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瘀血痛经肥胖(瘀血痛经肥胖的原因)

阳光明媚 0
文章目录:

倪海厦:肥胖就是痰和瘀,三七配橘子皮,化掉身上多处肥肉!

减肥,简直是每个女生心中的“痛”!谁不想拥有修长的腿和纤细的腰呢?可是呢,一到减肥的时候,似乎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越减越胖,让人心累,去健身房,累得像条狗;多吃蔬菜,饿得前胸贴后背,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哎老天!能不能给我一条减肥的“正经路”?

r

我听到中医大咖倪海厦先生的观点,瞬间开了眼!他指着肥胖说:“其实,肥胖就是痰和瘀!”哈?这是什么奇葩说法?听上去有点玄乎,但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咱们不妨深入了解一下,看看这“痰”和“瘀”到底跟咱们的身材有什么关系,以及倪海厦的妙方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

r

图片来源于网络

r

你知道吗,中医一直都有“望、闻、问、切”的传统,其中“望”就是看你的舌头!对,你没听错,你的舌苔可不是随便长的,倪海厦说,舌苔厚厚的、滑滑的,基本上就是痰湿在作怪,想象一下,舌苔就像身体里的一面镜子,照出了咱们的健康状况,若是看到白白的、粘粘的舌苔,恭喜你!这可能是痰湿的前兆,这可不是好兆头

r

咱们的脾胃也像一个“大工厂”,负责消化食物,没有脾胃的正常运作,体内就容易积聚垃圾——也就是那个“痰湿”,就像一个湿漉漉的地方,更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而保持干燥才是健康之道,平时如果你感到肚子胀、没食欲,那可能就是脾胃出了问题了

r

瘀血也是个不容小觑的敌人,它就像汽车上的刹车,如果气血流畅,所有的器官都能得到充分的氧和养分,那人可精神多了,但一旦瘀血形成,不仅会导致肥胖,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痛经、关节疼等,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的状况

r

图片来源于网络

r

那么,如何解决这“痰”和“瘀”呢?倪海厦先生给我们放了个大招——三七配橘子皮,今天我就带你们探讨一下这两位中医界的“明星”是怎么打破肥胖魔咒的

r

橘子皮可不是随便来个干的橘皮就行!咱们要的是“陈皮”,它可是经过阳光晒干、藏了多年之后的宝贵资料,陈皮的好处多得数不胜数,它能帮助消化,化痰,甚至对肺和脾胃特别有好处,如果你觉得肚子里总是满满的、像炸了的气球一样,喝点陈皮水,哇,屁屁都能排得清清爽爽!这就是陈皮的魅力所在

r

但是仅仅靠橘子皮可不够哦,这时候就要提到另一个重磅角色——三七,三七在中医界被称为“金不换”,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活血化瘀,简单来说,三七就像个清道夫,可以让你身体里的“垃圾”都被它带走!想象一下,如果那条血管畅通无阻,肥肉自然就没机会在你身上驻扎

r

图片来源于网络

r

你在市场上看到的三七,不都是粉粉的和颗粒状的吗?我这里跟大家科普下,三七的作用不仅仅是活血通经,在合理的使用下,他还能提高免疫力,改善气色,从内而外地给你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

r

谈到如何搭配,倪海厦先生也很贴心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建议三七和陈皮的比例是1:2,再加一点西洋参,配比是1:3:2,就像是调配一杯鸡尾酒一样,比例调和得当功效会加倍哦!

r

你可能会问:“我是不是每天都得喝这个小调和剂呢?”其实,保持规律性是关键,不过呀,一次饭后喝个两三次,慢慢来,配合锻炼,效率才会事半功倍

r

图片来源于网络

r

除了喝这个药方之外,日常的饮食习惯也不容忽视,少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多吃点清淡的蔬菜水果,比如说白菜、菠菜和各种新鲜水果,这些食物不仅低热量,消化起来也容易,关键是对身体非常友好

r

不过呀,心态也特别重要,减肥不光是身体的追寻,更是心灵的愉悦,如果整天想着减肥瘦身而感到压力,那可就得不偿失,但如果知道如何平衡饮食,在偶尔享受一下美食依然能保持身材这样的感觉那才叫“减肥快乐生活”呢!

