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简化图(肥胖的绘画)

西安市第三医院 0
文章目录:

肥胖烦恼|发福是“福”吗?

老百姓常说“能吃是福”,发胖也称为发“福”。然而,发胖真的是发“福”吗?发胖甚至肥胖究竟是福态还是病态呢?

01

“发福”的原因是什么呢?

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含量过多或脂肪分布异常,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肥胖已经导致了内分泌或代谢功能紊乱产生了并发症,或肥胖的发生是由于某些疾病所致,那么减重有时可以改善这种病态肥胖。

02

您“肥胖”了吗?

国内外用于判断超重/肥胖的常用简易指标: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

03

“发福”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肥胖症是会伴随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2型糖尿病、骨关节炎、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囊疾病、女性不育、男性性功能低减、胃食管反流等。因此,肥胖是祸不是福,如不及时控制体重,将成为许多代谢相关疾病的祸根。

04

告别肥胖,保持健康“福态”

告别肥胖,减少慢性并发症,从减重做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饮食方式改善:减少能量摄入是减重治疗最主要方法。建议采用轻断食、低能量、高蛋白质等膳食模式进行减重。

② 体育活动:运动能减少脂肪成分,增加肌肉含量。首先,建议运动量和强度应该逐步递增,最终达到有氧运动(如快走)每周运动150min以上(每天30min以上,每周运动3-5天)。其次,推荐以更高水平的活动量(每周200-300min)维持体重下降和防止体重反弹(长期,1年以上)。同时减少静坐。

③ 行为方式干预:

每日记录体重、饮食、运动情况。除了坚持改善饮食及运动外应积极寻求家庭成员及专业医疗团队的教育、指导。

体重管理就诊建议:

总之,希望广大肥胖或潜在人群管住嘴、迈开腿,保持适合自己的体重,远离疾病,获得真正的福音。在体重管理过程中需要监测各项代谢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相应激素测定等),可前往西安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我们为满足患者需要,根据每人个体差异制定相应治疗计划,守候您的健康。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及预防保健为一体,以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治为特色的临床专业学科。

科室擅长糖尿病的个体化诊治及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诊治,擅长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征(肥胖、痛风、高脂血症)、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矮小症、性早熟)、其他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相关性高血压,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文:内分泌科 王婷

图:内分泌科 王婷

编辑:宣传科 李伟华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你到底算不算胖?自己测测就知道

如今“减肥”二字已经成了不少人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但你究竟算不算胖,自己心里有数吗?图为民众健身。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无论老少,不少女士都把减肥当做是自己“毕生的事业”,把“胖了”两个字挂在嘴边。不少男同胞也都纷纷加入了减肥的浪潮。可你有没有想过,关于胖或是不胖,应该怎样测定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是单单依靠体重表上的读数就能测定的——时常健身的、65公斤的你,一定会比没有运动习惯,63公斤的你显得苗条不少。人们口中说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就是这个道理。

胖瘦的判定并不能由体重秤上的读数简单判断。图为女子进行健身运动。程希雪 摄

而具体的测定方法,这里介绍以下三种。诸位看官可以自行选用,以了解自己的胖瘦情况。

最简单方法

想要判定自己的胖瘦?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腰围。老话说,腰围越长,寿命越短。这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少外媒也曾报道,腰围过粗会使预期寿命缩短,无论男女皆是如此。

与此同时,腰围也可以拿来简单测定你的体重是否超标。一般来说正常的腰围是:男性不大于85厘米。如果你的腰围超过了90厘米,就已经属于肥胖了,需要控制。而女性的腰围不大于80厘米都可接受,如果超过了85厘米,就可能会被定义为肥胖了。

腰围是人们可以用来简单判定身材的标准之一。图为 健美健身达人在舞台上秀自己的魔鬼身材。张云 摄

最常见方法

测量腰围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身高、体型差异过大,腰围标准也可能随之变化。而最目前最常见的评价人体肥胖程度的指标当属BMI,也就是身体质量指数。

这是根据人体身高与体重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其计算方法为: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

而其指数与肥胖程度的关系如下:

身体质量指数评分表。

这个数据可以粗略的反映一个普通人的肥胖程度——只要你的BMI指数在18~24的范围内,就算是正常的,小于18则判定为消瘦,大于24的话,就会被判定为超重了。

不过,BMI指数对于健身爱好这很难有参考意义。因为有健身习惯的人,肌肉和脂肪的比例与不常健身的人有所不同。因为肌肉发达,这些人体重通常比常人要大,因此BMI指数计算结果很容易超过24,但他们却不能被称为“胖子”。

最精确方法

目前一个较为精确的参考数据就是体脂率。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高端设备的测量结果,用一些简易方法,人们同样可以在家自测体脂率。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用皮脂钳来测量身体两个部位的数据,然后代入公式即可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体脂率。

