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又无力(肥胖无力,不爱动是什么原因)

广东省中医院 0
文章目录:

肺康有道 | 肥胖、乏力、气促,注意这种病︕

开栏语:

【肺康有道】

专栏旨在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胸部外科手术相关的中西医肺康复知识,教患者学会如何自我管理等,还患者一个更畅通的呼吸。

临床案例

钟先生,43岁,身高1.69米,体重103公斤,近一年时常觉活动后气促,白天精神疲倦,哈气连天,全身没力,做了睡眠监测、肺功能、胸部CT、心脏彩超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后查了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明显升高,医生考虑“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钟先生很诧异“这是一种什么病呢?严重吗?”

肺康解谜

什么是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 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定义为肥胖(BMI ≥ 30) 患者存在日间高碳酸血症(PaCO2>45 mmHg,1mmHg=0.133 kPa),同时伴睡眠呼吸紊乱,并除外其他已知的可引起肺泡低通气的疾病,如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壁畸形、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肌肉疾病和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等,该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

什么原因引起OHS?

肥胖是该疾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可使横隔肌上升,导致横隔活动度减弱,肺容量减少;

◆胸部脂肪的堆积可使肺容量减少,增加胸壁重量,胸壁顺应性下降,减弱了呼吸肌的强度,增加呼吸肌疲劳;

◆颈部肥胖的患者,上呼吸道脂肪组织增厚,使上呼吸道狭窄容易引起上气道容易陷闭。

如何治疗OHS?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无创正压通气和减重。无创正压通气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和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 (AVAPS);减重方面,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

其中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减重成为重要治疗手段,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是运动和控制饮食。

◆运动方面,采用中等量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快速步行、游泳、跳舞等),每周4次以上,累计时间150-250分钟,运动后靶心率>(170 -年龄)。

◆饮食方面,应控制膳食热卡总量,采用低能量的平衡饮食,宜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不用或减少含果糖饮料, 减少饱和脂肪(动物脂肪和棕榈油等)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豆类、全谷物类、蔬菜 和水果等)含量,具体的营养方面可通过专业的营养师来制定。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辨证用药,具体的方药及膳食指导,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中医外治法方面,针灸、艾灸、推拿是重要的手段;

艾灸和推拿居家即可实行,艾灸方面,可选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来健脾和胃、升阳利水化湿;

推拿方面常采用腹部推拿法,通过刺激循经所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津液代谢,并增强局部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排泄,以达到促进脂肪代谢的目的。

一起学中医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脾胃俱虚…… 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疡医大全》“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 ……外虽多肉,其实内虚”。

中医看来,脾胃是负责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有的人虽然吃的少,但是看着也很胖,只是四肢乏力,属于“虚胖”。因此,脾胃失调,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虚胖”的人,实际上是因为脾胃“虚”了,不能正常的完成运化工作,才导致体内的水湿停滞,因湿气重而出现肥胖。

编者按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肺康复团队主要开展慢性气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等)、心胸外科术后及围手术期(如肺移植术、肺减容术、肺部肿瘤手术)等的肺康复工作。

往期推荐

➤肺康有道 | 慢性肺病患者,给肺听听“音乐”吧

➤肺康有道 | 抓住慢阻肺康复运动的“黄金期”

【医学指导】

李际强,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晁恩祥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科疾病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呼吸病、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热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本期作者简介】

陈剑坤,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胸科疾病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获得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认证(RPSGT)。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鼾眠症(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联系方式:020-39318650

联系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55号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住院部3号楼6楼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综合三科

(老年医学科呼吸专科)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看起来肥胖,但日常总觉得周身乏力,手劲小,走路慢,爬楼梯就喘?虚弱的胖子——肌少症

来源:湖北省肿瘤医院

张大妈今年六十岁,总是自称虚弱的胖子。因为她虽然看起来肥胖,但日常总觉得周身乏力,手劲小,走路慢,爬楼梯就喘得厉害,还经常容易疲劳生病。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患上了肌少症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就是肌肉减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骨骼肌纤维体积和数量减少,以肌力下降、脂肪增多等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

患上肌少症的人典型症状就是下肢无力,常常和骨质疏松同时出现。35岁以后,人体大部分肌肉和力量开始逐渐衰退 ,以女性为例,40岁时,肌肉的屈伸力量明显小于青年时期,50岁以后肌肉力量将以每10年12%-15% 的速度下降,到了65岁,肌肌肉力量会不同程度地减少33%-35%。而男性的下降速度更要明显快于女性。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肌少症也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它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恶病质密切相关,且与抗肿瘤治疗相互影响,所以重视肌少症,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肌少症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肌少症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老化、肿瘤以及营养不良。此外,久坐不动,加上不适当的减肥,也是导致肌少症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人体如果完全卧床休息一点都不动,那么肌肉力量每天都会减少1%-3%,一周会减少10%-15%,3-5周肌肉力量会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废用性肌肉萎缩,它带来的危害就是肌肉减少,肌力下降。

对于老年人而言,肌肉减少、下肢力量减弱,会导致行动不便,跌倒风险增加3倍,而跌倒造成的脑部损伤及骨折又会引发老年人“跌倒恐惧症”,使其不愿意走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怎么诊断肌少症?

肌肉质量减少 肌肉力量减低(握力)或 肌肉功能下降(平常步速)即可诊断。

1.肌肉质量减少:测量方法为使用非弹性带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肌少症小腿围界值为:男性<34cm,女性<33cm.

