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粘稠肥胖(血稠会发胖吗)
血稠意味着会形成血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黏稠度偏高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此,在人群中衍生出一种说法:血稠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会形成血栓等后果,必须想办法疏通血管,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但医学专家告诉大家,血稠和血栓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描述的是血液特征,后者指的是一种疾病。
医学专家说,血稠只是民间说法,根本不是专业的医学术语。血稠在医学上指的是高黏稠血症,血黏度则是用于描述血液基本特征的一个指标,是相对值,如果将水黏度定义为1,正常血黏度则在4~5之间。也就是说,血黏度数值越小,血流速度越快,反之则流速越慢。
血栓,则是血管内形成的块状物。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启动保护反应形成血栓,以防止失血。适度的血栓是没事的,但如果血栓逐渐增加,最终影响到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减少氧气供应和有害物质的排出,那就会影响健康了。引起血栓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炎症、凝血异常、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等。
但医学专家也提醒大家,尽管血黏度本身是血液的一种物理属性,但是如果过高也会造成危害。对儿童而言,高血黏度将阻碍心脏、肠道、肾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供氧,可造成发育受阻。对成人来讲,高血黏度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狼疮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并且还与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对身体健康来说,保持正常的血黏度非常重要。比如不要吃过量的肉类、油这类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还有饼干、蛋糕、果汁等含有大量糖分,会增加体内中性脂肪的食品。同样,吃太饱也会导致血液粘稠。
4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太黏稠了
如果血液黏度超过正常标准,即为高黏滞血症。高黏滞血症会给心血管带来很大的危害,会导致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诱发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等疾病。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就要警惕高黏滞血症了
如何判断高黏滞血症?
1、晨起头晕
晚上清醒休息了一整夜,应该是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的。但你早上醒来,还是浑浑噩噩,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
而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晚餐过后,反而精神状态最好,浑身是劲没处使。那么要小心了,这可能是血液粘稠的信息。
血液粘稠高的人,基本上都是早上无精打采,晚上斗志昂扬。
2、午饭后犯困
吃过午饭,想休息半小时,这是正常情况。据研究表明,每天午睡半小时可以增寿。
但如果有特殊情况,中午无法午睡,血液粘稠的人是忍不了的。午饭后一定要马上睡觉,休息一会,精神状态会明显转好。否则,一个下午都会觉得又累又困,眼睛睁不开,身体也会不舒服。
这是因为午饭后血液循环加速,血粘度高的人,大脑供血不足导致。
3、蹲下呼吸困难
气短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
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与组织液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交换,最后回到右心房。或者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在肺部完成交易,把二氧化碳排出,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粘度高的人,蹲下干活,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血液循环供血不足,氧气与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呼吸困难的现象。
4、阵发性视力模糊
很多人平时视力还可以,偶尔视力会模糊。这个情况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
老年人大多血液粘稠度高,血液流通不顺畅,一些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供给视神经,视神经和视网膜会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阵发性视力模糊。
血液粘稠怎么调理好?医生提醒:做好这4件事,有助于血液畅通
“医生,我这么瘦,为何血液还是粘稠呢?”
血液黏稠
王女士今年38岁了,平时身体都还可以,而且体重也很正常。然而,最近几天,他总是感觉到头晕。刚开始他以为头晕是熬夜的缘故,只需要好好睡觉就可以了。
但是,几天过去了,他的头晕症状并没有好转。不得已,王女士就去医院就诊了。接诊医生仔细询问了王女士的情况以后,就给她开了一些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显示血液的流速减慢、血液的粘附性增加、甘油三酯3.8mmol/L,初步考虑为血液粘稠。王女士听了门诊医生的解释后,就感觉到比较疑惑,因此她就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随后,门诊医生跟王女士解释说:血液粘稠虽然和肥胖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暴饮暴食、喝酒、喜欢吃油炸食品等习惯更容易引起血液粘稠。
虽然说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血液粘稠,但是要让他们说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血液粘稠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为了让大家对血液粘稠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什么是血液粘稠?它有什么危害?其实,在临床上,血液粘稠也被称之为高粘稠血症。引起血液粘稠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常见的主要包括高脂血症、水的摄入不足、喜欢吸烟喝酒等,其中最主要的病因就是高脂血症。就拿血脂中的甘油三酯来说吧,它主要来源于食物,如果吃了太多的高脂食物,那就可能会引起甘油三酯的水平增加。
另外,人吃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后,尤其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以后,就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稳定,就会分泌很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之一就是促进葡糖糖转化为甘油三酯,从而会增加高脂血症的风险。
不少人认为瘦人的血脂都是正常的,其实并不一定。我们平时说的血脂其实是包含很多内容的,比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肪白等。就拿胆固醇来说吧,它主要的来源就是人体自身合成,如果瘦人摄入的胆固醇不高但是自身合成得多,那就可以引起高脂血症。
当发生了血液粘稠以后,就可使血液的流速减慢、加速红细胞老化,进而引起红细胞聚集,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血液的粘稠度。
血液粘稠到一定程度后,可造成心脏、脑血管供血不足,所以这类患者会出现头昏脑胀、头晕、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
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增高时,可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时,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堵塞了脑血管,可造成脑梗死;血栓堵塞了下肢,可引起下肢血栓。
2.做好这4件事,或可助于血液畅通:要想更好地防治血液粘稠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5点:
❶合理饮食:
不少人血液粘稠,主要是因为饮食习惯比较,比如喜欢吃零食、油炸和油煎类食物等。
要想防止血液粘稠,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g以内,每天摄入的油脂应该控制在25~30g以内,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糖类。
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比如菠菜、洋葱、芹菜、大葱、草莓、葡萄等。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常见的包括牛肉、鱼肉、鸡蛋、虾等。在做菜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凉拌、蒸、煮、焖等的烹饪方式,尽量不要选择油炸、油煎等的烹饪方式,否则健康的食材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
❷保证摄入足量的开水: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了,开水口感不好,为何还要保证开水的摄入?直接喝饮料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来说,饮料中含有的糖分是比较高的,因此长期喝饮料会增加高脂血症的风险,而高脂血症本身就是血液粘稠的一个重要病因。
与此同时,血液中水分的多少对血液粘稠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预防血液粘稠,我们应该选择适当地多喝开水。我们在选择开水的时候,应该控制温度在30℃左右,每天摄入的开水应该控制在2000ml左右。为了避免小便次数增加,可以选择多次少量喝水,每次喝水的量可以控制在125ml左右,具体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❸坚持运动:
俗语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很是正确。人在运动的时候,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健康明星计划#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明显效果,每次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应该不低于5次。具体选择什么运动方式,需要结合个人情况来决定。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散步比较安全,而且还容易坚持,可以作为首选。
虽然说现在的天气不怎么冷了,但是早晨的气温依然是比较低的。如果在早晨锻炼身体,人体为了减少散热就会使得血管收缩,而这可能会使血压快速升高,从而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的疾病风险。
❹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要想更好地防治血液粘稠,我们还应该注意不熬夜、戒烟酒、保持乐观心态、定期体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某些药物等。#健康2022#
可能不少朋友不理解体检为何能防止血液粘稠,这里我来解释一下。我们都知道,高脂血症属于血液粘稠的一个高危因素,然而很多高脂血症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如果能提前知道血脂有问题,然后提前进行干预,就可以有效防治血液粘稠。#健康科普大赛#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您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您身边同样有需求的人,以此让更多的人受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