具体方法为:用皮脂钳,分别测量上臂部位(肱三头肌肌腹,也就是大臂臂窝上方)以及背部(肩胛角下方),数据单位为毫米。

得出数据后,首先,以测量得的数据计算身体密度。计算方法为:

男子

15~18岁身体密度=1.0977-0.00146×(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913-0.00116×(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女子

15~18岁身体密度=1.0931-0.00160×(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897-0.00133×(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而后就可以用来计算体脂率,即:身体脂肪百分比=(4.57/身体密度-4.142)×100

皮脂钳检测部位如图。图为参与健身的市民。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其实如果没有体脂钳,还可以用前文提到BMI指数进行计算,以对自身体脂率情况大致了解,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1.2×BMI 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

得出体脂率后就可以直观的展现你身体的肥胖情况了。一般来说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在15%~18%,女性在25%~28%。如果你的体脂率在这个范围之内,说明你的身材是比较标准的,但是如果所得的数值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能就真的需要开始减肥了。

疫情期间孩子长胖不少,有的甚至胖了十多斤!正确运动,时间、强度都要够

疫情可能加剧儿童肥胖

因为这场疫情,孩子们暂别了户外活动,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要么就是坐着上网课、写作业。很多孩子都躲过了疫情,却没躲过肥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疫情引发的“次生危害”逐渐显现,其中就包括儿童肥胖问题。

疫情期间,孩子们长胖不少

最近,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傅君芬及其团队的医生发现,疫情期间孩子们都长胖了不少,门诊中30%~40%的患儿都或多或少增重了,其中每天10名左右是专门来看肥胖的。原先就患儿童肥胖症的孩子,这段时间也松懈下来,没有好好减肥。

开学后,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三体育组长何英全说:“学生复课后身体素质下降了很多。一些孩子复课回来的时候明显偏胖,这个是我们组里所有老师都发现的现象,胖个三五斤都属于正常的,有的学生甚至胖了十多斤!”

何英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疫情期间学生在家里缺乏体育锻炼。虽然有体育网课,但那些都是在室内进行的简易运动,相比在校期间还是有差距。居家的时候,即使有锻炼的意识,也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偷懒,达不到每天1小时的运动量。

疫情导致的儿童变胖或长期存在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在《肥胖》杂志上发表了一份题为《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学校关闭与儿童增重风险》的报告,这是首个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儿童肥胖症影响的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下,几乎所有学校被迫停课,学生空闲时间翻倍。在饮食方面,一般家庭囤积耐储食品时,倾向于选择那些深加工、高热量的安慰食品。而在身体活动方面,社交隔离和居家令减少了锻炼的机会,对于居住在小公寓中的城市儿童这点尤为明显。另外,社交隔离令期间久坐和屏幕时间增加。已有数据表明,社交隔离期间参与在线游戏的人数有大幅增长,而屏幕时间同儿童期肥胖/超重有显著关联。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儿童体重增长的影响也许会长期存在。”论文的主要作者、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副教授、儿童肥胖预防专家安德鲁·伦德尔博士说:“研究表明,在暑假期间增加的体重多不会在接下来的学年中被削减,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个体儿童时期的肥胖,会导致其未来面临更高的肥胖风险,该风险一直会持续到中年。”

吃零食,首选天然、新鲜的食物

孩子们天生喜欢吃零食,加上受疫情影响,人生的生活秩序严重被打乱,许多家庭购买了大量饼干、薯片等零食。很多零食都是加工食品,一看成分列表就可以发现,其中包含大量糖、脂肪、反式脂肪酸、盐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吃多了当然容易肥胖,而且也不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研究员张倩说,儿童少年可以选择天然、新鲜、营养价值高、干净卫生的食物做零食,首选苹果、西红柿等水果和蔬菜,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再选酸奶、豆腐干等奶类、豆制品,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还可以选花生、瓜子等坚果,它们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

而糖果、薯片及膨化食品所含的糖、盐或脂肪很高,不宜做零食。吃零食的量要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少量吃。建议儿童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把饮料当水喝。家长要鼓励他们喝足量的白开水,少量多次,每天达到800~1400毫升。

正确运动,时间、强度都要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表示,疫情期间活动量相对减少,应尽可能坚持充足身体活动。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做一些原地走路、跑步、跳绳,做健身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活动,在强度上要达到能够使心跳呼吸加快、出汗等中高强度水平。每天活动时间累计要超过1小时。再有就是在保证充足睡眠前提下,要控制静态行为,不要全天坐着、躺着、靠着。

傅君芬强调,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一定不能落下体育课。低强度活动5~10分钟没什么效果,一节课45分钟的运动,一般能达到有效运动心率。一些对抗阻力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此外,不妨让胖孩子尝试站起来学习、写作业。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让肥胖的孩子站着上课,可以增加25%的能量消耗;注意力也能比平时提升12%,相当于每小时多学习7分钟。(范宏博整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范宏博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