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肥胖(老年肥胖的运动干预的批判性讨论)
- 1、60岁后,适度超重的老人,居然更健康?健康长肉2法,建议采纳
- 2、老年肥胖者逐渐增多!老来发福是自然现象?专家:过于肥胖会危害重重需要干预
- 3、老人瘦才更长寿?北大研究:65岁后体重正常更长寿,胖也比瘦好
60岁后,适度超重的老人,居然更健康?健康长肉2法,建议采纳
随着现代的人们越来越富裕,餐桌上的油脂,肉类等一种食物的占比也开始变得非常多。当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发愁的时候,就会开始考虑自己的健康问题了。
而在现今的主流观点中,肥胖自然是养生爱好者们最拒绝的。这一点本没有错,但是很多老人却同样依照着相同的观点,奉行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谚语,强迫自己吃素,少吃来减肥。妄图让自己变得更健康。但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60岁以后的老人,适当的“胖”一点,反而才更健康!
欧洲研究显示:60岁后的老人,适度超重,反而才更健康长寿?根据欧洲老年心血管协会,从人体健康数据库中提取的600万人的健康数据统计。发现了死亡率和体重之间的微妙关系。
它们是呈现“U状”来关联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体重和健康的匹配度,其实是存在峰值的。过低的体重,也就是瘦,会影响到老人健康。过高的体重,也就是胖,同样如此。
那这个峰值处在什么地方?根据研究人员进一步统计发现:这里先给大家提供BML计算公式,便于大家自查:
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千克)除以身高(平方米)。
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BML数值处在超重的范畴,也就是介于25到29.9之间,反而死亡率最低;也最长寿健康。比那些所谓处于标准身材,也就是BML指数标准处于18到24.9之间的。死亡率还要降低6%到7%左右。
说到这,肯定有很多老年朋友,已经开始有些坐不住了。一直被奉行为健康的“瘦”,和所谓的标准身材,到了60岁老年人这里,居然行不通了,这是为啥?
就此问题,医生总结了如下3点原因:
1)老人的身体,本来就“能吃”
简单来说,就是老年人的身体,相比于年轻人,本身营养的需求就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里的器官也会老化,老化的器官,对营养的吸收效率降低,所需求的营养总量也就越高。
反之对于年轻人来说,身体器官营养吸收效率高,吃下去的食物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消耗总量也就比较少。
这样看来,老人的身体本就比年轻人更“能吃”,更需要养分,体重偏重,意味着身体能量储备充足,自然也会比瘦弱的老人更加健康。
2)老人偏重,能够减缓外伤
对于老人而言,除了一些身体里面的疾病,比如肝,心,肺,肾等,一些身体外伤,比如走哪坑碰了,摔倒了,对于骨骼和肌肉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留意消息的话,我们时常能看到新闻上报道的,某某老人走路摔倒瘫痪,一病不起之类的话题。适当的吃肉,保持偏重的体型,就相当于肌肉生长的更加发达,更加有力,对于骨骼的保护也能更好,一定程度降低了外伤的风险,老人也能更健康。
3)微胖的老人,免疫力更强
微胖的老人,饮食营养方面自然是没有亏待自己的,在这同时,微胖的老人,身体里蛋白质的摄入量也会比瘦弱的老人更高。
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蛋白质是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摄入充足,免疫系统的活性自然也能保证,免疫力更强,能够降低一系列细菌病毒感染类疾病风险,甚至能够压缩癌症的隐患。这样的老人,他怎能不健康长寿?
