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循环(胖瘦循环)
应对肥胖挑战 专家强调多学科协作、长期管理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8月17日,中国肥胖大会由中国肥胖联盟、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以及相关学术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4)在京举行。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围绕肥胖防治、多学科协作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中国肥胖症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肥胖率持续上升、防治知识普及不足、医院跨学科门诊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中国肥胖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认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亟须以一个专业引领、全社会协同参与的肥胖症防治网络来同心发力。
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超50% 肥胖防治刻不容缓
“十年前,中国的肥胖患者比例还只是个位数,目前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已超过50%,对国民健康、劳动力状况乃至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张忠涛教授指出,肥胖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对人民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肥胖症防控已刻不容缓。
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肥胖问题,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张忠涛教授认为,“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的提出恰逢其时,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学科协作助力肥胖防治
肥胖症作为独立的疾病,其复杂性与多维度成因远远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张忠涛教授认为,当前肥胖防治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肥胖尚未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医学学科,这极大地限制了防治工作的开展。“现在肥胖症治疗呈现‘谁遇谁治’的零散状态。要打破现有学科划分,组建单独的肥胖学科,并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做到,且阻力很大。”
针对传统学科划分难以打破的现状,张忠涛教授指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短期内无法完全打破现有的学科界限,但通过在门诊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体重管理中心,可以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站式诊疗服务。这种模式既方便了病人,也解决了他们就医时不知道该看哪个科的困惑。”
“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肥胖症为链条,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为患者提供基于证据的标准化、多学科、一站式的体重管理方案。中心集诊断、治疗、教育、随访于一体,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可持续的减重方案,并通过持续监测与调整,确保减重效果的最大化与长期维持。”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对体重管理中心的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
此外,张忠涛教授还强调了大型医院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他认为,大型医院应建立体重管理中心,并通过医联体模式辐射基层医院,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诊疗体系。“在基层医院筛查出的肥胖患者,可以及时转诊至大型医院接受针对性治疗,并在全生命周期内得到有效管理。”
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强调,“肥胖症成因复杂,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减重方案时必须因人施策,确保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个性化,这样才能真正帮助肥胖症患者实现减重目标,并维护其长期的体重健康。”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了减肥门诊,为肥胖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张忠涛教授介绍,2023年起,北京友谊医院开设了代谢疾病减重治疗多学科协作(MDT)门诊,并在国家卫健委委托制定的肥胖症指南中,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作为亮点之一进行推广。未来将通过指南的解读和巡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促进体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减重强调科学与长期管理
随着药物疗法、手术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选择回归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系统的治疗方式。
张鹏教授介绍,减重方法可分为七大类,包括教育支持、精神心理支持、运动干预、膳食营养干预以及医学治疗(药物、理疗、中医、手术等)。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肥胖程度、病因、分型分期等,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我们有很多方法治疗肥胖,根据病人的肥胖程度、肥胖病因、分型分期,去匹配某一种治疗手段为主的综合治疗,这样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鹏教授强调,减重务必追求一次成功,并长期维持,因为体重的反复反弹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可能加剧身体损害。他举例说,一个初始体重为160斤的人,通过努力减至130斤,这30斤的减轻中包含了水分、脂肪以及部分肌肉的流失。然而,当体重反弹时,肌肉的恢复远不及脂肪的迅速堆积,导致体脂比上升,健康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张鹏教授进一步指出,体重反弹后往往超过初始体重,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机制在起作用。频繁的减重反弹循环,不仅可能加剧肥胖问题,还可能诱发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张鹏教授介绍,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常采用的一种综合性减重策略,其实正是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治疗模式。这些西方国家的减重中心通常会汇聚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包括精神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内分泌专家、外科医生以及理疗师等。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不仅关注患者体重的减少,更重视心理健康、营养状况、体能恢复及潜在疾病的管理,从而确保减重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在一个综合、系统的治疗环境中,获得更加全面、细致的关怀与支持。”张鹏教授谈到。
双腿浮肿、显胖?10个瑜伽动作,深度拉伸臀腿,打造完美腿型
对于上班需要久坐且缺乏运动的女性而言
往往会因为坐的久出现腿部血液循环不畅
双腿僵硬、下肢经络不通等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让你的双腿越来越粗
也会导致盆腔血液循环变慢,出现各种妇科炎症
这时候你需要一套深度放松髋部以及臀腿的瑜伽序列,疏通双腿经络的同时,消除浮肿又瘦腿,还能开髋,一举三得,赶紧收藏起来!
