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宅女(肥宅女孩什么意思啊)

南方都市报 0
文章目录:

减重专家:肥胖影响到心理健康时,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

"不要祝我们世界肥胖日快乐,过这个节日不健康,一定要想办法跟这个节日不沾边!"3月4日,世界肥胖日,全国肥胖代谢外科都在举行大型义诊及健康科普行动。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院门诊大厅,肥胖代谢外科/减重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大型义诊及科普宣传,现场聚集的很多肥胖人群及糖尿病者纷纷表示道。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代谢外科学科带头人王存川教授介绍道,3.4世界肥胖日是由世界肥胖联盟于2015年倡导设立“世界肥胖日”,并于2020年宣布每年的3月4日为“世界肥胖日”,这个肥胖日并不是祝胖友节日快乐,是为了倡导全社会共同应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问题已呈现全球流行态势,《柳叶刀》杂志于2024年2月29日发表的全球分析显示,全球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肥胖总人数已超过十亿(现在全世界共有70余亿人口),全球数据分析估计,2022年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是1990年的四倍。在成人中,女性的肥胖率翻了一倍多,男性几乎增加了两倍。2022年,共有1.59亿儿童和青少年以及8.79亿成人患有肥胖症。文中也分析了中国的肥胖数据,中国成人肥胖率,女性的肥胖率从1990年的2.0%增加到2022年的7.8%,男性从0.8%增加到8.9%!

王存川教授也特别提到龙年春节多次上热搜的话题就是减肥!只因一部电影《热辣滚烫》,女主角杜乐莹(贾玲饰演),一个颓靡又有些“社恐”的“肥宅女”,命运似乎已经可以一眼看到底。一宅就是10年! 经历了妹妹的软硬兼施和闺密、男友的双双背叛,乐莹离开了自己“宅”了十年的家,走向了茫茫人海。因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拳击教练昊坤,在吴坤的影响下,她开启了“拳击”之路,瘦身之路!“因为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数据庞大,在减肥的路上产生共鸣,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肥胖歧视问题。”

王存川表示,在暨大附一院减重中心每天都在重复听着类似的减肥故事,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胖哥,从18岁时的210斤,与人交往中感觉受到受歧视,而出现自卑一直宅家,一宅就是20余年,最后就医时已经38岁是400多斤,全身浮肿,检查发现心衰和脂肪肝肝硬化,病情严重到随时有生命危险;还有是一位母亲带着12岁200斤的女孩看诊,女孩头发凌乱,刘海几乎遮住了孩子的脸蛋,孩子全程低头不交流,根据家长反馈,肥胖导致孩子受到同学的歧视而导致休学在家,成了剧中的“肥宅女”。

“孩子小时候肥胖,常被认为孩子胖嘟嘟很可爱,长大了肥胖他会明显自卑,所以,控制体重从小做起,发现肥胖已经影响到心理健康,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否则会越走越远,越走越难。”王存川表示,希望肥胖人群向电影中的乐莹学习,自信、自爱自我否定的泥潭,从“失败的自我阴影”走向“相信自我的成功”,相信自己的力量,成为全新的自己,尽早告别肥胖,早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通讯员 陈笑梅

4位明星见到贾玲瘦了的反应,沙溢不敢认,谢楠发抖,雷佳音真实

贾玲在《热辣滚烫》这部电影里,饰演了一位从宅女蜕变的拳击手。为了这部电影准备训练一年多,还减肥100斤。这样强大的毅力和坚持,也深深震撼感动了无数人,以及她的好友们。(本文为溪风影视汇聚独家首发,严禁抄袭洗稿!)

贾玲用一年多的时间,把体重从204减到了104。

除了瘦身之外,她还需要进行增肌塑形的锻炼。

这样才能符合拳击手的要求,以及拍摄相关片段的强度。

以前贾玲在观众面前的形象,都是乐呵呵胖乎乎的。

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其实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身材苗条的美女。

