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老人性(肥胖老人性迷糊t血衫)
非常危险!高龄老人“阳了”一定警惕这种情况!
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应该如何监测?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
针对网友关心的
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救治问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
做进一步解读
为什么老年人感染后是引发重症的高危人群?
李燕明介绍,冬季天气寒冷,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老年人是脆弱人群,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重症的高危人群。冬季还是流感高发季节,它的重症也多发生于老年人,再加上现在新冠病毒感染,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感染后的重症比例较其他人群明显为高。
老年人感染后应该如何注意监测?
老年人在家里一旦出现了发热,或者新冠的感染,一定要加强监测,特别是加强家人的关注。因为老年人相对年轻人对机体异常的反应可能不是这么明显,比如有些老年人已经体温升高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烧了。
李燕明介绍,老年人感染新冠后有可能会发生“沉默性缺氧”。家人觉得他的呼吸状态似乎还可以,还是挺平稳的,但是血氧饱和度可能已经比较低了。特别提醒陪护失能老人的朋友,一定要监测老人的体温、心率、脉搏,还有外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果这几项的指标都相对稳定可能关系不大,如果出现特别是血氧饱和度下降,要及时就诊。就诊越早,救治的成功率也就越大。
老年人感染后,出现哪些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是独居的老人,自己要了解自己身体整体的情况,包括基础的心率、血压、脉率、呼吸、外周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一定要密切监测,出现恶化及时就诊。
要注意观察老人一般生活情况的变化,比如是不是能够很好的进食,大小便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尿失禁,有没有小便量明显的减少等。
特别要注意老人的精神状态。李燕明介绍,因为老人有时候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如果老人出现明显的嗜睡,交流障碍,不认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表达没有逻辑等情况,都是一些危险的信号。
李燕明表示,家有老人感染新冠后,如果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或加重,包括精神状态明显不好,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了一些新的异常,比如本来没有呼吸困难,现在出现了呼吸困难等也需要及时就医;
合并像慢阻肺、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之后,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当出现基础疾病加重的时候,也需要及时就诊。
李燕明提醒,大于80岁,基础疾病特别严重,平时控制得不好且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的老年人,一旦感染后,家人在观察照护的时候,要更加细心,出现问题更要及时就诊。
张文宏:应警惕高龄老人的“沉默性缺氧”
12月21日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演讲中提及,应警惕高龄老人的“沉默性缺氧”。
什么是“沉默性缺氧”?
张文宏注意到,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他举例说,九十多岁的老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发现异常时已经缺氧很长时间。特别是子女忙碌、由阿姨照顾的老人,这种“沉默性缺氧”的风险可能更高。
遇到“沉默性缺氧”该怎么办?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曹彬建议,脆弱人群应尽早在发病初期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并且准备指夹血氧仪进行重症监测。他提到,有的老人在严重低氧(甚至血氧饱和度低于70%)时仍没有明显的胸闷、呼吸困难,“这是非常危险的,需要立即吸氧。”
“如果缺氧短时间内不能得到纠正,病人很容易进展到危重症肺炎。”张文宏强调,一定要将发现重症风险的关口往前推,建议居委会或企业可以给每个有老年人的家庭送一个脉搏血氧仪。
老人还需警惕病毒性肺炎
曹彬称,中日友好医院统计的近期部分奥密克戎轻症病例显示,大部分病人5到7天就可以核酸转阴,七天以上转阴的只有10%。而重症意味着引起死亡的潜在可能,包括基础病的加重(如肿瘤、脑出血、脑梗、肝硬化、尿毒症等)。
“我们也看到大量病人的重症确实是由于病毒性肺炎造成,多发生在脆弱人群,比如65岁以上老人、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等,但最可怕的是,没有明显基础病的病人,也可以引起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在曹彬分享的四个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病例中,就有一位50岁无明显基础疾病的男性,还有一位48岁男性接种过三针疫苗,但有肥胖和十年高血压病史。
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的特点是,往往在感染后一周,在影像学上显示特征性,即双肺弥漫性毛玻璃影。“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危重症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需要俯卧位机械通气,甚至发生病毒引起的休克。”曹彬说。
张文宏指出,判断症状是轻还是重,主要看有没有高热。高热连续几天不退,或是呼吸困难,都是比较重的。评估病情的客观指标,则是血氧饱和度的检测,低于93是比较危险的,低于95要警惕,需要及时就医。同时也要测脉搏,如果脉搏很快,则需担心肺部、心脏是否受到了影响。
曹彬表示,发展到重症需要插管时,病人生存机会较小,目前比较受认可的是俯卧位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而全程接种疫苗、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做好血氧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防重症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该怎么做好预防?
