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会员(肥胖一族)

肝胆外科罗大夫 0
文章目录:

体重300斤吃播网红去世,年仅29岁,肥胖的危害你需要了解

每看到关于健康的新闻我就格外的焦急,焦急想尽快将疾病的原因以及危害科普给更多的人知道,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预防疾病。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经历过,你永远做不到感同身受”,还有一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疾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总是觉得离自己很远,虽然是这样说,但是这句话在医生这里却是不成立的。

作为医生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疾病给人带来痛苦的理解,却能深刻地感同身受,所以才有医生这样的职业和做医学科普的医生出现。

今天一则新闻又震撼到我,所以想要在最快的时间给大家出一篇科普文章,虽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说你们医生还不是一样生病,专家还不是一样不能长寿。

是的,医生也会生病,专家也不一定长寿,这是无法逃避的话题,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只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医学知识罢了。

今天,某知名美食自媒体人“红雨老师”发布讣告,他的一位好友于海龙于3月5日不幸去世,享年29岁。

说到于海龙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到吃播网红,我想很多人都会“哦”一声。

看过网红泡泡龙吃播的人都能看到,他是一个很胖的人。就因为能吃通过“给老板上一课”而走红网络。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过一组这样的数据:从1975年开始,全球人口肥胖流行率增长了约3倍,而2016年,就有19亿成年人是处于超重的状态。

有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肥胖人群数量已经远超美国,成为了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肥胖除了会增加三高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外,还会损害大脑、导致人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下降。

虽然有很多人都在高举减肥的旗帜,但是真正要做到减肥是需要毅力和坚持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消耗能量比摄入能量减少,体内的脂肪堆积越来越多,特别是腹部脂肪最为明显。

肥胖给人带来哪些危害?

1、肥胖会引发糖尿病

正常人身体的血糖是要靠胰岛素来维持平衡的,当人的血糖升高,身体就会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这样才能维持血糖的平衡。

但是肥胖的人对胰岛素不敏感,甚至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为了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腺就要加强的分泌工作,长此以往胰腺也会不堪重负,最后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就无法维持平衡。

2、肥胖会增加骨关节的负担

肥胖的人行走时会增加膝关节的承重负担,会加快关节的磨损,就会刺激骨刺的形成,最后导致关节的发生,严重的还会导致关节变形。

3、肥胖诱发多种癌症

有数据表明肥胖和13种癌症有关,如胃癌、肝癌、子宫癌、卵巢癌、胰腺癌、结肠癌等等。

4、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肥胖的人血脂含量会比正常人要高出许多,当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并附着在血管内壁,就会形成血栓。

也会导致血管硬化,血液流通不畅,就会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供血不足,最后引发冠心病、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新闻中说到这位吃播网红,本身就是属于比较肥胖的人,所以有报道说是因为工作过度劳累导致猝死。

虽然老一辈人常说:人胖些有福气。但是对于现代人群来说,肥胖并不是件好事,肥胖的危害还很显而易见。

而对于肥胖的人来说管住嘴、迈开腿一直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罗医生健康说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谣零零计划##健康明星计划#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9.1%成人患有腹型肥胖,办公族如何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关于腹型肥胖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牵头,对我国44万居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成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达29.1%,相当于有2.778亿人。

腹型肥胖又称向心性肥胖 ,是指脂肪过多沉积于腹部或腹腔内脏的肥胖,即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啤酒肚"、" 将军肚",就属于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成人腹型肥胖的判断: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腹型肥胖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睡眠质量差,内分泌失调,饮食过量、营养失衡性营养过剩,久坐少动,遗传基因等多种复杂原因相关,是—种体内脂肪增加并囤积于腹部的表现。

办公族容易出现腹型肥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运动不足、久坐。

研究显示,长时期久坐会导致大量内脏脂肪堆积。这可能与下面两个原因有关:

一是腹部肌肉属于平滑肌,抗拒脂肪的能力较弱,是腹部容易堆积脂肪的重要因素。这种肌肉的防守性很强,使得腹肌不容易练出来,却很容易堆积脂肪。

二是人体脂肪堆积首选人体重心附近,腹部与人类站立时的重心位置接近,在这里囤积“备用能量”不会影响人类坐站走跑跳时的重心变化,尤其是可以保持人类直立行走时的几何平衡性。

(2)不合理的饮食。

办公室一族中很多人是早餐不吃、中餐随便吃—点、晚餐大吃一顿。

正常情况下人体消耗最大是在上午,不论是体力或脑力劳动,都要消耗大量热量,若不进早餐,中午可能发生低血搪。

人体胰岛素分泌在晚上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晚餐吃大量油腻的食物,造成热量过多,随着入睡,活动则明显减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沉积在体内,身体就会逐渐胖起来。

此外,很多办公族晚上应酬多,食物选择不合理,加重腹部脂肪堆积。

(3)工作压力大,一直处于焦虑状态。

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可产生部分生理紊乱,扰乱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免疫屏障,阻碍机体的免疫反应,影响淋巴细胞的再生循环,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降低机体对细菌、病毒抵抗力,导致疾病(包括肥胖病)的发生。

在焦虑时爱吃东西(尤其是甜食)就是—种减轻焦虑情绪的方法,通过嘴嚼食物,会使人的脸部肌肉紧张度减低,从而间接释放紧张情绪。

(4)年龄和激素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如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脂肪组织出现了重新分布,表现为皮下脂肪组织的减少及内脏脂肪组织的聚集增加。

雌激素受体主要分布于皮下脂肪组织,可以促进脂肪组织向皮下分布,减少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体积及数量。雄激素受体主要分布在内脏脂肪组织中,它可以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但随着年龄增加雄激素的量不足时,则促使内脏脂肪细胞分化增殖,加重内脏脂肪体积。

办公族如何腹部减脂?

