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欧洲肥胖性(欧洲肥胖性感图)

临床肝胆病杂志 0
文章目录:

权威点评|瘦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转归

全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无论是流行病学还是发病机制其都与肥胖关系密切。然而,近日发表在欧洲胃肠病学协会官方杂志GUT (IF: 18.951)的一项研究显示,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也会发生肝脏和肝外并发症,提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后评估中代谢表型比体质量指数的临床分型更为重要。为此,Nature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F: 29.848)编辑部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范建高教授就此项临床研究的重要发现撰写评论。2021年3月1日Nature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在线发表任天羿博士后和范建高教授的论文。本文翻译这篇论文的精彩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脏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都造成了极大的健康负担。过去的20年里,在现代社会的营养过度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影响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肥胖人群迅速增加。有趣的是,如果仅仅依据体质量指数判断胖瘦,很大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并不肥胖,甚至偏瘦(非肥胖和瘦型成人在亚洲的诊断标准为体质量指数分别小于25kg/m²和<23kg/m²,而在亚洲以外地区是指分别小于<30kg/m²和<25kg/m²)。这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体质量指数诊断的肥胖之间的关联需要被更好的阐明。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始于亚洲,得益于近30余年社会的快速转型,该类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同时也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现有的关于瘦型和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数据差异很大。2020年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报道,全球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1%和12.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瘦型和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别占比19.2%和40.8%。从地域分布来看,欧洲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最高(51.3%),而东非国家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最低(37.8%)。但是由于现有研究通常是单中心设计、样本量较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法不同以及大多数研究是横断面的种种原因,不同的研究对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或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发展提出了有争议性的结论。但毫无疑问的是相当大比例的非肥胖/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患有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39.0%)和进展期肝纤维化(29.2%),并可发生肝内和肝外并发症。

最近Younes等对1339例已经肝活检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白人患者(195例瘦型,1144例非瘦型)进行中位随访94个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见表1)。结果发现,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比非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更年轻(中位年龄45比49岁),代谢紊乱和肝组织学特征更轻,这和以前的临床研究结果相似。但是本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回答了两个关键问题:(1)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后如何?(2)随着时间的推移,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后是否和体质量指数的增加有关?该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随访中没有发展为超重或肥胖,白人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仍然会并发肝细胞癌、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这些个体被称为“瘦型代谢疾病者”,从长久来看其与非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拥有相似的肝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肝内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因此,当前需要重新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不能再将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群体当作良性群体来看待。

Younes等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发现是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液总胆固醇水平几乎与非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相同,并且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后者,即便是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是如此。脂代谢紊乱和膳食胆固醇消耗增多与亚洲和欧洲(特别是意大利)人群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密切相关。Younes等研究中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亦主要来自意大利(89%)。无论是富含胆固醇的饮食模式还是其他会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进展的环境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一项纳入582例肝活检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其中111例为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评价了胆固醇诱导的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组成、法尼醇X受体活化、肠道菌群在脂肪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瘦型患者和瘦型小鼠脂肪肝模型中发现具有胆固醇诱导胆汁酸合成这一独特的代谢适应性。因此,饮食中的胆固醇和改变胆固醇代谢的肠肝对话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和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表型。

遗传因素(基因易感性)是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主要的候选基因有PNPLA3、TM6SF2、CETP和PEMT。既往的荟萃分析分析显示,瘦型和非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PNPLA3rs738409表型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目前有研究显示瘦型个体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独立于其PNPLA3谱系进展。这些结果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可能与易感基因有关,但是肥胖症、肠道菌群改变、膳食高果糖和胆固醇摄入以及肌少症等其他重要因素导致的肝损伤会隐盖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性,也就是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比遗传因素更重要。