比如第一次上春晚,扎着马尾笑容满面,和后来肥胖的模样相差很大。

贾玲的喜剧事业越走越好,可是她的身材也越来越超标。

有很多的粉丝都曾经善意提醒。肥胖对人的身体和器官都不好,会增加很重的负担。

贾玲也是下定了决心,将减肥的任务和拍摄电影结合起来。

那一年的时间有多累多苦,也只有她自己才能深刻体会。

除了观众被全新的她震撼外,贾玲的几位明星好友见到她,反应也是很写实了。

1:赵海燕

首先是在热辣滚烫里饰演乐莹妈妈的老戏骨赵海燕,她是国家二级演员,还是赵本山的徒弟。

海燕第一次见到瘦了的贾玲,脸上的表情很激动。

表示自己减五斤,都要和人宣传。而贾玲足足减了100斤,这个巨大的变化让她心疼也让她佩服。

2:沙溢

沙溢也参演了这部电影,他和贾玲是多年的好友。当沙溢进来的时候,都没有认出眼前的人是贾玲。

听到她的声音,还在到处找人。直到贾玲主动上前拥抱,沙溢才相信这位苗条的美女就是贾玲。

他的那句:你没减抑郁吧,真可谓是道出了无数有减肥经历人的心声。

减肥需要运动饮食,减脂餐哪有碳水快乐。贾玲在减肥过程里,强度自然是远远超出一般人,也难怪沙溢会有这样的担心。

3:雷佳音

然后是热辣滚烫男主昊坤的演员雷佳音,他是见证了贾玲前后变化的第一人。

当看到全新的贾玲后,雷佳音第一反应也是不敢相信。

然后表示佩服心疼,因为见到这样的贾玲,自然会脑补过程的艰辛。

这也是作为参与这部电影的人共同的心声吧。

贾玲瘦了有了肌肉后,还能公主140斤的雷佳音。

在心疼好友之余,雷佳音想必也会为贾玲的变化感到骄傲开心。

4:谢楠

最后是吴京的妻子,知名主持人谢楠。她和贾玲是多年的好友,两人早年在一些综艺里就一见如故。现在热辣滚烫正在热映,谢楠也是为好友宣传打卡。

她看到变美变瘦的贾玲后,不知道为何一直在发抖,想必是心情太过激动。

谢楠还晒出了两人的合照,一红一白十分养眼。现在贾玲站在苗条的谢楠身边,身材也没有相差太多。

贾玲用她的真诚和行动,在认真拍摄肥胖宅女的蜕变。

贾玲的这一波激励,估计也会成为大家2024年变瘦变美的励志模板。

美国“骨灰级”宅女:19岁继承巨额遗产,宅家80年,104岁

如果有一种交易,只要你足不出户,每天就会支付你一万块钱,你愿意吗?

想必无论是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接受,但,若是在交易前加一个前提条件——永远,谁还愿意呢?

我们每天拼命地赚钱,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去体验这世界上更美好的事物,如果连门都不能出,那要钱还有什么意义?

这世界上就有一位传奇的老太太,出身豪门,长相出众,还继承父亲3亿美元的遗产,名下豪宅遍布世界各地,然而从24岁开始,她就再也没有走出过家门一步,直到去世。

那么,这位传奇的老太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又有着怎样的经历令她做出了这种选择呢?

一、幸福之门的开启

1906年,胡格特诞生在美国首富威廉·安德鲁·克拉克的家庭,成为了他的第七个孩子,已经62岁的威廉十分宠爱她。

胡格特和所有女孩一样,喜欢收集洋娃娃,只要她喜欢,威廉无论花多少钱都会买给她。

所以在她三岁时,她的房间里就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洋娃娃。

6岁那年,胡格特只是看了一眼洋娃娃手里抱着的小提琴,威廉便立刻花大价钱买下了一把名为“天使”的小提琴送给了胡格特。

然而,爱,只来自父亲显然是不完整的。

60多岁的威廉与比自己小了近30岁的第二任妻子秘密结婚,生下了胡格特和她的姐姐,也许是年龄的差距,也许是感情的冷落,母亲对她们姐妹俩的爱却没有那么炽热

也正是这个原因,胡格特的姐姐在她的生命里担任起了母亲的角色,像母亲一样给予着她浓厚的爱,而胡格特也十分依赖姐姐。

二、幸福破碎

若是一切都正常发展,胡格特也许会像大多普通女人的一生一样,结婚生子,过着幸福平淡的生活,可惜上帝手中的剧本并非一帆风顺

在胡格特17岁时,她的姐姐安德烈患上了脑膜炎,最终因抢救无效身亡。

形同母亲的姐姐突然离去,对原本性格开朗、爱笑的胡格特造成了巨大打击,此后长达几个月里,她没有再露出过一次笑容

在那段痛苦的时间里,她一直用瘦弱的双臂抱着一个洋娃娃,无论吃饭还是睡觉,她从不撒手,原因无他,只是她怀里的洋娃娃长得很像姐姐。

胡格特第一次学会了将自己封闭起来,她从一个瘦弱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有些肥胖的女孩。