(1)采用正确的走姿和坐姿。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摆动手臂。摆动手臂走路, 不仅消耗更多的能量,看起来也格外有精神 ;而坐下时,也要让脊背打直,不要弯腰或挺腹,如此才能锻炼腹肌,使腹肌有力而不易松垮。

(2)少搭电梯, 多爬楼梯。

上下楼梯时,主要使用的是大腿的前侧肌群,上楼梯时抬起身体,下楼梯时支撑身体,对腰大肌也有锻炼的功效。爬楼梯时上半身打直,下半身运动的力量就会传到腹部,腹部肌肉也能锻炼到。

(3)调整饮食结构。

常吃深色水果和蔬菜。它们除了含有纤维素、能延长饱腹感以外,还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成分。蛋白质选择鱼、蛋、豆腐等,一方面增加饱腹感,帮助减肥脂肪的摄入,同时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早餐可以选择低脂酸奶、燕麦、鸡蛋等健康食品,午餐可以选择肉类、海鲜,晚餐可以清淡些,蔬菜要占大部分。

(4)在应酬过后可以使用护肝片或吃些火龙果、木瓜等解油腻的水果。

肥胖常常会引起脂肪性肝病,如脂肪肝、肝硬化等,要做好肝脏的保护工作,另外也可以饮用绿茶、蔬菜汁等。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员可做一些保健操,或每隔2小时站起来走动走动,活动一下筋骨,敲一敲大腿两侧的穴位。

(5)适当缓解压力,调整焦虑情绪。

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外出散步、看电影等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下来。

文章来源:健康说频道会员课-第193期《程伟健康说》

全世界最多!我国肥胖人群已近9000万

文/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张灿城 陈笑梅

每逢佳节胖三斤,刚刚过去的小长假,你胖了吗?

2017年,我国肥胖人口已经近9000万,成为了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近日,在第四届中国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中国学术会议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SMBS)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副院长王存川教授表示,对无法通过常规减肥减到正常体重的中重度肥胖人群来说,通过胃肠改造的减重手术是不错选择。减重手术治疗肥胖和代谢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多方验证。不过,这样的手术不是想做就能做,需要进行非常专业和详尽的评估,到正规的减重中心开展。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接近9000万的肥胖人口,其中4320万个男胖友和4640万个女胖友,这些肥胖人群中又有430万个重度肥胖的男性胖友及 760万个重度肥胖的女性胖友。

我国肥胖人群有三个特点,一是合并代谢病的多,二是青少年肥胖多,三是腹型肥胖多(脂肪集中在内脏)。记者了解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完成1300多例减重手术,是全国做减重手术最多的医院。王存川表示,去年国内完成了6200多例减重手术,估计今年可以达到8000例。

不过,做减肥手术是有指征的。王存川告诉记者,2011年,国际肥胖与代谢综合症外科联盟(IFSO)制定了亚太地区的治疗指南,规定了适用于亚洲人群的肥胖与代谢病手术适应证。

BMI≥35的肥胖患者,推荐减重手术;BMI≥30,生活方式改善、药物不能控制的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推荐减重/代谢手术;BMI≥27.5,生活方式改善、药物不能控制的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是BMI≥27.5~29.9的亚太地区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及伦理认可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论证,列入试验研究性手术比较合理。

但是由于某种遗传基因疾病、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肥胖,由于某些药物的使用而继发的肥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的应用、肿瘤药物的使用等造成的肥胖,不宜接受手术减重;心肺功能严重障碍,手术耐受能力差,不主张进行手术治疗。

王存川透露,年龄已经不是手术的禁忌线,他的团队做过年龄最大的患者已经74岁高龄,最小的患者年仅8岁,是一名“小胖威利综合征”的孩子,“她的体重已经高达140斤,是重度儿童肥胖,还合并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高血脂等,孩子是没有饱腹感的,她一直想吃,但一吃就胖,如果不给她做减重手术,让她少吃些,她最终会胖死。”王存川特别指出,青少年手术需要特别慎重。标准更严格,单纯性的肥胖并不主张手术。而需要肥胖合并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时,才会考虑手术。

减重手术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

据介绍,国内有接近200家医院开展过减重手术,但实力有差距。目前,以年手术量50例为形成规模的减重中心的标准,全国有40多家,以年手术量达到120例为成熟标准,全国也就10家左右。

减重手术技术上也在进步,手术更精细化、标准化,术后康复更快,手术质量也在提高,并发症减少,手术效果更好。“做减重手术应去规范、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力的医院,虽然现在一些小医院也在做减重手术,但缺乏支持治疗,术后营养、微量元素等不注意科学调整,可能造成术后营养不良、掉发、贫血或体重反弹。”

王存川也坦言,目前国内减重外科还是缺乏规范化管理,目前还没有准入制,有的医院凭着腹腔镜技术就开展,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有开展,但没有统一的手术操作规范。他建议,减重手术应该规范化管理。首先建立开展准入制度:比如医院的综合技术评估、医疗器械评估、应急能力评估、技术考核、团队的规范培训、新型手术的准入制;其次要建立每年考核,根据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手术的规范性、患者的体重达标率进行考核;再次是建立新型手术申报制,经过中国医师协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会员共同探讨审批方可开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童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