内容物排出,气管插管难度较大。麻醉科、耳鼻喉科、急诊科医生全力配合,顺利给予气管插管。完善相关检查后,该男子在医护陪同下转入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
据了解,这名男子32岁,当晚跟朋友聚会时喝了两瓶40多度白酒,出现昏迷状态后持续呕吐,被送往医院。目前,男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介绍,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短时间摄入大量酒精或含酒精饮料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多表现为行为和意识异常,严重者损伤脏器功能,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进而危及生命,也称为急性乙醇中毒。医生提醒,急诊科经常会有醉酒患者就诊,醉酒后防治误吸是“重中之重”。醉酒患者一定不能仰卧位,头要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