r

真的很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减肥之路,从根源上解决肥胖的难题,相信只要你信任专业的指引,结合生活中的健康饮食和锻炼减肥就会变得轻松多了!

r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大家有没有什么关于减肥和中医的问题呢?如果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呀!

r

血瘀则痛,血湿则胖,血亏则虚,血燥则痒,4个中成药补血活血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血瘀则痛,血湿则胖,血亏则虚,血燥则痒,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身上的血液,就像是汽车里面的汽油。汽油充足,没有杂质,汽车才有正常驾驶的基础,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有血液没有杂质、充盈,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健康运行的基础。

如果你有这4种情况,可能就提醒你的血出现了问题,为了防止再引起其他的疾病,今天沈医生就告诉你如何判断,并教你几种中成药,参考调理。

第一个,血瘀则痛,如果你经常觉得头疼,颈椎疼,腰椎疼,肩膀疼,腿脚疼,女性朋友还有痛经的问题,这种疼痛有时候像针扎一样,到了晚上还会加重

平常脸色比较暗,嘴唇和舌头都发紫,舌头上还有紫色的瘀斑,舌头下面的两个血管还很粗,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瘀血阻络了,我们可以参考一个血府逐瘀丸来活血化瘀

第二个,血湿则胖,如果你的体型比较肥胖,体重超过了正常水平,吃得不多,但体重总也下不去,有的人还在医院里检查出了高血脂,高血糖等等疾病,舌头上面有齿痕,舌苔也比较厚,这个时候就可能是湿气入血分了,我们可以参考一个参苓白术丸来化湿运湿

第三个,血亏则虚,如果你经常觉得身体很虚弱,做什么都没力气,能躺着就不坐着,头晕眼花的,脸色没有什么血色,女性朋友还会月经量少,月经颜色淡,舌头伸出来一看,整个舌头也是发白,没有什么血色,也没什么舌苔,整个时候就是我们气血亏虚了,

所以导致我们的身体很虚弱,我们可以参考一个八珍液,来补气养血,把亏损的气血补起来。

第四个,血燥则痒,如果你经常觉得头皮,皮肤发痒,皮肤干燥,抓挠的时候,还会有表皮脱落,甚至嗓子也会又干又痒想要咳嗽,经常觉得口渴,喝了很多水也没用,有时候还会急躁,失眠,这个时候可能就是燥邪入血分了,需要我们养血润燥,可以参考一个大补阴丸,来滋补阴血,润燥养血。

以上就是沈医生分享的,阴血出现问题,在我们身上的4种表现,看看你属于哪种吧。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只是推荐分享,具体到每个人的用药方法,还是要建立辨证的基础上,没有医生的辩证指导,就不要随意用药了,以免伤害自己的身体。

巨大子宫引起的月经量多、痛经、贫血,不用激素、手术和铁剂。

#真相来了#

6月份末开始治疗的一例50岁女患,因为巨大子宫,年轻时就月经量大、经期时间长、月经经常后期、痛经。曾用激素强制性停经,但是再次来月经的话,那简直就是一次灾难级别的大出血。也曾刮宫,但也不解决根本问题,后来妇产科医生建议患者:反正也50岁了,干脆切除子宫吧!患者未同意。

本次来诊,月经后期1周余,痛经、经前乳房胀痛、中度贫血,正服用铁剂,纠正贫血。以前也到处喝中药,效果均不理想,这次也是实在没办法了,试试看吧!

来诊后,我予患者开中药,患者喝了一个月,并嘱患者停用铁剂。患者半信半疑,我说:“你放心,我有把握才让你停用铁剂的。”

再次来月经,经前无乳房胀痛、无声无息就来月经了,无痛经、月经准时,未拖后,但是月经量和时间无明显改变,月经后一周化验血常规:

4月份经后一周,血红蛋白:89,平均红细胞体积:69.8,平均血红蛋白:19.7

5月份经后一周,(服用一个月铁剂):血红蛋白:109,平均红细胞体积:76.12,平均血红蛋白:22.52

6月份经后一周,(停用铁剂差不多1个月):血红蛋白:99,平均红细胞体积:76.52,平均血红蛋白:23.32。

再次收到患者反馈,是9月初。

因为最近休假,也未予患者调方,她就最后的一个方吃4个月,应该调方了。

结论:

1.服用中药,同时停用铁剂,血红蛋白较前下降了10,但未像之前降到89,可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服中药后都比服用铁剂时增高。所以中药治疗贫血,效果较铁剂好。

2.患者曾经去血液科,看用不用做骨穿,怕是血液病。‍问明患者病史后,血液科主任说:“不用骨穿,就是月经量大,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缺铁贫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看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你这几项都低,就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你没化验血清铁,化验了,血清铁也会是低的,西医补铁剂是最有效的治疗。”

3.从中医讲,“金石之类药物久服损伤胃气”,所以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铁剂后,会出现便秘、胃部不适。

《保生要录·论药石》或问曰:夫金石之药,埋之不腐,煮之不烂,用能固气,可以延年。草木之药,未免腐烂,焉有固驻之功?

答曰:夫金石之药,其性標悍而无津液之润,盛壮时未受其害,及其衰弱,毒则发焉。夫壮年则气盛而能制石,滑则行石,故不发也。及其衰弱,则荣卫气涩,则不能行石,弱则不能制石,无所制而行者留积,故人大患焉。无益而损,何固驻之有!

或问曰:亦有未虚而石发者乎?

答曰:忧恚在心而不能宣,则荣卫涩滞不能行,石热结积而不散,随其积聚发诸痈疮。又有服石之人,倚石热而纵佚,恃石势而行乃不晓者,

以为奇效,津液焦枯,猛热遂作,洞釜加戮(生火做饭也),罕不焦然!

问曰:金石之为害若此,农皇何以标之于《内经》?

答曰:大虚积冷之人,不妨暂服、疾愈而止,则无害矣。

又问曰:石势標悍,脏衰则发,今先虚而服石者,岂能制其势力乎?且未见其害何也?

答曰:初服之时,石势未积,又乘虚冷之甚,故不发也。

又问曰:草木自不能久,岂能固人哉?

答曰:服之不倦,势力相接,积年之后,必获大益。夫攻疗之药,以疾差而见功;固驻之方,觉体安而为效。形神既宁,则寿命日永矣。

4.中医的贫血,属于“虚劳”范畴,是指脾统血,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常,不能化生气血,而月经量大,时间长,也是脾摄纳功能失常所致,所以“调脾”是根本。

中医五脏相关,养肝、补脾、益肾是根本。

5.月经过多:本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病程日久,并致气随血耗,阴随血伤,或热随血泄,而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之象,如气虚血热、气阴两虚而夹血瘀等证。

本病最为多见的是瘀热互兼。因为在肾心肝气郁的病变中,一方面肾虚偏阴,由于月经过多耗伤阴血,故而肾虚偏阴更加明显,程度加深。而另一方面,心肝气郁得阴虚而易化火,化火后将形成血热,在心肝气郁的传变过程中,得肾阴虚偏阳,而易致血滞成瘀。

血热与血瘀合并,致成瘀热或者成热瘀。病程日久,气随血耗,阴随血伤,或热随血泄而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的错杂病变。

6.经期延长:从病变角度而言,主要在于“瘀热”,尤以瘀为主,但亦关系到肾虚与子宫固藏的问题。所以在治疗上必须排除子宫残存的血瘀,才能保障子宫正常地固藏。然而此残存的血瘀,不同于一般血瘀,单纯的祛瘀药有时并不能达到排瘀的目的,在部分患者还会引起出血增多,经期变得更长。何以如此,盖因此瘀与肾阴阳失衡有关,与子宫的藏泻有关,而且这种瘀血为膜样性血瘀,由肾阴阳失衡,特别是阴虚及阳虚所致。阳虚所致膜样血瘀具有脂膜与血瘀相合的特点,在有阴阳转化保持月经周期性的前提下才能排除,但必须与补肾相结合,与收缩子宫相结合。治疗子宫冲任,原本就有通涩并用,补理兼施的方法。

经期延长属于黄体萎缩不全。黄体萎缩不全,可引起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若以经期延长为主者,则可按经期延长辨治,主要抓住心肝郁火论治,但亦必须照顾到血瘀。

西医认为,由于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子宫内膜由于激素水平的失衡,不能按时脱落,而呈不规则地脱落,使出血期延长、血量增多,又称子宫内膜脱落不全。

