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肥胖(论肥胖的重要性)
崇尚“肥胖”的时代来临了
肥満という概念の変化
“肥満状態”とは、単に太った状態を指し示すだけでなく、常にその状態そのものが時代価値観を背景に、ポジティブなものとして、もしくはネガティブなものとして評価され続けてきました。
かつて太古の時代、“肥満”は豊かさの象徴でもありました。縄文時代「遮光器土偶」は豊満な女性の姿がモデルですが、食物が豊富に採取できる時代ではなかった当時、豊満であることは、望むべくもない理想的な身体体型でした。また、19世紀末の画家ルノワールが描くふくよかな女性の姿は、近代家族における豊かな家族像を象徴的に表象したものでもありました。
古代から前近代まで、豊かさの象徴であった肥満は、工業社会の到来とともにネガティブな存在として語られる機会が増えてきました。
肥胖概念的变化
所谓“肥胖”,不单单是指胖的状态,常常是这个状态本身置于时代价值观的背景里,作为积极的东西或者作为消极的东西来评价而衍生的社会现象。
远在太古时代,“肥胖”曾作为富态的象征。绳文时代的“遮光装置泥人”以丰腴的女性为模特来制作,在食物摄取不是很丰富的当时,丰满是一种难以奢望的理想体型。在19世纪末画家雷诺阿笔下的富态女性画像是近代家族中富裕家庭形象的典型写照。
从古代到前现代间,肥胖一直是富裕的象征。但这个现象却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被评价为消极的存在而多了起来。
肥満児」という言葉が、初めて新聞紙面をにぎわしたのは昭和40年代のことです。都市化を背景に当時頻繁に起こった化学スモッグで外出できなかったことが「肥満児」増加につながったと当時の新聞では論評されていますが、もちろんさまざまな子供向けの菓子の登場や食生活・栄養状態の改善なども背景にはあったでしょう。子供たちに圧倒的人気を誇っていたザ・ドリフターズのメンバー「高木ブー」の泣き虫いじめられっ子キャラは、当時の肥満児の存在を背景に設定されたものでもありました。
“肥胖儿”这个词语,开始在报纸媒体上喧嚣是在昭和40年代(1965年)的时候。当时都市化的社会背景下,报纸评论是由于频繁发生的化学烟雾造成小孩不能外出活动,所以“肥胖儿”增加了。后来接连不断地研发出来的面向孩子的点心等饮食生活和营养状态的改善也是肥胖儿增加的内在因素吧。漂流者组合<高木ブー> 中爱哭鼻子的受欺负小孩形象就是以当时的肥胖儿现象为背景而塑造的。
しかし、その後1980年代に米国からはじまったフットネス・エアロビクスなどの健康ブームは、極端とも言える健康信仰者を生み出しました。「肥満は自己コントロールが出来ない人間がなる」「太った人は出世できない」などのイメージがこの頃から次第に強化されていきました。
20世紀後半から、肥満であることは非難すべき対象として認知され続けて来ました。メタボリック・シンドロームの判断基準に腹囲の大きさが対象となり、ますます肥満の存在は立場は不利になっていると言えるでしょう。
当时,其后在1980年代从美国开始的健身有氧运动等的健康热潮的兴起,产生了极端的健康信仰者。那时起,不断被强化着“肥胖使自己成为不能控制的人”“胖的人没出息”等思想。
20世纪后半期起,肥胖作为非难的对象而持续地成为社会的共识。代谢综合征的判断标准就是以腰围的大小作为依据。如斯,可以说肥胖者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了。
肥満者の増加と格差社会
しかし、このような時代倫理とは裏腹に、実際のところ肥満者は減るどころか、増加する傾向にあります。図1-1,1-2は昭和58年からの肥満者の割合(BMI≧25)の変遷を示したものです。
胖子的增加和社会歧视
诡异的是,和这样的时代伦理事与愿违,实际上,胖子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如图1-1,1-2所示,昭和58年(1983年)起肥胖者的比率呈现(BMI≧25)的变化。
(上:男性、下:女性、厚生労働省「国民健康・栄養調査」各年資料より)男女別に見ると、特に肥満者割合の上昇が目立っているのは男性です。年齢によって差はあるものの、概ね2割から3割強が肥満者の範疇に属し、近年では20代と70歳以上の肥満度が著しい伸びを占めしています。
