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瓦罐病
朱棣次子朱高煦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焖鸡”?
靖难之变朱高煦曾立大功,为什么却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焖鸡”?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弟弟,他生在帝王之家,养尊处优,曾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是个不世出的军事人才。
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朱高煦一心谋取皇位,成祖在位之时,机巧算尽争夺太子的位置,仁宗、宣宗时期也同样不安分,甚至起兵反叛,却被宣宗轻易摆平。戏法玩到最后,朱高煦被铜缸扣住,活活烤死在缸中。
年轻时代,玩世不恭
每个人都年轻过,谁都想无拘无束地生活,朱高煦也不例外。生在帝王之家的朱高煦衣食不愁,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而他从小就不是个安分的孩子,经常惹是生非。
史料记载:
“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曾要求亲王的儿子到京城学习,这本是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学识。朱高煦却不以为然,他傲慢轻佻,也不用心学习,朱元璋对这个孙子也比较厌恶。好在嗜杀朱元璋对子孙还是不错的,假如朱高煦要是个权臣的儿子,这个玩法,必死无疑。
朱高煦的性格比较凶悍,什么都不太当回事,加上身后有个强势的老爹,更加肆无忌惮。朱元璋去世后,朱棣令朱高煦去京城祭祀先祖,徐辉祖知道这个外甥十分不靠谱,偷偷告诫他要注意言行。
把长辈的话当成耳旁风,这是朱高煦的一贯做派,不仅如此,朱高煦还偷了徐辉祖的马,回程的时候朱高煦还随意杀死沿路官民百姓。年轻的朱高煦就像是个地痞恶霸,仗着家里的权势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靖难之役,立下大功
品行不端正不代表不会打仗,朱高煦是难得的猛将,在靖难之役中帮朱棣多次脱险,是数一数二的功臣。
史料记载: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
朱棣的两个儿子分工不同,朱高炽主要负责守卫大本营,而朱高煦跟随朱棣发动进攻。建文二年,白沟河之战,朱棣对阵李景隆60万大军,李景隆虽然愚钝,而手下将领瞿能父子、平安等将领皆是能征善战之辈。
对于朱棣此战是一场硬仗,瞿能父子勇武过人,朱棣换了三次战马,刀都卷了刃,仍无法退敌。关键时刻,朱高煦率领数千骑兵赶到,救了朱棣,也挽救了败势,斩杀瞿能父子,一举击败南军。
在关键战役中,朱高煦多次扮演了救火队长的角色,临危不乱,出奇兵击败对手,可见其作为一名军事将领还是可圈可点的。
谋求皇位,多次失败
战争结束,朱棣继位,江山在握,剩下的就是接班人问题了。朱高煦考虑的则是如何抢来皇位,皇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很多人都想把皇位据为己有,朱棣如此,朱高煦同样如此。
挡在朱高煦面前的这是他的哥哥朱高炽,在这段时间内,朱高煦的主要敌人变成的哥哥,源自朱高炽比他生得早,命中注定朱高煦无法当上太子。
朱高炽为人忠诚宽厚,只是长相不佳,生得一副肥胖的身材,年幼还曾有小儿麻痹等疾病,走路都要有人搀扶。朱高煦则不然,长得高大魁梧,一表人才、所以他十分不服气,于是乎朱高煦想方设法诋毁哥哥。
为了表现自己,朱高煦同样跟随着朱棣北伐,而他的目的则是靠近老爹,以便于说朱高炽的坏话。朱棣是了解大儿子的,憨厚老实的朱高炽是不会干出出格的事的,不过朱高煦不停在朱棣耳边扇风,长此以往也让朱棣开始怀疑朱高炽有异心。
史料记载:
“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
支持太子的解缙、黄淮等人也因朱高煦的诬陷,下狱或被害死。只是无论朱高煦多努力,朱高炽还是顺利继位了。时局在不停变动,很快仁宗去世,朱高煦再次看到了机会。
太子一般驻守南京,朱瞻基得知父亲去世,急忙赶到京城。朱高煦则在路上安排人截杀朱瞻基,不知是朱瞻基走的太快,还是朱高煦没有安排好,两队人马竟然岔开了,朱高煦计划落空,朱瞻基顺利继位。
朱高煦一心夺取皇位,但运气一直不在他身边,无论他如何努力,命运的天平总不会偏向他。
起兵谋反,死于非命
皇位在朱高煦眼前晃来晃去,就是跟他无缘,愤懑的朱高煦再也忍不住了,如今已经四十六岁了,于是朱高煦决定起兵造反。
朱高煦想同朱棣一样,干掉他的侄子朱瞻基,只是朱高煦比他老爹的水平差太多了。起兵造反岂非儿戏,此时的朱高煦已经不是亲王,而成为朝廷的反叛,一旦失败不仅身败名裂可能还会丢掉脑袋。
