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肺积水(肺积水肺肿大严重吗)

台海网 0
文章目录:

350斤!五六米路走得气喘吁吁 小伙重度肥胖被下“病危通知”

重获新生的小石如今已减重100多斤

“健康真好!”冬日清晨,坐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的病床上,终于不再需要高流量通气治疗仪帮助呼吸的小石(化名)忍不住感叹!年仅36岁的他是南安人,此前体重曾一度达350斤,因过度肥胖,半年之内他两次入院治疗,两次被医生从死亡边缘拉回。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海波告诉记者,这次入院经诊断,小石因重度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导致右心衰,又因二尖瓣腱索断裂突发急性左心衰,加上肥胖并发症高血压、心肺功能差等,小石一度命悬一线。所幸,经过医院多科室联合抢救,小石化险为夷。

五六米路走得气喘吁吁

进医院直接被送ICU

小石回忆,他第一次觉得气喘时,还是6年前。当时,他是一名挖掘机驾驶员,工作需要经常爬上爬下,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走了没几步路就气喘吁吁。

“我从小就有气管炎,感冒了就会喘,当时还以为是感冒了,也没有在意。”小石说,那时他体重大约220斤。2022年年底,他发现自己不仅走路容易气喘,连饭也吃不下了,稍微吃一点,就容易觉得腹胀。当时的他体重已经接近300斤,他以为自己只是单纯的水肿,便买了些利尿的药吃。

今年6月,住在教练场的小石,要从一辆车走向另一辆车时,短短五六米的距离,他每走一步都觉得上气不接下气。这下,他真的觉得不对劲了,赶紧让同事将自己送往南安当地的一家医院。没想到,一进入医院,小石就直接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医院还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通知书显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Ⅱ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肺性脑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肺气肿、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医院诊断为“病情危重,病情随时可能进一步加重,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致昏迷、心跳呼吸骤停等危险”。

三个月瘦了100斤

医生“抢”回他一条命

“我们搏一搏!”幸运的是,当时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郑文博正在南安当地医院会诊,听说小石的情况后,立即决定将他带回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治疗。

插管上呼吸机,滴定呼吸机参数、放胸水、液体管理、抗感染治疗、减轻心脏负荷……一系列治疗紧张又有序地进行着。

“患者极重度肥胖体型、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右心衰,为抢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难的是呼吸机呼吸力学参数的滴定。”回想起当时的抢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亚峥说,入院时小石体重已达350斤,极重度肥胖会使大量脂肪组织堆积在胸壁、腹部和内脏,最终导致胸廓的顺应性变差,这就需要呼吸机设置的参数支持力度比较大。但小石又患有右心衰,如果参数设置过高,可能会加重他右心后负荷,这就要求医生参数值的滴定要非常精确。

“一觉醒来,我已经在ICU了。”转院第三天,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小石终于睁开了双眼。医生们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这意味着小石已经被他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第四天,小石能够自主触发呼吸机。慢慢地,他能坐起来配合治疗了,第六天,小石终于安全撤下呼吸机,两天后,转入呼吸科进一步治疗。

从入院到出院三个月后,小石瘦了整整100斤。

心脏出现问题二次入院

手术后成功脱离呼吸机

10月底,小石发现自己走两步路又上气不接下气了。这次,他很谨慎,收拾了衣服直奔第一医院呼吸科。可经过治疗,他仍觉得自己缺氧厉害,平时在病房戴着高流量通气治疗仪辅助通气,上厕所摘下的短短几分钟,他就快喘不过气了。随后呼吸科邀请心血管外科等科室的会诊检查发现,小石心脏二尖瓣腱索断裂,三尖瓣大量反流,右心收缩功能严重减低,重度肺动脉高压伴有重度肺水肿。

“在极重度肥胖右心衰的基础上,小石又因二尖瓣反流伴发急性左心衰,等于全心衰衰竭,患者心脏射出去的血显然无法满足他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再加上患者因心衰造成的水肿加重缺氧。”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学军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摆在心外科医师面前,手术是小石唯一的选择。

