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国猝死肥胖(我国猝死率)

邵逸夫医院 0
文章目录:

肥胖、打呼噜差点让人猝死!绝处逢生,他3个月怒减80斤

浙大邵逸夫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诊室

于医生,我又回来了!你看我瘦了几斤?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诊室,未见其人,先闻其充满笑意的声音,于卫华医生就知道这是哪位朋友了。

嚯哟,瘦这么多!

看到郁大哥(化名)推门而入,与3个月前刚见面时“瘦若两人”,于医生发出由衷赞叹。

三个月减了80斤啦!我终于下200斤了,这都二十多年没下过200斤了。

郁大哥兴奋得用手比着八十。

恭喜恭喜呀!

按住说话

看到郁大哥喜上眉梢的样子

哪能想到三个多月前

他经历过一次

惊心动魄的抢救

【郁大哥档案】

年龄:39岁

身高:183cm

体重:280斤

体重指数:40.9,腰围136cm,属于典型的腹型肥胖。

病史:有五年的高血压病史,靠三种降压药都控制不住,顽固的高血压经常让他头晕头疼,住院时还查出来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囊炎、脂肪肝,还有一个对他来说最严重的极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重度低氧血症——这差点要了郁大哥的命。

不规律饮食的郁大哥把自己吃出了一个大肚子

2023年11月14日,郁大哥入院后第三天清晨,五六点就起来散步了,家属看他状态不错便提早离开了医院,只留他一人在床。于卫华医生去晨间查房时,看见他四仰八叉地躺在病床上,嘴巴大张着,看着像睡着了,连续拍打呼叫几次没反应后,多年的执医经验让医生察觉到了异样,他发现郁大哥舌根严重后坠,完全阻塞气道,口唇紫绀,于医生判断他可能是严重睡眠呼吸暂停,舌根后坠引起的窒息,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无法触及,氧饱和度、血压测不出,呼吸心跳骤停!于医生当机立断启动抢救程序,同步呼叫抢救小组支援。经过快速有效的抢救,郁大哥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可以自主呼吸,为防止郁大哥这种危急的情况再度发生,在和ICU医生、匆匆赶到的病人家属商量以后,于医生先将他转入ICU观察治疗。

两天后郁大哥重新转回了普通病房,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性格开朗的他还经常和医护们开玩笑,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

“这是我们楼层开科以来第一次抢救,也是我抢救过的体重最大的病人。”于医生说,“呼吸心跳骤停一旦超过3~5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还好我们及时发现,及时有效抢救,否则就真的有生命危险。”

“感谢感谢!我们当时也就走了一小会,想着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离开的家属想来还是后悔当时怎么就不多陪他一段时间。“幸亏你们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技术又好。”

三天后,郁大哥出院回家,第一个月来复查的他就瘦了35斤,大肚子明显消了下去,他说连打呼噜都不打了,家人怕他再出事,出院以后一直关注着他的睡眠,回家后一礼拜听他呼噜没有了特别害怕,还去探了探他的呼吸。

“其实这是因为你睡眠质量变好了,不打呼噜才是好事!”于医生看到郁大哥精神抖擞地坐在自己对面侃侃而谈样子觉得很开心:人安安全全救回来,现在还瘦这么多,最大的风险也给他解决了。

一个月复查瘦下35斤的郁大哥与于医生的合照

这次三个月回来复查,郁大哥心情更好了,现在已经足足瘦了80斤,远超过于医生给他定的70斤目标。比起三个月前,郁大哥如今小了一整圈,原来的大肚子也消失了,连黑黢黢的脸都变白了,说话也不带喘气的,三种降压药都停了,血压非常正常,2型糖尿病也没有了,现在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大肚子消失了

肥胖患者大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为了健康

行动起来,防治肥胖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身边的人睡觉时打呼噜震天响,刚想要弄醒他,鼾声却戛然而止,但是不一会又鼾声如雷了。千万不要忽视这种断断续续的打鼾,很可能是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一般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等,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甚至可能因憋气窒息或心率失常而猝死!

而肥胖患者大多数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安全。

世界肥胖日

World Obesity Day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防治肥胖”。根据世界肥胖联盟发布的2023《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到2035年全世界将有19亿人患有肥胖症,预计2035年超重和肥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4.32万亿美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超过50%,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若不加科学干预,将造成巨大的医保负担。

但是肥胖的防治面临着诸多挑战:

公众对肥胖及其危害的认知不足

社会上肥胖的治疗方法鱼龙混杂

肥胖患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去判断哪些减重方法适合自己

……

浙大邵逸夫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致力于减重科普,让更多人知道肥胖及其并发症,并推进减重规范化治疗,因人而异进行减重治疗,帮助患者重获新生。科学减重,我们一直在行动。

哪些人适合

减重与代谢手术?

