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肥胖(过度肥胖症)
胖过一次,就会有无数次,是真的吗?
你知道吗?
身体似乎存在一种“设定点”理论
即每个人的身体都倾向于
维持一个特定体重范围
而长期过重或肥胖
可能导致这一设定点上调
一旦减肥后体重下降
身体调节机制会努力将体重
拉回到原设定点
身体真的会“记住”胖过吗?
2024年11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曾经肥胖人群在减重后,其脂肪细胞内的变化在两年后仍然持续存在。这些具有“记忆”特性的脂肪细胞表现出一种倾向,它们会比未曾经历过肥胖的细胞吸收更多的糖分和脂肪。这意味着,若这些人群再次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他们的细胞将更快地储存能量,从而导致体重迅速反弹。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验证了身体对肥胖存在一种“记忆”现象。实验中,他们首先让小鼠摄入高脂饮食,模拟人类肥胖过程,随后调整其饮食为低脂食物,帮助小鼠在4至8周内逐步减重至正常水平。
尽管减重后的小鼠在多项健康指标上恢复了正常,但曾经肥胖的小鼠体内附睾脂肪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体重恢复后依然保持肥胖状态的特征。这表明,即使减重成功,这些小鼠的脂肪组织内部仍存在潜在的功能障碍,这一结果与人类组织检测的数据一致。
更为关键的是,当这些曾经肥胖并成功减重的小鼠再次接触高糖、高脂饮食时,它们的体重回升速度显著快于从未肥胖的小鼠。这一发现支持了身体对肥胖具有“记忆”的观点。
如何预防肥胖?科学饮食是关键
预防肥胖,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而是要注重膳食平衡、食不过量、吃动平衡。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25种。膳食应包含五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和水果、动物性食物、大豆类和坚果、烹调油和盐。
食不过量,即每天摄入的食物能量不超过人体所需。不同食物、烹饪方式所含能量不同。蔬菜水果能量低,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肥胖;畜肉脂肪含量通常高于禽肉、鱼虾。
近年来,“减肥不吃主食”的观点流行,但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健康,供能比应保持在50%~65%。此外,烹饪方式也会影响食物能量,煎炸食物能量高于蒸煮食物;精细加工食物易消化吸收,不利于控制体重。因此,预防肥胖不仅要关注食量,还要关注食物的选择。
整合:健康时报、 健康中国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重度肥胖者如何安全减肥
体重312斤的网络博主“翠花要逆袭”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她去世前一直在进行减肥训练。大体重人群如何安全减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蔡晶晶,她表示,大体重的人减肥要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其次才考虑有效性,他们减肥时应先进行体检,根据身体的健康状况制定减肥方案,不可盲目采取“运动 节食”的方式。
重度肥胖者需先到医院进行评估
体重312斤,如果按身高1.65米算的话,“翠花”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达57.3kg/m2。正常体重人群的BMI在18.5-23.9kg/m2之间,BMI24-27.9kg/m2之间属于超重,27.9-35kg/m2属于肥胖,超过35kg/m2属于重度肥胖。
蔡晶晶介绍,重度肥胖人群如果到医院减肥的话,医院会先对患者进行全方位体检。因为重度肥胖人群大概率会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心脏病、关节损伤、月经不调等问题。所以,体检之后,常常会进行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个安全的减肥方案。
蔡晶晶在门诊中遇到的患者体重一般在90公斤-130公斤,对于这类患者,蔡晶晶不推荐激烈的运动项目。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手术等方式的治疗,也没有比较严重的代谢基础病,蔡晶晶会推荐患者做舒缓的运动,原则是在日常活动量基础上适当增加运动量。
