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率图片(肥胖率计算公式怎么计算)

MayHo美好 0
文章目录:

中日韩肥胖率差距显著:日本 4.3%,韩国 34.4%,中国连年飙升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根据全球卫生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中日韩三国在肥胖率这一关键健康指标上展现出了明显差异。日本肥胖率极低,仅为4.3%,在全球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中名列前茅。反观韩国,其肥胖率高达34.4%,这一数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肥胖率已攀升至34.8%,紧随韩国之后。为何同为亚洲国家,肥胖率的差距却如此之大?

瘦骨嶙峋的国度——日本

在日本,肥胖仿佛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这一独特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走在东京的街头巷尾,不难发现,这里的人们普遍身材匀称、步履轻盈,大腹便便的身影几乎难觅踪迹。4.3%的肥胖率,这一数字不禁令人好奇。

日本饮食文化以其简约清淡为特色,日本家庭餐桌上的常客是通过烹煮方式制成的菜肴,这种烹饪方法强调少油少盐,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风味。

这种饮食习惯让日本人在日常中摄取的热量相对较低。此外,日本人还偏爱生鱼片、寿司等生冷食物。

它们不仅风味独特,且富含蛋白质而热量不高,为日本人的身材管理提供了帮助。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人均每日热量摄入量明显低于全球均值。

在日本,体育活动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现象。从小,孩子们就被灌输“运动是身心健康的基石”这一理念。

从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到课后的各类运动兴趣小组,运动元素无处不在,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中。这种从小培养的运动习惯,使得日本人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运动的热爱和追求。

工作后,日本人依然保持着对运动的热情,马拉松、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深受欢迎。这种全民运动的氛围,无疑为日本的低肥胖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日本社会,肥胖往往被视为一种“不自律”的表现。由于社会对肥胖群体的歧视较大,日本人普遍注重身体管理,定期检测腰围,以保持健康的体态。

这种严格的社会形象管理,使得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饮食和运动,从而有效降低了肥胖的风险。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日本成年人每年接受身体检查的比例高达80%以上,其中腰围检查是必查项目之一。这种高度的健康意识,为日本的低肥胖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本的低肥胖率得益于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深入人心的运动理念以及严格的社会形象管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日本成为了一个“瘦骨嶙峋”的国度。

这一现象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更提醒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

肥胖率居高不下——韩国

与日本的低肥胖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的肥胖率却持续高企,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这个美食与快节奏生活并存的国家里,肥胖仿佛成了一种“流行病”,对国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韩国的肥胖率高达34.4%,这一数字在全球肥胖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令人警醒。

在首尔这座繁华的都市中,无论是繁华的商业街区,还是宁静的居民小区,肥胖的身影都随处可见。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韩国人的外在形象,更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韩国的饮食文化在肥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韩国饮食以腌咸菜、辣白菜等腌制食品为主,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盐和糖,长期大量食用容易导致脂肪堆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快餐、甜食、高热量食物等西方饮食逐渐在韩国普及,并成为了许多韩国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饮食结构的转变,无疑加剧了韩国的肥胖问题。据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韩国人均每日热量摄入量远超推荐标准,其中快餐和甜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另外,韩国职场的高强度与快节奏也是肥胖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韩国人常常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间处于坐姿状态,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削弱身体机能,还会提升体重增加的风险。

韩国的肥胖率居高不下,与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韩国人需要从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等方面入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都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肥胖问题,为韩国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肥胖率连年飙升——中国

近年来,中国的肥胖率呈现出连年飙升的趋势,这一变化无疑令人深感担忧。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里,肥胖仿佛成了一种“富贵病”,悄然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最新数据,中国的肥胖率已达到34.8%,这一数字不仅令人咋舌,也让中国在全球肥胖率排行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肥胖的身影已经屡见不鲜,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中国经济腾飞之际,食品种类也随之变得繁多。从经典的中式佳肴到全球各地的特色美食,众多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及含添加剂的食品涌入市场,满足了民众不断提升的口味需求。

尽管这些佳肴能给予味蕾愉悦,但它们同样隐藏着健康风险。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会导致能量累积,从而诱发肥胖。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调研,中国居民的平均每日热量摄入量已超出建议标准,特别是脂肪和糖的摄入水平过高。

当代社会,高效的交通系统、智能家居设备和多元化的娱乐活动,显著增强了生活的舒适与便捷程度。这种变迁同样使得人们的日常活动量有所缩减。

人们在工作和休闲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轻松省力的方式,久坐不动成为常态。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疑提升了肥胖发生的可能性。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超过60%的中国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这一数据让人深感担忧。