但是说到这里,医生得提醒各位老人,虽然微胖的老人更加健康,但是想要快速增重,暴饮暴食可不好,健康,稳步的提升自己的体重,做一个健康敦实的“老小孩”,一些方面和注意点,需要多多留心。
对于偏瘦的老人来说,怎样合理增重?医生支2招1)增加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份量
上文就有提到,蛋白质的摄入,对于老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想要增重的老人来说,直接摄入过多脂肪和碳水,长的都是“虚肉”,只能徒增肥胖,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蛋白质的补充,可以从肌肉,器官层面加强身体,增加肌肉量,让老人增重。常见的蛋白质补充途径,寻常的肉蛋奶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食用。不仅如此,肉蛋奶以外的豆制品,海鲜等,蛋白质含量同样丰富,建议尝试。
2)定时定量进餐
对于老人来说,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效率更好,利用率高,人自然也会变得更丰满,更敦实。
而我们的身体里是存在生物钟的,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帮助生物钟制定独属于自己的消化吸收记忆,以至于在日后的饮食中,食物里的营养也能够被更加高效,快速的吸收。营养吸收效率变高,增重的目标也就更好达成。
顺带一提,在定时定量的基础上,如果过于瘦弱的老人,也可以适当增加2到3次的加餐,帮助肠胃消化系统全方位的运转,吸收能量,效果也会更好。
总而言之,老年朋友们,可不要再奉行所谓的“千金难买老来瘦’的关店了,长得微胖,长得健康,恰恰才是最为重要的。
老年肥胖者逐渐增多!老来发福是自然现象?专家:过于肥胖会危害重重需要干预
老年肥胖者正在逐渐增多!不少老人认为老来胖了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形象不太好。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主任顾岩介绍,老年人对肥胖的危害认知不足,实际上老年人肥胖的同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亦明显增加。不少老人认为,这些疾病需要终生服药且无法治愈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顾岩医生介绍,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脂肪增加,老年肥胖者多为肌少型肥胖,这使得跌倒、再住院、死亡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 与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相比,减重和代谢手术已成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疾病的一个重要选择。临床实践显示,减重和代谢手术后的数天内患者代谢指标会得到明显改善,体重会在半月后大幅下降,并在一年半左右进入平台期。
顾岩医生曾接诊一位70岁的阿婆,她是在女儿的建议下接受治疗。为何在古稀之年要做手术呢?因为她的女儿有糖尿病多年,经过微创减重和代谢手术后,不用打针吃药,血糖完全恢复正常,同时减去了80多斤的体重,并在术后成功怀孕生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在身体改善的同时,她女儿发现母亲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每天需要吃大量的药物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而且血糖控制越来越不理想,又每天三餐前增加了胰岛素针剂,更让她担心的是老人打呼越来越响亮,精力却越来越差,有时候抱着小孙女,也能睡着。
经过多学科会诊,老人得了代谢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病(极高危)、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老人进行了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术后恢复很顺利,术后第2天血糖就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目前已经术后3年了,老人不需要每天大把吃药了,血压血糖血脂和尿酸都恢复了正常,同时睡觉不再打呼。
不少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接受了减重和代谢手术后,由于体重下降,血糖和血压等得到较好的控制。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肥胖患者接受减重手术1年后可减去多余体重70%,2型糖尿病缓解率为88%,缺血性心脏病缓解率约80%,总合并症缓解率达84.4%。
现在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年龄不应该成为老年人接受外科手术的限制。接受减重和代谢手术,患者血糖、血压等指标均会得到较好的控制,这不仅延长了患者寿命,提升生命质量,还大幅减轻医疗负担。
需要提醒的是,减重手术并非人人适用,顾岩医生强调,根据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意见,对于年龄>65岁病人应积极考虑和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行多学科会诊讨论,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能力,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减重和代谢手术。
对于老年人如何避免老来发福过于肥胖,顾岩医生建议老年朋友,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少油少糖少盐,忌吃宵夜,在“管住嘴”的同时,还要“迈开腿”,游泳、散步等运动比较适合老年朋友。
来源:周到
老人瘦才更长寿?北大研究:65岁后体重正常更长寿,胖也比瘦好
“千金难买老来瘦,我要减肥!”
