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脚本(搜索肥胖的)

福州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省实验闽剧院推出健康小戏 贻顺哥进社区关注“小胖子”

福州新闻网5月1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闽剧戏迷熟悉的经典人物贻顺哥最近有了份新职业,那就是社区健康咨询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贻顺哥走进社区普通家庭,围绕儿童肥胖话题,上演了一场诙谐的健康小戏。

围绕世界防治肥胖日,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联合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制作了时长13分钟的《闽剧健康小戏之儿童肥胖》。该剧由缪小亮创作脚本,林蓓珑执导,邓振辉、倪爱民、肖翠云、陈垚、林硕主演。

在剧中,之前开丝线店的贻顺哥,因受网络购物冲击,转行成了社区健康咨询师。他关心儿童肥胖问题,特意走访了一户普通人家。

在这户家庭,外婆认为“不能委屈孩子”,外孙天天不离荔枝肉、醉排骨、可乐,成了小胖子。为让孩子减肥,妈妈天天叫孩子吃各种蔬菜……贻顺哥上门,通过专业讲解和辅导,化解了外婆和妈妈的矛盾。

据悉,省实验闽剧院拟推出系列健康小戏,这是第一集,昨晚已在该剧院微信公众号上线。

【责任编辑:徐匆】

来源: 福州新闻网 作者:顾伟

江苏省中医院加速康复外科为减肥按下“快捷键”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颜英杰 戴洪山)夏天已至,不少朋友都有减肥瘦身的打算。对于“因肥致病”的朋友,减肥显得格外紧迫。胖子们都知道,减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科减肥收效慢,几个月后可能反弹,让人很闹心;外科减肥虽然快,手术有疼痛、恢复时间长,也让人很怕怕,许多胖胖就在这样的纠结和焦虑中,看着肥胖相关性疾病一步步向自己逼近。

近日,有类似苦恼的刘先生,打听到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江志伟教授团队,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减重手术,可以让减重手术变得更舒适、更安全、更快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先生到省中医院接受了减重手术。住院期间近乎无痛,术后血糖恢复正常,术后20小时自由行走,术后3天出院,术后6天血压基本正常、三联减压药彻底放一边,术后9天上班……这一系列变化远远超乎他的想象,难怪他禁不住感叹:加速康复外科让减肥按下了“快捷键”。

IT男超重55.6%,肥胖还带来一身病

身高176cm、体重112kg的刘先生今年38岁,从17岁开始体重就有些超标,这一胖就是21年。21年间,刘先生也尝试过不少减肥办法,打篮球、跑步、控制饮食。一开始体重会有所下降,但很快就会反弹,可谓是减了多少次肥,就收获了多少次失败。

大学毕业后,刘先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虽然知道自己肥胖的现状,平日里会有意识地注意尽量健康饮食、规律生活,但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近年来刘先生的体重每年都在增加,最高峰值时达117kg,而正常身高176cm的男性正常体重72kg,超重55.6%。不仅体重严重超标,刘先生的身体也随之出现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呼吸暂停综合征、食管反流等肥胖相关的疾病,每天都要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很是痛苦。更严重的是,因为高血脂, 2年前刘先生突发急性胰腺炎,其救治过程着实把一大家人吓了一跳。从此以后,刘先生特别关注肥胖相关的资讯,减重保健康的道理学了一大箩筐,奈何体重还是在110公斤上下波动。至于手术,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下不了决心,直到听说了江苏省中医院江志伟教授团队,接触到加速康复外科的相关理念和实例后,才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手术助力减肥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最早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Kehlet教授提出,江志伟教授于2007年将它引入国内,并成功的应用于胃肠癌肿瘤手术,让胃肠肿瘤术后住院时间从原来的10天左右缩短为现在的4-5天。除了时间变化外,术后近乎无痛的多模式疼痛管理,可以让病人早下床,早活动,大大减低了术后血栓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从而使手术变得更舒适、更安全、更经济。江志伟教授团队的努力成果引起了包括冯丹龙等多名政协委员关注,先后两次作为政协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商讨。现在,加速康复外科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不紊的推广。