遛弯就属于舒缓的运动,蔡晶晶举例说:“有的大体重患者一天连1000步都走不了,他们可以先从每天走两三千步开始,这对他们来说其实已经很多了。”此外,定制完运动方案后,通常医生还会要求患者每周或每两周复查,以确认运动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对于过胖者,蔡晶晶表示,临床中还可以采用手术、药物等方式,搭配饮食管理来减重,并不是只有“运动 节食”这一种方法。
减肥时如何判断运动是否过量
“初始体重312斤,目标减重200斤。”这是“翠花”视频号上的个人资料介绍。蔡晶晶表示,要减掉这么多体重,最起码需要1年以上,如果体重减得太快,身体的代谢压力会比较大。
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注意到,当下,确实有很多年轻人都在靠运动减肥,那如何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蔡晶晶表示,以下信号可以做参考:一、运动过程中可以勉强说话;二、如果心慌、心率很高,运动停止10秒后心率能适当地下降,大约半分钟后心慌等不适症状可以降到耐受的范围;三、运动过程中没有产生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蔡晶晶表示,重度肥胖者不适合跑步、跳绳等运动,容易损伤关节。他们更适合游泳、垫上运动、自重训练等。此外,蔡晶晶强调,大体重人群可能心脏本身就有问题,所以运动时需要特别注意监测心率。重度肥胖者需要先到医院检查,排除心脏问题后再开始运动。
大部分肥胖患者是“吃出来”的
蔡晶晶在临床中遇到的肥胖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吃出来”的,这类肥胖患者占比较多。他们中有些人有情绪问题,会通过进食来缓解压力。蔡晶晶解释说,吃东西确实可以使人产生幸福感,特别是吃甜食,更容易刺激多巴胺、5-羟色胺等兴奋性物质的释放。因为吃的甜食多了,慢慢变胖。变胖之后,这些人会发现一些社会活动受到限制,包括遇到歧视等,他们又会通过吃东西缓解情绪,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吃出来”的肥胖患者中还有一部分从小就是“大胃王”。他们小时候就被喂养得很好,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胖是好事。孩子的胃被越撑越大,饭量也越变越大。变胖后,身体的内分泌功能会发生变化。蔡晶晶举例说,比如一个馒头,正常体重的人吃进去后,会变成葡萄糖,然后被代谢出去;肥胖人群因为有胰岛素问题,馒头吃进去后,可能就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了身体里。
另一类肥胖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导致的,比如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正服用抗抑郁药物等。
想真正瘦下去最终还需要管住嘴
既然肥胖是一种病,那有药可治吗?蔡晶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国批准了脂肪酶抑制剂等几款减肥药,但是这些减肥药需谨慎使用,如果因为肥胖而出现了血糖问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减肥。如果是单纯地肥胖,身体没有其他问题,不建议使用这些减肥药。
如果是因为吃得多而胖起来的话,只靠药物是达不到减肥效果的。蔡晶晶进一步解释了其中的原理:在服药过程中,人体会产生适应性变化。刚开始服药时,人体可能“没反应过来”,于是大量消耗脂肪。但如果服药时间长达数月,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慢慢降低代谢水平,“因为只有减少消耗,我才能活着。”特别是对于小体重还减肥的那些女性来说,人体还会关闭一些内分泌功能,她们的身体进而会出现更严重的代谢问题。
减肥药是一种外源性干预,要想真正瘦下去,还是得“主动出击”。蔡晶晶表示,对于因为吃得多而胖起来的人来说,要想瘦下去,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管住嘴来实现。她还强调,医学角度的健康不一定是大家所追求的瘦,大家所追求的瘦,也不一定是健康的。(记者刘昶荣)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0人减肥9人复胖!中国科学家攻克肥胖源头,3个月养成躺瘦体质
花1个月贴上的“膘”,可能要用3年来甩掉。