众所周知,与体重组成、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除了脂肪组织过多以外,骨骼肌含量减少同样重要。骨骼肌含量可以用来判断代谢稳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经常伴有肌肉减少和脂肪增多(肌少症性肥胖)。根据体质量指数判断肥胖症特别是肌少症性肥胖往往误差较多,体质量指数反映肥胖的有无及其程度轻重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存在争议。与体质量指数相比,腰围是衡量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更好的指标,但是腰围也不能准确反映内脏脂肪和肌肉含量。对于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脂肪肝,特别是对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亟需应用磁共振或人体成分分析仪同时检测内脏性肥胖和骨骼肌减少症,从而准确评估病情和预测疾病转归。

2020年国际脂肪肝专家组宣布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明确要求必须有超重或肥胖或2型糖尿病或2种及以上代谢紊乱。对于没有2型糖尿病的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抵抗、全身炎症反应、肌肉减少症等代谢指标的检测是确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决定性因素。脂肪肝的重新命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代谢障碍的综合评估取代传统依据体质量指数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型及管理的必然趋势。为此,对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而言,必须定期评估人体体重组成成分、代谢风险参数以及肝纤维化。

总而言之,Younes等的这项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了肝活检诊断的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结果发现,尽管没有超重/肥胖和PNPLA3基因表型,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个体仍可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内和肝外的所有并发症。该项研究结果与一些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结果类似,然而到目前为止以种族为基础的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和疾病转归的研究仍然很少。此外,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定期评估肝脏损伤以及代谢和心血管并发症,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从而减少肝内和肝外并发症的发病。在未来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中,应重新评估依据体质量指数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分型及治疗策略。

表1 瘦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征及研究发向

Younes et al研究的优点

来自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1339例经肝活检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共计10483人年的随访。

Younes et al研究的主要结论

与非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相比,在基线时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理加年轻且男性比例更高,合并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期肝纤维的化比例更低,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更低,但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 随访中,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与非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肝功能失代偿、心血管事件以及肝内和肝外癌症的发病率相似。· 体质量指数的变化和PNPLA3基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长期不良事件发生无关。基线时进展期肝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唯一独立预测指标,在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亦然。

Younes et al研究的实际意义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应该被看做是代谢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的状态。如果存在2种及以上代谢危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则可诊断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根据体质量指数区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法应该被包含代谢紊乱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评估方法所取代。

未来研究的方向

基础和临床研究应当通过改进动物模型、开展全球性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及基于所有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来阐明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特征和发病机制。· 准确的人体成分测量(包括内脏脂肪面积和骨骼肌质量)和代谢表型检测应当尽快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和实践中。· 加强研究满足及不能满足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的异同,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随访措施。· 未来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试验应包括所有体质量指数范围的患者,主要的治疗终点应侧重于降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以及逆转肝脏纤维化。

原文参考Ren TY, Fan JG. What are the clinical settings and outcomes of lean NAFLD? [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 DOI: 10.1038/s41575-021-00433-5.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徐清扬 任天羿

常春藤联盟裸体姿势照片丑闻揭秘

大学新生入学导向可能是一种令人紧张的体验,遇见新朋友,选课,领取你的学生证,甚至搬进宿舍,都可能代表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今天在新生入学导向中,人们通常不会期待你会去体育馆,脱得一丝不挂,然后拍照。然而,对于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特别是在1940年代到1970年代,这曾是新生入学导向的正常和预期部分,一切都以良好的姿势为名。这是值得被记住的历史。

良好的姿势这一概念随着时间而变化。在1750年之前,在英格兰的社交场合中,强调了懒散的弯腰和放松的姿势,这一运动传播到了美国。欧洲风格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始变化,强调僵硬的背部和限制性的衣服定义了维多利亚时代。

早期的美国也受到了这种影响,正如约翰·亚当斯因姿势不佳及其所代表的自我控制不佳而受到批评。切斯特菲尔德勋爵在1775年广泛出版的书《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给他儿子的忠告:关于男人和礼仪》推荐了新的标准,建议反对奇怪的动作、奇怪的姿势和奇怪的体态。良好的姿势成为了道德正直和成功人士的一个定义特征,在艺术上,失败者和邪恶的人被描绘成弯腰驼背。