中国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与经济迅猛增长导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模式变化紧密相关。为了扭转这一趋势,需从根源出发,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策略。

调整饮食构成是核心环节,我们应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削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取,并提升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食品的比例。

同时,增强体育锻炼也不可或缺,需激励民众投身运动,提升日常活动量,缩短久坐时长。此外,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应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规划作息、维持积极心态等,以全方位维护健康。

中国肥胖率的连年飙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健康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入手,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改变生活方式等多管齐下。

结语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日韩三国在肥胖率上的巨大差异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肥胖的威胁,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坐以待毙。

在日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健康、自律的国度;在韩国,我们看到了一个需要改变、需要努力的现状;在中国,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觉醒、正在行动的民族。

肥胖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病”。应对这一问题,需秉持科学精神,以坚定意志力求克服。我们需从饮食调控、体育锻炼及日常习惯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个人化的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中日韩肥胖率差距显著:日本4.3%,韩国34.4%,中国连年飙升

2024-12-25 11:53·沧海阅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我国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别让你家娃变成“小胖墩”,这些你需要知道

今天(13日)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透露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

营养专家提醒

青少年肥胖健康隐患多

别让你家娃成了小胖墩

朱慧卿 作 新华社发

我国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

六部门已发布防控方案

7月13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农村超过了城市。

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此,去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其中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

“小胖墩”健康隐患多

10岁小男孩患上脂肪肝

程硕 作 新华社发

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养得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的才健康,甚至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胖一点底子好”,其实,青少年肥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外地一名10岁小男孩患上了脂肪肝,当时身高145厘米的他体重有54.7公斤,后来在医生指导下减重11斤,才恢复健康。

徐骏 作 新华社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曾青山介绍,肥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五类隐患:

1.影响身高

2.影响体型和心理健康

3.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4.影响心肺功能

5.增加慢病风险

曾青山提醒,当孩子出现以下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体重过重有肥胖引起的指标异常,代谢疾病等问题,并伴有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体重增长异常,如果每年增长超过4公斤,一般正常青少年2岁至青春期前每年增加2公斤。

翟桂溪 作 新华社发

怎么避免让孩子变“小胖墩”?

1.按需吃饭,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营养过剩或不均衡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最主要的因素。提倡科学饮食,少在外就餐,家庭烹饪少油少盐;少吃垃圾食品;多吃果蔬,少吃肥肉;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多吃粗粮,少吃精粮。

2.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不少青少年的肥胖主要是因为缺乏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家长在课余时间应多陪同孩子参与室外活动,比如跑步、爬山、骑自行车等,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2021年3月10日,江苏省睢宁县骑路小学的学生们在练习“交互绳中360度转体跳”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3.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也与儿童的肥胖密切相关,学龄儿童应给予充足的睡眠保障。小学生每天需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9小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整合:长江日报记者符樱 资料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 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 中国好营养微信公众号 广州日报等)

【编辑:朱晨颖】

中美日肥胖率差距对比:日本4.3%,美国降至43.96%,中国持续上升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国胖子梁用

| 科普10克

编辑 |科普10克

前言

肥胖率是每个国家都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肥胖不仅能看出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还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根据数据显示,日本的肥胖率仅仅只有4.3%,而美国竟然高达43.96%,那么相比之下,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肥胖率又是多少呢?

肥胖的外国女性

日本是寿命最长的国家

提起日本这个国家,不少人能想到的就是日料、富士山、动漫,这三样几乎成为了日本的代表名词。

但其实有个事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是世界上健康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达到74.8岁,说直白点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均寿命比较高。

与此同时,日本的肥胖率也不高,仅仅只有4.3%,与美国的43.96%可以说是天上、地下两个模样。

那为何日本人如此健康呢?说到这个问题就离不开日本的饮食习惯了。

日本街头的行人

吃过日料的人应该都知道,日本的饭无非就是生鲜、寿司还有那清汤寡水的寿喜锅,这些食物的油都不大并且份量很小。

虽然也有碳水的摄入,但日本对于碳水摄入的解决办法和控制还是比较“变态”的。

我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位日本女性的饭就是一丢丢米饭、一点点肉、几根青菜,甚至都不能用根来算,这就是她的一顿饭。

日本饭

她倒不是为了减肥,人很瘦但就是饭量不大,真别说,她几天的饭加起来估计都不够我一顿吃的。

除此之外,日本人和韩国人一样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饮用一些茶、味增汤等等,这些就算是他们的主食而并非配菜,这么清淡的吃下来,日本人自然肥胖率不高。

那说完了日本,我们来看看美国的肥胖率情况如何?

