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足弓累(足弓浮肿)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足弓是人体天然减震器,不治疗会影响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健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晓丽

足弓是人体重要部位。足弓具有弹性,可缓冲足部在走、跑及跳跃时的震动,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保护体内脏器,特别是大脑免受震荡,还可以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是“天然减震器”。一项针对6-14岁儿童的调查发现,19%左右的儿童患有扁平足、高弓足等现象,不仅影响外形美观,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足外科医师黄政做客本期《壹点问医》,来跟大家一起聊聊我们足弓问题。

高弓足和扁平足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

“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足弓高的就叫高弓足,足弓低平的就是扁平足。”黄政表示,高弓足和扁平足在生活中都比较常见,也很容易诊断,只不过很多人没有相关症状,或者没有发现。

“高弓足一般是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肌力肌腱不平衡,机体为了维持足部平衡,逐渐出现的代偿性畸形。”黄政解释说,比如遗传性运动神经源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瘫后遗症、脊膜膨出、脊髓空洞、脑膜炎、脑出血及神经系统肿瘤等,外伤也可导致高弓足。

黄政介绍,和高弓足类似,扁平足也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其中,先天因素包括遗传、足骨及韧带发育异常、跗骨联合、副舟骨、先天性垂直距骨等。后天因素则包括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继发、类风湿关节炎、肥胖等。

“高弓足和扁平足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黄政表示,门诊中经常见到一家三代都存在高弓足或扁平足的情况。

长期不治疗会影响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健康

黄政提醒:“这两种畸形都说明我们的脚有问题,长时间不治疗对健康。通常而言,高弓足都会伴随很多其他症状,包括跟腱挛缩,下蹲时需要把脚后跟抬起或者两腿分得很开才能蹲下,走路时足后跟不能着地,走路多了很累,脚趾呈现爪形,足内翻,脚底疼痛等。”

随着症状的持续和加重,脚的畸形还会逐渐影响膝关节、髋关节,导致我们的踝关节内翻、膝关节外(内)翻、髋关节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为治疗带来困难,“这些情况在门诊中都比较多见”。

对于扁平足而言,脚容易出现外翻,进而导致踝关节关节炎,“扁平足的人群,走路活动时脚内侧会感觉疼痛,活动多了都不敢碰,平时跳不高、跑不快,足外翻,走路姿势会有些外八,鞋底一般内侧磨碎重。”黄政说。

黄政表示,平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脱鞋光脚走路检查,看是否存在以上这些方面的异常。

如果畸形严重或影响肢体功能,应及时矫正

“如果只是存在轻度的高弓足或者扁平足,没有伴随其他畸形,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不需要特别处理。”黄政说,其实很多运动员也是扁平足,不影响正常运动。

如果畸形加重,或影响到肢体功能,就必须治疗,否则程度只会不断加重。“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现在定制的矫形鞋垫、矫正支具等发展也很快,用这些辅助支具也可矫正足弓畸形,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矫形鞋垫和支具都没有效果,或者疼痛严重,就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并不复杂,微创手术就能解决。中重度的可能需要截骨矫形功能重建手术,恢复比较慢。”黄政说。

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发现足部畸形都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黄政提醒:“首先确诊畸形的原因,然后再确定治疗方案和时机,越早干预治疗越简单,花费越小,对身体的影响也越小。”

在日常生活中,中重度的高弓足和扁平足都应该尽量避免剧烈活动,肢体畸形再加上活动量过大,会导致关节损伤加速。扁平足可以选择足弓高一点的鞋,子,使用足弓垫维持足弓。最好每天自检脚的情况,受伤的话要及时就诊。

保守治疗拇外翻,贵在长期坚持

拇外翻俗称大脚骨,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拇外翻就是拇趾向外侧偏斜,拇趾内侧的关节隆起膨大,有时可能还会有红肿炎症等,还可能同时有拇趾挤压外侧足趾等方面的畸形。”黄政说。

“爱穿高跟鞋、尤其是尖头高跟鞋的女性,患拇外翻机率要相对大些。”黄政表示,文献报道有些非洲国家平时不穿鞋的人患拇外翻机率很低,说明穿鞋或者说穿窄小鞋、高跟鞋是引起拇外翻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族史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黄政表示,经常碰到一家好几个人一起来医院做手术的情况。此外,高弓足、扁平足、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等都会继发出现拇外翻。

