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肥胖
肢纤细,惟独肚子胖?这次原因找到了
胖有很多种,有人胖得均匀,但有的人偏偏只胖一个肚子。
对于这种看起来不胖,但却肚子总是鼓鼓的人来说,即使想减肥,也不能像全身胖那种一样,单纯靠节食减肥。
因为很多时候,肚子依然瘦不下来。
所以想要知道自己为啥只有肚子胖,首先我们得知道原因在哪。
接下来就跟大家说说,这导致大腹便便可能的六种原因。
很多人四肢纤细,体重不超标,甚至还偏瘦,但就是肚子,特别是小腹会凸起。
这种普遍都是内脏脂肪偏多造成的。大家可以观察下自己,是不是日常很少运动,身体肌肉也不发达,脂肪主要沉积在腰腹部,
平常一般穿件宽松的衣服,基本上看不大出来有肉肉。
对于内脏脂肪多的人,如果只是小肚子胖,腰还细,那问题不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运动,特别是增肌、锻炼腹肌的运动。
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能帮助长肌肉)就好。
大家如何判断自己的腹部脂肪超标呢?除了一些仪器外,大家还可以用手把肚脐旁边1cm位置轻轻拉起来掐住,
如果厚度除以2大于1cm,其实也可以判断腹部脂肪过多了。
但如果是腰腹都胖的那种,其实就要多注意了。特别是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0cm。
这类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体型,很容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减重都不是最重要的了,把腰围减下来才更要紧。
肠胃问题,是中国人普遍都有的一个问题。像饭后胃部饱胀感、腹胀、嗳气打嗝等其实都属于肠胃消化不良问题。
而这些多与菌群失调有关,导致胃肠内产生很多气体,从而导致胃和肚子向外凸出。
对于这类人,一般饮食量不定,有时吃多,有时又太少。特别是有些女孩为了减肥节食,导致肠胃功能变差。
所以除了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外,
也需要做一些增肌锻炼,提高体能,做做腹式呼吸等。
如果排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不是腹部脂肪过多,也非胃下垂问题的话,那就有可能是骨盆前倾导致的。
如何判断呢,你可以试着调整姿态,把腰往后收,如果这样小肚腩不见了,腹部没那么凸了,那就很可能是骨盆前倾导致的腹部凸起。
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调整姿态来解决,具体的大家可以试试瑜伽中的一些体式。
营养不良,特别是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肚子就会凸出来。这是因为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发生胸水和腹水。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另外,还有一种因为便秘导致的肚子显大,这种一般进行通便就能消除。
如果近期有便秘或排便不畅,可通过增加膳食中纤维素的摄入,这样因此胀大的肚子会很快消减下去。
很多人其实日常小腹不凸,就是饭后会发生腹部凸起。
如果不是由于一次性吃很多东西的缘故,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因为有些人天生体型比较纤细,胸廓窄,胯骨小,导致可以容纳内脏的地方有所局限。
让肠胃没有更多的舒展空间,外加上腹肌薄弱,如此导致一吃东西,小腹就会凸起或者是胃部凸起。
面对这种情况,想要解决,只能说加强腹肌的锻炼,然后饮食忌暴饮暴食。
除了上述的那些原因,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新陈代谢减慢和机体功能下降等原因,身体很容易变成易胖体质,
变成了即使少吃也容易长胖。
这种胖,除了全身性的发福外,脂肪也容易向腹部囤积,所以你即使没有上述的那些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你的小肚子自然也会凸出来,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腹部脂肪过多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有腹部脂肪过多问题,那罹患身体代谢方面疾病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所以想要不胖、抵抗腹部以及内脏脂肪的囤积,就需要一直保持运动的习惯,特别是适当的增肌运动,以及饮食上注意蛋白质摄入,以及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
想要拥有好身材,想要肚子一直平平,是需要一直努力的,
不要想着自己这会20多岁还年轻,新陈代谢快,胖和瘦可能就一餐饭的事。
但是你知不知道,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提前消耗身体机能的,也就是说20多岁的人也可以是30多岁的身体,
这代谢一旦下去,想要它恢复就没那么容易了。
最后小编附了一个判断自己新陈代谢是否变慢的小测试,大家可以测试下,看看着这十二点,看你占了多少?
