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子(肥胖儿子脖子发黑怎么回事)
防止孩子长成“胖娃娃”,养育环境很重要
在传统的养育观念中,孩子被养得胖乎乎才“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养育“胖娃娃”的物质条件,但是肥胖却越来越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头号敌人”。我们应从改善社会养育环境入手,帮孩子保持健康体重。
社会养育环境包含文化环境和物理环境两大类,从不同的社会单元划分,又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站立,都是在他们的陪伴下完成的。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肥胖的父母更容易养育出肥胖的孩子。父母和孩子长期同吃同住,他们的饮食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
因此,预防孩子肥胖,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吃健康的食物,防止久坐,适量运动,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其次,父母应该为孩子和家庭成员选择健康的食物,保证食材新鲜,营养搭配合理,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多吃蒸煮类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减少购买甜食等高热量、精加工食品。
最后,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运动观念,在孩子成长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行为指导。
当孩子进入校园后,他们的饮食行为习惯也会受到老师、同学的影响。很多孩子在学校吃早餐和午餐,因此,学校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工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保证学校环境有利于孩子保持健康体重呢?首先,学校食堂应该制作健康营养、低热量的食物。在进食环节中,不鼓励孩子在进食速度方面进行比赛,因为细嚼慢咽有助于预防肥胖;对于超重肥胖的孩子,可在食物选择方面提供建议。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饮食健康相关课程及讲座,让孩子认识食物的种类及热量值,了解健康饮食配比的重要性和肥胖的危害,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等。
最后,学校也应经常组织孩子开展运动,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长,引导孩子培养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以保证吃动平衡。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现代人喜欢摄入油炸食品、高糖高热量食品及含糖饮料。有人甚至觉得,食用快餐食品很时尚,却不知道它已经悄然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了威胁。媒体机构要积极倡导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同时,相关部门应为各年龄段人群设立体育运动场地,为孩子保持吃动平衡提供便利的运动设备。
我们相信,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养育环境,一定有助于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马佳 刘奕 吴力群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郭蓉娟
策划:张灿灿 王宁
来源: 健康中国
肥胖症诊疗指南发布!孩子超重怎么办?如何科学帮孩子减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那么,体重超重会对青少年造成哪些身心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帮助青少年控制肥胖、减轻体重呢?
青少年体重超重不利于身心成长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赵艳君表示,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和2.7倍。如果肥胖从儿童期持续到成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4.3倍。另外,肥胖儿童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紊乱,导致青春期性成熟提前,通常比其他儿童早2~3年,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会使骨骼成熟加快、骨骺提前闭合,导致青春期儿童身高的增长量减少。
医生介绍,青少年体重超重不仅会合并多种疾病,还会对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儿童青少年减重与成人减肥有区别
医生介绍,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减重时既要达到减少体脂的目标,同时也要保证摄入均衡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一些成年人常用的减肥法,如轻断食、碳循环等减肥法是不适合儿童减重的。
赵艳君表示,儿童减重需要在保证三餐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食物摄入的总量,保证孩子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此外,在两餐中间,如果孩子感到饥饿时,加餐应优选低脂奶制品或新鲜蔬果等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而要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肥胖儿童减重切忌盲目使用减肥药物、食品或饮品,更不要采用极端减重方法追求短期内迅速瘦身,这有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内分泌失调;骨骼发育受损;智力发育受限。有条件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更加安全有效。
如果家中有肥胖儿童要进行有效的减重控制,当家长的切忌盲目使用减肥药物,也不要简单粗暴地减少孩子的食品或饮品,更不能采用极端方法追求短期效果。特别是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或体重过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来说,一定要寻求医院和医学专家的帮助,并在专家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减重方案。
