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骨头图片(肥胖骨头图片真实)

骨科王海彬教授 0
文章目录:

你的骨头也会和你一起变\u0026#34;胖\u0026#34;

原创:曾楚凝

审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风流倜傥的少年们,慢慢变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身材窈窕的少女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套上了"游泳圈"的事实。而这些长在肚子上,影响我们身材的脂肪,叫做腹部脂肪。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变胖的不止有我们的肚子,还有我们的骨头。

原来骨头也会变"胖"?

事实上,变"胖"的不是我们的骨头,而是我们的骨髓。骨髓存在于骨松质腔隙和长骨骨髓腔内,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根据其结构不同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幼儿的骨髓腔内全部为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至18岁以后,正常成年人的红骨髓与黄骨髓各占一半。衰老和肥胖过程中都会伴随骨髓脂肪化,骨髓脂肪化与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密不可分,而骨髓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都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当骨髓脂肪细胞形成的多时,成骨细胞形成就会减少,这就会导致长骨的骨再生功能下降。所以,骨髓肥胖又会降低骨骼的坚硬程度。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最近的研究发现,肥胖和骨骼密度、骨头的坚硬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其骨髓脂肪水平就越高,骨骼因此强度降低,骨头就越脆。另有研究表明,体脂含量的增加会使骨量降低,也就是说,脂肪越多的人,骨髓脂肪越多,越容易因为骨质疏松而骨折,骨髓脂肪沉积是骨质疏松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一般来说,人从35岁左右开始,骨质就开始发生退化,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女性比男性更易骨质疏松。但现在的年轻人饮食不科学、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体育锻炼,体脂率增高,锻炼太少骨头得不到锻炼,正是这些改变,导致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而肥胖者的内脏脂肪高,骨质强度低,骨髓细胞中充满脂肪,会使骨头更加脆弱。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体内干细胞更容易变成脂肪细胞,如果再不加以锻炼,脂肪堆积的就越快,骨头就越胖,骨质就越脆弱。

图片源于网络

但也不要对此过于担忧,盲目悲观。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锻炼不仅仅能够减掉你的肚子,而且还能够有助于骨头的增粗,提高骨头的质量,以及清除骨组织内部的脂肪。运动,尤其是跑步,能够降低骨髓中脂肪细胞的体积,这一效应在胖小鼠以及瘦小鼠中都有体现。不过,仅仅在胖小鼠中会有脂肪细胞数量的下降。此前,研究者们都认为骨髓中的脂肪组织于机体其它部位的脂肪组织并不相同,它们并不能作为能量供给锻炼时的消耗,但最近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年龄为4个月时,一半的肥胖小鼠以及一半的瘦小鼠都接受了跑步机训练。六周之后,通过检测小鼠的骨骼,科学家们发现经过锻炼之后,小鼠的骨质上升了20%,在两组小鼠中均有体现。另外,接受锻炼的小鼠脂肪细胞的体积也有明显的下降。然而,对于瘦小鼠来说,锻炼并不会减少骨髓中脂肪细胞的数量,相反地,对于胖老鼠来说锻炼则有明显地减少骨髓脂肪细胞数量的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无论胖瘦,我们都可以通过运动,尤其是跑步,来提高骨头的质量。而胖的人不仅可以提高骨头的质量,还可以减少骨髓脂肪细胞的数量,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燕慧,郦忆文.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02):104-106 118.

[2] 张晓东,赵银霞,赵文吉,张灵艳,严杰文,郝帅,卢雄光,赵静,李绍林.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02):286-289.

[3] BLACK D M,CAULEY J A,WAGMAN R,et al.The ability of a sin- gle BMD and fracture history assessment to predict fracture over 25 year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 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J].J Bone Miner Res,2018,6( 33) : 389-395.

[4] KAWABATA T,TOKUDA H,SAKAI GO,et al.Repression of IGF -I-induced osteoblast migration by( -)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through p44 /p42 MAP kinase signaling[J].Biomed Rep,2018,9 ( 4) : 318-326.

[5] 陆丰,倪建明,姜宇,赵艳军,吴文娟,张追阳.基于VIBE-Dixon技术的女性腰椎脂肪测量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09):1287-1290.

贾玲彻底放飞,身材肥胖严重成刘欢!有爆料称其算过命:越胖越火

贾玲这是又胖了?

前阵子有媒体拍到贾玲、张小斐等一行人聚餐。贾玲全黑look现身,鸭舌帽压低戴着口罩,这身型被网友调侃还以为见着刘欢了!