结果分析:
占了5个以下
你的身体代谢能力还不错,基本上是个不容易吃胖的体质,但是由于代谢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所以也不能够就掉以轻心,还是要注意饮食,不然中年发福可就难救了。
占了6—9个
你的身体代谢能力偏慢,如果年纪在28岁以下,那么你的代谢慢的原因可能不只是年龄增加的自然现象,而更多的是全身肌肉比较少,生活习惯不好等原因。
占了9个以上
你的基础代谢能力非常地弱,是个易胖体质,而且身体也出现比较多的健康问题。必须尽快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这样才能解决你的肥胖难题。
肢纤细,惟独肚子胖?这次原因找到了
胖有很多种,有人胖的均匀,但有的人偏偏只胖一个肚子。
对于这种看起来不胖,但却肚子总是鼓鼓的人的来说,即使想减肥,也不能像全身胖那种一样,单纯靠节食减肥。
因为很多时候,肚子依然瘦不到。
所以想要知道自己为啥只有肚子胖,首先我们得知道原因在哪。
接下来就跟大家说说,这导致大腹便便可能的六种原因。
之前狗狗直播的时候就跟大家谈过内脏脂肪的问题,很多人四肢纤细,体重不超标,甚至还偏瘦,但就是肚子,特别是小腹会凸起。
这种普遍都是内脏脂肪偏多造成的。大家可以观察下自己,是不是日常很少运动,身体肌肉也不发达,脂肪主要沉积在腰腹部,
平常一般穿件宽松的衣服,基本上看不大出来有肉肉。
对于内脏脂肪多的人,如果只是小肚子胖,腰还细,那问题不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运动,特别是增肌、锻炼腹肌的运动。
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能帮助长肌肉)就好。
大家如何判断自己的腹部脂肪超标呢?除了一些仪器外,大家还可以用手把肚脐旁边1cm位置轻轻拉起来掐住,
如果厚度除以2大于1cm,其实也可以判断腹部脂肪过多了。
但如果是腰腹都胖的那种,其实就要多注意了。特别是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0cm。
这类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体型,很容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减重都不是最重要的了,把腰围减下来才更要紧。
肠胃问题,是中国人普遍都有的一个问题。像饭后胃部饱胀感、腹胀、嗳气打嗝等其实都属于肠胃消化不良问题。
而这些多与菌群失调有关,导致胃肠内产生很多气体,从而导致胃和肚子向外凸出。
对于这类人,一般饮食量不定,有时吃多,有时又太少。特别是有些女孩为了减肥节食,导致肠胃功能变差。
所以除了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外,
也需要做一些增肌锻炼,提高体能,做做腹式呼吸等。
如果排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不是腹部脂肪过多,也非胃下垂问题话,那就有可能是骨盆前倾导致的。
如何判断呢,你可以试着调整姿态,把腰往后收,如果这样小肚腩不见了,腹部没那么凸了,那就很可能是骨盆前倾导致的腹部凸起。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是需要通过调整姿态来做的,具体的大家可以试试瑜伽中的一些体式。
营养不良,特别是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肚子就会凸出来。这是因为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发生胸水和腹水。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另外,还有一种因为便秘导致的肚子显大,这种一般进行通便就能消除。
如果近期有便秘或排便不畅,可通过增加膳食中纤维素的摄入,这样因此胀大的肚子会很快消减下去。
很多人其实日常小腹不凸,就是饭后会发生腹部凸起。
当然这其中排除一次性吃很多东西的因素。
这是因为有些人天生体型比较纤细,胸廓窄,胯骨小,导致可以容纳内脏的地方有所局限。
让肠胃没有更多的舒展空间,外加上腹肌薄弱,如此导致一吃东西,小腹就会凸起或者是胃部凸起。
面对这种情况,想要解决,只能说加强腹肌的锻炼,然后饮食忌暴饮暴食。
除了上述的那些原因,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新陈代谢减慢和机体功能下降等原因,身体很容易变成易胖体质,
变成了即使少吃也容易长胖。
这种胖,除了全身性的发福外,脂肪也容易向腹部囤积,所以你即使没有上述的那些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你的小肚子自然也会凸出来,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腹部脂肪过多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有腹部脂肪过多问题,那它罹患身体代谢方面疾病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所以想要不胖、抵抗腹部以及内脏脂肪的囤积,就需要一直保持运动的习惯,特别是适当的增肌运动,以及饮食上注意蛋白质摄入,以及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
而且说到这点,狗狗也想说,想要拥有好身材,想要肚子一直平平,是需要一直努力的,
不要想着自己这会20多岁还年轻,新陈代谢快,胖和瘦可能就一餐饭的事。
但是你知不知道,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把身体机能提前消耗的,也就是说20多的岁的人也可以是30多岁的身体,
反而这代谢一旦下去,想要它恢复就没那么容易了。
最后狗狗附了一个判断自己新陈代谢是否变慢的小测试,大家可以测试下,看看着这十二点,看你占了多少?