除了可能引起走路疼痛等,单纯的拇外翻对健康影响不会特别明显,有些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以前裹脚的女性基本都会有拇外翻的情况。”

黄政表示,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脚底疼痛、无法行走到医院就诊,其实原因就在于拇趾外翻。“这种情况下我们走路时脚的负重点发生改变,最终引起疼痛,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手术矫正拇趾外翻,同时恢复脚部正常的负重结构,疼痛就能缓解。”

很多患者想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矫正拇外翻,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和轻度拇外翻的患者,对此,黄政表示,要想有效果,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平时可以穿五指袜,在家可以穿分趾凉鞋,还可以给脚做做按摩,放松一下关节,做足趾锻炼,包括足趾拉伸,睡觉的时候佩戴矫形支具。”

为了预防拇外翻,黄政提醒大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脚形的鞋子,尽量减少穿高跟鞋或者窄头鞋。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孩子不爱运动总说累?要注意观察足弓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上小学的乐乐最近几个月越来越不爱动了,跑跳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喊“脚累”“不舒服”,父母带乐乐去看医生,才发现问题出在足弓异常。医生提醒,孩子扁平足不一定需要矫正,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找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扁平足还可能

影响腿形和体态

所谓扁平足,主要指缺失正常足弓,导致脚失去了足弓的弹性缓冲功能。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关节骨病外科副主任林荔军表示,有扁平足的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脚容易累甚至疼痛,尤其在稍长时间的站立或稍远距离的行走后。此外,弹跳也不太好。

林荔军提醒广大父母,如果孩子动不动喊“脚累”“脚不舒服”“脚痛”,不愿意走路,不愿意多运动,可能不是懒,而是因为扁平足。

此外,扁平足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向内弯曲脚掌,使行走变得更加轻松,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双脚看起来有点内八字。此外,往往可能还伴随有膝外翻、髋外旋、X形腿、O形腿、长短腿等问题,不止影响体态,还可能导致足内侧、踝内侧、膝关节内侧等承受的压力大,致使这些负重关节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增大。同时扁平足也会导致小儿的背痛及后期的退行性关节病变。

并非所有扁平足

都需要矫正

据我国多地中小学生健康监测检查发现,七八成中小学生有足弓异常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扁平足。

儿童扁平足主要分为弹性扁平足(约占95%)和僵硬扁平足(约占5%)两大类。弹性扁平足是生理性的,主要表现为坐位时足弓存在而站立的时候足弓消失,很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僵硬扁平足是非生理性的,主要表现为距下关节的显著活动受限,常常合并跗骨融合和神经肌肉疾患,相对少见。

扁平足都需要矫正吗?林荔军解释,对于婴幼儿,由于足弓发育不全、足底脂肪垫、足底肌肉韧带张力不足等原因,几乎都存在外观上的扁平足,是人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中的一部分。足弓的发育过程也是儿童足部神经肌肉组织发育反馈的过程,而且人的足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持续增长,在出生后的前十年一直在改变之中。因此,通常认为诊断扁平足的时间为7~10岁左右为好。

林荔军提醒,对于发育过程足弓的变化的停止判断,一般认为三个指标:一是生长发育的停止,二是骨生长骺板的闭合,三是固定的足部姿势变化。所以在此之前,如果存在着明显的扁平足症状和体征,可以选择进行矫正,而且最好是趁早矫正,进行足弓重塑。一旦等到孩子成年后再矫正,就只能暂时性改善症状。

矫正鞋垫

需量身定做

扁平足的矫正,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方法。林荔军表示,对于疼痛性弹性扁平足,保守矫正方法包括运动调整、按摩、非甾体抗炎药等。对于不合并跟腱紧张的有症状性扁平足,首选推荐穿戴矫正器械,如矫正鞋垫等。但对于同时患有跟腱紧张的患儿,由于矫正会对跟腱造成压迫,穿戴矫正鞋垫可能会加重疼痛,因此推荐跟腱拉伸和小腿肌肉拉伸活动。