1817年,艾玛·帕克的小册子建议女性,姿势正在成为衡量美德的重要标准,女性的肢体动作应尽可能少。类似的建议也针对男性,声称笨拙的举止非常令人反感。礼仪手册强调在儿童时期进行姿势训练,坚持让孩子们始终坐得笔直。

女性的时尚强调了直背和僵硬的姿势,紧身胸衣和紧绷的蕾丝上衣,直背的硬家具鼓励甚至强制良好的姿势。不良的姿势和女性的不良姿势被归咎于过度的书信写作,而其他人则认为手淫导致不良姿势。

姿势还有一个隐晦的一面。在查尔斯·达尔文或进化概念之前,颅相学家认为,欧洲人在他们的骨骼和脊柱上有一种特别的姿势偏好,与不那么文明的种族不同。

在19世纪末,对维多利亚时代礼仪的僵硬形式产生了反应,之前被限制在后台并主要由老年人使用的摇椅出现在客厅里。

1881年,一位评论家写道,新家具对于文明人来说走得很远,我们认为,如果人类被迫坐在马毛沙发上笔直的角落位置,就不可能脾气好和心情好。不足为奇的是,我们的祖先被认为残忍和暴行,当他们被迫忍受即使是20年前家具所施加的折磨时。

时尚2变得更加不那么僵硬和严格,允许更多的放松姿势。进入20世纪前几十年的描绘显示,时髦的人懒散地倾斜和倚靠。这种姿势标准的放松伴随着一种反应性的反弹,更舒适的家具,包括新奇的发明,如弹簧,被视为良好姿势的威胁。

批评者认为,这些舒适的椅子会导致懒散的态度和纪律的丧失。礼仪书籍大量涌现,特别针对儿童。1872年,丹·努克姆博士写了一本《何时以及如何》的儿童养育手册,其中一版展示了对比的儿童,一边是健康快乐地在户外玩耍的孩子,另一边是扭曲丑陋的孩子坐在室内,周围堆满了书籍。标题写着:人们越来越认为我们的身体退化必须找到一个停止的地方。

努克姆写道,我们必须以我们养育家畜时所行使的同样关怀来养育我们的孩子,强调父母需要让孩子们以自然的方式站立,不要弯腰,不要把肩膀向前扔,不要把胸部沉下去,从而压缩肺部,直到无法容纳足够的空气来为血液供氧。

DF林肯博士指责学校,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运动,并且在学习时弯腰驼背。林肯声称,不良的桌子导致83%到92%的学生遭受脊柱变形。在培养胸部或人体形态的最高身体发展方面,埃德蒙·查斯伯里博士认为,姿势不仅改善了身体和卫生问题,而且对整个身体产生了道德影响。其他文章攻击了倾斜的笔迹和迫使孩子们扭曲身体以正确书写的谈话,影响姿势的疾病,如脊柱侧弯和佝偻病以及脊柱前凸,通常在青年时期显现。

1890年,一本德国儿科词典声称,超过一半的儿童患有脊柱弯曲。

对不良姿势的健康影响的恐惧可能带来的最大结果是体育教育运动。1887年,美国体育教育协会第一任会长爱德华·希区柯克博士说:“让我们的思想是突出和主要的,我们的特别工作的最高目标是发展最完美的男女类型,在身体、灵魂和精神上。”

1898年成立的《美国体育教育评论》是讨论姿势退化和可能解决方案的中心出版物之一。杰西·班罗在1914年成立了美国姿势联盟,除其他事项外,制作了许多姿势墙图表。尽管学校可能部分归咎于不良姿势,但它也很快成为了改善姿势和识别脊柱畸形病例(如脊柱侧弯)的最佳场所。学校也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可以通过姿势测试和教育来教授儿童良好的姿势,而不仅仅是在小学。