互联网上,一直流传着“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一名言,每到春节长假,#假期长胖#、#复胖#等词条都会毫不意外地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哀嚎在经历1年地狱般的减重后,却又在短短半个月内“肿”了起来,就连狂甩100斤的贾玲,都没能坚持到下一个“春节档”。
事实上,这并不全是假期“吃吃喝喝”的错。研究表明,大约80%-95%减重成功的人在1-5年内会出现体重反弹的现象,且这和减重后是否暴饮暴食无关。
也就是说,不管在假期有没有“管住嘴”,都有超过8成的人会出现“复胖”的情况。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一项临床分析发现,肥胖导致的细胞变化在志愿者成功减重2年后依然存在,而肥胖小鼠在成功减重后,脂肪细胞依然会更多更快地吸收脂肪和糖,让小鼠迅速复胖。
难道一旦胖过,这辈子就定型了吗?科学家们显然预判了我们的想法,紧接着开始研究“胖人”为什么会落下“胖根”。
研究者们通过测量小鼠减重前后的多项肥胖相关指标后发现,胰岛素敏感性、瘦素水平、空腹血糖等指标在减重后均恢复正常,但其中一项重要指标——脂肪细胞的代谢基因,却持续保持异常。
(脂肪细胞的代谢基因在减重后持续异常)
这也许解释了复胖率高达80%的原因:身体的代谢功能在肥胖时遭到改变,就算靠节食、运动瘦了下来,没有恢复代谢功能也是“白搭”。甚至大火的司美格鲁肽等GLP-1激动剂,也都只是抑制食欲,无法改善代谢水平。
好在,科学家们贴心地表示:别急,还有得救。针对代谢问题,比利时鲁汶大学团队发现,通过补充一种人体内天然存在的菌种——AKK菌(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32名超重/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提升42.42%、总胆固醇降低8.68%,各项肥胖相关代谢指标也显著改善,且均没有出现副作用。
更令研究人员欣喜的是,所有受试者的平均腰围缩小1.6cm、臀围缩小2.6cm、平均体重减轻2.27kg。细究发现,AKK以“调节肠道菌群,激活人体天然GLP-1分泌”为底层作用机制,并通过其携带的一种特殊P9蛋白加速棕色脂肪燃烧放热,达到“躺瘦”目的。
也就是说,AKK菌既区别于司美单纯抑制食欲的方式,还可以改善人体代谢功能、减少复胖概率,直接了当达到减重目的。
由此,AKK菌便顶着“瘦子菌”的称号,丝滑“入职”代谢减重市场。
考虑到中国人肠道AKK定植率远低于欧美人种(平均仅48.8%),新锐生科平台时光派联合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组建的研究团队,通过走访中国百位长寿健康家庭成员,最终筛选并培育出了更适合国人体质的“AKK001”。2023年底,在突破厌氧培养技术难点后,又顺利实现了AKK001菌株的商业化落地。
经第三方实验证实,连续3个月口服AKK001后,受试者肠道内GLP-1水平提升132%,脂肪量平均减少16%,且肠道定植率与留存时间均高于同类菌株。
基于上述领先优势,香港企业TimeShop把握先机,率先成为时光派首个原料合作方,推出口服版AKK001并顺利入驻京东、Lazada等平台后,不到半年便吸引10万余用户关注。
除经由京东等线上渠道拓展影响力外,口服版AKK001更通过国际美容展、亚洲第五届健康论坛等大型线下活动扩大触达面,并登陆香港TimeShop尖沙咀线下店铺,不断走向国际化。
(AKK001亮相亚太美容展,引发海内外参会者关注)
2024年底,时光派方面传出重磅消息,AKK001年产20吨项目顺利投产。负责人表示,其成本有望再次下调,未来或可覆盖150万人的减重需求。
据《柳叶刀》统计,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10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中国18岁以上成人超重/肥胖率高达50.7%,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国人正受到体重困扰。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有关肥胖/减重的底层逻辑与作用机制正被一一揭示,而以AKK菌在内的改善代谢、实现根源减重的科研成果势必将不断涌现,助推数亿肥胖人群走出阴影。
然而,大健康行业专家也警示:减重的根本目的是塑造更健康的身体,虽然目前AKK001等新兴成果极大程度上规避了减重副作用,但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仍然是长期保持健康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