已经年迈的父亲不忍看着女儿如此痛苦,不惜放下各种繁忙的工作,强撑着身体每日陪伴在她身边,陪她吃饭,听她拉小提琴,想尽各种办法逗胡格特开心

父亲用自己的爱,让胡格特重新感受到了阳光的温热

胡格特渐渐从姐姐逝去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她开始学习法学知识,经营产业,并且对音乐和绘画格外的投入,一切似乎重新走向了正轨。

然而好景不长,原本就年迈的父亲也因安德烈的去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为了给胡格特带来力量,他强忍下了内心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

当胡格特走向阳光时,父亲也终于耗尽了最后一气,以87岁的高龄与世长辞

父亲在遗嘱中留给了胡格特3亿美元的巨额遗产(大概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几十亿元),虽然父亲给了她很多的钱,却带走了她所有的爱。

或许是胡格特看到了父亲对她炙热的爱,尽管这一次的打击依旧无比痛苦,她却学会了坚强,她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那年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即便如此,胡格特依旧打起精神,发挥从父亲身上继承的理财天赋,将家族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年,20多岁的胡格特的世界变得充盈起来

三、第三次打击

通过在社会上的交涉,胡格特的身上也多了一分成熟,只是她自己都没有发觉,依旧渴望被爱。

在她22岁那年,穷小子高尔走进了她的世界

由于胡格特经常会去银行处理事务,在银行从事底层工作的高尔渐渐从她身上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高尔开始打起了胡格特的主意,他从侧面了解到胡格特的身世,立刻就明白胡格特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加上亲人的离去,高尔十分清楚该如何讨好这只待宰的羔羊。

高尔对胡格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他让胡格特充分感受到他那虚假的爱意,用尽各种蜜饯似的情话,最终骗到了胡格特柔软的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胡格特像所有女人一样,把高尔当成是自己生命中的白马王子,即使面对世俗的观念和母亲的强烈反对,胡格特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和高尔走向了婚礼的殿堂。

因为胡格特的任性,使原本感情淡薄的母女关系又添上了一道裂缝,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中,胡格特并不在意家人异样的眼光,因为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压在了正冲她微笑的高尔身上。

也许应了那句老话,没有家人祝福的婚姻始终是不会幸福的。

婚后的一个月,高尔对胡格特的关心、照顾、甜言蜜语和爱,随同他伪装出来的绅士品质一并烟消云散,在成功高攀上胡格特这根金枝后,高尔揭下了虚伪的面具

高尔偷偷背着胡格特用她的金钱到处寻花问柳,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甚至有时整日整夜不见身影。

好在胡格特的家族关系庞大驳杂,没过多久便有人将高尔在外面偷情的事情告诉给了胡格特,善良的胡格特即便内心也有几分质疑,但她对高尔的爱促使她不愿意去相信,一次又一次,她都选择原谅高尔。

直到那个令她信任崩塌,心碎的夜晚。

那晚胡格特原本要参加一个十分重要的晚会,却因需要重新调试出了问题的小提琴而返回家中,可到家门口后,她却迟迟不敢走进去,直到小提琴从她颤抖的手中滑落。

正在和应召女郎搂搂抱抱的高尔意识到自己虚伪的面具在这天晚上彻底破碎,可高尔非但不心虚,反而哈哈大笑。他大摇大摆地拉着浓妆艳抹的应召女郎从胡格特身边离开。

此时的胡格特脑海里不停回荡着高尔对应召女郎说的情话,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了令她心碎的地步。

这天夜里,胡格特重新抱起了曾经放下的洋娃娃,坐在床上,一夜未曾合眼。

没过多久,即便面对高尔提出的巨额离婚赔偿款,胡格特也没有做一秒钟的动摇,彻底结束了这段为期两年的虚伪婚姻。

从那天起,胡格特的世界失去了阳光,她在自己内心筑起了一道坚硬无比的高墙,这道高墙替她挡住了来自外界的一切伤害,也替她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那堵高墙,便是关了整整80年的门。