事实上,朱高煦根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他本以为朝廷会派遣将领来平叛,不过得到的消息却是朱瞻基御驾亲征。朱瞻基聪明绝顶,张辅曾要求前去平叛,朱瞻基否决的张辅的建议,而亲自率兵出征,一方面可震慑朱高煦,令其马上投降,另一方面可以杀鸡儆猴,警告一下心怀不轨之人。
史料记载:
“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大惧。乃密遣人诣行幄,愿假今夕诀妻子,即出归罪。”
朱瞻基到了乐安城,便命人劝降朱高煦道:“现在投降还不晚,如若不听,城中自会有人抓住你,来邀功,那时候就晚了!”几句简单的威胁话语吓得朱高煦惊恐万分,很快朱高煦偷偷投降了,这仗还没打就结束了。
朱高煦看似人高马大,却是个十分胆小懦弱之人,想不通的是胆子这么小,怎么就敢造反,想来之后的朱高煦一定十分后悔。纸醉金迷的王爷生活不过,偏偏要造反,实在令人想难以理解。
明宣宗朱瞻基也没有立即杀掉朱高煦,而是废为平民,软禁在宫中。俗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一次,朱瞻基去看叔叔朱高煦,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脚,绊倒了朱瞻基,这下子皇帝怒了,朱高煦死期到了。
朱高煦像瓦罐焖鸡一般被活活闷死,他的儿子也全部处死。这就是朱高煦的结局,既荒唐又可悲。
朱高煦野心很大,而能力不足,胆子很小且人云亦云。如果朱高煦甘心做个亲王,一生荣华富贵可以保证,这是多少人一生的梦想,但他放弃了。
朱高煦的一生并非是个笑话,他是个活生生的人,虽生在王侯之家,却生不逢时,运气极差,为了皇权他一次次失败,还能一次一次从新站起,也同样不易。只是朱高煦缺少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勇气,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就需要改变思路甚至改变自己,生命和梦想哪个更重要,只有自己去权衡了。
不过生在帝王家,有些事也由不得他……
《侯卫东官场笔记》中胖人的麻烦
《侯卫东官场笔记》中胖人不少,所以写了不少肥胖,高血压,中风的人和事,读来颇为感叹。
大概是生活条件好的过,如今的人,肥胖者居多。不光是中年人肥胖得多,连最应该爱美的年轻姑娘,胖子也不在少处,年轻男胖子只有更多。老年人肥胖的比例也是相当大!
怎么减肥?一是管住嘴,二是迈开腿。
问题是现在的人管不住嘴,而且日日膏粱厚味,吃的多了,吃的口味重了,稍微清淡一些,就口里淡出鸟来,瞄着烧烤、火锅这些口味更重的食物前进,越吃越想吃,越吃盐越多,岂不身材越来越胖,体重越来越高?
现在人的锻炼意识是比较强了,锻炼的方式也多了,但是说句实话,年轻人忙于996,忙于715,哪有时间锻炼?报复性熬夜还来不及,锻炼啥?
中年人负担更重,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体不太好,要对老人堂前尽孝,要对儿女尽职尽责,工作上兀兀穷年,加班加点,家庭中负累前行,哪来的时间锻炼?
只有那些儿女交代了,亲人不需要奉养的老人,有点时间在公园里溜溜达达,高速上努力跑团,广场上舞东舞西,还惹别人的眼。
不容易啊!
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吃了睡,睡了吃,一定胖
刘光芬高兴得手忙脚乱,还未到吃饭时间,已弄了满桌子的菜。侯小英在学习班,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不仅未瘦,还长了肉,看见满桌的菜,她就夸张地叫道:“老妈,我要减肥,坚决不吃猪肉。”
2、肥胖有百害而无一利,关键是瘦不下去
侯卫东没有说实话,只道:“刚看了篇报道,人胖了百病缠身,你看看你,腰比爸粗多了,得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就麻烦了。”
3、天天坐着容易胖,胖了血压就高
接到小佳的电话。她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张远征道:“老头子,我们出去看家俱。别天天老坐都着,血压高了,看你肚子也挺起来。”
张远征正在看NBA,眼睛舍不得从电视画面上收回来,他从厂里出来以后,由于家庭条件尚可,就没有出去工作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坐着坐着,他肚子慢慢鼓了起来,他望了望窗外,道:“外面好冷,我们明天早上去看。”
陈庆蓉不容置疑地命令道:“一天就知道看NBA,连录相也看得这么起劲,快看成傻子了,跟着我去转商场。”在家中,陈庆蓉说话就是决定,张远征尽管不愿意出去,磨蹭了一会,还是站了起来。
二、如何让身体更健康?