动作1
- 山式准备,呼气,收紧核心
- 身体折髋向前屈,双手下方撑瑜伽砖
- 左右脚跟交替踮脚,重复练习60秒
动作2
- 从上一动作退出,左腿后撤一大步
- 双手两侧放两块瑜伽砖
- 呼气,收紧核心,臀部向后,右腿伸直
- 吸气,右腿屈膝向前,重复10-15次
动作3
- 保持上一动作的基础,左膝离地
- 呼气,收紧核心,右腿原地伸直
- 吸气,还原,重复练习10-15次
动作4
- 从上一动作退出,左腿屈膝,臀部向后坐
- 呼气,收紧核心,身体向前屈
- 停留10-12个呼吸
Tips:之后回到下犬式,动作2-4换边练习
动作5-7
- 从下犬式进入
- 呼气,收紧核心
- 右腿屈膝迈向前
- 吸气,臀部微微向后
- 重复练习10-15次
- 保持上一动作的基础
- 左手肘撑地,右手推右髋外旋
- 停留10-12个呼吸
- 之后右手向后抓住左脚脚背
- 停留10-12个呼吸
Tips:回到下犬式,动作5-7换边练习
动作8
- 从下犬式进入,右髋外旋
- 右腿外侧着地,骨盆保持中立位
- 吸气,臀部微微抬离地面
- 呼气,重新进入鸽子式
- 重复练习10-15次后换另外一侧
动作9
- 回到坐姿,进入怀抱婴儿式
- 吸气,右髋外旋,右手托住右大腿外侧
- 配合呼吸,身体左右晃动
- 重复练习60秒后,换另外一侧
动作10
- 进入双鸽式,吸气,右髋外旋
- 右脚脚背叠放在左大腿内侧
- 呼气,收紧核心,身体微微前倾
- 停留10-12个呼吸,左右腿交换
肚子越大,脑子越傻?这5个“胖肚子”的习惯,劝你趁早改了吧
生活节奏加快,久坐不动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让很多圈友的肚子越来越大
很多人却不当回事
但是你知道吗?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
还会给健康带来“暴击”!
有研究显示“肚子越大,脑子越傻”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肚子大还有哪些不利影响?
我们又应该如何减掉大肚腩呢?
史文丽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营养师
划重点
01
肚子越大,脑子越傻?
近日,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刊登的研究揭示了肥胖的又一大危害——肚子越大,脑子越伤!
这项在近万名亚洲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分析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研究显示:内脏脂肪和BMI升高,均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具体来说,内脏脂肪每增加0.27kg,认知能力便会随之下降,相当于认知年龄衰退了0.7年。
综上,在亚洲人群中,人体脂肪含量是认知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MR分析显示,内脏脂肪和BMI的升高与认知表现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看来,减肥再添新好处——“益脑防痴呆”!
研究者强调,全球痴呆症的负担正从西半球转移到亚太地区,每年约有400万的亚洲人罹患痴呆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0%左右。此外,亚太地区的肥胖流行率已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7%,甚至还处于上升趋势。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在维持亚洲人群的认知功能、预防痴呆症及其他慢性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划重点
02
肚子大还容易导致哪些疾病?
