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活动少肥胖(运动少肥胖怎么减)

读创新闻 0
文章目录:

向肥胖说“不”!龙岗这场趣味体能训练助“小胖墩”快乐减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宇峰 通讯员 孙秋香 文/图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沙西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时常在此挥洒汗水。他们每周参加两次专门的体能训练课程,这是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南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与沙西小学共同开展的“合理膳食、健者有份”——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招募了三年级的二十名超重或肥胖儿童及其家庭共同参与。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0%。现实中,往往当孩子明显发胖,甚至即将面临糖尿病、高血压风险时,家长们才开始着急。“儿童肥胖不仅对儿童的器官功能、身体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还会增加儿童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以及成人期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曾表示。

为了这些“小胖墩”的健康,龙岗区慢病院、南湾公卫中心与沙西小学共同策划了此次肥胖干预项目。学校精心设计了兼具趣味性与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课程,通过趣味爬、跳、往返跑、接力跑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课后,家长监督学生每日进行跳绳等运动打卡,并设有运动打卡奖励。活动期间,还特别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申丽娟,为家长和学生举办了一场以“慧吃慧动 悦享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申丽娟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学生膳食宝塔与膳食餐盘方面,向家长和学生阐释健康饮食的原则以及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使学生和家长明白日常饮食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远离垃圾食品的重要性,并保持健康体重。

历经40天的干预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与家庭协同管理的方式,为超重及肥胖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体重管理环境。在此期间,学生们的体重有所下降,同时他们的营养健康素养水平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也显著提升,并养成了每日运动的良好习惯。

据悉,此次活动是南湾公卫中心在儿童肥胖干预的一次探索性举措。下一步,该中心将依据项目的效果评估数据,持续深化和拓展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精准优化干预手段,提升社会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度,促使更多人重视自身及儿童的健康管理,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向肥胖说“不”!龙岗这场趣味体能训练助“小胖墩”快乐减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宇峰 通讯员 孙秋香 文/图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沙西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时常在此挥洒汗水。他们每周参加两次专门的体能训练课程,这是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南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与沙西小学共同开展的“合理膳食、健者有份”——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招募了三年级的二十名超重或肥胖儿童及其家庭共同参与。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0%。现实中,往往当孩子明显发胖,甚至即将面临糖尿病、高血压风险时,家长们才开始着急。“儿童肥胖不仅对儿童的器官功能、身体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还会增加儿童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以及成人期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曾表示。

为了这些“小胖墩”的健康,龙岗区慢病院、南湾公卫中心与沙西小学共同策划了此次肥胖干预项目。学校精心设计了兼具趣味性与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课程,通过趣味爬、跳、往返跑、接力跑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课后,家长监督学生每日进行跳绳等运动打卡,并设有运动打卡奖励。活动期间,还特别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申丽娟,为家长和学生举办了一场以“慧吃慧动 悦享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申丽娟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学生膳食宝塔与膳食餐盘方面,向家长和学生阐释健康饮食的原则以及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使学生和家长明白日常饮食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远离垃圾食品的重要性,并保持健康体重。

历经40天的干预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与家庭协同管理的方式,为超重及肥胖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体重管理环境。在此期间,学生们的体重有所下降,同时他们的营养健康素养水平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也显著提升,并养成了每日运动的良好习惯。

据悉,此次活动是南湾公卫中心在儿童肥胖干预的一次探索性举措。下一步,该中心将依据项目的效果评估数据,持续深化和拓展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精准优化干预手段,提升社会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度,促使更多人重视自身及儿童的健康管理,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营养干预联手体力活动正面阻击肥胖

来源:【中国食品报】

我国超重与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首位,现已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营养在某种程度上是控制或者逆转疾病的关键环节。专家表示,减重应科学、合理,通过营养手段干预肥胖症,配合体力活动的联合治疗是取得疗效和巩固疗效的保证,最终实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肥胖症患者减重需要维持体重的长期管理