1、忙碌归忙碌,心里不忙,无事人睡得安然觉,瘦是福气
他看着张远征略显肥胖的身材,叹息一声道:“在厂里的时候,张远征和我都是竹竿身材,现在他发福了,还是生女儿好,嫁个有钱人,也不用这把年纪还给农民打工。”
旁边一人道:“前年别人结婚的时候,你还在嘲笑张家女儿嫁到专县去了,现在怎么开始羡慕别人。”
瘦老头道:“此一时彼一时,听说他那女婿是县里的什么官,肯定也贪了不少钱,说不定那天就坐牢了,我是踏踏实实工作,晚上睡得着,白天吃得下。”
2、心情好,没有压力,工作虽然忙,吃胖很简单
看着脸色红润的侯卫国,侯卫东开了一句玩笑。“大哥,嫂子怀孕吃得好,你是不是跟嫂子抢食,比半年前至少长了十斤肉,这样下去有损沙州刑警的光辉形象。”
“这是天大的冤枉,今年市委政法委提出了破积案的要求,市局压力很大,我天天泡在案子上,熬夜是家常便饭,但是人却长胖了。”侯卫东说到这,脸上有些幸福之感。
3、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腿,大块肥肉不健康
这时,几道益杨菜被端了上来,望着切成大块的肥肉,易中岭道:“趁热吃,这肉莫嫌肥,我们小时候哪里吃得到,过年过节吃一次,那记忆是太深刻了。”
易中岭家里条件比易中成家里稍好一些,有一年。易中成过年没有吃上这种烧肥肉,还是易中岭父亲端了一小盆过来,易中成一家人这才沾了点油腥子,易中成印象中,那是最好吃了一顿肉,家中姐弟一人分得两块,肥肉在嘴里冒油的滋味是无比的美妙。以至于这些年吃过的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当年的一嘴肥肉。
4、大鱼大肉不健康,清淡一些才味甘
小招待所所长朱大江走了进来,他满脸堆笑地给侯卫东递了烟,报告道:“今天晚上安排了一份土鸡汤。从乡下捉地正宗土鸡,用瓦罐慢火熬出来的,绝对正宗,红烧了一条鲤鱼,另外配了一份凉拌金针茹。一份炝炒莴笋。都是昌全书记喜欢吃的菜。”
朱大江见侯卫东不说话,道:“菜少了些。昌全书记要求得很严,安排大鱼大肉要被批评,这些菜清淡,符合昌全书记口味。”
5、日日膏粱厚味,不如米粥一碗,老咸菜也不好
下班之时,周昌全问道:“小侯,今天晚上有什么安排?”侯卫东笑着道:“今天晚上只有茂云地区来了一位副专员,由市政府接待,没有其他客人了。”
周昌全露出轻松的笑容,道:“难得啊,今天终于可以回家吃顿饭了。”他亲自给家里打了电话:“今晚我要回家吃饭,什么也别做,就给我熬点粥,炒点老咸菜。”
他兴致挺高地对侯卫东道:“现代人天天大鱼大肉,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是拿着身体去干革命,真想早些解甲归田,过上平静的田园生活,这是我的理想啊。”
6、天天步行半小时,至少多活十年
等到济道林离开,侯卫东忍不住又将香烟拿了出来,还没有点燃,就见到周昌全也提着手包出现在街道对面,他连忙跑了过去,不由分说地接过手包,道:“周书记,我明天还是和马波过来接你。”周昌全摇摇手,道:“不必了,每天步行半小时,至少可以多活十年,以前太依赖汽车了,这几天早上走走路,精神状态还真不错。”
7、走走才健康,但领导干部全步行,也不现实
周昌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个疯狂的岁月,很有政治敏锐性,他高度重视三讲教育活动,除了正常的程序以外,还在市级领导机关中发起了“三讲教育,从小事实事做起”的号召,他首先提出了取消公车接送领导上班制度,并于当天晚上就步行回家。
市委书记带头,又在这种氛围之下,沙州市级领导紧跟着步行上下班,很快,这种做法就得以推广,部门和县里的所有处级干部们都开始走路上班,这亦成为了沙州市的一条风景线。
