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肥胖(孙子长高了自己老了)
过度喂养导致4岁男孩乳房发育,体重达到60斤,脖子发黑胰岛素偏高
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孩子“能吃是福”“胖点有福气”,说明养得好。
但儿科医生告诉你:太胖了真不好!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近日,深圳卫健委发布的一则视频中,一位母亲和奶奶带自家孩子去儿科问诊,医生检测后惊讶地发现,小朋友年仅4岁,身高112厘米,体重却有60多斤。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平均体重是19kg,他比平均体重超出了20多斤。
截图来自深圳卫健委B站视频 下同
体重超标肯定是有原因的,医生进一步询问孩子的吃饭情况,发现他胃口真是不错。
孩子妈妈说,男孩早上吃面条或者包子,面条能吃一大碗;中午和晚上则吃米饭,虽然肉类吃得不多,但对米饭却情有独钟,能吃满满一碗。
三餐之外,孩子还会加餐。牛奶能喝三五瓶,面包之类一天到晚不停地吃。
听完这些,医生了然:这胖起来可一点都不冤啊。
问完了原因,医生测量了男孩的腰围和臀围,发现都是73厘米,“胖成了一个桶”,而且“脖子都快没了”。得知孩子睡觉还会打呼噜,医生立刻提醒:这么小打呼噜会低氧的。
看完上面这些,许多人可能还不以为意,但医生接下来的几句话,各位家长可要拉响警钟了。
医生进一步查看后表示,肥胖会导致男孩乳房发育,肉太厚也会令生殖器显小;更危险的是,肥胖还会导致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医生称,这里的最小发病者是一位8岁的孩子,得了II型糖尿病。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男孩的家长以为孩子脖子后面发黑是被晒的,但医生却表示,脖子后面发黑说明孩子胰岛素偏高,而这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黑棘皮征”,“黑棘皮征”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一个皮肤标志,需要加以重视。
医生担忧地提醒男孩家长:胖得很严重!你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的!
听完诊断,孩子奶奶也意识到,以后不能再让孩子吃那么多了。
医生提醒:很多家长对肥胖的认识不够,正是因为早期的肥胖没有得到重视,才会到了青春期,发展成中度肥胖,到了成年甚至发展成重度的肥胖,一些肥胖相关的并发症越来越多。
其实孩子的胖大部分都是单纯性肥胖,都是吃的多,动得又不够多引起的。无论是生长需求,还是控制体重需求,最重要的就是均衡饮食。
网友评论
看完视频,网友们纷纷表示:肥胖真的不是什么好事,“胖就是福”的观念要改改了!
有网友表示,自己从小胖到大,因为肥胖没少遭到嘲笑和校园暴力,身心都受到伤害;
还有网友称,自己学校有位老师很胖,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她的孩子也被诊断为肥胖儿,但这位老师仍旧不加以克制,给自己和孩子买零食,导致孩子一身肉,走几步就累,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网友们还对爷爷奶奶们发起呼吁:虽然疼爱孙子孙女,但也要与时俱进,科学投喂啊。
下面这份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22)、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2022)家长朋友快收好吧
和孩子一起学习健康膳食知识,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正观新闻综合整理深圳卫健委、网友评论、温州市洞头区人民医院微信公号)
(来源:正观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小虎6年级,184斤”,肥胖儿童涌入暑期减重门诊
184斤的小虎,连走路都费劲;刘语200斤时,脑子总是“糊糊”的,怎么也睡不醒。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风险因素,对青少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有不良影响,并可持续至成年,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正不断走高。
当拿着学校“超重”“肥胖”的体检报告,担忧近在眼前的体育考试,很多家长才幡然醒悟,领着孩子冲向医院,开始了全家人“禁嘴”“陪练”的减肥战斗。
减重门诊,日挂号量过百
6年级的小虎,身高179厘米,体重184斤。由于“块头”太大,小虎在班上常被同学嘲笑,体育测试时,同学们能轻松做出的动作,小虎做得很费劲。不光如此,小虎就连走路都气喘吁吁。
暑假来临,“小胖墩”们的减肥计划也开始了。
“我们医院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都开设了减重门诊。暑假是高峰期,平时内分泌减重门诊日门诊量二三十个,现在一百二三十,营养科减重门诊也从十来个增加到了二十来个。”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内分泌专家闫洁告诉记者。
在二楼的营养科门诊,沿着墙壁放置了四台人体成分检测仪、若干食物模型展示橱窗、还有小胖墩家长送来的锦旗。有的小胖墩会直奔橱窗前,指着里面的肉类宣告“我喜欢!”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在快速上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 3.6%,6-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 7.9%;而198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 0.2%。
肥胖不单关乎审美,更关乎健康。肥胖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对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小胖墩’几乎都有脂肪肝和高尿酸的问题,高血压和糖尿病常见。肥胖也让孩子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因为肺部脂肪堆积影响呼吸循环、心脏循环,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很多孩子还容易犯困。”闫洁说。
200斤的刘语用初三暑假减了肥。减肥之前,他觉得怎么睡都不清醒,脑子里总是糊糊的,因为体重问题,性格有些自闭,走在路上见到熟人也不想打招呼。瘦下来后不容易犯困了,与人交往时外向了许多。
对“小胖墩”问题的重视,已上升到公共政策层面。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食品评估中心,有关医院、学会、协会等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要求各单位参照使用。
7月12日,国家疾控局会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制定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指导各地科学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北京两家三甲公立儿科医院均设立了减重门诊,暑假一到,这些门诊便进入高峰期。不过,对家长而言,减重最直接的驱动力还是成绩——闫洁观察到,来门诊的四五六年级孩子最多,因为涉及体育考试,“其实从我们专业角度看,孩子减重没有所谓黄金期,要始终贯穿在生活中。”
肥胖的根源:从基因到习惯
“小胖墩”是如何养成的?