全国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6.8%、肥胖率为3.6%;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率为11.1%、肥胖率为7.9%;成人(≥18岁)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是首次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将达到61%。

肥胖症的致病原因大概分为6类,一是生理原因,一般认为是大脑控制饮食行为和食欲导致;二是遗传原因,一般认为体重约有40%—70%取决于基因;三是心理原因,一般认为压力和心理困扰影响食欲;四是社会原因,一般认为是健康、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导致;五是药物原因,一般认为是一些药物会导致体重长期增加;六是环境原因,一般认为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导致。

传统医学对肥胖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肥胖症的病因病机及症状,并将其分为“脂人、肥人、膏人、肉人”等类型。揭示肥胖发生主要病因为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年老体弱等。病程中可出现虚实之间的转化、病理产物之间的转化、变生他病等3种转归趋势。

肥胖症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科学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现阶段大多国内外指南(共识)建议将3—6个月减重5%—15%作为首要治疗目标,以改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多种病症的风险;且在一定范围内减重越多,获益越大;并在短期减重目标实现后再制定更为长期的减重计划,主要以体重的长期维持及代谢正常作为远期目标。

减重需要肥胖症患者维持体重的长期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减重,避免陷入痛苦和周而复始“减重—反弹”恶性循环的泥潭。

能量摄入大于消耗是肥胖的根本成因,因此对于肥胖的营养防控首先是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证机体蛋白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需要,维持机体摄入与消耗之间的负平衡状态,并持续一定时间,使体重逐渐下降,接近标准体重,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控制饮食和体力活动的联合治疗是取得疗效和巩固疗效的保证。

医学营养治疗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

在药物等传统医学手段为主的慢性病管理市场,通过营养手段干预慢性病,正在成为一种新兴解决方案。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糖尿病协会就提出通过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MNT是指临床上对特定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的营养障碍采取特定营养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营养评估、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计划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监测。

目前MNT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国务院也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包括制定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癌症等慢性病的临床营养干预指南;对营养相关慢性病的住院患者开展营养评价工作,实施分类指导治疗;建立从医院、社区到家庭的营养相关慢性病患者长期营养管理模式,开展营养分级治疗。

营养干预是最基本的减重手段,但由于地域、种族及生活习惯等差异,很难统一。2021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提出的健康膳食的原则是:营养均衡、长期获益、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肥胖患者也应遵循上述原则。调查显示,中国目前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增加的主要营养危害在于饮食不均衡,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盐、水果类摄入不足、纤维素摄入少、水产或海产类食品摄入少、饮酒、高脂或油炸及外卖和加工类食品摄入过多。

健康膳食的原则是多食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茶、咖啡);少食咸、腌、烟熏食品,高盐、高糖及加糖食品,高脂及油炸食品,畜肉,酒、含糖饮料,并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美国最新发布的《2020—2025年最新膳食指南》提出了膳食模式(指一个人长期以来构成完整饮食摄入量的食物和饮料的组合结构)和膳食营养密度的概念(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也是均衡饮食的概念。常见高营养密度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海产品、鸡蛋、豆类、坚果、无脂和低脂乳制品、瘦肉。应避免过度加工并添加糖、饱和脂肪酸和盐。

特殊膳食模式是为了满足特殊人群或特殊时期的生理需求和治疗与营养相关的病理改变而在一定时期或短期内采取的膳食方式,肥胖膳食与常规膳食不同的是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做了不同的调整,主要包括低能量饮食、低碳饮食、生酮饮食等,饮食方式和时间的调整包括辟谷、轻断食、间歇性禁食等手段。

特殊膳食不适用于所有人,需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青少年、老人、孕妇及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及无自我控制能力人群不建议食用。

所有健康膳食模式均具有减重作用,但对于不同的肥胖患者有不同的临床效果,同时也需要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人群,避免引起减重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减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肥胖症患者想科学减肥,最好到医院营养门诊就诊咨询后再实施,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刘玲英 赵双林)

《中国食品报》(2024年01月31日03版)

( 责编:王佳仪 )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