1 年龄上

目前16~65岁的肥胖症患者都可以考虑手术。

2 手术适应症

当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BMI≥37.5,建议积极手术;

32.5≤BMI<37.5,推荐手术;

27.5≤BMI<32.5,则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方式加以控制。只有在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且需要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腹围男性>90cm、女性>85cm等);或存在合并症(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通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举例:小王体重90公斤,身高1.60米,BMI约为90/1.6/1.6=35.16,推荐手术。

3 II型糖尿病患者手术适应症

注意:这里提及的II型糖尿病患者指仍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者。

BMI≥32.5,建议积极手术;

27.5≤BMI<32.5,推荐手术。

图源:图虫创意

浙大邵逸夫医院

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

浙大邵逸夫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是浙江省最大的减重中心,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减重专科病房的中心,配备专职个案管理师以及多学科MDT团队保驾护航,能熟练开展所有减重与代谢手术,包括但不限于袖胃、袖胃 、旁路及各种修正手术,特色技术为小三孔袖状胃切除,仅两个0.5厘米切口可见,术后快速康复36~48小时出院,切口小、恢复快,深得患者认可,目前中心已积累近2000例手术经验,且积极推进单孔技术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心已成为一个集营养膳食指导、运动干预、介入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多元一体的减重中心,为不同肥胖阶段患者提供个性化减重方案。

来源:邵逸夫医院 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

作者:樊璐琦

指导老师:于卫华 陈炯煌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科普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关注邵逸夫医院

星标3连不迷路哦!

超400斤!“福建第一胖”自述:不敢多吃多坐,怕一觉不醒,猝死在梦里……

身高1.79米,体重超过400斤!

25岁的福州人小松(化名)

体重指数超过62kg/㎡,

是目前已发现的“福建第一胖”。

他走不动,不敢多吃,不敢多坐,

怕肥肉挤压胃部,不敢熟睡,

怕一觉不醒,猝死在梦里……

小松体型庞大,两名护士手拉手才能环抱

最近,他看到本报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寻找“福建第一胖”,并减免一半的手术费,他慕名找到医院。

该院胃外科主任黄昌明说,小松属于极重度肥胖,再不减重,不仅生活无法自理,大脑、血管、心脏、眼睛甚至手脚都会有毛病。近年,中国超重人群达2亿,他们大多长期睡眠紊乱,还会引发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癌症、抑郁症等,甚至危及生命。

一年胖40斤 他体重爆表

“我喝凉水也会胖!”小松站在体重秤上,显示屏的数字“噌噌”地往上飚升,很快突破400斤,无法测出准确的体重。

小松的腰围达1.7米长,卷尺只有1.5米,无法测量

他才站了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直喘粗气,2个护士忙扶着他,让他坐下歇息。小松喘了一会儿才说,其实,小时候他不胖,家人就给他吃宵夜,吃多了,他开始噌噌长肉。

加上他有点哮喘,又吃了些激素类的药,体重暴涨,小学六年级就120多斤。10年前,他的体重达到200斤。5年前,他做船务工作,常和外国船员一起吃汉堡、海鲜,每个汉堡都夹着一磅的肉。工作三年,他吹气球似的发胖,最多时,一年胖了40斤,衣服要穿8个加。

渐渐地,小松走不动了,看见凳子就要坐,吃完就瞌睡,连谈恋爱都没精力,但一闲下来还想吃。他的体重直线上涨,成了全家人的心病。2年前,家人让他辞职,回家减肥。在家里,不让他点外卖,不让他吃零食,即使这样,一个月他又胖了10斤。

小松不敢多坐,怕肥肉挤压胃疼

关注海都 他信任减重手术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女朋友,小松感觉人生找不到出路,他迫切地想减重。

小松说,其实,2年前他就开始关注减重手术。他是海都报的忠实粉丝,2年前,他就通过海都报,知道福建协和医院胃外科率先在省内开展腹腔镜减重手术,3年来,40多位胖友通过手术,安全地减掉了体重,开始了新生活。尤其是前不久,320斤的“协和第一胖”术后前8个月瘦了114斤,还在医院里认识了一个女“胖友”,两人一起运动,一起吃减肥餐,谈起了恋爱。减重手术改变的,不只是他们的胃口,还有他们的人生。

小松的衣服要穿8个加

两年来,小松跃跃欲试,但家人不赞成,总劝他少吃多运动。他试着吃减肥药、跑步、用甩脂机,都瘦不下来。他又试着过午不食,甚至2天吃一顿,坚持10多天,瘦了10多斤,但他饿得昏昏沉沉,一吃东西又胖了10多斤。有阵子,他试着吃海鲜加生奶,希望自己拉肚子,但一点用也没有。

