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sds(肥胖纹会自己消除吗)
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与情绪的影响研究
肥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公众健康的因素之一[1],目前我国女性肥胖人数高达4 640万人,明显多于男性[2]。肥胖不仅会引发女性代谢、肿瘤、生殖内分泌异常等健康问题,也会导致抑郁及焦虑状态、心理异常的高发病率。与一般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与更高的异常情绪风险有关,肥胖个体患终生抑郁的可能性高达55%,且女性人群较多;而抑郁个体患肥胖症的可能性高达58%[3]。
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在慢性压力下造成身心失衡,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有效应对,目前体质量管理办法常局限于节食、单纯大强度运动,因此这类人群在减重过程中可能更加难以坚持,造成减重效果不满意。研究认为,每日称重是一种可行的控制体质量的行为[4-5]。不同于直接生活方式行为干预方法,每日称重是认知层面干预,根据体质量结果进行自我监测,主动调节饮食及运动,达到减重目的[5]。而国外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人群的减重效果及情绪关注较少,国内尚无对这一人群的研究。
随着医疗卫生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在线干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超重/ 肥胖人群的减重服务中。既往研究更多地探讨基于互联网在线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评估减重效果[6],且缺乏对减重相关的心理变化的评估。本研究通过为期3个月的在线监督,鼓励研究对象坚持每日称重,使其根据体质量自我调整饮食与运动,且关注心理状态,评估每日称重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及情绪的实际影响,探讨有效和安全的体质量控制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纳排标准 于2019年10—12月采用志愿招募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区92例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方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19-25);研究对象知情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18~45岁女性;(2)根据BMI的中国参考标准[1],24.0 kg/m2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躯体疾病;(2)患有严重精神障碍(重度焦虑、重度抑郁、精神分裂症、痴呆等);(3)正在服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4)患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等;(5)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肺炎、胃炎、肾炎等疾病及身体发育缺陷、身体内安置金属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金属钢钉等);(6)患有癌症;(7)患有日常活动受限的疾病;(8)近6个月内接受以减肥为目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9)妊娠或哺乳期,绝经。
1.2 样本量计算 采用两独立样本的均数的比较(t检验)来估算样本量,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N为样本总数,σ为标准差,δ为均数的差值,Q1和Q2为样本比例,Q1=n1/N,Q2=n2/N。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既往临床数据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约为(56.1±1.7)分和(54.7±2.0)分[8],双侧检验标准α取0.05,把握度(1-β)取90%,Q1和Q2分别为0.5。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可得每组需要样本量为38例。考虑病例存在脱落失访的情况,增加20%的样本量,最终样本量为每组46例,共计92例。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3.1 调查问卷 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填写问卷,由课题组人员亲自发放问卷,协助填写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前确保研究对象已知晓本研究的目的及要求,解释问卷时语言表述要客观,不使用暗示、倾向性语言。研究对象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客观填写。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身高、体质量、慢性病史、工作状况等。(2)焦虑:采用SAS评估焦虑的主观感受,包括正向评分15题,反向评分5题共20个条目,每条目分4级评分,总分100分,总分越高则焦虑程度越高[9]。按照中国常模结果,以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A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1[10]。(3)抑郁:采用SDS评估抑郁的主观感受,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由7级评分构成;包括4个维度,精神性-情感症状(2个条目)、躯体性障碍(8个条目)、精神运动性障碍(2个条目)和抑郁性心理障碍(8个条目),总分100分,总分越高则抑郁情绪越高[9]。按照中国常模结果,以标准分<53 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1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10]。SD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2[11]。
1.3.2 体成分指标测定 采用Inboby 770人体成分分析仪(韩国Biospace公司)测定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研究对象体质量、体脂率、体脂肪、BMI、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测试者测量,测量时要求研究对象穿轻便服装,摘掉手表、戒指等金属饰品赤足测量。
1.4 干预方法
1.4.1 健康教育 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分别接受健康教育,均采用与课题组营养师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内容及时长均相同,交流的主要内容为普及肥胖基础知识及危害、评估其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运动及饮食指导,并根据人体成分分析结果给予个性化营养及运动方案。(1)肥胖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肥胖的评定标准、肥胖的原因、肥胖对不同生理时期的影响及减重的方式等。(2)饮食建议: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三大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0%~60%[1]。(3)运动建议:饭后1 h开始健康大步走,每周运动3~5 d,每天不少于30 min,达到中等强度运动(脉率=170-年龄,研究对象自觉微发热,微疲劳及微出汗),同时每周进行至少3次以上每次15 min的抗阻运动(哑铃、弹力带等)。在体质量管理过程中两组研究对象若有疑问,可随时电话或来院咨询,课题组有效解答,提供应对方法;并根据体质量变化及时给予饮食运动个体化调整。
1.4.2 体质量监测 对电子体质量称进行校准,由课题组统一发放给研究对象。体质量测量要求体质量秤放在平坦坚硬的表面上,研究对象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穿轻便服装,赤脚称量,待体质量秤数值不再变化,记录该数值。两组研究对象体质量称量标准相同。
试验组:干预期3个月内每日测量体质量。(1)课题组专人(课题组成员包括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全科医师、1名营养师、1名心理咨询师以及1名个案管理师)与研究对象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在线提醒和监督,提醒研究对象坚持每日自我体质量管理并监督其将称重照片通过微信平台发给课题组。(2)课题组每日及时记录体质量结果,每周进行体质量变化阶段性总结并通过微信平台反馈给研究对象,同时与研究对象分析减重效果及改进策略,使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变化自我科学规划饮食运动,坚持每日称量体质量。(3)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榜样教育,将体质量管理较好的研究对象的经验分享给其他人。