视频中的贾玲走路显得有些吃力,而且因为身材原因双臂已经无法自然下垂,于是走路的姿势就显得沉重且摇晃不稳。贾玲被拍后的身材迅速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并且有网友表示贾玲的身材似乎越发的往不控制的方向发展了。

而对于贾玲的身材放飞更有网友直言:有高人说她胖点会火,后面胖了果然火了……

啊这,还有这样的高人吗?说得很神奇的样子。

不过对于贾玲的过度肥胖,网友更多的担心是贾玲的身体状况问题。贾玲其实并不是天生的肥胖,或者说贾玲瘦的时候非常好看!颜值和身材不输给现在的小花的程度。

当时还是小透明的贾玲登上春晚舞台时候,是这个样子的:

就这么个高糊画面都感受到了贾玲五官的棱角,不说精致但至少骨骼感、线条感都非常的流畅,看上去很是清纯可人的模样。而且这种死亡芭比粉的礼服穿在贾玲身上也没有拉垮,整体都非常舒服。

但要说这是贾玲颜值的高光时刻?还不是。要知道最让网友震惊的是贾玲这张素颜照片!满脸的胶原蛋白,清秀亮丽!

当时在《王牌对王牌》的节目上公开放出这张照片的时候,沈腾都感慨万分!贾玲真的没说谎:姐年轻的时候可美了!

于是贾玲是从什么时候从闪电变成了惊雷呢?网友整理了一段时间线,提起贾玲的身材开始往不受控的方向放飞的地方是《百变大咖秀》开始。

《百变大咖秀》之前的贾玲是这样的:

不说什么长胳膊长腿的超模比例,但至少是轻盈。再搭配上贾玲那两个小梨涡,整个人就是很舒服。

《百变大咖秀》时期的贾玲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的贾玲开始小有名气,在舞台上也多以“丑角”的形象出现。要认真说起来,贾玲的第一波粉确实是从这里开始的!同时贾玲的小v脸变成小圆脸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而之后《欢乐喜剧人》开始,贾玲的身材就开始走向了逐渐放飞的程度。

这个时候贾玲的作品中都少不了自嘲身材、体重的包袱梗,久而久之这样的词语成为了她的代名词。

贾玲也终于从s到m到l到xxl的趋势发展了!

到了现在的《王牌对王牌》的节目中,基本上和体力活动相关的游戏,贾玲能不完成就不完成。因为她实在是完成不了了!之前有网友路透过贾玲和周冬雨合作拍戏的现场,现场的贾玲因为动作幅度太大,坐在电动车上那是好久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然后你们再看看这个身材体重的冲击感,贾玲是真的胖太多了!

但是你要说贾玲没有控制过体重吗?

倒也不是。

贾玲中间有瘦过一段时间,当时所有的标题都是贾玲减重15斤,身材回归之类的。可这样的减重最终效果是反弹,也就是说减肥失败了!

于是当再看到贾玲的时候,就是前文拍到的样子了。

其实,哪有人是天生的胖子。

记得之前,贾玲在节目中也承认,如今的她胖到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贾玲坦言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了,实在没有什么别的让自己开心的途径,真的只有吃饭能让她开心。

听完这话,真的让人莫名的伤感。

成年人的世界,许多事情并不是你表面看起来的那样。

当然了,正如网友所说,并不是非得瘦才好看,但胖成这样肯定会有健康问题的。

要不,咱还是减点吧!

胖一些,骨骼更强健……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

减重莫“躺瘦”!当心肌肉流失

盲目依赖节食、药物等所谓的“躺瘦”秘诀,成为不少肥胖者急于求成的选择。然而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关键问题:减掉的是脂肪,还是肌肉?以牺牲肌肉为代价的减重,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

肌肉作为身体的基石,对维持基础代谢率起着决定性作用。肌肉流失不仅会让身体失去紧致线条,影响体态美感,从更长远来看,它还可能加剧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扰乱糖代谢平衡,甚至让减重成果难以持久。

如何有效避免肌肉流失?

均衡饮食是关键,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及其他必需营养素,为肌肉的修复与增长提供坚实后盾。

结合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前者助力燃脂,后者则能塑造肌肉线条。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水是肌肉恢复与生长不可或缺的元素。

寻求专业营养师或运动师的科学指导,确保减脂不减肌。

定期进行人体成分分析,监测体重、腰围、肌肉量等关键指标,科学评估减肥成效及肌肉保持状态。

审核专家风采

金 晖

专家简介

金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临床营养科主任。

担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骨代谢学组、基层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长期从事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工作,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疾病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

周五上午(内分泌)、周三上午(围产营养门诊)。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 / 程守勤

编排 / 王倩

校对 / 刘敏

来源 / 健康中国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 出品

名家访谈 | 老年人尤需当心“静悄悄”的肺炎!

国内首例!15岁少女心脏不再流液了!

医防融合保健康|1月防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