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暴躁(肥胖易怒情绪波动大)
情绪暴躁、脱发掉发,当心肾出问题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中医专家提醒食补药补及适当运动可改善肾虚
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工作压力大,不少人出现暴躁易怒、疲惫不堪、腰背酸痛、脱发掉发等问题……中医专家表示,这些都是肾虚的表现。
难道是肾脏出了问题?其实不然!中医讲的“肾虚”与西医讲的肾脏疾病是两回事,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的含义也不同。
中医所讲的“肾虚”概念中的“肾”,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肾虚症状”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
脱发掉发可能是肾虚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受脱发问题困扰,30岁前脱发占比更是高达84%,脱发已经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
引发脱发的原因很多,其中就包括长期劳累、熬夜或者精神压力大导致休息不好,造成的脱发,而这很可能是肾虚的问题。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之本原,主藏精,又称“封藏之本”。肾精化肾气,能协调、资助一身脏腑之气的化生。“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人体毛发生长脱落的过程反映了肾气盛衰的过程。肾气盛者,毛发茂密,有光泽;肾气亏者毛发枯萎、发白,甚至脱落。
此外,腰痛也是肾虚的主要表现之一,它可以分为内伤和劳损。内伤的肾虚一般是指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或者是疲劳过度导致,轻者很难弯腰或是直立,重者可能会出现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状;而劳损肾虚主要是因工作体力负担过重或长期保持某一固定姿势所致,常见于开车、使用电脑等,时间长了损伤肾气,令肾精不足。
情绪暴躁及肥胖或是肾虚
除了脱发、腰痛,肾虚还有以下症状,如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记忆力大不如从前,而且有时候应对某些事情的时候,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心烦意乱、情绪暴躁、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问题;摄取的食物热量数量都是一如既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体重却不停地上涨。
此外,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出现头晕耳鸣、疲乏无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性功能减退、性欲降低等症状;工作中缺乏自信,没热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肾虚也被称之为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对人体各个阶段的成长发育及身体功能有重要影响。中医认为,肺脏失去了肾阳精气的滋养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脾脏失去肾阳精华的补助,就会出现五更泄泻、肠胃失调等症状;心脏得不到肾阳的动力基础,就会出现心悸、气急,如冠心病等;膀胱得不到肾阳的气化相助,就会出现小便困难或失禁,严重一些的或尿频尿急。
多种中药都有补肾功效
专家表示,很多中药都有补肾的功效,如锁阳,这是补肾的药材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它可平肝补肾、益精养血、润肠通便,治疗气血不足造成的不孕症;肉苁蓉,富含多种氨基酸、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对男性肾、睾丸、阴茎、海绵体等性器官都有极大的补益效果。
中医还有食疗补肾的观点。肾与黑色相关,多补充一些黑色食物,包括黑豆、黑芝麻、木耳等,对补充肾气也有好处。其中,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适合肾虚引起的腰酸腿软、头昏耳鸣等症状;核桃也具有很好的补肾效果,适合工作压力较大的男士;粟米,即谷子,也能补充肾气,中医有“粟米养肾气”的观点;栗子性温、味甘,除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中医的补肾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气血方面的滋补过程,也可以指肾脏的滋补过程。专家提醒,补肾不是壮阳,不要使用鹿茸、牛鞭、雄蚕蛾、肉苁蓉等含有大量动植物激素的壮阳药及一些进口的单纯、局部改善性功能的化学类性药。
■ 健康提醒
吃好睡好运动好 可改善肾虚症状
要改变肾虚的症状,首先要保障睡眠。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3时间,它是最好的免疫力。其次,放松心态,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此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但强度不宜太大,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淤、气损等情况,如散步、慢跑、快步走,或在鹅卵石上赤足行走。
冬天寒冷,食用一些羊肉、大虾等也能够起到补肾的功效。此外,还可以尝试自己制作锁阳壮阳粥,这也是民间的一种补肾阳方法,即锁阳10克,精羊肉、大米各100克,将羊肉洗净细切,先煎锁阳,去渣,后入羊肉与米同煮为粥,空腹食用,可以改善腰膝酸软、肢冷畏寒、阳痿等症状。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岳清秀
烦躁失眠、食欲旺盛、暴瘦忽胖,可能是甲亢
提到甲亢,很多人并不了解。
实际上,甲亢是生活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有调查显示,中国甲亢总发病率为3%,其中女性为4.1%,男性为1.6%。
甲亢
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不适当地持续合成和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甲亢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会诱发甲亢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肌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甲状腺危象等,更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对于甲亢疾病,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早发现处理。
那么,甲亢有哪些典型表现呢?