省中医院减重外科搭上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在江志伟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打磨出了一套全新的减重 代谢外科治疗模式。就在刘先生手术前,负责手术的戴洪山主任根据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路径,组织普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营养科等科室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在全面评估、讨论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利用腔镜技术在其腹部开4个小洞,将胃大弯部位切除,以减少胃容量,并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减重手术组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对术前术中术后包括营养、镇痛、管道等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划,相关情况和刘先生及其家属作了充分的沟通。手术1个多小时,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就像术前的规划一下,完全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的脚本推进。

重视肥胖问题,必要时选择合适减肥方法

“没有一个健康的胖子!肥胖往往会诱发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食管反流、多囊卵巢不孕等多种疾病。”戴主任介绍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快速增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肥胖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在省内率先组建了多模式减重 代谢调理专家协作组,专家组内有营养、内分泌、针灸、呼吸、心血管、妇科、普外科等方面专家,专家们根据最新的证据制定相关的技术路径,结合中医药特色,给胖胖们提供包括营养、运动、中西医药物、针灸、埋线及外科手术等减肥策略。根据患者肥胖的分级、减肥经历及减肥的意愿,对患者进行分层,把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和治疗专家推荐给患者。”戴主任进一步介绍到,一般来说,患者术后会减掉约三分之一的体重,和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各项异常指标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呼吸暂停综合征、食管反流、多囊卵巢等疾病的症状也会明显改善。

最后,戴主任提醒广大朋友,肥胖是一种慢性病,一定要重视。对于体重指数大于27.5,合并肥胖相关疾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体重指数大于32.5的胖胖们,手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千万不能因为传统手术模式给我们的印象而错失治疗良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减重手术,让减重不留“痕迹”。

揭秘“卖茶小妹”如何变油腻男 广州警方防骗视频走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广州警方防骗视频网上走红 民警接受北青报采访称 创作灵感源于真实案例

警方视频揭秘“卖茶小妹”如何变油腻男

“卖茶小妹”晒出茶园工作照

转账之后被“小妹”拉黑,其真实身份是一名“油腻男”

清纯美丽的女孩误打误撞认识了工作间的上班族,两人聊天、渐生好感,而后因家庭变故,女孩回了老家,帮助爷爷炒茶、卖茶。茶叶销量不佳,陷入感情里的“男主角”挺身而出,随手转给女孩2000元,买下爷爷的茶。但未曾想,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屏幕前身世悲惨的“卖茶女”,真实身份却是满口谎言的“油腻男”。

近日,广州市公安局发布的这段揭秘“卖茶小妹”的防骗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走红,引发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视频幕后的主创团队获悉,视频中的故事、人物角色取材于警方清查诈骗集团的窝点时发现的多个“剧本”。其次,视频中的主演并非民警,但视频拍摄时有民警执导。拍摄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还原骗局的“套路”和细节,提醒人们加强防范。

视频走红

“卖茶小妹”反转变“油腻男”

一段名为“只爱14天,‘卖茶小妹’是你永远得不到的人”的短视频,最近在社交平台上走红。视频描述了一段持续14天的“温情故事”,以及背后的反转。

第一天,清纯漂亮的女主角“田田”误加了男主角——格子间的“上班族”的微信,随后,两人开始热聊。当男主角第一次提出想见面时,田田回复说“回了老家”,并称“爷爷身体不好,我决定留在家乡了。”随后几天,田田向“上班族”发来了自己在茶园工作的照片和视频,画面里的田田容颜姣好、笑容甜美,并不断鼓励“上班族”要“打起干劲来”。之后的几天,两人在聊天中渐生情愫。

相识10多天后,田田开始吐露自己的担忧——爷爷的茶滞销了。很快,男主角主动提议“想喝一口爷爷炒的茶”,田田立马转忧为喜。男主角微信转账了2000元,买下了茶叶,田田说要寄茶给他,还暧昧地说道“里面还有一小包,是田田亲自炒的”。可是,温情故事到这里并未迎来美好的结局。

