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贫困肥胖(贫困性肥胖)

深圳特区报 0
文章目录:

@胖友们,肥胖贫困患者救助计划提供15个慈善名额助您减重

11月22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携手宝安区慈善会启动“点亮未来”肥胖贫困患者救助计划,将为15名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减重手术费用的肥胖患者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减重,回归健康生活。

即日起,有需求的患者可以联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报名(报名电话18122073602(微信同号);0755-23360572(24小时),经电话初筛、医疗评估和专家评审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减重手术,确定最终名单。报名将持续一个月,从2024年11月22日至2024年12月22日结束。

当今社会,肥胖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19亿成年人超重。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关注到,过去三四十年,肥胖在中国是种“富贵病”,整体而言,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肥胖率越高,但近年来,中国城乡肥胖率的差距正在缩小。在经济条件更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肥胖问题,但在农村等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人们缺乏健康意识,肥胖率增速迅速:“经济条件好的群体,有知识、意识和资本去干预肥胖,但弱势群体没有这个条件。”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汪泳说,这给国家的公共卫生带来很大挑战:“这次病态肥胖贫困患者救助计划就是面向弱势群体,呼吁社会、家庭关注肥胖及其危害。”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形象,更是威胁身心健康,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你可以理解为,死亡率高的几种病,都跟肥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汪泳表示,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也更容易得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此外,肥胖还与脂肪肝、胆囊疾病、骨关节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能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肥胖的严重程度越高,减重需要的花费和难度越高。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常规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往往效果不佳,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改变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汪泳在国内较早开展减重代谢手术,完成减重手术数千例,在减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国家卫健委聘为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评审专家,参与2024年《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的修订。胃肠外科为每一位减重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方案,全程跟踪管理,并联合多学科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解决减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已经处于重度肥胖的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汪泳建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林奕旋/文 李尔东/图)

最新研究发现,贫穷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上月早些时候表示,肥胖是其感染新冠之后一度病危的主要“导火索”。约翰逊并不是第一位向肥胖“宣战”的首相。近几十年来,有很多活动旨在让人们更多地锻炼身体,吃得更健康。有专家指出,国家应征收糖税,禁止垃圾食品的广告,但这些都没有起到作用。在过去的25年里,英国的人口肥胖水平翻了一番。

理论上,约翰逊的提议应该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因为他的倡议是在潜在危险显而易见的全球大流行期间发起的。英国公共卫生组织6月份的一份报告发现,肥胖或超重会增加新冠肺炎死亡或重病的几率。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至少在发达国家,贫穷要普遍得多。正如《自然》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学术研究显示,肥胖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发达国家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富裕人群的卡路里摄入量和肥胖率往往更高。工业加工食品的含糖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在过去30年里,收入和肥胖之间的联系才变得如此显而易见。

研究探讨了一些肥胖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穷人有很多比肥胖更值得操心的事情。第二个原因是,许多低收入家庭生活在偏远地区中,不得不走相对较长的距离,缺乏生活营养品,而更多的选择垃圾食品。在美国,超过5000万人,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生活在低收入地区。

第三,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群更喜欢高糖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这使得肥胖问题成为大势所趋。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一项基于努力确保儿童不看垃圾食品广告、劝告超重者多锻炼以及建议其放弃碳酸饮料的反肥胖战略注定要失败了。这种做法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彻头彻尾的居高临下,没有抓住要点。

如果肥胖与贫困联系在一起,那么减少肥胖的方法就是减少贫困。不幸的是,新冠肺炎带来的经济冲击看起来可能会把更多的人推到贫困线以下。

如果各国政府认真对待肥胖问题,或需要确保对低收入家庭给予特别关注。提供税收抵免,以增加贫困工薪阶层的收入;抵制通过削减福利来减少预算赤字的压力。

当人们吃得起更好、更贵的食物时,肥胖就会减少。要做到这一点,贫困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解决“贫困性肥胖”需要先普及科学观念

城市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与“亚健康”联系在一起,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8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推翻了这一印象。

该研究分析了1985年至2017年间全球人口的身体质量指数,发现过去30年间该指数不断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乡村人口的相关指数上升,身体质量指数的增长55%的贡献来自于乡村人口;在部分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甚至超过80%。

随着农业机械化与化肥的出现,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人类终于从吃不饱的历史中走出来了。对于乡村贫困人口来说,以往的营养不足,正被如今更加普遍的营养失调所取代,与之伴随而来的则是肥胖。一方面,人类在长期吃不饱的情况下进化出了喜欢甜食、喜欢高热量食物的天性。于是,温饱解决之后,食物结构上就倾向于高热高脂食品。另一方面,长期来看,粮食价格由国家控制,比较便宜,而蔬菜水果的价格却是市场化的,相对粮食长期上涨。由此,一个健康的食物结构,比一个高热高脂的食物结构更加昂贵。

城市人口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先进的理念,往往能明白食品结构、锻炼与肥胖以及健康问题的关系,而更高的文化水平,往往伴随更高的支付能力,有能力去支付健康的食物结构、有时间精力去锻炼。与之相比,在农村,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人们既无能力支付更好的食品结构与锻炼,也缺乏相应的科学观念。所以,胖与瘦变为一个阶层相关问题。

《格调》的作者保罗·福塞尔曾经说:100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标志。而现在,肥胖是穷人的标志,意味着爱吃速食品、土豆,爱喝啤酒;而富人大多吃有机食物、喝红酒,吃螺旋藻,有钱投资在健身上……变胖很容易,变瘦却是一件昂贵的事情。英国有一部名为《56up》的纪录片,在片中,精英阶层的体型,保养得都很好,但贫困阶层,臃肿、超重的比例要大得多。

中国也不例外,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而索福瑞集团调研也显示,在中国,肥胖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是中低收入群体。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数据在全球结构以及国内结构中,都显示出了低收入与肥胖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肥胖,还有自己的传统因素。很多人都说肯德基、麦当劳是高热量、高油脂的垃圾食品。其实,中国菜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一家五口,吃两份炸鸡炒面、两份蛋炒饭、两份春卷、一只脆皮鸭、一份港式酸甜鸡肉,那么,每人摄入的热量都会达到3000卡路里,而科学家建议人均每日摄入能量为男性2250卡路里、女性1800卡路里,上例人均摄入热量值严重超标。

英国的研究者呼吁国际社会从经济支援和食品提供入手,帮助乡村人口获取高品质的健康食物,避免过多摄入低质、高热量食物。我觉得,这一点对中国来说,还显得太过奢侈,现在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的普及,毕竟水果、蔬菜也有便宜的,锻炼也有便宜的方式,最关键的在于,你首先要使人们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