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和疫情(疫情使人肥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研究发现:肥胖导致新冠死亡风险上升40%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新媒体专电 据法新社巴黎9月2日报道,欧洲的专家当地时间周三表示,与肥胖有关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新冠肺炎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造成超过80万人死亡,有一点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合并症会使患者面临更大的风险。

在欧洲和国际肥胖大会上介绍成果时,研究人员说,肥胖患者脂肪组织累积所引起的炎症可能对于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的反应起到了一定作用。肥胖还与其他疾病如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关。

报道称,他们还指出,人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血压也可能与产生更严重的结果有关。该系统包括了新冠病毒所结合的酶。

肥胖者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能过度活跃。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疗中心的海斯·戈森斯说:“我们认为,脂肪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的增加以及肥胖导致的炎症,从而在肥胖以及新冠病毒易感性增加和病情更严重之间建立起重要联系。”

他说,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

报道称,他还说:“由于衰老伴随着身体构成的变化,即肌肉量的减少和脂肪量的增加,所以我们不禁得出假设,即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人病情更严重。”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肥胖与新冠病毒引发重症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

今年7月,英国发起了一项对抗肥胖的运动,因为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一份报告发现,肥胖导致新冠病毒死亡风险上升40%。

报道称,戈森斯和同事在欧洲肥胖研究协会的官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称,肥胖人群出现炎症是体重增加导致脂肪组织发生变化的结果。

他们说,这导致肥胖人群对传染病的免疫反应受损,感染病毒后的病毒载量增加。

炎症还可能造成细胞因子的释放,而细胞因子可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

报道称,对于新冠病毒而言,一些患者已经出现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即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肥胖|疫情给了大家变胖的机会,有人牢牢抓住了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武汉小伙子林舟(化名)从小就爱美食不爱运动,身高1.78米的他,体重曾经在200斤左右。疫情期间,因为多吃少动,6月,他的体重飙升至556斤,身体负荷不了,躺下来难受,呼不出气,曾打120求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上门为林舟做了核酸检测和住院前检查。医生表示,肥胖导致了林舟急性心衰,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入院后,林舟接受了彩超、睡眠监测等各项检查和对症治疗。一个多星期后,林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疫情期间,饱受体重增加困扰的人实在不少。今年4月,本报对3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期间,73.7%的受访者体重增加了。受访者认为增重的三大原因是运动量少、作息混乱和多餐多食。

【专家建议】: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超声心动图室主任汪芳:

肥胖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人的预期寿命或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可能引发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已证实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

医学上有对于肥胖相关的判定方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程度在±10%之间为正常,10%-20%之间为超重,20%-30%之间为轻度肥胖,30%-50%之间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大于100%为病态肥胖。

现代治疗肥胖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运动、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和社会支持、药物和手术等。其中,生活方式干预非常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贵在坚持;戒烟限酒,受益无穷;保持乐观,心理平衡。

合理的饮食结构需要控制总热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要分解和代谢,之后产生热量供人体消耗。消耗热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维持生命基本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体力活动和其他消耗。当供给的热量多于消耗时,剩余的热量就会储存起来,机体更倾向于把这部分热量变成多余脂肪。进食过多的食物,消耗偏少;饮食正常,但是体内消耗不足都可能导致出现多余脂肪。肥胖人比正常体重的人‘合成代谢’更亢进,意味着吃同样的食物,前者更容易合成脂肪保留下来。”汪芳说。

汪芳强调,控制摄入热量不意味着节食,也不可采用不吃主食这种极端的减肥方式。她表示吃饭要本着:早餐吃好、午餐按时吃、晚餐尽量清淡的原则。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尽量放缓吃饭速度,细嚼慢咽;少吃零食;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或手机。

具体到数值上,汪芳建议女性每天摄入1200千卡热量,男性1800千卡,这样不会有热量剩余。1200千卡热量的参考食谱为:早餐,馒头半个、牛奶250毫升;午餐,米饭75克、瘦肉5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米饭75克、鱼75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1800千卡的参考食谱为:早餐,馒头半个、鸡蛋1个、牛奶250毫升;午餐,馒头1个、瘦肉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馒头1个、豆腐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睡前,牛奶250毫升、咸饼干3-5块。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除了跟饮食有直接关系,与遗传也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对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来说,父母体重均正常,他们后代肥胖发生率不超过10%;而父母都肥胖,后代肥胖发生率超过70%。因此,为了我们后代的健康,还没有当父母的朋友们也要管理好自己的体重。”汪芳说。

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有科学的运动。汪芳表示,运动光“动了”是不够的,运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可重复的多个大肌群参与的,旨在促进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的身体活动,并非没有卧床或静坐就等于进行了运动,日常活动不能代替运动。