8、生活水平好了,身体依然瘦削,难得很
有了早上的经历,再看到周昌全,侯卫东便有些感慨:“周昌全在机关熬了三十年,仍然保持着略显削瘦的身材,并没有被酒肉侵蚀,难怪思维清晰,精力旺盛。”
9、张小佳才不走路了,她是假撇清
第二天一早,小佳刚刚走到单位,办公室李主任就笑眯眯地走了过来,道:“张科长,来得这么早啊。我记得你是住在新月楼的,走路得有四十来分钟吧,挤公车太麻烦。”
小佳笑道:“每天走路对身体有好处,我节约去健身房的费用。”
10、天天吃好的,喝好的,不动弹,必然发胖,身体机能下降
老年人身体比年轻人还好,谁锻炼谁知道
在中庭里有许多老人在锻炼,把这些体育器材占据得差不多了,只有单杠周围没有人,玩单杠难度高。弄起了费劲,老头老太太们怕伤了身体,自然也就没有兴趣。
侯卫东跃跃欲试地来到了单杠旁,以前在沙州学院之时,引体向上他一口气能做四十来个,来回大旋能连续做五个,离开学院以后,他就没有再做过引体向上,但是底子在哪里摆着,他还是很自信。
但是结果却令侯卫东沮丧。前十个引体向上还有模有样,从第十一个开始,他就如一条蠕虫在单杠上挣扎,双腿一阵乱蹬,做到十七个之时,终于体力不支掉了下来。
侯卫东不甘心地看着单杠,这是一幅标准单杠。与当年学校的基本一样。单杠没有变,是人变了。多年的机关生活腐蚀了侯卫东的肌体,酒肉就是肥肉的生长剂,促使一块一块肥肉挤占了健壮的肌肉。
整个身体,就如馒头一样被膨胀了,生命力也就被弄得油腻腻的。
11、吃山木耳据说可以清理血管
郭师母开了门,见到一位刘光芬在门外提着些东西,此时刘光芬已是恢复了本来面目,笑着道:“郭师母,侯卫东在这里住了几年,感谢你们关心帮助他,我从吴海县带了些山木耳。”刘光芬心细,早就听说儿子邻居郭教授中风,就特意买了些山木耳,这对病人有好处。
12、吃洋葱,醋泡花生米,都对血管弹性有好处
刘光芬道:“我们学校的老校子十年前得了这病,他天天坚持在学校操场走圈子。现在身体很健康。比得病前还要好些,要多吃木耳,洋葱、还有花生米泡醋,这些都是软化血管的。”
郭师母就详细询问这个花生米泡醋的法子。两人谈得很是起劲。
三、高血压的坏处
1、血压很高?为什么脸灰扑扑的
环保局长夏明国则一脸沉重地坐在秦飞跃办公室,夏明国以前是乡企局副局长,与秦飞跃一起工作过,两人很熟,关上门就聊了起来。
夏明国道:“我跟盛奎通了电话,马县长说既然杨书记发了话,认真执行就是。”秦飞跃道:“夏局的意思就是严格执行环保条例,立刻关闭这四个企业。”
夏明国血压很高,脸色灰扑扑的,年龄也偏大了,向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加上县里对招来的企业很保护,对于多数污染企业,他也就抱磁卡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平时主要罚罚款就了事,只关闭过两家很小的污染企业,这一次杨森林特意交待了任务,他也推脱不了。
2、不清楚病因的晕倒不要随便动
刚把门打开,就见到郭师母一脸惊恐地站在门口,侯卫东忙道:“郭师母,你怎么站在门口。”
郭师母嘴唇不断地哆嗦,好半天才道:“老郭昏倒了,我给行政办公室打电话,没有人接。”
侯卫东跟着郭师母进了房间,见郭教授躺在书桌下面,脸色白如纸,已经人事不醒。他见书桌旁有一部电话机,道:“不清楚郭教授昏倒原因,最好别动。”一边说,一边就打了120,又给祝焱的爱人蒋院长打了过去,说明了情况。
蒋院长对侯卫东印象极佳,热情地道:“小侯,虽然没有看到现场,郭教授极有可能是脑溢血或是阻塞,如果脑溢血就麻烦了,我马上派最强的力量,尽全力抢救。”
3、这是什么仙针灵药?
