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体型查体(肥胖查体查什么项目)

9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人士体检的项目有哪些

糖尿病介绍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

|||搜索:糖尿病

脂肪肝介绍

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fatty;liver…

|||搜索:脂肪肝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肥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仅是中年人,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也很严重。这些人的身体状况可比正常人脆弱多了,更需要做体检。那么肥胖人士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身高体重

测量身高,称量体重是肥胖人减肥治疗最基本的检查。

2、血脂血糖

查空腹或餐后胰岛素能识别肥胖症(病)的特征。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能了解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有关的血脂化验能了解肥胖人是否合并高脂血症。

3、腹部彩超

能发现是否有脂肪肝,如配合甘油三酯的检查,能发现有关肥胖与脂肪肝的内在联系。

4、脑部CT

检查是否有脑部垂体瘤。

5、甲状腺检查

可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彩超,能排查是否因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肥胖。

标签阅读

温州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大数据出炉 每3个人中有1人超重肥胖

来源:温州新闻网

市体检中心开展VIP式体检服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温州网讯 近日,温州市体检中心公布2021年体检健康大数据。2021年在该中心参加体检的4万多人,年龄以20~60岁为主,显示血脂异常、超重肥胖、脂肪肝、尿酸增高等指标与去年比较略微下降,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基本上每2人中有1人血脂异常,每3人中有1人超重肥胖、脂肪肝。20岁以下人群,血尿酸异常率高,与青少年喜欢喝饮料、奶茶有一定关系。

女性异常率明显低于男性

市体检中心主任水旭娟介绍,这些异常指标的高发与人们平时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说压力大、应酬多;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食物;久坐、缺乏运动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人平时比较“宅”,长期吃外卖食品以及快餐食品,而外卖、快餐食品往往高糖、高脂、高盐,口味比较重,长期吃会导致代谢指标的异常。

血脂异常、超重肥胖、脂肪肝、尿酸增高等代谢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同时也增加肿瘤的发生率。而代谢异常的指标是可控的,只要改变生活方式,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增加运动,是可以逆转身体的异常指标。

据市体检中心2021异常指标年龄、性别分布统计,年轻人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原本应该多发于中老年的异常指标现在在年轻人中也存在高发现象。特别是代谢性疾病、慢性病普遍年轻化。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在20-30岁男性这一组异常率竟然达到45%左右,基本上是2个人中1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指标异常年轻化突出。而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异常率在12%-24%左右,明显低于男性。这说明女性对身材更加自律,生活中比较能控制自己的饮食,更注重身材的管理。高危因素的控制明显比男性要好。

血尿酸这一指标中20岁以下男性异常率达到了48.9%,女性26.45%,异常率在整个体检年龄段中排第一,血尿酸增高与孩子们喜欢喝果汁饮料、奶茶有一定的关系。

39人确诊恶性肿瘤 366人高危结节

体检报告单上的肿瘤指标,是大家最关注的。2021年,市体检中心共确诊恶性肿瘤39例,发现可疑高危结节366例。

39例肿瘤分别是甲状腺癌13例,肺癌10例,宫颈癌8例,乳腺癌2例等,高危甲状腺结节239例、高危乳腺结节108例。肺部高危结节11例、可疑宫颈恶性病变9例。39例恶性肿瘤被检出基本上都属于早期肿瘤,尤其是部分肿瘤在高危结节时随访时发现的。这对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肺癌一直占据肿瘤排行榜的首位,体检对肺部肿瘤的排查也非常重视。低剂量螺旋CT扫描获得图像质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差异不大,辐射剂量甚至只有0.1毫西弗,也就是几到十几个胸片的剂量,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安全的程度。专家强烈建议,对于肺部体检来说,低剂量螺旋CT应该是首选的一个检查方式。而随着低剂量CT在体检中的普及,肺结节逐渐被大众所熟悉。2021年的大数据显示肺结节排检出异常的第四位。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80%-90%左右都是良性病变,当然部分为恶性肿瘤。因为仍有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不少人在体检检出早期肿瘤治疗后完全康复,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肿瘤家族史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定期检查。

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高危因素到疾病的发生也需要较长时间。体检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干预这些危险因素,但水旭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人对不良的体检数据无所谓,因为这些异常可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会致命,所以很多人体检后照样该吃吃该喝喝,完全把体检结果抛之脑后。

体检仅仅是健康管理第一步

温州市体检中心,是我市首家通过“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评审的市级专业体检机构,体检项目齐全,开展脑卒中风险评估项目,糖尿病风险早期筛查项目等各类特色项目,推行“1 X”个性化体检套餐定制模式,更有移动诊疗体检车可为顾客上门提供便捷的诊疗服务。体检专家团队有瓯越名医陈育梅主任带领的妇科团队,瓯越名医郑亮主任带领的消化内镜团队等。

最近,市体检中心引进“体检全流程智慧导检系统”,对客户体检全流程进行指引,根据“路径最短、时间最短、餐前餐后、核心项目抽血B超优先、区域优先”等来分流客户,让体检客户到最少等候时间的科室去检查,最大限度减少等候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合理完成所有体检项目。

市体检中心积极开展检后健康管理:团体单位检后根据需求予上门解读报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根据需求出具个人健康评估报告。检后绿色就医通道,可优先预约医院专家和上海名医馆专家团队号,解决后顾之忧。

水旭娟介绍,体检的意义是发现这些危险因素而予以干预,健康体检仅仅是人们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干预是关键,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才是目的。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慈铭体检发布2023大数据蓝皮书 超重或肥胖排异常检出率首位