对照组:干预期3个月内每月测量体质量,并每月接受1次电话随访。课题组随访时收集其体质量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本研究入组人数共计92例,研究期间严密随访,无脱落数据。试验组46例,平均年龄(36.3±1.5)岁;对照组46例,平均年龄(36.9±2.0)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慢性病史、工作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体成分比较 两组女性干预前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女性干预前、后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女性腰臀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女性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女性干预后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女性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女性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女性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女性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均未发生胃部不适、头晕心慌、月经紊乱、严重精神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及主观不适感受。
3 讨论
女性肥胖不仅会引发代谢、肿瘤、生殖系统等疾病,也会对社会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与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风险有关[12]。肥胖和情绪异常作为威胁人类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的两种疾病,当两者叠加时,危害也是成倍加大的。因此,尽早发现并积极干预至关重要。而目前国内外对于这一人群的体质量管理未给予足够关注。
本研究有以下特点:(1)研究人群为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这一特殊人群;(2)基于互联网在线每日监督研究对象体质量,更直观、方便和快捷;(3)与既往研究多为线上生活方式干预不同,每日自我称重是基于认知干预的体质量自我监控策略[13-14],阶段性在线反馈体质量变化趋势,以体质量变化这一结果为导向,反映研究对象饮食与运动情况,使得研究对象主动微调饮食运动行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4)当研究对象每日称量体质量,看到自身体质量下降时,会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使体质量稳步降低,另一方面使研究对象树立了自信,克服了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
本研究中,试验组每日坚持称重,根据体质量变化,结合饮食运动建议,反思饮食和运动行为,评估一天中应摄入的能量及消耗的体力,从而做出调整,在健康饮食及规律运动的过程中,体质量逐渐减轻,达到减重目的。与课题组在线互动过程中,课题组全程监督,实时进行体质量变化反馈及总结,从而更有利于研究对象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促进脂肪代谢,减少机体脂肪含量,有助于体质量的控制和减轻,最终促进其体质量及其他体成分指标改善。而对照组缺乏频繁称量体质量数据,无课题组长期监督及定时的体质量变化分析,失去调整饮食运动机会,因此不能很好地减重、减脂。
同时,随着体质量的下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逐渐降低。分析其原因:首先,随着体质量减轻的微小变化,提高了女性的身体自我满意度,负面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从而促进了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整合,更增强了减重的意愿和控制体质量的自信,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减轻了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15-16]。其次,每日称重可作为启动刺激,使个体对环境中可能导致进食的影响更加敏感[17]。同时,增强运动行为可逐渐降低脑啡肽的释放,激烈的体能消耗可有效降低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有益的心理效应,使其心情舒畅[18-19]。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他人保持较好地沟通或配合,个体积极情绪、幸福感增加,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明显减少。因此,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一项大样本的青年肥胖人群调查发现,女性会更在意自身体质量,害怕体质量的增加,频繁地称重改善了暴饮暴食行为,对减重产生了积极影响[20],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而体质量减轻可能有助于改善焦虑心理结果,反过来,这些改善可能会增加女性成功减重的可能性[20]。
本研究局限性:(1)样本来自北京,对肥胖的认知及教育程度与其他地区可能有一定的差异;(2)焦虑、抑郁与超重/肥胖之间的机制复杂错综,因此需要大规模、更全面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情绪与体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3)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下一步可扩大样本量且延长干预时间探讨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成年女性减重有效,且随着体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症状等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因此,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可作为一项长期的自我监测体质量策略,科学、有效、安全地管理体质量。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尹聪,刁翯,盛威,等. 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与情绪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4):2992-2996,300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69.
肥胖竟能引发多种癌症,最可怕的是……
点击上方“健康山东”可以订阅哦!
“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吃肯德基会痛,吃麦当劳会痛,连喝水也痛;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它流在血液中来回滚动, 后悔不减肥会痛, 恨不节食会痛,想瘦不能瘦最痛。”这段被改编过的歌词流露着淡淡的哀伤和无奈。
事实证明,肥胖不仅会影响美观,更影响人的健康。
肥胖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觉丑爆了
穿不上好看的衣服
……
更可怕的是会招来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疾病
……
而且其胃口还大得很
可谓老少通吃
“
《柳叶刀》子刊最新研究称肥胖青少年血管十岁就开始变硬!而动脉僵硬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明显的信号,会继而导致心梗、中风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
曾因参加真人秀节目《沉重人生》而广为人知的美国男子肖恩米利肯因心脏骤停而去世,年仅29岁。
“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度肥胖与12种癌症存在密切关联。
它们是:口腔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肝脏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和肾脏癌。
因此,保持健康的身材,也是每个人的必修功课。
但是,提起肥胖,一千个人心中大概是有“一千零一”个标准。
”
有些人看起来胖但实际是
确实月半
有些人嘴上喊着胖却是别人心目中的
完美身材
但还有些人
却月半而不自知
殊不知
这种隐形胖子可能是最可怕的
那么,如何科学判断自己的身材是否达标呢?
