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日历(5.11肥胖日)
- 1、健康日历 | 收好这份减肥人必备攻略——世界防治肥胖日
- 2、夜间饮食和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风险!体重管理:“一秤一尺一日历”,你用上了吗?
- 3、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比例超4成,上海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
健康日历 | 收好这份减肥人必备攻略——世界防治肥胖日
边运动打卡边熬夜、觉得出汗多就是燃脂、主食一概不吃……你知道吗?这些都是减肥误区。其实,睡不够会导致肥胖、碳水摄入不足影响新陈代谢……世界防治肥胖日,掌握管住嘴迈开腿的正确方式↓↓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编辑:康小北
热文推荐
哪支队伍将问鼎冠军?河北省急诊护士职业技能创新大赛市级医院赛道决胜赛即将来袭
每日医答 | 如何科学选择仿生食品?
党纪学习教育 | 时时对照!六项纪律“负面清单”之组织纪律篇
夜间饮食和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风险!体重管理:“一秤一尺一日历”,你用上了吗?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主题是“食要三减,减掉不良生活方式;体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向往”。28日,记者从“2024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南通站暨南通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主题沙龙”活动获悉,我国超重肥胖人数激增,预计到2030年,将有8.7亿人超重肥胖,造成的医疗费用高达4180亿元。南通是著名的“长寿之乡”,但近年来,南通市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南通市成人超重率达34%,肥胖率超过10%。
合理膳食:这样进餐,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7%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在当天讲座中指出,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中,合理膳食行动位居第二位,是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中各大行动的基础。
“我国膳食不合理问题主要总结为钠过多、全谷物太少、水果太少、坚果类太少等。” 丁钢强介绍说,“造成2型糖尿病的四大主要不良饮食因素为:全谷物摄入不足,大量食用精米精面、加工肉类、红肉;而低钙、低牛奶和低全谷物饮食对结直肠癌死亡影响最大。”他强调,在进餐模式中,如果将晚餐能量的5%换到早餐,可使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7%。
专家提醒,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健康的饮食模式特征应为:大量食用植物性食品;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限制精制谷物、加工肉类、含糖饮料以及高钠、高饱和脂肪和添加糖的食品。研究显示,健康植物性食物可降低总死亡、癌症、心血管病风险。
“一秤一尺一日历”科学减重,生活方式干预是首选
超重肥胖,关乎个人健康,也是影响社会经济负担的民生问题。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逐渐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
做好体重管理,让健康“关口前移”。丁钢强建议,将健康体重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家人之间可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
据了解,BMI即体重指数,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目前,我国建议采用24.0 kg/m²≤BMI
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江苏省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袁宝君表示,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的首选和基础措施,“全生活方式管理是指对超重、肥胖者同时实施多维度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三个要素。”相比于单纯的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生活方式管理可带来多重健康效应,“通过加强体重监测,设定生活方式改善目标,获取社会支持等措施,达到有效减重和长期体重控制的目的。”
在一系列健康减重的科普干货中,他还提到,合理膳食是科学减重的基础,“建议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有利于减重;每日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减少油、盐、糖摄入。”还需要注意的是,夜间饮食和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减重,建议成年人每餐进食时间>20 min。
体重管理“小切口”,多部门协同、全社会联动
体重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全社会联动”。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体重管理的一大目标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用“小切口”防患慢病发生“大问题”,南通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慢病防制科科长蔡波特别分享经验:通过开展活动,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和体重管理的技能,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体重、管理体重的支持性氛围和环境;在社区实施体重管理项目,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膳食和运动指导;收集和分析体重及慢病数据,监测超重肥胖趋势,调整防治策略;并与相关部门及企业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体重管理与慢病防控。
作为首批江苏省健康促进区、国家第三批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南通市崇川区卫健委副主任陈明祥介绍,目前崇川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25%,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83.23岁,“崇川区在省内最早推广实施以倡导低盐低油低糖、合理膳食为主题的江海健康美食厨艺大赛,今年已经是第五届,群众参与度很高。”
而面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减肥拖延症患者”,深耕大健康市场的安利公司给出了“健康社群”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的营销人员运营着各种健康生活社群,包括瑜伽社群、羽毛球社群、塑形社群、美食社群、亲子社群等等,一个个社群百花齐放。”南通城市群副总监钱乐表示,社群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一群同样有减重需求的人一起学习科学减重的知识、一起运动、一起践行健康的生活习惯,互相鼓励互相比拼,减重成功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校对 徐珩
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比例超4成,上海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
上海超重肥胖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比例已经超过四成。近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将联合多部门制定《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10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这一消息。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健康体重包括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方面表示,调查显示,我国各年龄段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在上海,受到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样呈上升趋势,超重和肥胖比例已经超过四成,其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比例更是超过了50%;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超过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总体上看,上海超重肥胖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将加强部门协作、区域联动,共同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方面透露,近年来,上海在全市范围建成了百余家的智慧健康驿站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身高、体重、体脂、血压、血糖等标准化测量;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建成一批市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健康主题公园,为市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连续多年向全体市民发放“健康大礼包”,包括《上海市民膳食营养知识读本》和《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知识读本》,控盐勺、控油壶、腰围尺、膳食宝塔冰箱贴等健康工具,引导和支持市民平衡膳食、科学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
此外,上海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例如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提供肥胖症诊疗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及时向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服务。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又陆续印发了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肥胖食养指南、肥胖症诊疗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文件。近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将联合多部门制定《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从2024年起,上海将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推动部分人群体重状况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