22日,张文宏在直播中提及,摄入营养对于老年人防治新冠肺炎来说很重要。“蛋白的摄入、营养的加强,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这样一旦他们感染了新冠,也能有比较强的身体抵抗力。”
张文宏建议,在当前新冠感染发生率较高的情况下,老年人群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健康状态,一是靠营养的摄入和加强,二是要减少感染的机会,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有必要增加适当的锻炼或一些户外活动,如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出来走走,但不要聚集,出来时务必要戴口罩,这样就可以做到身心愉悦。
另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段时间务必储备好药物,尽量减少去医院的频次,就诊次数越少,被感染的风险越低。
那么,“阳康”后多久可以去看望老人和孩子?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表示,去看望老人和孩子,和什么时候我们真正完全恢复,体内不再带有新冠病毒有关系。如果老人有一些严重的基础病,或者是年龄确实很大,那看望老人的时间越延后越好。一般距离最初发现自己生病,到去探望老人的时间要长于10天,最为稳妥。
综合:广州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
来源: 厦门广电
体重和寿命的关系被发现?新研究:80岁后,老人胖一点或更长寿
刘大爷今年刚好过80岁大寿,虽然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很好,身高一米七,体重也有90多斤,眼不花,耳不聋,每天还能吃4碗饭。
就在半年前,刘大爷听说老年人瘦一点比较好,对长寿有好处,很多长寿老人都是精瘦精瘦的。于是刘大爷开始有意识地减少饭量,减肥减了小半年,刘大爷忽然在家里晕倒,随后被家人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营养不良、低血糖。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体重也随之飙升,多说人太胖容易得病。然而一米八的刘大爷,为了保持身材,刻意节食,反而还晕倒住院。老年人身材真的不能过胖吗?刘大爷算胖吗?到底多胖才算胖呢?
其实用来衡量胖瘦有一个标准,那就是BMI体质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体质指数 = 体重(千克)÷身高(米)²
对于中国成年人而言:
BMI<18.5为体重过低
18.5≤BMI<24为体重正常
24≤BMI<28则为超重
BMI ≥28为肥胖
按照公式,如果一个男性/女性身高170cm,体重应该在53.4kg~69kg。如果身高在180cm,体重应该在59.9kg~77.7kg。按照刘大爷的身高和体重来看,原本就已经偏瘦了。
二、重磅新研究:80岁以后,胖的老人或许更长寿4月25日,发表在《自然·衰老》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施小明团队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于老人而言,过瘦并不见得是好事,80岁以上老年超重或者肥胖或许更长寿。
这项研究随访时间长达20年,共纳入中国23个省,27026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2165例死亡事件,其中2389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468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
通过数据总体来看,对于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死亡风险呈现反J型趋势。即随着BMI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步递减,当超过临界点后,随BMI增加,各种原因的死亡风险保持平稳。
具体数据分别为:
1、BMI达到29.3kg/㎡时,全因死亡率最低;
2、BMI达到26.5kg/㎡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3、BMI达到30.6kg/㎡时,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也就是说,对于老年人群,肥胖者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低。研究作者团队认为,这可能与超重或肥胖者,往往有着更好的营养状态有关。
三、老人太瘦为啥不好?不少老年人认为身体过胖,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异常。但其实,老年人身体偏瘦,同样对健康不利。
1、营养不良
偏瘦老人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会较低,体质相对较弱,对疲劳的耐受能力差,常常会感觉到精神不振,容易出现疲惫和头晕的现象。
2、免疫力差、体质虚弱
过瘦的老人由于营养跟不上身体需求,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干扰,体质比较虚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小病小痛不断,尤其是换季的时候,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较弱,易遭到病毒感染。
3、更容易疼痛
脂肪是内脏和皮下组织的保护器,起到支撑、缓震的作用。精瘦的老人没有足够的脂肪作为骨骼的缓冲物,走路或久坐时,膝盖、脊椎等器官容易磨损,感觉到疼痛。
4、生病难痊愈
身体过瘦,体内存储的能量物质较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的消耗性折磨,使疾病的康复时间延长。
5、怕冷
脂肪除了是能量仓库,也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过瘦的人,对于外界寒冷耐受度,往往比胖人更低。
由于生理机能的改变,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加,自然而然会出现消瘦现象,尤其是在不加强营养的前提下,身体很容易变瘦的。但如果体重短期内下降幅度过大,就要考虑是否以下几种可能:
1、癌症
恶性肿瘤在早期大多无典型症状,体重减轻可能是部分恶性肿瘤的唯一症状,如果是老年患者更应警惕。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如发现以上情况,建议及时进行糖尿病相关筛查。
3、甲亢
甲亢也会引起消瘦,如果同时合并饭量增加,体重却骤减,还伴有手抖、易怒、多汗等,就要高度怀疑甲亢的可能。
4、消化系统疾病