但我体会,对黄体萎缩不全, BBT高温相该下降而不顺利,或下降幅度偏小者,应清心肝之郁火,结合化瘀调经之品才能取效,平时着重游肾调心肝气血以治之。

7.崩漏:

崩漏病证是月经病中一个常见的比较大的病证。对此我们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除了上述的资料外,我们将对其病因病理,及青春期崩漏、围绝经期崩漏的特点作进一步论述。

崩漏列入月经病中,实际上已基本明确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就其出血而言,可以区分为原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继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医源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所谓原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子宫无器质性病变,而生殖调节功能失常,亦即是本处所指的崩漏。

所谓继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子宫的出血症状直接由身体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如某些血液病、甲状腺功能失常等。

医源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证近年来也常有所见,多在应用激素(如E2、 P)或者避孕药治疗顽固性月经过多后,由激素应用不当而致子宫非周期性不规则出血。也可由饮食不当,偏嗜择食,或某些不良食物刺激性强的物品,以致体內阴虚火旺而致。

对无排卵性功能性崩漏的观察,病机主要在于肾阴虚。

阴虚是本病证最主要病变,且与两个方面关系较大。其一是年龄关系:青春期肾气初盛,天癸至而未充,因此肾阴虚;围绝经期肾衰天癸竭,肾阴自然虚。其二,是精神心理因素:心、肝、脑皆需肾阴癸水滋养,紧张烦躁等易致火动,火动则阴虚。

但是在出血期,本病以瘀结与血热为主,而瘀结、血热是阴虚病变发展的结果。

如下面的病机所示:

阴虚及阳→阳亦不足→膜瘀→瘀结

肾阴虚(癸水不足)阴虚阳旺→化火→血热→搏血

阴虚→血少子宫冲任失养→不藏

以上三点均导致出血。

可见在崩漏的出血时期,瘀结占据血室,致血不归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西医学采取刮宫的方法清除膜瘀(即膜样性血瘀)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这一点,是帮助我们深层次地认识到瘀结为主要病变的客观证据。但在临床症状上也的确见到血热阴虚的存在,运用滋阴清热也的确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从而也证实了崩漏出血期的

存在着综合因素,但肾阴虚癸水不足,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崩漏日久,由于阴虚必及其阳,再加上大量耗损阴血,阴虚则阳更弱,血耗则气亦不足,所以其病情发展必然导致阳气的虚衰,由阴刷转为阳崩漏,呈现整个身体的虚衰,这是本病发展的一般结果。在崩漏病情发展过程中务必注意到心肝脾胃的变化。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异常同样表现在崩漏病证中。

肾阴癸水的不足及其消长运动的不良,除肾的因素外,与心有着很大的关系。

青春期中学生与围绝经期妇女,凡心理紧张,心情烦跳,睡眠过晚、过差者,其发生崩漏的比例不仅多,而且发作亦较严重,说明心火心神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其次是肝郁,肝体阴用阳,为阴中之阳脏,最易产生肝郁,肝郁之后得阴虚而易化火,所以郁火也是本病中常易见到的兼夹因素,在围绝经期前漏中至关重要。

脾胃为后天之天,气血化生之源,崩漏必耗气血,营血既耗,气分亦弱, 自然影响脾胃,出现脾胃气虚运化不良的状态。脾胃者,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而且又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因此脾胃气虚,虽为崩漏出血的结果,但倒果为因,反过来又必然影响到子宫冲任的固藏与统摄血液,从而可以加剧出血。

因此,将气虚作为崩漏的主要证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在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失调下所致的肝郁脾虚的病变,常常可以产生脂浊、痰湿、血瘀、气火等病理物质,因此在反复发作的崩漏患者中,同时亦出现肥胖、浮肿、多毛、痤疮等病证,从而使病情的变化更为复杂。围绝经期崩漏的辨治特点

围绝经期功血,是因卵巢功能退化而导致的,即在前人所谓肾气衰、天癸竭的衰退过程中发生。

但围绝经期者,由于心理的稳定性差,整体体质的下降,故在辨治中必须注意心肝郁火偏多,脾胃虚弱者亦不少,而上热下寒者更为常见,其瘀结成癥者亦较为多见。

对围绝经期晚期或中期者已不适用调周法来固本复旧,其固本复旧的重点应转为调理脾胃与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