张大叔今年65岁,别人都说老年人瘦一点比较好,胖了三高、心脏病啥的会找上门。于是他特意开始节食,还吃各种减肥餐,折腾了大半年,确实肉眼可见地瘦了。
不过开始节食之后,他总是感觉浑身无力,很累,最近张大爷走路腿直打哆嗦,摔了一跤骨折进医院了,医生说他已经营养不良了,得多补充营养才好。
不是瘦一点比较好吗?怎么自己还减肥减出病来呢?张大叔想不明白。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人的胖瘦,往往以BMI(体重指数)为标准,计算方式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正常体重:BMI=18.5~24.99
过重:BMI=25~29.99
肥胖:BMI>30
老年人的胖瘦和死亡率之间也有联系,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调查就揭示了,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老来瘦并不是好事,体重指数低的老年人反而面临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调查覆盖了我国23个省份年龄在65~105岁的13411名受试者数据,其中男性老年人5815人、女性老年人7596人。
结果发现,老年人如若可以消除低体重,可一定程度降低过量死亡风险,其中老年男性、女性分别可降低约2.9%和3.9%。特别是对于中国老年女性而言,消除低体重指数可让健康获得更大益处。
研究没有发现发达国家中老年人体重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U型关系,过重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甚至和正常体重指数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意味着肥胖没有显著影响中国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值得提醒的是,文章主要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童年、年轻时经历过食物短缺和营养匮乏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老年人,可能并不适用于未来的老年人,肥胖会对未来的老年人带来更大的影响。
研究认为老年人过瘦对于健康非常不利,这似乎和民间传统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中间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为什么老年人不要太瘦,而是要多长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老年人的BMI应维持在18.5~25之间最为适宜。人体在35岁之后,体内的肌肉储存量就开始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也会逐渐变弱。在60岁时,老年人身上的肌肉含量约只有年轻时的75%。
太过消瘦的老年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相对较弱,一旦身体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身体难以经得起疾病消耗。保持微胖有助于帮助调节免疫力、延缓衰老,体内有充足的脂肪储能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抵御寒冷,保护体内重要器官。
虽然老年人身材过瘦对健康不利,但是也要注意别过度肥胖,过度肥胖会增加多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同样对健康不利,老年人保持在“微胖”状态最为合适。建议老年人多关注身体的这几个部位,这些部位多长一些肉对健康有很大好处。
三、上了年纪,这几个部位多长肉1、胸肌适当的锻炼胸肌,可帮助老年人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老年人日常可以这么锻炼,采用站姿/坐姿,将手臂打开180°,大小臂垂直将手掌向前,让双手缓慢的上伸到极限,而后恢复原样,每天做15次左右。
2、手部肌肉
手部肌肉和握力之间有很大关联,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过多项与握力相关的报告后发现,握力每增加1kg,或可降低3%的死亡风险。锻炼握力的方式也很简单,日常经常握拳即可。
3、腿部肌肉
腿部肌肉无力是衰老的表现之一,在腿部肌肉提升后,老年人出现摔倒、骨折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建议日常可通过半蹲来锻炼腿部肌肉,将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呈八字形,随后慢慢屈膝蹲起,类似蹲马步状,最后收缩大腿用力蹲起还原。
一些老年人在生活中会发现自己的体重莫名其妙的大幅度下降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警惕是这两种疾病所致。
四、老年人体重忽然变瘦,也要当心这些疾病1、癌症
大部分癌症患者都会有身体明显消瘦症状,因为癌细胞在体内不断和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导致营养摄入与消耗不成正比,让患者不断的消瘦下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身上会出现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减轻症状,这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身体无法分解消化吸收葡萄糖,只能通过消化体内的脂肪来维持正常的身体需求。
对于老年人而言,过胖、过瘦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不必过分追求瘦,将体重维持在正常、微胖的范畴内才是比较健康的表现。
参考资料:
[1]《老年人的低体重指数与其死亡风险的关系》.人口与经济.2018.05.24
[2]《一人长胖,全家发福风险高!一家老少都用得上的体重管理计划》.生命时报.2020.10.13
[3]《肌肉有劲的人更长寿,赶在衰老前多做5个动作》.人民网.2019.7.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