帮孩子减重,家长可以做这些
管住嘴、迈开腿,这是减重的不二法则。
推荐地中海式饮食
“地中海式饮食”是指有利于健康的,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的饮食。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榄油。
摄入食物量要科学
应做到吃饭八分饱;
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
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
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
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对身体机能的调控很重要。人在睡眠中,体内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儿童最好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8点半到早上6点。
切忌极端节食和减肥药
孩子减肥其实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缩影。家长在帮助孩子减肥的时候,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切忌让孩子进行极端的节食和服用减肥药物。要告诉孩子追求健康体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坚持一点点,效果会慢慢显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减肥,更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孩子的意志,对于孩子的学业、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极端的饮食限制会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有时也会引起孩子对减重的抵触。因此,只要合理调整肥胖儿童的饮食,配合科学运动,就能取得又减肥又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效果。
帮孩子找到喜欢的运动
有的家长发愁,我家孩子没有可以坚持的运动项目,老是半途而废,怎么减重呢?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选择一项他喜欢的运动。
在为孩子寻找合适的运动项目时,不要那么机械,你的孩子会对很多运动感兴趣,没必要为他们设定具体目标。孩子喜欢的运动就能变成玩乐,孩子就会愿意坚持。如果被父母勉强则很难长久坚持下去。
在寻找适合孩子运动的项目时,也要考虑年龄和身体特点等因素。如果孩子愿意参加社区或学校里的运动兴趣小组,也是不错的增强运动兴趣的方式,如果具备良好的硬件和技术指导就更好了。
本文综合 | 央视新闻、央视一套、中国教育报
图片设计 | 李下惠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小胖墩”肚子痛,一查已是化脓性阑尾炎!专家:肥胖会“屏蔽”危险信号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江梦 薛源
14岁的男孩身高1.5米,体重却达140斤,最近一个月他时不时说“肚子痛”,家长以为是消化不良。在武汉儿童医院沌口西院区,医生发现孩子已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险些引发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1月9日,专家提醒,肥胖会“屏蔽”危险信号,孩子反复肚子痛家长要留心。
晖晖(化名)今年14岁,家住随州广水。从小,爷爷奶奶就非常宠爱他,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久而久之,晖晖的胃口越来越好,体重也随之飙到了140斤,腹部脂肪堆积,小小年纪就挺起了“将军肚”。
一个月前,晖晖感觉肚子隐隐作痛,但不剧烈,家里人也没太在意,以为是吃多了消化不良。扛了一个月,晖晖的肚子疼得越来越重,还出现恶心、反胃,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带他到武汉儿童医院西院区检查。
该院综合外科主治医师张光华马上安排进行腹部CT、抽血等检查,结果显示晖晖的阑尾明显增粗水肿,白细胞指数也超标,腹部按压的疼痛反应符合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必须立即急诊手术。
进行腔镜手术时,医生却遇到了小阻碍。张光华介绍,晖晖因为胖,腹壁比一般孩子的厚很多,手术时用的气腹针几乎全进去才勉强穿透腹壁。腔镜进入他的腹腔后,医生发现腹腔内满是油脂,阑尾被深埋在脂肪组织下,寻找困难,犹如在一堆棉花里找一根小绳子。
“阑尾水肿很明显,阑尾末端附着脓苔,阑尾周围积脓,手术中证实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如果再晚一点很可能发生阑尾穿孔坏死,所幸手术顺利!”张光华说,大体重孩子的微创手术难度相对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高,团队考虑孩子年纪小,还是选择做微创手术,这样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晖晖安全返回综合外科二病区,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近日恢复良好出院。
武汉儿童医院西院区综合外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李刚表示,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就是转移性右下腹麦氏点疼痛,大部分患者会由脐周疼痛转移到右下腹,而肥胖患儿可能因为腹部脂肪层厚,发生阑尾炎时,对疼痛感知变弱,疼痛位置模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吃坏肚子和消化不良,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引发阑尾穿孔、坏死,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则会威胁生命。此外,肥胖患儿腹部脂肪多,医生触诊时,手指隔着较厚的脂肪层很难准确触及阑尾所在区域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典型体征,容易误诊。
张光华医生查看患儿术后情况(资料图)
李刚提醒,如果孩子出现了腹痛,尤其是肥胖的孩子,即使疼痛不太明显,怀疑阑尾炎等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出病因才能精准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