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肥胖(皮肤肥胖导致皮肤松弛)
皮肤出现异样?可能是肥胖惹的祸
16岁的林同学属于超重一族,身高168厘米的他,体重足有160斤。最近他发现大腿内侧有红色丘疹,腋下也有一条条白色的纹路,他紧张地来到医院,医生说是肥胖惹的祸。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赵邑告诉记者,肥胖可能引起或加重很多皮肤病。他总结了7种:
假性黑色棘皮病
假性黑色棘皮病是肥胖青少年多发病。肥胖导致血糖代谢障碍,胰岛素过多,引起皮肤增生。该病有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皮肤黑色素沉着,并伴有棕黑色天鹅绒样斑块,摸起来有颗粒感。它一般不用治疗,减肥即可缓解。
膨胀纹
青少年迅速增肥、长高可能会导致腰腹部、臀部和手臂、大腿内侧等处出现膨胀纹。由于骨骼和肌肉或脂肪的体积增加过快,超过皮肤延长速度,导致皮肤表面产生条状裂纹,数月至半年左右,纹路将慢慢淡化变白,但难以完全消除。
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肥胖者的乳房下部、腋下与腹股沟的皮肤皱褶处,接触、重叠和磨损较多,易出汗浸渍且不透风,使念珠菌繁殖生长。念珠菌感染主要变现为红色丘疹、疱疹,患者会感觉微痒或疼痛。可外用抗真菌药物达克宁或酮康唑软膏治疗,1~2周会转好,但一定要治疗彻底,否则会反复发作。
股癣
股癣是因闷热潮湿、不透气造成真菌感染的疾病,是长在大腿内侧、腹股沟、臀部等处的小片红斑、丘疹、水疱,部分会有脱屑,并逐渐扩展蔓延。男性多汗者及长期坐位工作者易患病。其治疗也是外用抗真菌药物,并保持患处干燥透气。
毛囊炎
由于肥胖症患者皮脂腺分泌过多,因此毛囊炎发病率也较高,成人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儿童则好发于头部。该病初期表现为一个硬结,有局部红肿及压痛感,然后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丘疹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丘疹软化破溃排出脓汁,干燥结痂后,炎症会减轻或痊愈,一般不留瘢痕。
蜂窝性组织炎
蜂窝性组织炎多半为细菌感染引起,初期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如果持续恶化,可能产生发烧、全身无力等全身性症状。初期患者可口服抗生素加以治疗,情况严重时,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临床表现为红斑、鳞屑,一旦发病,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但该病与肥胖有一定关联,超重者减肥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病情。
赵邑曾接诊过一位40多岁的银屑病患者,该患者此前用了很多药治疗效果都不好,接诊时见患者身高170厘米,重180多斤,建议他除原有药物治疗外坚持减肥,半年后患者减重50斤,病情也明显好转了。
赵邑建议患有上述皮肤病的肥胖者合理减重,只要解决了肥胖的问题,大部分肥胖导致或加重的皮肤病都能缓解。肥胖者生活中还应保持局部清洁,随身带手帕擦汗;皮肤皱褶或常摩擦处可涂些痱子粉;不穿过紧衣裤,选择透气吸汗的衣物。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肥胖也会连累皮肤
作者:水欣
编美:杨欣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
医保号:21110130
电话:010-56118899
肥胖为何导致皮肤感染?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揭晓
研究确定了肥胖和感染之间的关联。
肥胖症会导致很多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伤口愈合不良以及皮肤感染。然而,其中一些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揭晓。
近日,中国厦门大学药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洛实验室在《科学转化医学》上发文揭示了肥胖与皮肤感染之间的联系机制。此外,他们还确定了一种治疗方案,该方案不久将进行第2阶段临床试验。
这项工作聚焦于揭示疾病和表皮微生物群(寄居于皮肤表面的正常细菌)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优化皮肤的防御系统来治疗或预防疾病;而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肥胖如何导致细菌感染率上升。
厦门大学药学院、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Ling-juan Zhang 博士解释:“我们发现,当老鼠被喂食高脂肪食物并变得肥胖时,其皮肤脂肪细胞会变大,并在皮肤感染期间丧失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成熟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会使细胞信号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信号传导增强,进而减少皮肤脂肪细胞祖细胞的数量,而这些祖细胞可以产生一种被称为cathelicidin的抗菌肽。
Zhang博士补充:“正常情况下,皮肤脂肪细胞可以对入侵的细菌迅速作出反应,并产生抗菌肽分子。这种分子是我们的自身细胞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然而,在肥胖时,放大的皮肤脂肪细胞无法产生抗菌肽,因为肥大的脂肪细胞会产生TGFβ,阻碍抗菌肽的产生。”因此,抗菌肽的缺失将导致表皮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体感染。在瘦体型被试者(本研究中包括小鼠和人类)中,皮肤微生物组成功预防了葡萄球菌感染,因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数量不足以破坏阻止感染的正常表皮脂肪功能。
对于已经患有特应性皮炎的肥胖患者,研究小组正在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包括阻断TGFβ作用的新药物以及治疗肥胖相关皮肤感染的干细胞疗法。
Zhang博士说:“脂肪并非都是有害的,健康的脂肪细胞是身体抵抗感染的必需品。幸运的是,脂肪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可调节性,肥胖患者脂肪细胞的抗菌活性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恢复,如健康饮食、定期运动和靶向药物或疗法。”
目前,对这些靶向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研究人员说:“可分化健康脂肪细胞的干细胞可能被用作再生健康脂肪细胞的潜在疗法,这些细胞可以在肥胖患者的皮肤中产生抗菌肽,帮助抵抗感染。”
虽然对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地如火如荼,但预防总是好于治疗。
Zhang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饮食和肥胖会影响皮肤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个人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人们最好通过定期锻炼来防止过大脂肪细胞积聚而造成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编译:小贝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科学转化医学》
期刊编号:1946-6234
原文链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2-obesity-infection-link-treatment-healthy.html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
肥胖的种类 肥胖竟然也分“四色”
现在的肥胖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并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对于肥胖我们是如何是定义的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肥胖也是有种类的,不信你就看看吧,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的?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种因素的导致的肥胖的后果都是非常的严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同济大学-十院内分泌代谢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最近一次覆盖全国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比例达到30.6%,肥胖则占到12%,且肥胖比例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既往医学界将肥胖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现在对于肥胖的分型,医学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医学干预的手段自然也不同。
白胖子——不合并代谢异常的单纯性肥胖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将“白”与“胖”联系在一起,可见白胖子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群的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厘米数2,一项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精准指标体系)≥28,但是并未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功能紊乱等,从外表看上去属于均匀的胖,皮肤白嫩,故名“白胖子”。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均衡饮食、加强运动等,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脾气较为急躁,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除了皮肤红,这类肥胖者往往血压也亮起红灯。
平时生活中常常觉得精力旺盛,虽然经常活动,但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不能仅仅满足于体重的降低和腰围的缩短,更应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这样才能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长治久安。
黄胖子——精神萎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病情较为特殊,他们往往与“懒”有着不解之缘。当然,这种“懒”并不是主观和道德层面的,而是生理层面的——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饮食与正常人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对疑似黄胖子的患者,应及时抽血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以便得到明确诊断的依据。
黑胖子——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并不是指外表像李逵一样,而是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但无论怎样清洗都无法去除。
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就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
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因此,医学干预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和腰围,更应一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对体脂和血糖同时干预,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关内容,你知道了吗?原来肥胖还有4种类型呀,太不可思议了,快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肥胖吧,对症治疗,希望上文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