哈佛大学早在1880年就有了姿势测试,许多其他学院也会效仿。哈佛的项目是由达军士开发的,他创建了一个统计上平均的美国人模板,并测量了哈佛学生,以努力让学生达到完美的肌肉形态。女子学院瓦萨尔在1884年开始保持姿势和其他身体记录。

理想的测试是让患者裸体站在镜子前或拍裸体照片,然后由专家评论并提供不良姿势的补救措施。

在1885年到1900年之间,学校跟踪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及其在耶鲁、韦尔斯利、奥伯林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姿势。这些努力显然是有回报的,1913年的一张海报宣传在底特律的十字军运动创造了奇迹,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个姿势百分比,姿势不良的学生被标记为“蜜蜂”,直到他们能够挺直为止。

使用了一种叫做立体视镜的机器,它拍摄了每个孩子的阴影照片,然后与班级讨论。孩子们被迫脱下衣服,只穿内衣或泳衣接受评估。在1940年代,学生们甚至被告知良好的姿势对于赢得战争是必要的。最紧张的姿势项目在私立东海岸学院如常春藤联盟和七姐妹学院中流行。

1921年,东部大学体育教育主管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女性检查了姿势项目的状态。宾纳和康奈尔在体操和舞蹈课中提供姿势指导,而高彻学院只鼓励一般运动。西蒙斯和惠顿学院仔细测量学生,甚至将病例转介给外科医生,而瓦萨尔、巴纳德和匹兹堡大学进行测试并为姿势提供奖励。许多使用阴影图、模式图和姿势追踪来强调姿势教育,瓦萨尔在1915年邀请了美国姿势联盟检查其学生,并在1915年创建了一个姿势委员会。标记日举行,标记任何站立或行走不正确的人。

1920年,他们举行了一次姿势运动,并为姿势最好的学生颁发了徽章。1930年,一位新的瓦萨尔体育教育主任甚至声称有权在入学时解雇姿势不佳的学生。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定向时被赋予特殊任务以纠正他们的姿势。1932年,瓦萨尔引入了其基础课程,这是新生的必修课程,强调姿势,并包括裸体照片和检查。

伊丽莎白·丹尼尔斯教授描述了瓦萨尔摄影会议:“在你的大一学年,你去了体育馆,你换上一件天使袍,然后进入展位,在脱下袍子的同时,你的裸体侧面和背面视图被记录下来,然后你重新穿上天使袍并离开。

一位教授会讨论姿势缺陷,然后照片就被送进炉子里烧掉。”这些姿势项目在一些顶尖学院如耶鲁、哈佛、普林斯顿、韦尔斯利和布朗等持续了几十年。电视名人迪克·卡瓦特描述了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耶鲁的经历,其中“冷手先生”在他的背上贴上了非侵入性的针,他后来在喜剧节目中开玩笑。有些人讨厌它,有些人似乎享受它,有人试图再次通过,有人晕倒了,有人试图购买他的照片,有人试图让他的照片修饰,他还回忆说这是可怕的。

罗恩·罗森鲍姆在1995年为《纽约时报》写了一篇名为“伟大的常春藤联盟裸体姿势照片丑闻”的曝光文章,也回忆了他在耶鲁的照片会议,那是在卡瓦特之后的10年。整整一代杰出的美国人都经历了这种奇怪的仪式,包括乔治·布什、希拉里·克林顿、梅里尔·斯特里普、鲍勃·伍德沃德和黛安·索耶等成千上万的人。

在大学学生中,有关成千上万的照片从一个学院被盗并在某个常春藤联盟的黑市上出售的谣言满天飞。华盛顿作家萨莉·奎恩说,你总是认为当你这么做的时候,总有一天它们会回来困扰你,那就是25年后当你的丈夫竞选总统时,它们会出现在《阁楼》杂志上。美国人对姿势的迷恋有更阴险的后果和用途。