体重下降,也与消化道疾病有关,如慢性胃炎、不完全肠梗阻、慢性结肠炎等,都可影响患者正常进食,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体重。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天凤主任医师表示,如果没有合理原因,体重在半年到一年间,减轻4.5——5kg,或是总体重下降5%,就属于比较反常的情况,一定要注意。
体重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学会科学管理体重,不追求过瘦,也不能不干预身材,任其发展。让自己身体舒服的体重,就是健康体重。#头号周刊##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参考资料:
[1]《自然·衰老:千金难买老来瘦?No!中国疾控中心团队发现,8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全因死亡和非CVD死亡的风险更低》.奇点网.2022-05-28
[2]《体重不明原因下降,可能是这些疾病导致的》.重医大附三院内分泌疾病中心.2018-12-03
[3]《体重突然下降并不是什么好事 可能是这些病惹的祸!》.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6-12-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危险信号!高龄老人“阳了”一定要注意
老年人感染新冠后,
应该如何监测?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针对网友关心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救治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做进一步解读。
为什么老年人感染后是引发重症的高危人群?
李燕明介绍,冬季天气寒冷,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老年人是脆弱人群,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重症的高危人群。冬季还是流感高发季节,它的重症也多发生于老年人,再加上现在新冠病毒感染,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感染后的重症比例明显比其他人群高。
老年人感染后应该如何监测?
老年人在家里一旦出现了发热,或者新冠的感染,一定要加强监测,特别是加强家人的关注。因为老年人相对年轻人对机体异常的反应可能不是那么明显,比如有些老年人已经体温升高了,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烧了。
李燕明介绍,老年人感染新冠后有可能会发生“沉默性缺氧”。家人觉得他的呼吸状态似乎还可以,还是挺平稳的,但是血氧饱和度可能已经比较低了。特别提醒陪护失能老人的朋友,一定要监测老人的体温、心率、脉搏,还有外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果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要及时就诊。就诊越早,救治的成功率也就越大。
老年人感染后,出现哪些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是独居老人,自己要了解身体整体的情况,包括基础的心率、血压、脉率、呼吸、外周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一定要密切监测,出现恶化及时就诊。
要注意观察老人一般生活情况的变化,比如是不是能够很好进食,大小便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尿失禁,有没有小便量明显减少等。
特别要注意老人的精神状态。李燕明介绍,因为老人有时候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如果老人出现明显的嗜睡,交流障碍,不认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表达没有逻辑等情况,都是一些危险的信号。
李燕明表示,家有老人感染新冠后,如果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或加重,包括精神状态明显不好,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了一些新的异常,比如出现呼吸困难等也需要及时就医;合并像慢阻肺、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之后,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当出现基础疾病加重的时候,也需要及时就诊。
李燕明提醒,大于80岁,基础疾病特别严重,平时控制得不好且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的老年人,一旦感染后,家人在观察照护的时候,要更加细心,出现问题更要及时就诊。
警惕老年人“沉默性缺氧”
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曹彬建议,脆弱人群应尽早在发病初期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并且准备指夹血氧仪进行重症监测。他提到,有的老人在严重低氧(甚至血氧饱和度低于70%)时仍没有明显的胸闷、呼吸困难,“这是非常危险的,需要立即吸氧。”
曹彬称,中日友好医院统计的近期部分奥密克戎轻症病例显示,大部分病人5到7天就可以核酸转阴,七天以上转阴的只有10%。而重症意味着引起死亡的潜在可能,包括基础病的加重(如肿瘤、脑出血、脑梗、肝硬化、尿毒症等)。
“我们也看到大量病人的重症确实是由于病毒性肺炎造成,多发生在脆弱人群,比如65岁以上老人、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等,但最可怕的是,没有明显基础病的病人,也可以引起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在曹彬分享的四个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病例中,就有一位50岁无明显基础疾病的男性,还有一位48岁男性接种过三针疫苗,但有肥胖和10年高血压病史。
据曹彬介绍,新冠疾病的严重程度由病毒感染和宿主反应共同决定,直接机制是病毒感染、复制造成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间接机制是宿主异常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继发性器官损伤。
综合 |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报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