蒋院长对主治医生道:“刘主任,郭教授是有名的学者,要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护理人员,不要怕花钱。”刘主任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有些学者风度,道:“郭教授是脑阻塞,经过紧急抢救,现在没有危险了,我们正在从沙州调针剂,只要在六个小时之内用这个针药,就不会留后遗症。”
郭师母不迭地点头,道:“谢谢郭院长,谢谢刘主任。”
4、能动,有感觉,说明问题不是很大
这一剂针药下去,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由于抢救及时,又用了好药,六个小时以后,郭教授终于张开了眼,得知病情以后,见老伴和女儿眼睛红肿着,道:“别哭,脚指还能动,问题不大。”此时,他手上还没有多少知觉,只是很麻木的感觉,却安慰起这世界上最亲的两个女人。
5、中风后遗症要靠锻炼来恢复
“你好,我是郭兰。”电话里居然传来了郭兰的声音。
侯卫东扭头看了看来电显示。是沙州学院的号码,笑道:“怎么今天想起回益杨,郭教授出院吗?身体恢复得如何?”
“我爸今天下午出院,左手和左脚还有些不利索。这是中风的后遗症,没有特效药的,只能靠长期锻炼来恢复身体的机能。还好那天及时沙州取了针药,否则我爸恢复得肯定不如现在。”
“别客气。”
6、长胖了一些?不是好事
郭教授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他在医院养了一段时间,还长胖了一些,身体也恢复得很不错,走路还算正常。
郭兰在他坐下之时,伸手扶了一下,感谢道:“多亏了及时到沙州医院拿来针药,否则就要留下后遗症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以前常说这句话,也就是说说罢了,现在自己生了病,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内在含义,从今往后,我就算是废人一个,不能跑不能动,上课都成了问题,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郭教授工作了一辈子,骤然听说要在家里静养,心里有三分高兴、三分难受、四分不习惯。
侯卫东也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去安慰他,道:“郭教授你也不用着急,先把病养好,工作的事以后再说。”
郭兰在一旁道:“爸,你也是,让你休息就好好休息,别想着自已的课题了,学院风景这么好,让妈每天陪你到湖边走几圈,把身体养好是最大事情。”
郭教授叹道:“就这样白痴一样过日子,只能算活着,这日子也太可怕了。”
7、中风不可逆,只能保养
三人就朝外走。侯卫东随口问道:“郭教授身体怎么样?”郭兰道:“还是老样子,天天去看书,我妈也坚持着陪他散步。”
“哎。如果我爸不得病就太好子。这病不可逆转,只能精心保养。”谈起了父亲的病,郭兰很有些遗憾。
8、医院水平相当重要
谈了正事,侯卫东问道:“郭教授的身体好些吗?”
“不好,前几天他到图书馆去看书,不小心摔了一跤,现在还在医院,医生说有可能留下后遗症。”“省内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好的医院是省人民医院,可以考虑转院。”
“嗯,我爸不太愿意转院。”
说到这里,两人一时都没有了话。
侯卫东就道:“我现在在岭西,有可能不能参加明天的汇报,但是午餐时要回来,就由莫书记和李部长陪你。”
“你倒是真忙,党校的课已经很久没有来了。”郭兰为了双河镇的事情,到成津县的时候多,知道侯卫东是真的工作繁忙。
“党校给我打了电话,要我最近一堂课要去,说是李校长要来上课。”侯卫东笑了笑,道:“我缺的课太多了,也应该去一次,否则自己也感觉不太好。”
他又道:“你要劝一劝郭教授,毕竟省医院的治疗条件要好得多。”
“谢谢关心。”
郭兰放下电话以后,心情似乎好转了许多,走到客厅,见到妈妈还呆坐在电视机前面,道:“妈,干脆把爸爸送到省人民医院,哪里治疗条件好一些。”
9、最怕摔跤,最怕摔跤,最怕摔跤
几个白大褂走进来。是前面之人是一位年轻斯文的大夫。他走到郭教授面前。弯下腰。耐心的问了几个问题。
郭夫人在郭兰耳边道:“这位是梁博士。你爸的主治医生。医术很好。为人特别和气。”
检查完了以后。郭兰跟着梁博士出了门。问道:“梁博士。我爸的病情严重吗?”
梁进文翻了翻病历。道:“目前情况来看。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以后走路会有些影响。脑阻塞的病人最怕摔跤。你们不应该让郭教授一个人到图书馆去。沙州图书馆我去过。有一段特别滑。以后再也不能让郭教授一个人到沙州图书馆去。”
10、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梁进文再次看了看病历。询问道:“现在新出了一种药。对于病人恢复很有好外。就是稍为贵一些。我给郭教授开上。没有问题吧。”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对身体有好处。”
11、前面说不敢摔跤,不敢摔跤,后面果然就摔了一跤,铺垫
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手机里传来郭师的哭声:“你爸不行了。”
“什么,妈?”