“运动的能量消耗是安静的几倍及几十倍。1小时静坐消耗80千卡,1小时走路消耗180千卡-200千卡,1小时跑步消耗500千卡-700千卡。”汪芳表示,运动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和游泳等。运动要适当,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适度。如果有条件,每天都要运动30分钟,至少要保证每周运动3次。

汪芳建议运动要有恒、有序、有度地进行。汪芳介绍,可以通过“心率估算法”判断运动的强度。一般来说,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会维持在(60-100)次/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公式为:最大心率*(60%-70%),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一个45岁的男性,最大心率是220-45=175,中等强度范围就是175*(60%-70%)=(105-122)次/分钟。如果该男性运动后心率在上述区间,那么他做的就是中等强度运动,超过即为高强度,反之就是低强度。

汪芳特别强调,运动要讲科学,切忌随意锻炼,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等,循序渐进地进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疫情给了大家变胖的机会,有人牢牢抓住了它

【关键词:肥胖】

疫情给了大家变胖的机会,有人牢牢抓住了它

武汉小伙子林舟(化名)从小就爱美食不爱运动,身高1.78米的他,体重曾经在200斤左右。疫情期间,因为多吃少动,6月,他的体重飙升至556斤,身体负荷不了,躺下来难受,呼不出气,曾打120求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上门为林舟做了核酸检测和住院前检查。医生表示,肥胖导致了林舟急性心衰,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入院后,林舟接受了彩超、睡眠监测等各项检查和对症治疗。一个多星期后,林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疫情期间,饱受体重增加困扰的人实在不少。今年4月,本报对3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期间,73.7%的受访者体重增加了。受访者认为增重的三大原因是运动量少、作息混乱和多餐多食。

【专家建议】: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超声心动图室主任汪芳:

肥胖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人的预期寿命或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可能引发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已证实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

医学上有对于肥胖相关的判定方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程度在±10%之间为正常,10%-20%之间为超重,20%-30%之间为轻度肥胖,30%-50%之间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大于100%为病态肥胖。

现代治疗肥胖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运动、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和社会支持、药物和手术等。其中,生活方式干预非常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贵在坚持;戒烟限酒,受益无穷;保持乐观,心理平衡。

合理的饮食结构需要控制总热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要分解和代谢,之后产生热量供人体消耗。消耗热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维持生命基本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体力活动和其他消耗。当供给的热量多于消耗时,剩余的热量就会储存起来,机体更倾向于把这部分热量变成多余脂肪。进食过多的食物,消耗偏少;饮食正常,但是体内消耗不足都可能导致出现多余脂肪。肥胖人比正常体重的人‘合成代谢’更亢进,意味着吃同样的食物,前者更容易合成脂肪保留下来。”汪芳说。

汪芳强调,控制摄入热量不意味着节食,也不可采用不吃主食这种极端的减肥方式。她表示吃饭要本着:早餐吃好、午餐按时吃、晚餐尽量清淡的原则。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尽量放缓吃饭速度,细嚼慢咽;少吃零食;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或手机。

具体到数值上,汪芳建议女性每天摄入1200千卡热量,男性1800千卡,这样不会有热量剩余。1200千卡热量的参考食谱为:早餐,馒头半个、牛奶250毫升;午餐,米饭75克、瘦肉5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米饭75克、鱼75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1800千卡的参考食谱为:早餐,馒头半个、鸡蛋1个、牛奶250毫升;午餐,馒头1个、瘦肉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馒头1个、豆腐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睡前,牛奶250毫升、咸饼干3-5块。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除了跟饮食有直接关系,与遗传也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对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来说,父母体重均正常,他们后代肥胖发生率不超过10%;而父母都肥胖,后代肥胖发生率超过70%。因此,为了我们后代的健康,还没有当父母的朋友们也要管理好自己的体重。”汪芳说。

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有科学的运动。汪芳表示,运动光“动了”是不够的,运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可重复的多个大肌群参与的,旨在促进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的身体活动,并非没有卧床或静坐就等于进行了运动,日常活动不能代替运动。

“运动的能量消耗是安静的几倍及几十倍。1小时静坐消耗80千卡,1小时走路消耗180千卡-200千卡,1小时跑步消耗500千卡-700千卡。”汪芳表示,运动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和游泳等。运动要适当,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适度。如果有条件,每天都要运动30分钟,至少要保证每周运动3次。

汪芳建议运动要有恒、有序、有度地进行。汪芳介绍,可以通过“心率估算法”判断运动的强度。一般来说,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会维持在(60-100)次/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公式为:最大心率*(60%-70%),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一个45岁的男性,最大心率是220-45=175,中等强度范围就是175*(60%-70%)=(105-122)次/分钟。如果该男性运动后心率在上述区间,那么他做的就是中等强度运动,超过即为高强度,反之就是低强度。

汪芳特别强调,运动要讲科学,切忌随意锻炼,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等,循序渐进地进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