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肥胖史(人类长胖)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看到网友晒出减肥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照片,你是不是在默默流泪: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01
“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其实不只人有“易胖体质”,一些动物也有。例如,拉布拉多犬大多食量大、肥胖率高,这其实是因为它们可能携带有一种变异的POMC基因,导致其大脑无法接收足够的“吃饱”信号,这使得它们的食欲非常旺盛。
02
基因差异不是“摆烂”的借口
尽管“易胖体质”确实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摆烂”、偷懒的借口。
特定基因差异可能会诱导不健康的个人饮食偏好,但并不代表肥胖基因变异者一定会变胖。研究显示,肥胖的遗传易感性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减弱,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可使常见肥胖的遗传易感性降低40%。此外,饮食习惯与基因相互作用也可以调节肥胖的易感性。所以,记住六字秘诀:管住嘴,迈开腿。
03
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 少吃油炸食物:多吃油炸食物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
- 不喝含糖饮料:饮料中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造成营养过剩。
-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缓。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应为200~300克,并要注意粗细搭配。
-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饮食单一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也会影响减重效果。
- 不要断食成瘾:轻断食可加快瘦身速度,也有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 减少盐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储存过量的水分。
- 饭前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抑制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者不建议饭前喝水。
- 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对健康危害大,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 晚餐宜清淡:晚餐要选择营养丰富且能量较低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晚。
- 少吃加工食品:减重期间建议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未加工的全谷物、瘦肉蛋白和健康脂肪。
- 不要选择单一运动项目:减重期间的运动项目要定期调整,否则减重效果会“打折扣”,建议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生长,提高燃脂塑形效率。
- 不要相信快速减重:快速减重通常减去的是身体里的水分,减重速度以每月2~4千克为宜。
- 不要久坐:每伏案1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可进行伸展运动或做健身操。
- 运动时长要充足: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身体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越高。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并刺激食欲。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李金娟
入冬后,我从94斤涨到100斤:总结几个容易发胖的行为
常年保持94斤的我,今天上称不觉一惊,竟然100斤了,仔细看了看脸,确实比之前圆润了一些。
秋冬,果然是个囤肉的季节,会不知不觉让人发胖。
不过,我是下午测量体重的,天气冷还穿了一件睡袍(大概是一斤),下午测量的,并非空腹状态。如果是早上的净体重,应该是98斤左右,也就是净体重至少增加了4斤。
随着年纪的增长,33岁的我,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自然比20多岁的时候减慢了不少,热量自然更容易堆积起来。而冬天的一些行为,也会让身体不知不觉堆积更多脂肪。
下面来细数一下:入冬以来,那些让我发胖的行为:
1、喝水量减少了。入冬后由于流汗比较少,不感到口渴,日常的喝水量也减少了。夏天的喝水量在2L左右,冬天的喝水量很多时候低于1L,水分摄入不足,这也意味着身体代谢循环下降,脂肪也容易堆积起来。
2、食欲变得旺盛了。入冬后,我发现胃口比夏天的时候好多了,感觉饭量有所增长。冬天这个季节由于天气比较冷,会产生更多进食的欲望,米饭吃得比夏天多了,不知不觉间的热量摄入有所增长,导致脂肪悄然堆积起来。
3、吃宵夜的次数增多了。最近2个月来,我平均一周会吃1-2次宵夜,2个月才宵夜的次数在10次左右,这也是脂肪堆积的原因所在。
而一顿宵夜的热量可能在400大卡左右,10次宵夜相当于是多摄入了4000大卡热量,相当于一斤多脂肪的热量。
4、运动量减少了。夏天时不时会出去走一走,或者跑跑步,而冬天因为天气比较冷,于是停止了运动,宅家的时间比较多,导致活动代谢的下降,自然容易产生热量过剩的问题。
想要减掉身上的赘肉,恢复夏天的体重,自然需要付出行动的。为了减掉这多出来的几斤赘肉,我开启了减肥模式:
1、三餐定时,吃饭只吃八分饱,而不是吃饱了才停下来,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胃容量;
2、晚上坚决戒掉宵夜,并且在19点前完成晚餐,保证足够的空腹时间,避免睡前摄入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
3、督促自己多喝热水,戒掉各种饮料,尤其是热奶茶,这样可以避免多余糖分的摄入,提升身体新陈代谢水平,让身体保持暖和,同时更好的控制食欲。
4、每天安排适量运动,晚上会安排自己做一做自重训练,比如深蹲、开合跳、俯卧撑等动作提升活动代谢,加强基础代谢值,避免脂肪的堆积。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看到网友晒出减肥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照片,你是不是在默默流泪: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1、“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其实不只人有“易胖体质”,一些动物也有。例如,拉布拉多犬大多食量大、肥胖率高,这其实是因为它们可能携带有一种变异的POMC基因,导致其大脑无法接收足够的“吃饱”信号,这使得它们的食欲非常旺盛。
2、基因差异不是“摆烂”的借口
尽管“易胖体质”确实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摆烂”、偷懒的借口。
特定基因差异可能会诱导不健康的个人饮食偏好,但并不代表肥胖基因变异者一定会变胖。研究显示,肥胖的遗传易感性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减弱,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可使常见肥胖的遗传易感性降低40%。此外,饮食习惯与基因相互作用也可以调节肥胖的易感性。所以,记住六字秘诀:管住嘴,迈开腿。
3、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少吃油炸食物:多吃油炸食物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
不喝含糖饮料:饮料中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造成营养过剩。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缓。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应为200~300克,并要注意粗细搭配。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饮食单一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也会影响减重效果。
不要断食成瘾:轻断食可加快瘦身速度,也有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减少盐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储存过量的水分。
饭前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抑制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者不建议饭前喝水。
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对健康危害大,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晚餐宜清淡:晚餐要选择营养丰富且能量较低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晚。
少吃加工食品:减重期间建议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未加工的全谷物、瘦肉蛋白和健康脂肪。
不要选择单一运动项目:减重期间的运动项目要定期调整,否则减重效果会“打折扣”,建议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生长,提高燃脂塑形效率。
不要相信快速减重:快速减重通常减去的是身体里的水分,减重速度以每月2~4千克为宜。
不要久坐:每伏案1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可进行伸展运动或做健身操。
运动时长要充足: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身体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越高。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并刺激食欲。
(健康北京)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