一、高血压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增多,致使每分钟排入血管的血量增加,同时也使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小动脉硬化,促使高血压发生。
二、高血脂
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也可以说是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
三、脂肪肝
肥胖者体内大多存在血脂升高,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转运、利用等环节都处于平衡状态,人体摄取能量过量,会导致肝脏对脂肪的摄取过量,从而导致过量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堆积,引起脂肪肝。
四、糖尿病
肥胖者大多会存在体内的胰岛素利用效率下降,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工作量也会加大,因此机体只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出现不易控制的高血糖,发生2型糖尿病。
五、心脏病
肥胖的人,体内由于存在过多脂肪堆积,引起心脏负荷加重;体内脂代谢紊乱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细胞脂肪沉积,心室壁增厚,心肌顺应性降低,从而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
六、骨关节病
肥胖导致下肢关节负荷增加,如果承载的负担超过其负荷量,关节表面受力不均,加速软骨丢失、骨赘形成,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同时,肥胖还会增加患手关节骨关节炎的风险。
七、痛风
由于肥胖导致的体内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紊乱等可以造成尿酸过高、诱发脚趾、腿关节等疼痛,形成痛风。有调查表明,肥胖者的痛风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50%以上。
八、增加多种癌症风险
最新研究显示,腹部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划重点
0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肚子大?
腰围,可以反映人体腹部肌肉、脂肪分布的情况,是除BMI之外的另一个衡量肥胖的指标。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具体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²。BMI<18.5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但是BMI只能从大体上判定体重是否超重,却不能反映人体的脂肪分布情况。
腰围测量:被测者需持直立站势,双脚分开25~30厘米(与肩齐)。普通人群将软尺经肚脐上方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绕一周测腰围。
对于中国人来说,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正常腰围标准,而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 cm,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划重点
04
哪些习惯专门胖肚子?
一、吃太咸
盐吃多了,不仅会让你“长”血压,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表明,盐是独立于能量摄入之外的肥胖风险因素,让人长胖、长肚子。
二、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经过复杂的工业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通常是即食的方便食品或零食,比如碳酸饮料、乳饮料、饼干、薯片、方便面、奶油蛋糕等。
这类食品的特点是能量高而营养价值低,而且含有多种添加剂或防腐剂,摄入过多不仅容易发胖,还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超加工食品往往随手可得,而且经常是一吃就停不下来,甚至很多人常用它来代替正餐,长此以往,很容易变胖。
三、不爱吃蔬菜
长期少吃蔬菜甚至不吃蔬菜的饮食习惯,会直接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长此以往会由于摄入膳食纤维过少而导致肠胃蠕动缓慢,导致肥胖、便秘等问题。
四、吃饭速度过快
吃饭速度过快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这时候身体就会开启降糖机制,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这也是吃得快容易胖的另一个原因。
五、久坐
有研究显示,每天多坐1.5小时,腰围增加0.57厘米,体脂肪也会增加0.44%。而另一项研究表示,如果每天把30分钟坐着的时间拿出来做中高强度运动,我们的体脂肪就可以减少1.3%,内脏脂肪可以减少7.8cm²。
划重点
05
如何减掉大肚腩?
一、别吃得太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提出,成年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要低于5克。除此之外,选购食物时多看看食品标签和营养成分表,选择低钠食品,辨别“隐形盐”;放盐、酱油等调料时,使用量勺;没禁忌疾病的人多吃新鲜蔬果,增加钾的摄入,钾有利于钠的排出。
二、摄入更多的纤维素
膳食纤维一方面能增加饱腹感,防止过多能量摄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通便,促进有害物质和过多的胆固醇排出体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有:粗粮、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饮食中可以多加选择。
三、适当多运动
多动动不单指专门的体育锻炼,也可以在坚持每周有氧运动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增加活动量。比如,可以在饭后散步、空闲时间做家务、上下班途中尽量多走路等。日常运动也可以选几种自己能够完成并且感觉适合的项目,如跑步、游泳、跳绳、开合跳、瑜伽和健身操等。每天坚持做30分钟左右,就能起到很不错的减肥效果。此外,还要拒绝久坐不动,每坐1个小时,就站起来走动5~10分钟。
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饭速度快、爱吃宵夜,嗜好肉食、晚饭吃得太晚、熬夜睡眠质量差、嗜酒……这些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是造成内脏脂肪堆积的重要原因。建议做到早睡早起、三餐定时、饮食均衡,不仅能帮助内脏脂肪含量减少,还能让身体更健康。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经视健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