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久坐(肥胖久坐对男性功能有影响吗?)
久坐不仅会发胖!长此以往还有4个危害
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知道“坐久了要起来走走,活动活动一下”,但是却不知久坐既会伤身还会发胖!原因就让这篇文章来告诉你。
1、久坐活动时间少
久坐归根到底就是活动少,活动的频率不高。人长时间窝在座位上不动,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囤积,催生肥胖和产生大肚腩,肥肉也就在身上跟着你,久而久之,肥胖渐渐严重。
2、血管活动时间少
血液因为我们身体的移动,才能有效循环到身体各个部位。长时间坐着不动,血液流动循环会变慢,容易导致脂肪的堆积,因此,这是久坐会发胖的另一个原因。
3、消耗的能量少
当人站立的时候,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就一般来说,人体站立时每分钟能消耗0.7千卡的卡路里,算下来一个小时就是50大卡了。当人体长时间久坐时,热量消耗小,多余的热量就会被人体内囤积起来转化为脂肪,久而久之,会引起腹部和下半身的肥胖。
久坐不动对身体的影响:
1、久坐会引起前列腺炎
久坐会引起前列腺炎是因为前列腺炎位于膀胱的下方,处于盆腔的最底部,是男性呈坐位时位置最低的实质性组织器官之一。久坐不动会造成阴部长期血液回流不畅,前列腺会反复的被充血,导致前列腺的疾病症状的发生。
2、久坐使人脑供血不足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的减少,会让人觉得疲劳没力气,出现失眠、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3、久坐会加重颈椎病
久坐不动会引起全身肌肉的酸痛,造成脖子的僵硬和肩膀的酸痛,加重人的腰椎疾病和颈椎疾病。
4、久坐会危害你的心脏
每天久坐缺乏运动,血液流速渐渐变慢,粘稠度变高,血液中的垃圾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会导致血管壁变硬,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的疾病,会有心肌梗死、中风等可能现象发生。
久坐的健康小对策:
经常性的伸懒腰能够帮助放松上半身紧张的肌肉,缓解因久坐出现的腰酸背痛,颈椎不适;扩胸能够帮助预防肩颈肌肉的酸痛,利于放松身体。
肥胖熬夜久坐的你!“甜蜜的烦恼”已悄悄盯上你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提起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有数据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糖尿病患者近1.3亿,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究竟有没有办法“逆转”这一疾病?
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儿童也会患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的危害,大家可能早有耳闻。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庞大,大多患者往往饱受并发症之苦,不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还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表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有近1.3亿,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老龄化的发展,糖尿病还有非常庞大的后备军人群。
专家表示,一般来讲,老年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但近些年,随着饮食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糖尿病逐步年轻化,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名词。
当代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的生活,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成因。
除此之外,现在儿童营养丰富,但户外活动量较少,加上学习压力很大,“小胖墩”越来越多,导致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而相比之下,比糖尿病更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
肖新华介绍,糖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能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需要汽油一样。但如果有过多的糖,且长期存在,身体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称为糖毒性。
根据今年发布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介绍,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资料图。记者 杨可佳 摄
“甜蜜的烦恼”从何而来?是因为糖和主食吃太多?
糖尿病是一个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的疾病,患病原因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专家表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相对清楚。
除了年龄、遗传等不可控的因素,日常生活中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缺乏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肖新华提醒,对糖尿病的病因,很多人误以为是糖或主食吃太多,其实更应注意的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吃太多会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
如果盲目减少或不吃主食,会使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进而造成营养不均衡。
此外,肖新华表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样,需要各种营养成分,食物要多样化,日常许多食物都可以吃,但总量一定要控制。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市面上的“无糖”“低糖”的食物都可以吃。需要注意的是,“无糖”的食物并不代表不会增加血糖,更不能够降糖。
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
除了 “三多一少”,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专家表示,现在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非常少,大部分患者早期没有症状。
那么,还有什么线索能够提示我们可能患有糖尿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呢?
据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的介绍,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具备任一因素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应注意预防管理。
而6.1 mmol/L≤空腹血糖(FBG)
资料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健身。 记者 张畅 摄
“逆转”糖尿病,需要“管住嘴、放开腿”
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
肖新华表示,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也可以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身远离并发症。
目前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预防糖尿病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其简单来讲就是“管住嘴、放开腿”。
专家提醒,应适度减少高热卡、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规律的锻炼和减重。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及时干预。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综合管理,包括饮食治疗,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坚持综合管理,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可以实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张依琳)
来源: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肥胖熬夜久坐的你!已被糖尿病悄悄盯上…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4日电(张依琳)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提起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有数据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糖尿病患者近1.3亿,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究竟有没有办法“逆转”这一疾病?
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儿童也会患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的危害,大家可能早有耳闻。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庞大,大多患者往往饱受并发症之苦,不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还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表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有近1.3亿,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老龄化的发展,糖尿病还有非常庞大的后备军人群。
专家表示,一般来讲,老年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但近些年,随着饮食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糖尿病逐步年轻化,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名词。
当代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的生活,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成因。
除此之外,现在儿童营养丰富,但户外活动量较少,加上学习压力很大,“小胖墩”越来越多,导致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而相比之下,比糖尿病更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
肖新华介绍,糖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能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需要汽油一样。但如果有过多的糖,且长期存在,身体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称为糖毒性。
根据今年发布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介绍,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甜蜜的烦恼”从何而来?是因为糖和主食吃太多?
糖尿病是一个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的疾病,患病原因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专家表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相对清楚。
除了年龄、遗传等不可控的因素,日常生活中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缺乏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肖新华提醒,对糖尿病的病因,很多人误以为是糖或主食吃太多,其实更应注意的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吃太多会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
如果盲目减少或不吃主食,会使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进而造成营养不均衡。
此外,肖新华表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样,需要各种营养成分,食物要多样化,日常许多食物都可以吃,但总量一定要控制。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市面上的“无糖”、“低糖”的食物都可以吃。需要注意的是,“无糖”的食物并不代表不会增加血糖,更不能够降糖。
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
除了 “三多一少”,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专家表示,现在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非常少,大部分患者早期没有症状。
那么,还有什么线索能够提示我们可能患有糖尿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呢?
据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的介绍,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具备任一因素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应注意预防管理。
而6.1 mmol/L≤空腹血糖(FBG)
肖新华表示,除此之外,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慢,皮肤瘙痒,肢体麻木,视觉模糊等症状,也要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
值得警惕的是,个别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现出低血糖反应,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资料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健身。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逆转”糖尿病,需要“管住嘴、放开腿”
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
肖新华表示,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也可以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身远离并发症。
目前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预防糖尿病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其简单来讲就是“管住嘴、放开腿”。
专家提醒,应适度减少高热卡、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规律的锻炼和减重。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及时干预。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综合管理,包括饮食治疗,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坚持综合管理,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可以实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