“你爸摔了跤,送到益杨医院了。”
郭教授已是两次中风,再摔跤就不是好玩之事,郭兰说话已经带着哭腔了,道:“妈,你别吓我。”
“快回来,晚了来不及了。”
郭兰叫上了汽车,直奔益杨县。沙津路建成以后,从成津到沙州就成了通途,郭兰平时不坐快车,此时犹嫌车慢,当驾驶员开到了一百二十码,他再也不敢快了。从沙州上了高速路,小车一路飞奔,二十来分钟就到了益杨县,驾驶员陪着郭兰一路奔上益杨医院四楼,刚到门房口,就听到了突然响起的一阵哭声。
郭兰闯进病房,拉开了盖在父亲脸上的白床单,郭教授停止了呼吸,静静地躺在床上,表情没有一丝痛苦,他右手还拿着一本书,握得很紧。
眼泪顺着脸颊慢慢地滑落,滴在衣服上,很快就将衣襟打湿。
12、高血压不可激动,郭兰家爸爸还是好的
刚回到办公室,在走廊里遇到了杨柳,杨柳见四周无人,小声地道:“听说政协刘主席突发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
侯卫东打开自己地办公室,道:“怎么回事,到我办公室来说。”作为周昌全的专职秘书,他对这种大事还是很敏感。
“我和高书记刚从医院回来,听说刘主席因为政协办公楼的事情,与财政局孔局长怄了气,孔局长离开以后,也就在十一点,他将几个副主席叫过来开会,还骂了孔局长是白眼狼,骂着骂着,突然就倒在了地上。”
(声明:所有图片至起美化作用,与内容无关)
喝汤,真的没营养吗
喝汤滋补的神奇作用,在民间传说已久。鸡汤、骨头汤、牛肉汤,味道鲜美,如果再能有保健作用,那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也有很多科普人士和营养专家说,汤其实没什么营养,营养都在“渣子”里面。到底真相是什么呢?咱们今天从科学的角度说一说。
骨头里的钙很难煮出来
咱们先说说一向最受欢迎的“大骨汤”。传统认为骨头汤能补钙健骨,能促进下奶。不过,这几个功效都离不开补钙这个基础(人类的乳汁中也含有丰富的钙)。
认为骨头能补钙,这想法也很合情合理。因为动物体内钙量的99%存在于骨组织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不溶于水。其他形式还包括微量非结晶状态的磷酸盐/柠檬酸盐和碳酸盐(也难溶于水),以及微量存在于血液和细胞中的钙离子。所以,骨头就是动物体内储藏钙的大仓库。
但是,正因为骨头中的钙是“坚强”的不溶状态,所以很难煮出来。
早在1999年就有研究论文探讨了骨头汤能溶出多少钙这件事,结果是这样的:用完全不含有钙离子的三蒸水来煮骨头汤,结果汤中钙含量低到可以忽略;然后又用压力锅,加大压力,煮上两小时,也没能明显增加骨汤中的钙含量。所以,骨头汤并不能补钙。
加醋熬煮的骨头汤,钙含量不如大白菜
但是,很多人会说:我在煮骨头汤的时候加了两勺醋,醋不是能让骨钙溶出吗?没错。关键是到底加了多少醋,到底能溶出多少钙。
另有一项2008年发表的研究,研究者将500g猪的股骨切碎,加入1500g水,再于煮沸时加入75g的醋,继续慢慢煲汤。结果和不加醋的处理比较,骨汤中的钙含量的确是显著增加了。同时还测出了其他矿物质,如镁、钾、锌等,溶出量都有所增加。
关键是,到底溶出来的钙有多少呢?加了75g醋,按普通汤匙大概是7-8匙,够多了吧。但是加醋煮后,汤里面的钙含量依旧很低,为49mg/kg。
日常评价食物营养,一般是用mg/100g来算的,49mg/kg就是5mg/100g。这个量可真不算多啊——大白菜就含有50mg/100g的钙,牛奶和卤水豆腐钙含量超过100mg/100g。
按我国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是每日800mg;50岁以上中老年人和准妈妈、哺乳妈妈的推荐量是1000mg。而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每天摄入钙的量大约在400mg,因此大部分成年人再补400mg就基本足够了。
为了补钙喝加醋的棒骨汤,大概要喝掉400mg÷5mg/100g=约8kg的汤,才能达到补钙效果。连一天喝掉8kg的水都有危险,更遑论8公斤油腻腻的汤呢!