刘海波坦言,患者体型胖、心脏位置深,手术视野严重受限,是手术面临的最大困难。尽管如此,在医疗团队的默契配合下,5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如何脱离呼吸机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验。因为重度肥胖患者术后极易肺不张,加上患者近期长期卧床,完全可以预计脱离呼吸机的时间将比一般人长,还需警惕各种术后并发症,比如术后痰多窒息、低氧血症、低心排综合征、长期高血压引起急性肾衰竭等,可谓困难重重。还好,在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下,4天后小石顺利拔管,术后1周转入普通病房。

最好的预防是自律

肥胖人群要注重心脏检查

刘海波提醒,肥胖是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和低通气综合征重要的易感因素,同时也更容易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所以,此类患者一旦出现心脏方面的异常表现,比如气促、胸闷,要有意识进行体检,尤其是心脏相关检查,比如心脏彩超、心电图、肌钙蛋白、血脂及胆固醇等指标,同时体检频率应比普通人提高。一旦出现不适,要尽快到医院专科就诊。

孙学军也告诉记者,心脏二尖瓣腱索断裂和肥胖、高血压有很强的因果关系,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一部分老年患者是退行性改变,也就是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瓣膜也逐渐开始退化。另有一部分是由冠心病引起的,继发性引起瓣膜供血不足。其中,由肥胖、高血压引起的是可防、可治的,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最好的预防就是自律,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都要注意。第一,不要熬夜。第二,要节制饮食,多吃膳食纤维,少吃高糖的,例如奶茶、啤酒、夜宵等。第三,要控血糖。第四,要适当运动。

“真的非常感谢医生,让我重获新生。”小石在病房走廊进行功能锻炼,再过几天,他就能顺利出院了,这一次,他又瘦了20多斤。他说,出院后要控制饮食,争取每天步行4公里,慢慢将体重减下去。(记者 许钹钹 通讯员 林陪双 文/图)

来源:东南早报

胸腔积液达3瓶矿泉水量!这个罕见并发症让多家医院束手无策,还好遇见他们……

近日,一枚印着“崇德精术 博医济世 不负社会 不负患者”的锦旗被送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腺外科病房。

“十分感谢龚学军医生和他的团队,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8月底,因重症胰腺炎诱发胰腺胸膜瘘的患者李先生来院复查时,特意为医护团队亲手送上定制锦旗表示感谢。

罕见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据介绍,因胰腺炎近2个月来反复发作,李先生的症状从最初的腹痛逐渐加重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休克。为此,他辗转多家医院进行问诊、治疗。

在前期的治疗中医护团队发现,李先生胸腔有大量积液,首次穿刺引流便引出1000ml红褐色液体。随后的几天里,仍然能通过导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1000-1500ml。这让医护团队引起警惕,并建议立刻转入湘雅医院继续治疗。

“患者入院时情况非常危急。”龚学军回忆,李先生的胸部、肺部CT都显示有大量胸腔积液和胰腺假性囊肿,并有脾脏破口与胸腔相通可能;积液的化验结果中,淀粉酶含量也高达到62215U/L,多项结果综合提示,李先生不止发生了脾破裂,还可能发生胰腺胸膜瘘。

“通俗来讲,李先生的病情就是胰腺发炎压迫到脾脏的血管,胰腺、脾脏都发生了破裂,具有腐蚀性的胰液便从破口处向上流动直到损坏胸膜,从而出现大量胸腔积液。”龚学军表示,胰腺胸膜瘘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炎并发症,在医学文献中也只出现了一些个案的报道,“这也是我遇到第二个有类似情况的患者。”

“不做手术肯定是不行的。”由于病情危急且情况罕见,龚学军与胸外科医疗团队共同制定手术方案:切除破裂的胰体尾及脾脏,修补胸膜,并清除胸腔上部因积液引起的血性纤维素粘连组织。

耗时6小时,手术成功。龚学军坦言,这次手术时长也远超于常见的外科大型手术,“幸运的是,患者恢复得还算理想。”但由于李先生病程拖得较长,胸腔粘连纤维化组织较多,已经难以恢复到和以前完全一样的状态。