怕热多汗
怕热,即使在冷天也比正常人穿衣少。
并且容易出汗,尤以手掌、面颈、腋下为甚。
多吃不胖
饭量大,且容易饿,多吃不胖,并伴有年龄增长更为明显的现象。
心慌气短
会心慌、心跳加快,在不活动的情况下,每分钟心跳也常在100次以上。
大部分甲亢病人的突发主诉是心慌、气短。
急躁好动
甲亢病人脾气容易急躁激动、多语好动,而且情绪不易控制,常常是发完脾气后,又开始后悔。
甲状腺肿
绝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肿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同时甲状腺血流增多,可在上下叶外侧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明显。
眼球突出
甲亢会有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炯炯有神、眨眼减少的早期症状,呈现凝视状态或惊吓表情。
有的甲亢患者还会出现巩膜红肿、眼睑红肿、眼球活动受限、闭眼困难等。
为什么会得甲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脾胃失调
脾失健运,就不能运化水湿,就会聚而生痰,痰气瘀结颈前,则会发为甲亢。
2
情绪堆积
如果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会肝失疏泄、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就会形成甲亢。
这也是为什么甲亢总是“重女轻男”,因为女人更容易多情善感,情志抑郁。
3
体质因素
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也会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形成甲亢。
得了甲亢怎么办?目前治疗甲亢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② 手术治疗
③ 碘-131同位素治疗
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明确诊断为甲亢后,制定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精神及心理状况等,医患间需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后再做出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甲亢会多吃不胖,但有的患者在得了甲亢后还是变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亢在得到有效治疗前,会引起体重减轻。
因为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能耗增多。
而经过治疗后,甲亢的体重应该是可以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的。
不过,甲亢也会使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如果在病情控制后饭量依旧如此,就会比生病前变胖。
此外,如果甲亢好转后药物没及时减量转变成了甲减,体重也是会明显增加的。
甲亢发胖应该如何减肥,恢复健康好身材呢?
正本清源
要想恢复正常体重,先要从源头上把甲亢医治好。
良好饮食
①少吃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因为后者的能量比前者少很多,还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②用粗粮代替细粮。把粗粮作为主食,更有饱腹感,不容易饿。
③少食多餐,每餐保持7-8分饱即可。
适当运动
减肥没有捷径,无非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不过对于甲状腺病友来说,最好在病情控制后再运动,否则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心脏病。
被肥胖,脾气暴躁,妇科病缠上?你可能得了内分泌失调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的信息传递者,它经体液传送至靶细胞发挥刺激或抑制作用,以调节靶细胞的功能。激素的分泌有着其自身的节律,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睡眠、饮食和应激均属于影响激素节律的因素,为了适应各种因素的变化,激素反馈调节系统也形成了相应的节律。
如果这些因素突然改变,原本的节律就会被破坏,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给女性带来诸多健康问题,包括:
1、妇科疾病: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失调常见的疾病。
2、乳房疾病:乳房胀痛、乳腺增生,就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3、更年期症状:更年期女性经常出现的脾气暴躁、情绪变化较大、出汗等情况,就有可能是内分泌紊乱导致。
4、降低受孕机会:大脑对内分泌的调节不灵,导致某些与怀孕有关的激素正常分泌紊乱,影响怀孕。或是子宫内膜受损,对女性激素的反应不灵敏,反射性影响内分泌的调节,降低受孕几率。
5、肥胖:据内分泌科医生介绍,这可能和本人的内分泌失调有关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内分泌失调要怎么调理呢?
1.从饮食和运动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同时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不要经常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理规律,造成荷尔蒙的分泌失调及不足,进而引发其他疾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态平和,不要生闷气。
2.少吃快餐,远离毒素。快餐送给女人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肿瘤的高发病率。摄取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刺激雌激素过度分泌,促使乳腺癌细胞的生成。
3.少用塑料制品(包括保鲜袋)盛装微波食物,因为容易溢出有毒物质,体内毒素过多也可能造成内分泌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