无论什么骨头汤,含钙都比牛奶少
虽然骨头里的钙看似油盐不进,不过,也有出来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加大醋的数量,不是加75g的醋,而是加300g,差不多就是用醋来替代白水熬骨头汤。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说钙的溶出量可以扩大4倍,20mg/100g,还是多少有点补钙意义的。
比如广东有一款给产妇喝的“甜醋猪脚汤”,就要放一大碗甜醋(大概能有300-400克)加水来煲汤几个小时,估计一天喝三四碗汤,能补充一百毫克左右的钙,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另一种做法,就是用机器把骨头打碎做成骨泥,然后把它再煮几个小时,钙含量就比较高了。所谓“骨汤面条”之类,有的会加一些骨泥酱。不过实际上,骨泥没法直接吃,要加汤来兑稀几十倍。稀释之后,一碗骨汤面里的钙含量,就只有几十毫克了,但至少比普通骨头汤的钙高出不少。
所以,无论什么骨头汤,含钙都比牛奶少,包括所谓的骨泥汤。
奶白色的汤是脂肪乳化形成的
和营养价值关系不大
相信很多人会说:可是汤里还有奶白色的营养啊。很多人特别迷信乳白色的奶汤,觉得它们特别特别“补”。
事实上,一些久熬的浓汤之所以呈现乳白色,只是脂肪的乳化现象,和营养价值多高风马牛不相及。就是说,脂类物质的微球均匀分散于水中,引起光线散射而变成乳白色。这只是乳化效果带来的光学现象。
比如说,煮棒骨时,煮鸡皮时,煮鲫鱼时,煮烤鸭鸭架时,煮蛋黄时……会溶出一些胶原蛋白或其他可溶性蛋白质,还有各种磷脂,它们具有天然乳化剂的效果。在水滚动沸腾的条件下,蛋白质和磷脂可以帮助脂肪微球稳定分散于水中,故而汤就能煮成乳白色。脂肪含量越高,则乳白色越浓郁,汤越黏稠,所以做鲫鱼奶汤时,鱼一定要用油煎过,否则汤就太稀。
如果慢火煲汤,则水不沸腾,油脂得不到乳化分散,就集聚在汤的表面上,形成一层浮油。
骨髓里都是饱和脂肪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骨髓里出来的油,和肥肉可不一样,那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能够“补精填髓”。
骨髓本是一种好东西。与人的发育类似,幼年的猪牛羊等动物的骨髓腔中,是能够制造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红骨髓,其中富含铁元素和蛋白质。煮熟之后,红骨髓会变成褐色。但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红骨髓会不断转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黄骨髓煮熟之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色骨髓,吃起来有一种油腻感。
成年动物的黄骨髓,主要成分就是饱和脂肪,少量氨基酸,加上少量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等(但是还没有蛋黄多)。
很多人说:你怎么知道黄骨髓里饱和脂肪多?那很简单。骨头汤熬好之后,只要稍微放凉点,上面就有一层厚厚的白色脂肪——和猪油有什么两样啊?长链的饱和脂肪酸就有这个特点,熔点高,室温下容易凝固,加热之后就会化开。
骨髓的脂肪中的确有“特殊成分”
不过,骨髓中的脂肪毕竟和普通的白色脂肪不一样,它含有神经鞘磷脂这类微量成分,具有褐色脂肪组织的特征。对于骨髓中的脂肪,近年来倒是有了些正面的研究报道。
比如说,著名的《CellMetabolism》杂志在2014年刊登了一项研究,证实骨髓中的脂肪组织可以制造出“脂联素”。这个激素可是好东西,它的水平升高时,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都会下降。
脂联素是由脂肪组织产生的。当人体减肥的时候,脂肪组织减少,按理说,脂肪组织制造出来的脂联素也应当减少才对。但是,它在减肥之后反而会增加。现在研究确认,骨髓中的脂肪能够制造脂联素,它可以影响到人体的新陈代谢。
只是,骨髓脂肪中到底含有多少脂联素,查不到数据。既然是激素类物质嘛,含量就超级低,千万不要指望它的含量能和氨基酸、脂肪之类成分相提并论。而且吃进去以后能否真的提升人体自身的脂联素水平,还很难说。
汤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含量很客观
公正地说,肉汤、鸡汤确实含有不少可溶性的营养素,不应被贬低。
有硕士论文研究证实,蛋白质成分的确主要在肉中。肉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2%,但是肉本身却含有15%以上的蛋白质。即使溶出了一部分白蛋白、球蛋白和氨基酸,依旧是肉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高。
肉块里的蛋白质含量高,这没错。但有人说肉汤的营养不值一提,我倒是不这么看——2%的蛋白质已经相当可观了!