3月28日,在成立22周年之际,慈铭体检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共同发布了《慈铭北京·2023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共纳入分析的人群样本量为128.1万,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脂肪肝位列异常结果检出率前五名,除了脂肪肝,其余四个指标异常检出率均超过50%。

慈铭体检集团医疗管理中心总经理、北京公司副总经理沈春泉主持发布会并致辞。企业供图

超半数人群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蓝皮书》研究数据来源于慈铭体检2023年度北京市20家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数据,纳入分析的人群样本量为128.1万,平均年龄42岁,其中男性占51.6%,女性占48.4%,25-59岁职业人群在纳入人群中占79.7%,选取心血管健康、内分泌健康、呼吸健康等六大领域的体检常见疾病或异常开展。美年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胡若玫介绍,《蓝皮书》编制过程广泛参考国内外权威疾病指南与专家共识,使用临床公认的疾病诊断与评价方法,对体检常见疾病或异常检出率进行标化调整,以保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可比。

《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体检人群异常结果检出率中,超重或肥胖排在首位,异常检出率达55.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68.2%,女性检出率为37.7%;中心性肥胖男、女检出率分别为50.3%、23.2%。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疾病,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以来,体重指数是国内外测量与诊断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但其也有局限性,不能区分脂肪量和瘦体质量。而腰围被认为是比体重指数更便捷、更有效、与健康风险更紧密相关的测量指标,胡若玫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中心性肥胖,即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容易导致内脏脂肪含量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而在此前的行业相关报告中,将腰围列入分析指标的情况并不多见。在胡若玫看来,依托慈铭体检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高标准的体检质控,采集了质量良好的腰围数据进行中心性肥胖的分析,对于揭示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状况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慢病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肺结节(52.6%)、甲状腺结节(52.4%)、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52.0%)、脂肪肝(42.7%)异常结果检出率排在第2-4位,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这3项异常结果在男性中,又以中青年检出率最高。

男、女异常指标检出率各不同

《蓝皮书》显示,异常指标检出率与性别有明显关联,其中,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更“偏爱”男性,尤其是中青年男性。

血脂异常男性检出率为35.5%,女性检出率为17.7%,高尿酸血症方面,男、女检出率分别为39.2%、5.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男、女检出率差距同样明显,分别为32.5%、7.4%。其中,血脂异常男性检出率在35-49岁组最高,高尿酸血症男性检出率在18-24岁组最高,达到52.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男性检出率在18-24岁组高达48.1%。这三种常见的代谢异常如不加以控制,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蓝皮书》也建议通过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HPV感染在女性异常检出中颇为明显。《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女性体检者HPV感染检出率为11.2%,其中高危HPV感染占63.3%。女性HPV感染检出率和高危HPV感染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波动,呈现出“双高峰”分布。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两个年龄段为18-24岁和60-64岁,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8.1%和13.4%,高危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2.1%和8.5%。

女性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口咽癌等与高危HPV感染密切相关,《蓝皮书》建议,日常生活中应重视自我健康防护,尽早接种HPV疫苗,25岁及以上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女性应警惕乳腺“受伤”与骨量断崖式下降

《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女性体检者乳腺结节检出率为27.8%,其中40-50岁中年女性的检出率最高。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并进行及时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蓝皮书》提示,乳腺超声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一般风险女性,可单独使用乳腺超声进行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对于具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等高风险女性,应每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推荐使用乳腺X线检查联合乳腺超声进行筛查。

从骨量异常检出情况来看,女性也应引起足够重视。通常来说,人体中的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特别是40岁后,骨量流失加速,女性绝经后骨量甚至会出现断崖式下降。

《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体检人群中,骨质疏松女性检出率为13.9%,男性检出率为6.5%,女性检出比例是男性的2倍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女性50岁后骨质疏松检出率快速升高,比男性更“脆”弱。骨质疏松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即保证每日膳食丰富和营养均衡,多摄入钙和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量摄入碳酸饮料;充足日晒,有助于补充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合理运动,以负重、抗阻力运动和平衡训练为主;预防跌倒,必要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人类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因子。得益于健康教育的普及、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2023年慈铭北京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为1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北京市在幽门螺旋杆菌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对于理解地域健康差异、指导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蓝皮书》发布会上,慈铭体检公布了2023年度北京地区客户重要异常结果分析。据慈铭体检集团医疗管理中心总经理、北京公司副总经理沈春泉介绍,在健康体检后,慈铭体检会针对重要异常结果逐一逐项告知客户,并提供专业建议,后续还会通过跟踪、督促,协助客户完成相关诊断和治疗。举例来说,2023年慈铭体检北京地区检出重要异常结果12万多例,检出率为8.78%,成功随访重要异常结果11万多例,随访成功率92.88%。随访成功并确诊恶性肿瘤1776例,发现率为12.73‱。在随访成功并确诊恶性肿瘤的1776例中,位列前三位的是甲状腺肿瘤606例、肺部肿瘤517例、乳腺肿瘤203例。

22年前,慈铭体检第一家健康体检中心在北京诞生,从此开拓了中国健康体检“慈铭模式”。如今,慈铭体检在全国已超过100家分院,覆盖50多个城市,每年服务客户500多万人次。

沈春泉表示,22年来,慈铭体检在服务广大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健康数据,《蓝皮书》的发布是慈铭体检作为国内健康管理行业先行者的一份责任,不仅为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也为健康体检行业与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慈铭体检希望在健康体检中,将重要异常结果作为线索,将健康体检机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等进行串联,提供完整的健康管理闭环服务。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