(上图:男性; 下图:女性。据劳动卫生部“国民健康・营养调查”历年资料)可以看到男女的差异,男性特别肥胖者的比率有显著上升。虽根据年龄有变化,但大致有二成到三成属于肥胖。而在近年20岁代和70岁代以上的肥胖度有明显的增加。
一方で、女性は年代によって傾向に差が出ています。40代から60代は継続して肥満度は低下しているのに対して、20~30代と70代は肥満度が上昇し、その結果全体の肥満度は10~25%の間に収れんする傾向が伺えます。
女性方面,由于年龄也出现了差异。相对于40岁代到60岁代肥胖度持续低下,而20岁代到30岁代以及70岁代的肥胖度趋于上升。可以看出总体的肥胖度容纳在10-25%之间。
图1-1 男性肥胖者比率的变化
图1-2 女性肥胖者比率的变化
ここで特に注目されるのは、男女ともに変化が著しい20代と70代の肥満度の変化です。このうち、調査対象年齢の両端の20代、70代における肥満率の上昇は、もしかすると格差社会=貧困層増大の結果として捉えることが出来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这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岁代和70年代的男女肥胖度都有明显的变化。 其中,根据调查对象的年龄的两端20岁代和70岁代间肥胖率的上升,或许其结果能够反映出社会不公导致贫困阶层增加之间的联系来。
昨年12月に厚生労働省が発表した「国民健康・栄養調査結果の概要」によると世帯の所得別によって栄養摂取状況に大きな差がある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っています。中でも肥満者の割合は、男女とも世帯所得が600万円以上の世帯員に比較して、200万円未満の世帯員で有意に高いと言う結果が表れています。つまり、貧しい世帯ほど肥満率が高まるということです。食品群の摂取でも、200万円未満の世帯は、野菜・肉類の摂取が少なく、穀類摂取率が高いという結果が出ていますが、これはつまり出来るだけ少ない金額で満腹感とエネルギー摂取を図りたいという意識の結果に他なりません。
去年12月劳动卫生部根据“国民健康・营养调查结果的概要”以家庭所得的差异可以显著地反映出营养摄取状态的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内中不论男女,肥胖的比率相比较家庭所得6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成员,200万日元不到的家庭成员必然要高。也就是说,越是贫穷家庭肥胖率越高。200万日元不到的家庭在食品摄入中,蔬菜肉类少,谷物类摄取量高。也即是他们只希望尽量用少的金钱来获取能量填饱肚子。
年齢階級別に所状況を見ると、年収が低いのは、肥満層が増加している20代と70代の層です。図2は、平成25年国民生活基礎調査から見た世帯主の年齢階級別平均所得を示したものですが、金額が低いのは年齢の低い層と高い層です。所得と肥満率の相関を考えると20代70代の肥満率が上昇している理由がよくわかります。近年の格差社会=貧困社会の到来が、実は若者と高齢者の肥満度の上昇をもたら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从年龄阶段来看所处的状况,年收入低的20岁代和70岁代的人中肥胖的人数增加。如图2所示,从平成25年(2013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显示出家庭户主的年龄阶段及平均收入。收入低的是年龄低的和年龄高的两个层次。考虑到收入和肥胖率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理解20岁代和70岁代肥胖率上升的原因。近年来的社会不公导致贫困社会的到来。实际上也不就是带来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中肥胖度的上升吗?