刘语告诉记者,父母体型也胖,从小家中的饮食习惯便好肉类、高油盐。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中指出,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肥胖遗传的比例很高,有研究表明,父母都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在七八成,父母一方肥胖,孩子有近一半的几率肥胖。”闫洁介绍。这种“遗传”可以理解为肠道菌群的结构,菌群的种类不仅影响大脑对于食物的判断和偏好,还影响脑神经发育,而饮食模式又影响到肠道菌群……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由此与身体内环境联系在一起。
想喂养出良好的肠道菌群,需要遵循“膳食宝塔”,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蔬果、肉蛋、油盐等五类,其中学龄前儿童每天至少要摄入300克的蔬菜和300克鲜奶类制品,是五类食物中质量最大的部分。但在生活中,“小胖墩”往往偏好肉类、零食,对蔬菜兴趣缺缺。
在医生看来,儿童不均衡的饮食偏好往往是养育过程中形成的。由于蔬菜需要咀嚼,幼童从小会拒绝蔬菜,在添加辅食时碰到孩子吐菜,家长一般会将蔬菜打成糊或者弄得更碎,导致孩子难以适应蔬菜,长大后更加抗拒蔬菜的口感,只爱吃肉喝奶,菌群记忆就如此形成。正确的方式是在孩子最初吐掉蔬菜后,下次喂养继续添加,慢慢孩子就会习惯。
对于“大孩子”,培养吃蔬菜的习惯需要下更多功夫。该院近期举行的减重夏令营中,医生们通过科普、带孩子参与植物种植等方式,吸引“小胖墩”们接受蔬菜。
孩子减肥,全家“陪跑”
与成人减肥不同的是,孩子减肥,大多离不开全家“陪跑”。想让孩子少吃零食,家长要戒掉吃零食的习惯;想让孩子减油少盐,家长大抵也要向炸鸡薯条大鱼大肉的日子说拜拜,并努力喜欢上蔬菜……
在此期间,家长——尤其是负责做饭的家长,其养育观念是否科学尤为重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减重专病门诊虽然迎来暑期高峰,普通营养科门诊却是“小瘦子”多于“小胖墩”。比起孩子胖得圆滚滚,孩子少吃了几口,更能引发家长的担心。在门诊,我们看到有瘦瘦的小男孩BMI及其他指标正常,家长听到医生的结论,仍然不放心,认为孩子吃太少了。
“甭管他胖了瘦了,爷爷奶奶只要一段时间没见孙子,准要说瘦了,然后就开始给他催肥。”市民陈女士向记者吐槽,她的儿子目前134厘米、80斤,BMI显示偏胖,学校建议减肥。暑假开始后,儿子上爷爷奶奶家住了十天,回来后整个人又胖了一圈。有时候小孩一两顿不想吃,在家就由得他去,但奶奶在时会千方百计让他吃,还喜欢喂他汤泡饭。
“每次在门诊,碰到这样的观念冲突,我们会在复诊时把做饭的家长叫过来,拿着孩子化验的指标给他看,‘孙子都这样啦,再疼孩子也不能那么喂’,让他意识到肥胖的严重性。尤其是家里有肥胖糖尿病病史的,提醒家长孩子有这个基因,更需要重视。”闫洁说,由于正处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减重不能依赖“节食”,家长采取健康的饮食结构十分重要。
减肥要一起,运动也要一起。陈女士属于“不忍心给儿子节食”的类型,没有控制饮食,但会和孩子一起跑步、骑车、跳绳,并给孩子报了运动课程……从爷爷奶奶家领回来“小胖子”后,她又要重启亲子减肥计划。
等到孩子年纪再大一点,说不定会成为长辈管理体重的契机。减肥成功后,为了维持体重,刘语增加了运动量,调整了饮食结构,父母也跟着他开始低油盐饮食,增加锻炼,减了十来斤。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牵 校对 赵琳
儿童肥胖不是可爱而是一种危险信号
【来源:燕赵晚报】
本报讯(记者 李惺)“医生,我家男孩乳房怎么这么大?”近日,河北省胸科医院儿科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孩子扭扭捏捏不肯脱掉外套,但儿科医生吴亚婧还是一眼就看到了男孩发育起来的乳腺。查体发现,孩子乳房发育超4cm,且身高158cm,体重81kg,BMI值>30,远超肥胖标准,排除了内分泌及肿瘤相关疾病,最终考虑是肥胖因素,导致孩子双侧乳腺发育。
据孩子家长回忆,暑假时把孩子送到了爷爷奶奶家,老一辈觉得孩子能吃是福,鸡鸭鱼肉蛋天天都有,零食也是敞开供应,生怕宝贝孙子饿着。殊不知“胖孙好养活”的观念,却是害了孩子。自从孩子胸部发育以后,他也不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了,性格变得内向起来,而不运动导致体重更是噌噌上升。
吴亚婧一边安慰家长,一边为孩子制订了中西医结合饮食 运动管理的综合方案进行减重,通过中成药调理脾胃、推拿等方法,同时积极指导孩子在家时的日常饮食及运动方案。通过努力,孩子成功减重20kg,各项发育指标也有所好转。
据吴亚婧介绍,儿童肥胖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影响长高。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最终影响成年身高。
性发育异常。性早熟与机体的脂肪含量存在密切的关系。男孩胖易出现乳房女性化;女孩胖易导致月经提前来,雄激素分泌过多易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
增加患病风险。肥胖容易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心理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