四、空屋

1930年,胡格特从坐拥23英亩的圣芭芭拉庄园搬出去,从此消失在了大众视野,开始了她长达80年的宅女生活。

或许是曾经姐姐和父亲的离去铸就了胡格特一颗坚强的心脏,这次的自我封闭并不是因为高尔伤透了她的心,让她选择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愈合心口上的伤疤,实际上是她看透了这个世界,领悟到了自己的人生。

对于一个打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胡格特来说,最为重要的感情和金钱,一个再也无处可寻,一个挥霍不尽,由此导致她将精力放在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受到父亲的影响,胡格特十分喜爱收集物品,这种小时候就培养出来的爱好,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成为了唯一的精神支柱,从此她的收藏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小到各种各样的洋娃娃,大到昂贵的名人绘画、珍珠宝石、古玩器具,1400平方米的公寓里,摆满了各式珍贵的藏品。

这其中除了她对收藏本身的热爱,还带有一半她对人生悲伤的感悟。

姐姐的病逝,父亲的离去再到抛弃的丈夫,这些事情让胡格特看清了人本身的脆弱,欢聚时有多么的幸福,别离时就有多么痛苦

而那曾摆在桌上,姐姐使用过的遗物,栩栩如生的画像,父亲生前曾开过的汽车,用过的每一支烟斗,却都实实在在的映入胡格特的眼帘,它们就如同自己怀里的洋娃娃,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她而去。

这些物品似乎都在用无声的话语向她诉说着,姐姐和父亲从未离去

从公寓搬走后,胡格特却还坚持为圣芭芭拉庄园缴纳巨额清理费(每月约花费4万美元),就此不难看出,她那份睹物思人般的情感是多么坚实

一位园丁回忆说:“这一切都很完美,就好像主人只是刚刚离开,去度周末了。”

但即便是1400平方米的公寓,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还是太狭窄了,80年的时间并不短暂,除了这些洋娃娃和绘画藏品陪伴着她,还有什么能够缓解她内心的孤独呢?

答案是对艺术的热爱于追求。

胡格特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收藏者,同时她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实践者。

她在小提琴、日本元素绘画、摄影等艺术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成就,甚至在拍卖会上就曾出现过她的画作。

公寓虽小,但她的内心世界却可以包容万物

胡格特虽然宅,却依然能够足不出户,把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凭借敏锐的嗅觉,用多余的资产在世界各地购入了许多地产。几十年后,她名下的房产多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即便到了80多岁的高龄,胡格特依旧不改初心,对洋娃娃仍保有极高的热情。由此,她也成为了娃娃拍卖会上神秘的常客,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没有她的身影,却总能听到关于她的消息。

据相关人员报道,胡格特就曾委托人在一场娃娃拍卖会上以3万美元的高昂价格拍下一个19世纪的法娃,现在这只娃娃的身价已经翻了三四倍

胡格特对洋娃娃狂热的表现,是一种在体会过世界的复杂后,仍旧保留下来的童真,但更多的可能是对以往美好生活的追恋,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1991年,85岁的胡格特不幸患上癌症,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她一边接受痛苦的治疗,一边在画板上作画,她从没在医护人员面前提过一次对病魔的控诉,只是每天默默地坚持。

胡格特顽强的生命力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她以极小的生存概率战胜了癌症的侵蚀,但接下来的19年,她没有再迈出过病房一步,她以假名登记,一直住在纽约医院一个普通病房里。

这期间她依旧不喜欢被人打扰,只有几名私人护士陪伴在她的身边,即便是她的律师都不能和她当面交谈,只能隔着门板进行交流,这大概是胡格特自己不想让自己的世界沾染外面的尘土。

她的世界,只属于自己。

直到2011年春季结束的日子,胡格特也随之走完了她看似孤独的漫长一生。

有人或许对这位老太太的做法不理解,认为她的眼界太过狭窄,世界很精彩,为何非要将自己关在一个十分有限的公寓里呢?

也有人会说,她所拥有的钱,足可以买下她想要的一切

但这是她的一生,她的选择,也正是她的这种罕见做法,才得以令这个世界增添一笔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有的人世界很大,看到的是一隅之地,有的人世界很小,看到的却是更加广阔的天空。

胡格特无疑是后者,她活得并不孤独,她的世界很小,但足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