结果分析:
占了5个以下
你的身体代谢能力还不错,基本上是个不容易吃胖的体质,但是由于代谢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所以也不能够就掉以轻心,还是要注意饮食,不然中年发福可就难救了。
占了6—9个
你的身体代谢能力偏慢,如果是年纪在28岁以下的亲有这个问题,那么你的代谢慢的原因可能不只是年龄增加的自然现象,而更多地是全身肌肉比较少,生活习惯不好等原因。
占了9个以上
你的基础代谢能力非常地弱,是个易胖体质,而且身体也出现比较多的健康问题。必须尽快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这样才能解决你的肥胖难题。
参考文献
[1] 范志红,人不胖肚子为啥鼓起来[J]江苏卫生保健2019:42-43
[2] Victor Hng Hang Goh,William George Hart,Excess fat in the abdomen but not general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metabolic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Asian women[J]Maturitas 2018:33-38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肥胖是由于过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是多种其他疾病发生的基础。西医学中的单纯性(体质性)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属于本病范畴。其他具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肥胖,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于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若肥胖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历代医籍对肥胖病的论述颇多。最早记载见于《 黄帝内经》,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肥胖病的病因病机及症状,并对肥胖进行了分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有“肥贵人”的描述。《灵枢.卫气失常》根据人皮肉气血的多少对肥胖进行分类,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类型。病因方面,《素问.奇病论》记载“喜食甘美而多肥”;《素问.异法方宜论》还记载“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说明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除此之外,《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与其他多种病证有关,认识到肥胖可转化为消渴,还与仆击、偏枯、疲厥、气满发逆等多种疾病有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肥胖的病机及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金,李东垣《脾胃论》指出了脾胃功能与肥胖之间的密切的联系,认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虚弱,则少食而肥。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提出了肥胖具有多湿、多痰且气盛于外而歉于内的特点,认为肥胖应从湿热及气虚两方面论治。宋.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肥人多血实气虚,胰理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可伴气滞血痰的特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读.非风》记载了肥人多气虚、多夜湿,易致气道不利,故多非风之证。清.陈士铎《石室秘录.肥治法》认为:“肥人多费,乃气虚也。”故治痰须补气兼消痰,并补命火,使气足则痰消。清吴本立在《女科切要》中记载:“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痰湿与脂膜空塞之故也。”指出了肥胖与妇人疾病之间的联系。近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肥胖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学也对肥胖病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
[病因病机]
肥胖多内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 情志所伤、先天系赋等导致湿法提察内果,田着不行,形成肥胖。
1年老体弱 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中年以后,人体的生理机能由致脾之运化功能受损。进一步发展,则导致超量水谷不能化为精微,遂变生膏脂,随郁气之流窜而停于筋膜腔隙,形成肥胖。
3.劳逸失调《素问. 宜明五气》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之说。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水湿内停,形成肥胖。
4.先天禀赋阳热体质, 胃热偏盛,食欲亢进,食量过大,脾运不及,可致膏脂痰湿堆积,形成肥胖。
5.情志所伤七情内伤, 脏腑气机失调,水谷运化失司,水湿内停,痰湿聚积,亦成肥胖
肥胖的基本病机是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气郁、血瘀、内热壅塞。阳明阳盛,胃强者易于化热,胃热消灼,使水谷腐熟过旺。脾为太阴之土,喜燥恶润,易受湿阻,乃生痰之源。胃纳太过,重滞脾土,-则酿生湿热,进而化生痰湿;二则损伤脾阳,脾失运化而生痰湿。痰湿阻碍气机而致气郁。痰湿、气郁均可壅郁生热。痰阻、气郁、内热可形成瘀血。
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候。本虚多为脾肾气虚,或兼心肺气虚;标实为胃热、痰湿,痰湿常与气郁、瘀血、水湿相兼为病,故痰瘀互结、痰气交阻、痰饮水肿者常见。