隔天,“上班族”忐忑地敲下“我想亲自去见你”,但却发现已被田田拉黑,再也联系不上对方。视频至此开始“反转”,屏幕前甜美可人的“田田”,实际上是体型肥胖、笑容狡黠的“油腻男”。他们假扮身世悲惨的“卖茶小妹”,步步为营,“套路”着没有堤防的人们。最终,“卖”出商品、骗取钱财。

视频发布后,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遭遇过类似骗局,被推销了茶叶和红酒;也有网友感叹这条防骗视频拍出了“恋爱的感觉”,而最后“卖茶女”和“油腻男”形象的重叠,很有警示效果;还有网友想知道拍摄背后更多的细节,询问视频中的男女主角是否由民警扮演。

细节曝光

骗局受害者以男性居多

针对网友的诸多疑问,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广州市公安局宣传处的民警刘璐,他也是这条视频的主创团队人员。刘璐介绍,“卖茶小妹”防骗视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真实的案例。

“现在这类‘团伙型’的诈骗案,都雇佣了一些人,按照固定的套路,扮演其中的一些角色,来骗取一些警惕性不高的年轻人。我们的民警在清查诈骗集团的窝点时,发现了骗子使用了几个‘对话剧本’,其中就有借口‘爷爷的茶叶卖不出去’的诈骗套路,通过综合梳理,归纳出一些共同点,衍生出视频的脚本。”

刘璐说,这类“温情型”的骗局,被骗的对象以男性居多,“剧本就编到14天,手段都是类似的:贸然地接触上了,交个朋友吧;然后建立好感,最后再借家里‘遭了灾’等理由,向被骗对象索取金钱,或者向他们兜售商品。他们就是广撒网,能骗一个是一个”。

刘璐提到,民警在办案过程中还发现,那些作为“鱼饵”的“卖茶小妹”的照片、视频,实际上是诈骗团伙事先雇了女演员录制好的,“甚至还专门去了茶园。这些女孩有个共同点,都是一些看起来有事业心、孝心,外形又很漂亮的女孩。录好之后,隔几日放一段,循序渐进,增强对方‘和美女谈恋爱’的实感。”

警方释疑

民警未“参演”但指导了细节

对于网友好奇的角色由谁扮演的问题,刘璐解释说,为了保证艺术效果,这条视频是找了演员来录制的,没有安排民警客串。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原本希望‘卖茶小妹’和‘抠脚大汉’的对比更强烈些,以突显‘美女背后是你根本想不到的人’的主题。但是男演员来试镜时,我们突然注意到,这种无所事事的‘油腻男’形象,也是办案过程中遇到的(诈骗团伙)类型,再加上男演员‘回眸’时的表情有很大的反差,这才定了他。”

刘璐说,从去年11月份开始策划创作到推出视频,耗时两个月左右。“虽然没有民警参演,但一些细节的指导,有民警参与其中,可以算是导演了。”

刘璐告诉北青报记者,做这条视频的初衷是想将这种“假扮温情脉脉”“博取好感同情”的骗局告诉大家,提醒大家加以防范,“这类非接触型的骗局,多是利用人们的善意或者贪小便宜的心理设陷,识破骗局伎俩的关键在于看好自己的‘钱袋子’,警惕对方提出的转账要求。”

刘璐还表示,“卖茶小妹”防骗视频走红以来,他们收获了众多网友点赞,“大家普遍反映说,很喜欢这种科普风格,这条视频已经超过800万了,我们也没想到会这么火。”

刘璐说,后来经过他们推敲,可能里面的一些细节契合了当下的一些“梗”,也赶上最近“卖茶小妹、外卖小哥互相套路”的话题比较有热度。他称,尽管一条视频能揭秘的骗局种类有限,但今后会结合当下的传播热点,继续创作类似的揭秘视频。(文/本报记者 张雅 统筹/池海波)(供图/广州市公安局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