“
与慢病发病关系密切的身体形态评估指标主要是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
由身高和体重计算而来的 BMI,以及腰围和腰臀比是目前衡量肥胖的主要指标。
BMI 是反映相对肥胖程度的简易指标。
计算方法: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²)。
”
中国人群肥胖程度的标准见表 2-1
有人觉得BMI达标就好
但是
对于自己的“啤酒肚”
就不管不顾了
“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美国研究表明,躯干最肥(躯干脂肪占比≥37.7%)的绝经后女士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较躯干最瘦(躯干脂肪。
当然,腹部肥胖的危害不仅仅针对绝经后女性。
除了会引来“三高”外,还可引起呼吸睡眠暂停、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不过有研究显示,事实上,肥胖对于女性的危害确实比男性更大。
”
“
腹部脂肪含量增加会导致腰围的增长,因而腰围能较为准确反映腹部内脏脂肪含量,适用于腹型肥胖的判别,超过此值者为腹型肥胖(表 2-2)。
”
“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也是判定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
成年人腰臀比评价标准见表 2-3,超过此值者为腹型肥胖(向心性肥胖)。
”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最有效的,也是花钱最少的方法就
迈开腿
管住嘴
不过在超长的“三伏天”里耍,还是要做好准备工作呢。
01避免高温下运动
夏季要保持短时间、低运动量,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
尤其要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正午时分到下午两点期间进行户外运动,因为这个时间里紫外线特别强烈,会灼伤皮肤,甚至使视网膜、脑膜也受到刺激。
02运动时间段选择
早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为血液凝聚度相对较高,更容易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黄昏是大家进行日常锻炼的理想时间,气温逐渐降低、湿热逐渐褪去,这时人体的心跳、血压趋于平衡,听觉、视觉也非常敏感。此时,人体的应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平。
03防暑措施
如果做户外运动,最好戴上运动墨镜、太阳帽,擦上防晒霜来防止紫外线的侵袭,并带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来预防中暑。有条件的话,最好再戴上一个心率监控器。
当气温高于29摄氏度,湿度高于75%时,则要减少运动量以防中暑。
04选择实用吸汗服装
一定要穿吸汗的棉衫,不要穿紧身运动服,如果湿度排不出去,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压力。
并且不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来烤干衣服,最好准备一套干衣服,特别是上衣,运动后马上换下湿衣服,否则容易引发风湿或关节炎等病症。
05提前补充水分
夏天温度高,大量运动会使身体内的水分流失比较快,因此建议运动前半小时喝800毫升水。
如果户外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一定要带瓶水,最好是能够补充盐分的。
祝您健康
微信号:sdswsjkw
资料来源: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微博
儿童内分泌疾病可致个矮肥胖性早熟 专家义诊教你早期识别
身材矮小、肥胖、性早熟已经越来越成为儿童常见内分泌疾病。这些疾病受先天遗传、营养状况、睡眠、运动、生活环境、疾病、身体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又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这些疾病往往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比如,孩子身高比同龄人高出很多或矮很多,又或者体重严重超标,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声音变粗……如果孩子出现以上情况,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是身材矮小、性早熟、肥胖,这些都是内分泌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导致矮身材的常见疾病
生长激素缺乏(GHD)
由于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GH)不足,造成生长激素部分或完全缺乏从而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生长速率低于正常儿童,青春期发育延迟。
特发性矮小(ISS)
个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身高2个标准差(-2SDS)以上,且没有全身性、内分泌、营养性疾病和染色体异常的状态,家族性矮身材和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都属于ISS范畴。
性早熟(CPP)
男孩在9岁以前、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性早熟对孩子最大的危害就是成年身高不理想和心理问题。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又称Turner综合征,是由于全部或者部分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完全或者部分缺失,临床特点为身材矮小、性发育障碍甚至影响生育。
28日07:30-12:00,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将举行一场义诊,关注儿童内分泌健康。
义诊福利
1. 免挂号费;
2. 免费测量身高体重;
3. 免费生长发育评估;
4. 免费专家现场生长发育指导;
义诊流程
1.参加义诊的家长提前办好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卡;
2.上午7:30开始在儿科门诊挂号大厅外进行签到、测量身高、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并发放义诊号,凭义诊号领取免费的就诊号;
3.部分孩子可能需要根据专家初诊结果进行进一步检查(骨龄、生长因子、激发实验、甲功、血糖等);
4.如果前期已做完相关检查,请于当天带上相关检查资料;
5.建议家长尽早通过报名方式进行咨询,对于初步判断生长发育状况有问题的,最好提前进行基本检查,如骨龄片等,以免出现大家扎堆开检查单,而无法现场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诊断。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