更多学习资料、日本讯息请到新世界畅学网(http://jp.xsjclass.com/)点击查看。
君主制
君主制
拿破仑大帝像
君主制,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制由君主,包括国王、皇帝、天皇、苏丹等担当国家元首。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不受任何约束。君主实行终身制,并且是世袭的。这种政治制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代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多实行这种专制制度。
据统计,至今保留有君主政体的国家:亚洲有科威特、约旦、阿曼、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柬埔寨、不丹、日本、泰国、文莱;欧洲有英国、卢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摩纳哥、列支敦士登;非洲有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大洋洲有汤加。
随着时代的进步,王室日趋平民化的风气已渐渐为大众所接受。欧洲和非洲的君主则大多“统而不治”,除了担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外,主要承担慈善性的社会工作。荷兰和北欧一些君主国的王室被称为“骑自行车的王室”。在崇尚肥胖的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国王庆祝生日的方式是每年举行一次健美冠军赛。许多君主制国家已废除了不准王室成员与平民结婚的法律。
现今实行君主制(君主专制制)的国家:
文莱达鲁萨兰国、不丹王国、科威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巴林王国、卡塔尔国、阿曼苏丹国、约旦哈希姆王国、摩洛哥王国、斯威士兰王国、莱索托王国、梵蒂冈城国、马耳他骑士团、汤加王国。
君主制(monarchy)
以君主(皇帝、大汗、国王、大公、苏丹和沙皇等)为国家元首的政体形式。共和制的对称。在君主制下,君主一般是世袭的,终身任职。
君主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政体形式。它不仅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还被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君主制的具体形式并不划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君主的权力大小,君主制可分为无限君主制和有限君主制。无限君主制的典型是君主专制制。有限君主制包括等级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奴隶制国家普遍实行君主专制制,如古代埃及、巴比伦、中国的夏商和西周。君主专制制也是封建制国家最主要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欧洲封建社会,许多国家的君主专制制是由贵族君主制经等级君主制转变而来的。在资本主义时期,君主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主要表现形式为君主立宪制,具体又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在当代日趋衰落。
君主专制制
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式。主要特点是: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依靠官僚军事机构,维护其专制统治,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国是世界上实行君主制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从公元前21世纪夏代奴隶制国家建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4000多年间,基本上都实行君主专制制。
等级君主制
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是封建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当时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封建割据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障碍,新兴市民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迫切要求改变封建割据局面,将国家统一在君主权力之下。等级君主制的主要特征是: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僧侣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 。 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 ,是君主 、贵族、市民上层分子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反对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工具。自13世纪起,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先后实行等级君主制。法国是等级君主制的典型。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此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实行改良的国家都仿效英国的政体。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妥协的程度不同,君主保留的地位和权力也有所不同。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①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又称二元君主制。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宪法往往是钦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议会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二元君主制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封建地主阶级长期拥有巨大势力的国家,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一种统治形式,较议会制君主制带有更多的封建专制君主制的色彩。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国家。20世纪80年代,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 摩洛哥等国家仍保留这种制度。
②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又称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内阁必须从议会中产生,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阁,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只履行任命手续。内阁如失去议会信任,则必须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议会,君主也要例行公事表示同意 。君主是“虚位元首”,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主要代表国家进行礼仪活动。但君主仍保留显赫的地位和象征国家团结统一的尊严,仍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这一政体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