临床病机之间的转化常见于三种情况。一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如肥胖早期阶段,胃强者过食肥甘,水谷精微超过机体的需要而化为痰湿,聚为膏脂,形成肥胖。但如长期饮食太过,加上痰湿郁遏,则可损伤脾胃,使脾阳不振、脾虚不运,也可导致胃失受纳,后天失养,正气渐耗,病性逐渐由实转虚,久则脾病及肾, 终致脾肾两虚。脾虚失于运化,痰湿内生,停于脏腑,阻于经络,气因湿阻,瘀因痰生,而致痰湿、气郁、瘀血相杂,从而转为以邪实为主之证,或正虚与邪实兼杂。二是病理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爽湿内停日久,阻滞气血的运行,可导致气滞或血瘀,而气滞、痰湿、瘀血日久,常可化热,转化为郁热、痰热、湿热或瘀热互结。三是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他病。(内经》中已经认识到肥胖与消瘴等病证有关,极度肥胖者,常易合并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形体肥胖为主要表现。
2.起病缓慢,病程长,常伴有身体沉重、头晕乏力、行动迟缓,甚或动则喘促等症状。一旦形成肥胖,不易短时间内减轻体重。
3. 常有嗜食肥甘、缺乏运动的习惯,或有肥胖病的家族史。可因长期过重的精神压力以及不适当地服用药物诱发。
4.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他病,易合并消渴、眩晕、中风等。
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腹围、血压,进行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皮质醇、睾酮等检查,计算体重指数可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腰围或腰臀比可反映脂肪分布,必要时行CT或MRI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检查,也可通过身体密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定体脂总量。
(二)鉴别诊断
1.水肿两者均形体肥胖 甚则臃肿。肥胖多因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先天嘉赋等原因引起,经治疗体重可减轻,但较慢。水肿多因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久病劳倦等导致,以颜面、四肢浮肿为主,严重者可见腹部胀满、全身皆肿。经治疗体重可迅速减轻并降至正常。
2.黄胖两者均有面部肥胖。 肥胖多由于年老体弱、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所伤、先天禀赋等原因引起。黄胖则由肠道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
[辨证论治]
1.胃热火郁
临床表现: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可有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千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代表方:白虎汤合小承气汤。
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小承气汤由大黄、积实、厚朴组成。前方清泄阳明胃腑郁热:后方通腑泄热,行气散结。若消谷善饥较重、口苦、嘈杂,加黄连:若口干多饮较重,加天花粉、葛根;若热盛耗气,症见疲乏、少力,加太子参,甚者可用西洋参。2.痰湿内盛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脆害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化痰利湿,理气消脂。
代表方:导痰汤合四苓散。
导痰汤由半夏、天南星、橘红、积实、获苓、炙甘草、生姜组成:四苓散由白术、扶苓、猪苓、泽泻组成。前方燥湿化痰和胃,理气开郁消痞:后方利水渗湿。 若湿邪偏盛,加苍术,意苡仁、赤小豆、防已、车前子:痰湿化热,症见心烦少寐、纳少便秘、舌红苔黄、 脉滑数,可加竹茹,浙贝母,黄芩、黄连、瓜萎仁等;痰湿郁久,重阳气机,以致疲瘀交阻,佯见舌暗或有瘀斑者,可酌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泽兰等。
3.气郁血瘀
临床表现: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性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解郁,活血化瘀。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枳壳、柴胡、桃仁、当归、红花、川芎、牛膝、赤芍、生地黄、桔梗、甘草组成。本证易于化热,若舌苔偏黄,可加栀子、知母;兼见便干难排者,加三棱、莪术、大黄:若兼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阳接者,加水蛭、淫羊藿;月经稀少,加月季花、泽兰、益母草。
4.脾虚不运
临床表现: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更为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防已黄芪汤。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山药、茯苓、莲子、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组成:防已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前方健脾益气渗湿;后方益气健脾利水。若身体困重明显,加佩兰、广藿香;若浮肿明显,加泽泻、猪苓;若兼脘腹痞网,加半夏,或合用平胃散。
5.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可见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化气。
代表方: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由炮附子、桂枝、白术、获苓、生姜、白芍组成;苓桂术甘汤由获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前方温阳利水:后方健脾利湿,温阳化饮。若嗜热食而恶冷饮者,加炮姜:若气虚明显,乏力困倦者,加太子参、黄芪;若兼肢厥者,加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