这些照片被用于研究,例如使用哈佛的照片来确定吸烟是否使一个人更有男子气概。1992年,耶鲁大学艺术教授乔治·赫西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封信,声称在1940年代,瓦萨尔和耶鲁的裸体姿势照片中隐藏着一个秘密。心理学家威廉·赫伯特·谢尔登制定了他的体形分类理论,将人类分为三种类型,他认为这些类型与性情有关,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道德和潜力。

正如罗森鲍姆所说,谢尔登相信体形等于命运。谢尔登的工作受到了或基于早期工作的启发,比如恩斯特·克切斯,他也认为他可以根据身体类型对个性进行分类。有瘦长型的人,他们更聪明、温和,但自我意识强;肌肉发达的健壮型个体,他们有竞争力和外向;以及短而沉重的肥胖型人,他们外向和随和,但也懒惰和自私。

谢尔登还继续说,罪犯往往是健壮型的。他首先使用来自芝加哥大学的4,000张照片,通过身体测量,谢尔登使用一个三位数的数字对这些身体进行了分类,进而对个性类型进行了分类。虽然今天这个概念看起来可能是荒谬的,但在1940年代,身体类型和姿势与内在特质相联系的观念更容易被接受,并且与优生学领域有关。谢尔登在哥伦比亚大学领导了一个体形研究所。据赫西说,这些照片与姿势无关,只是我们被告知的。谢尔登和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EA胡顿收集或拍摄了成千上万的人。

谢尔登的理论一度很受欢迎,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是特别的崇拜者,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也是如此。他的研究得到了支持,他挪用了数千张姿势照片,用于自己的研究,而没有得到被拍照者的同意。

关于谢尔登如何获得这些照片的细节有些模糊,涉及的人很少谈论这个话题。已知他派遣自己的团队前往史密斯学院、霍利奥克山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瓦萨尔学院以及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和威斯康星州的中西部大学。

谢尔登使用这些照片制作了他的研究和他的《男性图集》(1954年),其中包含了许多来自常春藤联盟学校的新生裸体照片。罗森鲍姆发现了27,000张照片,其中大约20,000张是男性的,近一半来自耶鲁。赫西指责谢尔登创建了一个类似纳粹档案的档案,旨在证明种族完美。胡顿说,体形研究会导致努力控制和限制劣质和无用的生物的生产。

哈佛深红报声称,认识谢尔登的人将他描述为一个种族主义者和纳粹同情者,他相信西班牙裔和非洲人的大脑比白人更早成熟。当代研究员、医生罗伯特·霍尔特称谢尔登的工作为危险的法西斯伪科学。

整个项目在1950年瓦解,当时谢尔登正在华盛顿大学为新生女性拍照。根据罗森鲍姆的说法,其中一位女性告诉她的父母,第二天一群律师和大学官员冲进了谢尔登的实验室,没收了每一张裸体女性的照片,认为这些照片是可耻的,并判处它们被焚烧。

谢尔登的《女性图集》从未出现。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被揭穿,部分原因是他的助手芭芭拉·希斯谴责他的方法为欺诈,他的体形分类不准确。谢尔登于1977年去世,他的职业生涯陷入困境。姿势照片继续在一些大学拍摄,直到1960年代和1970年代,直到这种做法最终消失,许多照片被烧毁或以其他方式销毁,但有些仍被收藏在像史密森尼学会这样的收藏中,尽管管理员和其他人尽了最大努力,一些照片还是流入了公众视野,在eBay上出售。

罗森鲍姆1995年的文章确实引起了一些波动,导致史密森尼学会封闭了他们的收藏并销毁了数千张那些照片。当然,姿势仍然是美国的一个议题,但我们希望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它将不再需要裸体照片。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觉得今天的话题或这个频道有趣,请关注点赞,谢谢大家。

吃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车厘子其实就是樱桃!