2.肌肉力量减低:使用弹簧式握力器,站立或坐位,伸肘测握力。肌少症握力诊断界值为:男性<28kg,女性<18kg。

3.肌肉功能下降:从移动开始,以正常步速行走6米所用时间,中途不加速不减速,并至少测量两次,记录平均速度。肌少症步速诊断界值为<1米/秒。

如何预防和干预肌少症?

1. 加强运动锻炼

增加身体活动可以预防、减缓、治疗肌少症。而运动是一种主动的、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对所有人,尤其是老人,相比与其他任何干预手段,运动是最为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功能、减少/减缓慢肌少症的措施。

运动建议:

(1)为有效预防肌少症,建议中青年尽早开始持续每周 ≥ 2天的主要肌群的力量锻炼,就像钟南山院士一样。

(2)特别高龄或卧床较多的人群,可以进行轻度的锻炼,如日常的散步、出门买菜、做家务等。

(3)对于已患肌少症的患者,推荐有氧练习抗阻运动进行运动干预。

有氧练习是最基础的练习方式,适合肌少症患者初期的运动干预。

建议每周≥ 5天 ,每天≥ 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慢跑、太极等);或者每周≥3 天,每天20-30分钟“中-高”强度锻炼,其中高强度有氧练习不少于10分钟(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健身操、游泳等)。

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强度衡量指标是极限心率的50%,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强度衡量指标是极限心率的70%。极限心率=220-年龄(岁)。举例:65岁的老人,极限心率是155次/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心率可达78次/分钟,高强度的有氧锻炼心率可达109次/分钟。

抗阻运动对保持肌肉的整体功能以及延缓衰老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肌少症患者应以抗阻运动为主,同时辅以有氧运动。

建议每周≥3 天,每天40-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其中抗阻运动(如座位抬腿、举哑铃、拉弹力带、静力靠墙蹲等)20-30分钟。

注:安全是锻炼的首要保障,锻炼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可盲从,要注意循序渐进,锻炼强度由小逐渐加大,要想达到锻炼效果,更需要持之以恒。

2.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是不是越瘦越好呢?显然不是,大部分老人都有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的情况。而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是维持骨骼肌健康的前提,补充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的摄入可以帮助维持肌量。

老年人应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平均每顿摄入优质蛋白30g。

建议饮食上遵循“1个3、2个2、3个1”原则:

1个 3:每天一块3根手指宽窄薄厚的瘦肉( 75g )

2个 2:每天2两豆腐,每周2 次鱼虾( 200g )

3 个1:每天1杯牛奶(250ml)、1盒酸奶 、1个鸡蛋

3.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除了能调节钙磷代谢及维持骨矿盐外,还是人体多种细胞的转录因子。低维生素D水平可导致明显的II型肌纤维萎缩,并与肌肉减少症有着密切相关。成人每日推荐摄入 200 U/天,老年人推荐摄入400 U/天,并注意适当户外活动和光照。

亲爱的中老年朋友们,

如果不想让自己

成为

那个“虚弱的胖子”,

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胖、大肚腩、头晕乏力,简单5味药,脾胃好了,大肚腩没了!

随着冬季的到来,你是不是逐渐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皮肤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清爽,变得干燥而紧绷,但奇怪的是,脸上和头发上却开始频繁地出油,身体也变得沉重起来,整天都感到乏力,脑袋也变得昏昏沉沉的,胃口也不好,稍微吃点东西就不消化,食物仿佛都变成了脂肪,堆积在腹部,整个人看起来显得臃肿不堪,大腹便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冬季天气寒冷,气压低,普遍贪食高热量食物以御寒,同时活动量也相对减少,这就导致身体容易出现肥胖问题。再加上冬季空气干燥,导致皮肤又油又干,身体也更容易感到沉重和乏力,这些都让人感到不适和焦虑。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冬季减肥特效方——五皮饮,源自《华氏中藏经》,被称为“行气治水第一方”。

组方: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

健脾祛湿——解决生痰之源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不利,水湿泛滥。陈皮、茯苓皮、生姜皮,行气健脾、升阳祛湿。

利水消肿——排出体内多余痰湿

体内已经生成的痰湿怎么办呢?通过膀胱排出去就行了,大腹皮和桑白皮像抽水机一样,把体内多余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去,消除水肿。

这五种药材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它们搭配在一起,行气健脾、利水祛湿,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湿气,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李先生,身高175,体重170斤,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体重感到苦恼。他常常感到身体沉重,头晕乏力,仿佛被一层厚重的湿布包裹着。他的胃口也不好,经常不想吃东西,但即便如此,体重还是居高不下。更令他苦恼的是,他的腹部堆积了大量的脂肪,整个人看起来显得臃肿不堪。

找到我后,根据他的情况,综合辨证属于痰湿内蕴,脾胃虚弱。平时喜欢吃冷饮,导致体内湿气过重,脾胃功能受损。湿气困脾,使得脾气不畅,运化失职,水湿在体内停聚,形成肥胖。

我就在五皮饮基础上加减拟方,添加了黄芪、白术来补脾益气,山楂来帮助消化,和其它一些行气健脾祛湿的药材。

在服用过程中,他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小便变得频繁而通畅,这是身体在排出多余水分和湿气;腹胀感逐渐减轻,胃口也变得更好。最重要的是,他的体重开始逐渐下降,肚子上的“游泳圈”也明显缩小了。

就这样前后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从170斤降到了140斤,整个人都精神、轻松了,身体不适也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