为什么人人谈“胖”色变?历史上人类是怎么看待肥胖的?
为什么人人谈“胖”色变?历史上人类是怎么看待肥胖的?
减肥一直是当代女性一辈子的事业。当代女性对肥胖感到恐惧,几乎人人谈“胖”色变?为了减肥,可谓花样百出,韩雪在节目上说自己不吃午饭,颖儿为减肥一天只吃柚子和一天吃一粒老干妈的方法全都试过,她们认为唯有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才能让人活成想要的样子,为什么人人谈“胖”色变?历史上人类是怎么看待肥胖的?我们今天一起来分析。
一、早期原始社会至农业社会:脂肪被视为生存的重要物质
人类把脂肪当做财富这种观念最早的考古证据可追溯到3万年前,比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著名雕塑“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一座11.1厘米(4又3/8英寸)高的女性小雕塑,该雕塑于1908年由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Josef Szombathy)在奥地利维伦多尔夫(Willendorf)附近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雕像由一块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鲕粒石灰石(oolitic limestone)雕刻而成。这座雕像体态丰满甚至臃肿,考古学家认为这象征着生育能力旺盛,肥硕丰满才是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远古时代的人类,由于狩猎和采集,大家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而非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对体内能量消耗巨大,所以人体对脂肪的需求量大,脂肪的积累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日常狩猎采集提供能量。人类狩猎后从动物身上提取脂肪作为食物,当然,动物的脂肪除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灯油照明,或者其他的生活日常用品,可以给当时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肥胖被视为懒惰无能
到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肥胖的地位下滑,肥胖逐渐被视为懒惰无能,正面评价逐渐被消极评价所取代。雕像也不再是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那样的肥硕,逐渐演化为健硕的英雄,健壮开始被大家所追求。斯巴达人战士的强悍健美,因为各种影视和游戏作品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地印象,当时社会崇尚武力,脂肪便自然而然的被视为束缚身体的存在。但是在当时,肥胖依旧是一个人生活富足的象征,因为穷人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又谈何肥胖,只有物质生活足够富足的人才可以在身上看到过多脂肪的存留。
但柏拉图等哲学家已经担心脂肪恐怕有问题,他们认为肥胖有悖于“更崇高的追求(loftier aspirations)”。当时在达官贵人身上时常可以看到肥胖的影子,这些人生活奢靡,与近乎苦行的健硕斯巴达战士相比起来,后者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前者,于是在古希腊人眼中,脂肪过多逐渐多了一种“道德软弱”的含意。
古希腊罗马时期绘画
三、中世纪时期肥胖被视为沉重的肉体,不利于灵魂修炼;十字军东征需要体魄强健的士兵
中世纪时期开始兴起了基督教,当人们有了心灵上的信仰,原本的价值观会得到很大的改变。灵魂的修炼不能够被肉体所限制,他们认为肥胖不利于灵魂的修炼,所以脂肪逐渐被大家所抗拒。基督教看重心灵上的净化,对肉体有着世俗的鄙夷,这种观点的兴起,影响了罗马信仰基督教的十字军,这种军队里的战士十分追求肉体的强壮健硕,肥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耻辱,是定然不能够被接受的,他们甚至以为强健的躯体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与保证,这种观念的兴起逐渐成为了中世纪的主流思想。
新教出现后,大家对脂肪的抵触情绪更加爆发,教士开始推崇纤细的身体。1602年,思想极为激进的神父托马索·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甚至提出,城市应该把肥胖的人拒之门外,他还进一步表示,任何年过14岁的少年,一旦体型过胖,就应当被逐出城市。
中世纪十字军
四、启蒙运动之后,各类小说文学作品将肥胖“妖魔化”
启蒙时代开始之后,欧洲人思想得到改变的同时对胖瘦的观念变得更加严谨起来。英国作家亚历山大·阿勒代斯(Alexander Allardyce) 曾在自己的小说中大肆诋毁印度人“肥胖而扭捏”,认为其内在品格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肥胖。在欧洲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中,看到肥胖的原住民时会和亚历山大·阿勒代斯有着相同的鄙夷心态,认为对方有道德缺陷,并因为对方肥胖而认为其行为粗野。到工业革命时期,军事和经济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军人工人社会需求量增多,但这两类人都都必须健壮,不能有过多脂肪,导致当时对脂肪的敌对态度不断加剧。进入20世纪后,生活温饱已经不成问题问题,大家开始追求感官视觉上的体验,人们再也不喜欢脂肪了。从原始社会以胖为美到现在以胖为丑的审美观念,脂肪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不断下降。
自由引导人民
总结
现代人以瘦为美,谈脂肪而色变。大多女性沉迷于减肥,其实很多人减肥是一种自卑的表现,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其实脂肪除了视觉上的感受外,其实有着非常多的作用。脂肪的功能在于储存能量,保持体温,固定包裹脏器,特别是五脏。如果是肾脏下垂,那就需要纠正脂肪代谢的问题。有的女性减肥减到骨瘦如柴,但这类人特别容易着凉拉肚子,因为臀部脂肪太薄弱容易着凉,寒气直中脏腑。人类的大脑里脂肪含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如果说长期饮食不当,脂肪摄入太低就会影响大脑的正常运作,就会达不到大脑所需要的养分。
根据国外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太平洋群岛的居民的饮食中饱和椰子油达到百分之六十,结果岛上的人几乎没有人患心脏病,所以说合适的脂肪还可以维持心血管运输,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当然,脂肪过少会出现问题,脂肪过多也容易出现问题,对于女性而言,如果饮食不当,长期脂肪过多会影响生殖功能,容易导致不产卵不排卵,甚至出现闭经。对于男性而言,过于肥胖容易出现脱发、失眠,这同样是因为阴血不能化生所导致的。所以,正常饮食,合理地锻炼身体才是健康之道,如果一味追求变瘦而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让自己置身危险,这种美也不一定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艺术中情色问题的表现》魏津.
【2】《脂肪战争》王茜玲
【3】《脂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