此下樱桃啖鲜之季。街头之上,随处都能买到樱桃。市场上的樱桃,有的叫樱桃,还有的看上去跟它没什么区别,却叫“车厘子”,有的樱桃个头比较大,有的樱桃却很小巧,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车厘子和樱桃竟然是同一种东西

市场上的樱桃,有的叫樱桃,有的却叫车厘子。有人说“樱桃是国产的,车厘子是进口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现在最多的樱桃主要是中国樱桃和欧洲甜樱桃。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车厘子是进口的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通常习惯把本地的中国樱桃称为樱桃,进口樱桃称为车厘子。

不过,车厘子和樱桃其实是一样的。车厘子和樱桃都是蔷薇科落叶灌木果树,只是品种不同而已。车厘子就是欧洲甜樱桃的一个品种,它的特点是果肉紧实,水分充沛,个头也比较大。

车厘子的叫法,应该是来源于樱桃“cherries”的音译。就像很多进口水果也会有别的称呼一样,比如,超市卖的士多啤梨,其实就是草莓“strawberry”的音译;还有蛇果来源于“delicious”的音译“地厘蛇”一样。

大樱桃VS小樱桃

中国樱桃是“小巧玲珑型”,个头较小,多呈浅红色;欧洲甜樱桃属于“肥胖型”,个头普遍偏大,颜色呈暗红。

欧洲樱桃往往个头比较大,而我国的樱桃个头比较小巧玲珑。所以,我们经常也把进口的欧洲樱桃叫做大樱桃,把我国的樱桃叫做小樱桃。这两者的营养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两者除个头差异外,在营养价值上的差异几乎可忽略不计,价格上就另说了。进口的大樱桃(也就是 车厘子)会贵很多。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育种技术越来越先进,许多国外优良的樱桃品种早已成功在国内栽培了。

现在很多商家将大个的樱桃唤作车厘子,宣称是进口樱桃以高价销售。这里需要提醒大家还是擦亮眼睛一点。毕竟这两种的营养没有什么差异,而且国内几乎也能种植欧洲甜樱桃了。


樱桃的营养如何?

由于樱桃好吃可爱,人们总是爱不离口,对它的夸赞也自然多一些,不少人也夸樱桃了高营养,能补铁补血、维生素C含量高,甚至有人说它是“妇女之友”,很多朋友也会给亲人买一些樱桃。樱桃的营养到底怎么样?

樱桃那殷红的外表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了红色的血液,所以,樱桃通常被被认为是补铁补血的好东西。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樱桃的铁含量只有0.36毫克/100克,大白菜都有0.8毫克/100克呢。所以补血更像是一个以形补形的传说。

至于维生素C,樱桃中通常只有可怜的7-9毫克/100克,也不如大白菜。除了铁和维生素C,樱桃中的糖,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都不突出,所以,樱桃的营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那是不是说樱桃就毫无价值呢?当然不是,樱桃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那就是好看、好吃呀。实在是食欲的一大满足。而且,樱桃所含的植物多酚也很丰富,也是一种健康的水果。

全球顶级的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有文章报道:吃水果比较多的人,血压和血糖都更好;每天吃水果的人和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更少得心血管病。 所以,樱桃还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的。

翻翻中国食物成分表,你会看到,每100克樱桃中含200多微克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10毫克、也含有一些钾、锌等微量元素,虽然有的樱桃中含铁比较高,有些野樱桃钙含量比较高。总的来说,从营养成分上分析,樱桃和其他水果相比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不过,樱桃虽然好吃,但实在是红颜易逝。一般情况下,樱桃的供应时间不会超过2个月,吃的量不会太多,因此,它的营养贡献也没有经常吃的水果大,更多的是满足口味。还是趁这个美好的季节, 多吃点樱桃吧。

作者:阮光锋,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微信微博(ruanguangfeng)。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