胰腺疾病常被忽略

由于胰腺生长的位置较为“隐蔽”,在腹膜后面,它往往成为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器官。

“别看胰腺体积不大,重量也一般不超过3两,但它功能很强。”龚学军介绍,正常人的胰腺有两个功能,一是内分泌功能,和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另一个是外分泌功能,是指胰腺可分泌各种消化酶和碳酸氢盐等,参与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

但是,许多胰腺疾病却经常被忽略,如胰腺癌。“更多的时候,胰腺癌在晚期、肿瘤长得较大才被发现,所以通常治疗效果不佳。”这也是因为胰腺生长位置导致的,在做常规体检B超一类的项目时,胰腺容易被胃遮挡,难以看清全貌。

早年间认为,胰腺炎的发病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是胆源性,也就是胆道结石引起的胰腺炎;第二是酒精性,由于大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胰腺炎;第三是高脂血症,也就是高血压、三酯血症引起的胰腺炎。但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油腻且高油高盐,近年来高脂血症已经成为引发胰腺炎的第二大因素,其中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也超过了胆源性胰腺炎。

目前,80%及以上的水肿性胰腺炎基本上是可以慢慢愈合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5% 以上,但重症胰腺炎仍然严重地危及生命,“在我们中心,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约为6.11%~62%。”

胰腺炎重在预防,龚学军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胆石症、肠道蛔虫等疾病。高脂血症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对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进行调控。

2. 合理饮食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的油脂食物。平素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会导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建议戒烟戒酒。

3. 控制体重

迈开腿,肥胖者要适当减重;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运动的良好习惯。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太胖会有关节积液?要想膝盖用得久,体重应该如何控制?

在当今社会,肥胖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对关节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其中,膝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在肥胖者的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护膝关节健康,肥胖该如何正确控制体重?超重的人不妨一起来看看!

第一、肥胖和关节积液之间的关系

关节积液是指关节周围组织中产生的异常增多的液体,通常发生在关节受到损伤或者炎症因子刺激时。肥胖是导致关节积液的风险因素之一,特别是膝盖关节,主要考虑和以下3个因素有关:

1、体重对关节的压力

肥胖者体重增加会导致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大,从而对关节软骨产生损害。这种损害可能导致滑膜组织分泌液体量增多,进而表现为关节积液。

2、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

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关节健康。例如,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进而促使关节积液的形成。

3、运动习惯的改变

肥胖者由于身体负担较重,往往不愿意参与过多的运动。然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关节健康的维护,运动不足则可能增加关节积液的形成风险,因为缺乏运动会导致关节组织的退化和功能减退。

第二、控制体重促进膝盖健康的方法

1、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持良好或者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控制体重的关键。建议选择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各种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青菜、白菜、莴苣、香菇、新鲜鱼肉、苹果、西瓜、草莓、鸡蛋、豆腐或者牛奶等。同时,减少肥肉、炸鸡、甜点等热量、脂肪、糖分比较高的食物的摄入。

2、控制饮食摄入量

保持适中的饮食摄入量,遵循适当的饮食计划,以避免过度进食和过量摄入,致使脂肪堆积,体重进一步增加。

3、避免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降低新陈代谢率,增加脂肪堆积。所以,建议定期站起来、走动,活动身体,切忌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不变化。

3、正确的体重控制计划

与专业医生或者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个人需求的体重控制计划,以确保健康的减重过程。

第三、维护膝盖健康的方法

1、适度运动

适度进行低冲击度的运动,比如散步、练习瑜伽、游泳等,对减轻膝关节的负担、提高膝关节的灵活度等有一定的帮助。

2、加强肌肉

通过锻炼和力量训练来加强髂腰肌群、大腿肌群等周围肌肉,以稳定和支撑膝盖关节。

3、规避受伤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不良运动姿势和长时间重复性活动,以减少膝盖受到损伤的风险。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肥胖对关节健康的危害,以及体重控制在保护膝关节健康中的关键作用。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持合理的体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可以享受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同时,对于存在相关健康问题的个体,应及时到医院来就诊,待明确具体原因后,再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干预,避免一拖再拖,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