美国街头的行人

美国肥胖率首次下降

与日本饮食清淡、食量小明显不同,美国的饭那可都是高糖、高热量,什么汉堡薯条都是他们的正餐、加餐。

2023年,美国的肥胖率是43.96%,虽然这个数据很高,但不得不说较之前已经有所下降,这可是美国肥胖比例十年来首次下降。

不过下降的原因可不是因为美国人改变了饮食习惯,而是得益于减肥药的力量。

最近几年有一款减肥药的出现备受欢迎,它就是“司美格鲁肽”,据说打一针它能够瘦不少,因此在咱们国内的热度也居高不下。

司美格鲁肽

但说实在的,这样多少有点“自欺欺人”,靠减肥药减肥有点治标不治本,美国的肥胖率一直很严峻,甚至可以说整个欧美地区的肥胖率都很吓人。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国民经济自然不低,虽然贫富差距很大,但不少家庭都处于小资标准,所以吃肉不是难事,更何况美国人也爱吃肉。

与中餐不同的是,美国吃饭喜欢用煎炸的方式,特别是炸鱼、炸薯条、烤鸡等等,这些都是美国人餐桌上的“常客”。

美国汉堡、薯条、炸鸡腿

而且我最近还关注到网上有很多国外的家庭妇女分享做饭视频,什么芝士、糖、黄油、甜酱都是疯狂放,隔着屏幕我都觉得齁。

长此以往,美国人要是不胖我都觉得奇怪。

那说完了美日两国,我们来看看咱们中国的肥胖率是多少?要知道,自从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后,不少人也都胖了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肥胖率持续上升

今年12月份,广东冲上了热搜,原因是因为这个省份夺得了一个“倒数第一”的名衔,是不是很惊讶?

广东作为一个年年GDP全国第一的省份,能有什么成绩让他们“差劲”到成了倒数第一呢?就是肥胖率。

根据统计,我国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 34.3%和16.4%,按照比例来算,广东的超重比例则是全国倒数第一。

说白了就是广东没胖子,或者胖子很少很少。

新闻视频截图

得益于广东人爱吃早茶的习惯,他们那少盐少油的清淡饮食让这个省份出了不少身材高挑的俊男美女。

不过放眼全国而言,我们的肥胖率可不低,34.3%的数据虽然没有美国的夸张,但按照人口基数来算,中国的情况也有点危险。

从性别来看,我国肥胖的男性要比女性更多,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

或许是因为男性的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所谓的酒桌文化、熬夜,以及对形象的要求不高等因素,胖男人要比胖女人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也不低,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达到11.1%和7.9%。

随着如今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吃上面肯定要比父母一辈小时候好很多,再加上外卖的兴起,有时候吃家里的饭反而成了一种“奢侈”。

那面对我国这连年上升的肥胖率,该如何做出调整呢?

新闻报道

肥胖问题不可小觑

肥胖可不单单只是身体胖了起来,它的背后可是能够带来很多的并发症,比如我们熟知的“三高”,特别是糖尿病,这个是非常折磨人的。

所以对于那些体重过高的人而言,减肥刻不容缓。

不过说到减肥这个提问,最近几年我国的审美也真的有点“畸形”,瘦的人不断追求更瘦,而胖的人则选择摆烂。

很多女性都反应如今的衣服那是越做越小,似乎在逼迫人去减肥,瘦固然好看也能带来健康的身体,但过瘦同样会导致身体出现健康问题。

太古里的美女

凡事过犹不及才是刚刚好,不胖不瘦,不完全抛弃碳水但也不能摄入过量才是最好的饮食习惯。

另外,市面上层出不穷的减肥药其实并没有用,哪怕是前面提到的“司美格鲁肽”,它的作用其实就是“减糖”、“减重”。

可归根到底这就是款药物,它用于糖尿病人比较多,并不是专门针对减肥而诞生的,不少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身材去打它,其实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还是得正常减肥。

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适合的运动量才是减肥最好的方法,虽然他们不会立竿见影,但至少不会损伤身体。

运动

结语

肥胖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而且大家还得注意“肥胖”和“超重”是两个概念,大家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式,并且在医生的建议下减肥。

陪胖不可怕,摆烂才可怕,所以希望大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但还是得记得那句话“凡事过犹不及”,祝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个好身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上市 “躺瘦”的机会来了?专家详解

财联社:研究:据测美国肥胖比例十年首降,减肥药力量不可忽视

澎湃新闻:同样一日三餐吃碳水,为什么日本肥胖率这么低?

深圳新闻网:广东人的肥胖率全国倒数第一 网友:喝个早茶压压惊

央视新闻微博:我国成年人过半超重或肥胖

中国科学报:儿童青少年肥胖:一个被低估的公共卫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