小松的体重一直上涨,他很焦虑,家人也担心他的健康,这一回,全家都同意他尝试减重手术。

体重秤只能称到400斤,小松一站上去就爆表了

脂肪层太厚 彩超看不穿

最近,小松就到了医院,但情况比预想的复杂。他一走路就喘,从医院影像科走到病房楼,仅200米远,他都走不动,只好叫辆出租车,为此,术前的每项检查都很艰难。

因为太胖,医院没有一台核磁共振机塞得下他,勉强找到一台大号的CT机,才把他塞进去。但是,他的腰围达170厘米,比一般成人的身高还高,肚皮脂肪达11厘米,是正常人的5倍,B超、CT等高尖端的影像医学仪器很难穿透他厚厚的脂肪,尤其是做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时,医生看不清他的腿部有没血栓,只好通过其他凝血指标来判断。

小松晚上睡不好,白天又嗜睡,睡眠是颠倒的。医生给他做了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一晚上他仅睡着3小时19分钟,期间,他醒了9次,呼吸暂停182次,有重度呼吸障碍、低氧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虽然年轻,但他有哮喘,心肺功能都不好。

营养师杨凌给小松设计了营养餐

“他在两年前,甚至更早,就应该控制体重。”黄教授很痛心,他说,2014年的“中国第一胖”孙亮,22岁时体重600斤,在睡梦中猝死,给世人敲了个警钟。他不希望悲剧再发生,他要求小松先住院,通过非外科治疗,先减掉一些体重,调整心肺功能,再做减重手术。

小松很羡慕黄泽宁医生的身材,希望自己尽快瘦下来

征集令:“福建第一胖”手术费减半

目前,小松是我们找到的“福建第一胖”,为了帮更多“胖友”,海都报联合协和医院胃外科,继续招募“福建第一胖”,长期有效。

BMI指数(体重kg/身高的㎡)超过小松的人,可免费打造减重方案,还可减免一半的手术费用,约3万元,还可提供终生免费的术后饮食、运动指导和相关疾病随访。当然,前提是“第一胖”适合手术且能耐受减重手术。

“只适合超胖的人。”黄教授强调,做缩胃手术的条件有三:

一是BMI指数超过32.5kg/㎡;

二是有一种或多种与肥胖相关的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且BMI指数达到27.5kg/㎡;

三是在医学指导下减肥,仍无法获得健康体重。

海都记者 陈燕燕 毛朝青

值班编辑 陈晓婷

你收集1个月饼,我们替你给留守儿童捐1元!

在这里

点一下,给小编加个迷你小鸡腿↓↓

中年男子310斤 重度肥胖引发心衰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5日电(李晓晖)代谢综合征、心脏衰竭、严重的肝硬化、呼吸困难,这可不是一位老年患者的身体指标,310余斤的赵先生(化名)是一名重度肥胖患者,由于体重巨大,他的身体机能每况愈下,情况危急。近日,经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全流程诊疗后,改善了心肺功能与身体机能,体重也逐渐下降,重获健康的赵先生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据了解,今年1月赵先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就诊。徐东升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不仅体重超重,BMI为52Kg/㎡,还伴随严重的喘息,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为34%,正常人群为50%-70%,患有代谢综合征、心脏衰竭。于是,专家与赵先生充分沟通,为其制定了全流程诊疗模式方案,即院前减重:体重个案管理师跟踪随访病情变化、营养师给予饮食指导配合药物治疗,让患者先行降低一部分体重,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使心肺功能适应手术的要求,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当身体指标达标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半年来,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心内科、营养科、精神心理科团队的共同指导下,赵先生的身体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体重下降了50余斤,BMI下降到42Kg/㎡,腰围由163cm缩小为141cm,心肺功能稍有所改善,喘息症状好转,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7月15日,赵先生为寻求手术治疗再次住院,完善入院检查后,患者心功能不全依然存在,麻醉风险极大。于是,普外一科徐东升、心内一科郝刚、麻醉科刘丽君等专家组织MDT讨论,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手术预案。经过术前周全的准备,在手麻科的配合下,为患者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手术中探查患者伴有严重的肝硬化,术中一旦出血,止血将相当困难。面对巨大的挑战,多科室团队密切配合、临危不惧,专家们用精湛细腻、操作娴熟的技术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苏醒后的赵先生感慨万分,第一时间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是医护人员的全力付出让他重获新生。

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介绍,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肥胖往往伴随着多种疾病,如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病等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肺脏、脑部、血管、肝脏、肾脏等发生损害,严重时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胖友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做到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稳定积极的心态等,来达到一个稳定健康的体重,一旦出现体重进行性增加且伴有其它疾病时,要及时就医治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