传统1斤黄豆加20斤水磨出来的家常豆浆,蛋白质含量仅有1.8%,但它已经被人们称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架不住豆浆一喝就是一大碗啊,300毫升的豆浆含有5.4克蛋白质,这已经不能忽略不计了。如果豆浆稍微打浓点,就更高了。
至于以优质蛋白质而著称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也只有3%,喝半斤(1盒)牛奶摄入蛋白质7.5克。如果久煮的肉汤里所含蛋白质为2%,那么喝300克(一次性纸杯1杯半)的汤就能获得6克蛋白质,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量呢,怎么能说少得可以忽略不计呢。
那么鸡汤呢?道理也是一样的。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上的数据:100克瓦罐鸡汤中含蛋白质1.3克,维生素B1含量0.01毫克,维生素B2含量0.07毫克,钙2毫克,钾39毫克,磷20毫克,镁5毫克,铁0.3毫克。
相比而言,没有煮过的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19.4克,维生素B1含量0.07毫克,维生素B2含量0.13毫克,钙3毫克,钾338毫克,磷214毫克,镁28毫克,铁0.6毫克。
这么比一下,就知道溶入汤中的营养并不算太少,微量营养素溶出比例在10%~50%之间。比如汤里的维生素B2溶出比例就相当高。何况,吃肉的量往往没有喝汤的量多。一顿吃300克肉的女性不多,但每餐喝300毫升汤(一次性纸杯1杯半)毫不费劲,得到的维生素B2为0.39毫克,占轻体力活动女性日摄入参考值的三分之一,还是颇不可忽视的。300毫升鸡汤中还有117毫克的钾,占成年人一日参考值的6%。
除了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之外,肉中的其他小分子含氮物,如肌酸、肌醇、肉碱、鲜味肽和鲜味核苷酸等可溶性成分也进入了汤中。食品风味研究表明,鸡汤、肉汤的鲜味,除了来自于氨基酸,也来自于鲜味核苷酸(如肌苷酸和鸟苷酸)的钠盐,以及一些特殊的鲜味肽。
这些成分给汤带来美好的味道,并提供可以快速吸收利用的小分子含氮物,对一些手术后无法进食固体食物,以及消化不良、食欲低下的人群来说,还是会对增加营养供应有一定帮助。这些好处无须抹杀。
记得前几年曾经流行过一种滋补汤,就是把牛肉切碎,小火慢煮几个小时,让汤变得非常浓稠,给那些吃大块肉无法充分消化的体弱者来补充营养。如果患者的确消化不良、贫血瘦弱,这么吃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那些牙口甚好,食欲旺盛,消化能力正常的人,直接吃肉就好了,就不必依赖煮汤方式来增加营养了。
控尿酸的人也有可以喝的汤
有一类人需要远离鱼肉浓汤——那就是尿酸过高的人。肉汤、鸡汤中含有多种核苷酸,而核苷酸是鲜味的来源,也是嘌呤的来源,比如鸟苷酸里面含有鸟嘌呤,腺苷酸里含有腺嘌呤,肌苷酸里含有次黄嘌呤。
因为含嘌呤的核苷酸成分易溶于水,会从肉、鱼里面跑出来,而且不是跑出来一点点。因为汤的体积比肉的体积大,那么在久煮达到扩散平衡之后,汤里的嘌呤总量会比肉块里面还要多。煮的时间越长,从细胞中出来的核苷酸越多,所以痛风患者还是不要喝浓郁的鲜汤为好。
嘌呤不会凭空产生,并不是加热本身带来的。直接吃鱼肉海鲜也有嘌呤,但是涮火锅的时候,不仅你吃的鱼肉海鲜,连其他人吃的食材中的嘌呤也一起进入汤中。所以在久涮之后,汤里积累的嘌呤总量会升高,而且脂肪也很多。
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不能喝鲜汤。这事情只有高尿酸血症的人需要考虑。对宝宝而言,嘌呤作为核酸的成分,是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甚至有些婴儿奶粉还专门添加含嘌呤的核酸物质。
不过,有一种汤是很适合控尿酸人士的,那就是粮食汤。比如煮大米饭时捞出来的米汤,煮小米粥、玉米米查时捞出来的汤,都很好。其中不仅嘌呤含量特别低,而且含有溶出的钾元素和B族维生素,是有利于控制尿酸的。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