当前,某宝上的网店或鞋店里,经常打出“矫正鞋垫”的噱头,有些家长知道孩子有扁平足后,会给孩子买来现成的直接用,但有的用了觉得症状改善了,有的却抱怨更不舒服了。

林荔军表示,现成的矫正鞋垫虽方便,却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虽然都是扁平足,但每个孩子的足弓情况都不一样,同时因为足弓的不同,会导致足底部的压力不同,如果采用一体化的矫形鞋垫会导致压力的异常分布或集中,从而进一步影响足弓的发育。因此,矫正鞋垫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个体化验配——医生需要对孩子全身的骨骼发育进行严格评测,综合身体各方面因素进行量身定做,否则,不但扁平足得不到矫正,反而有可能加重症状。

人到中年,足弓就渐渐“塌”了!一个脚印看出足弓高低

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作为人类特有的足部骨骼形态,它也是“安装”在身体最底端的缓冲装置:

从高处落下时减震、前进跳跃时发力……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足弓的存在感不强,但它始终默默维持着足部结构的稳定。

人到中年,你会发现脚心离地面越来越近,走路越来越累,足弓似乎在不断“塌陷”。

这张长在脚底的弓,是不是越“绷”越好?《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足弓对身体的影响。

受访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研究所所长 王安利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博士 贾学恕

足弓,长在脚底的“发动机”

足有两个不同方向的足弓,横弓及纵弓,纵弓又有外侧纵弓和内侧纵弓之分。

内纵足弓:避震器

弓形高,弹性大,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外纵足弓:维稳器

弓形低,弹性相对差,与维持平衡和保持身体站姿有关,影响着身体移动时重心移转的路径。

横弓:推进器

行走时帮助身体向前推进。

这三张弓构成一个三角结构,对我们的脚进行支撑,维持足弓的形态,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状、韧带及肌肉的坚强有力。

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脚心离地越来越近,甚至足弓塌陷,走路容易累,休息后站起来开始行走时更严重。

足弓常悬空以缓冲震荡,保护大脑和内脏,使人有很好的弹跳性。如果足弓塌陷,脚底的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足部韧带过分拉扯,最终严重影响行走。

足弓是越高越好吗?

脚型的划分通常以足弓的高低为标准,分为高弓足、正常足和扁平足(低弓足)。

先来看看正常足弓↓

低足弓

与正常足弓相比,低足弓在运动过程中不能起到良好的震荡吸收和缓冲作用,更多地是依靠膝、踝关节代偿,容易导致膝关节或小腿痛。

高足弓

高足弓呈爪型,理论上具有更强的弹跳能力,但同时受到的伤害也更大,因为高足弓不能及时释放震荡产生的压力,容易发生足底疼痛、崴脚等情况。

高、低足弓的人长时间运动、过度疲劳都可能导致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甚至并发关节炎症等。

足弓高低并不是天生的,新生儿的脚底完全是扁平的,在足弓发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跑跳锻炼,足部就不会形成良好支撑。

走路时小腿发力不均衡,最终使多数低足弓的人表现为“内八字”和“X”型腿,鞋跟内侧易磨损;高弓足的人走路呈“外八字”和“O”型腿,鞋跟外侧易磨损。

一张纸判断足弓形状

生活中自测足弓高低的常见方法有2种。

足部水印自测法

取一张A4纸,平铺在地面上;双脚微微打湿,踩在纸上,印出脚型。然后双脚离开,通过留下的印记判断自己的脚型。

左为低足弓,中间为正常足弓,右为高足弓

可以看到,足底偏中间的位置有一块空白。正常情况下,空白部分的宽度应占整个足宽的2/3;如果<2/3,则为低足弓或扁平足;>2/3,则为高足弓。

手指检测法

双脚踏在地面,将手指从足的内侧塞入,正常足弓可以达到足底中部,若塞不进去则为扁平足,而高弓足几乎可以达到足外侧。

4件事让足弓更适配身体

对成年人而言,足弓虽已成型,但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适当矫正或弥补。

脚趾抓毛巾

适用于扁平足,使足内在肌得到充分锻炼,减少髋膝踝的代偿作用。

将毛巾平铺于地面,单脚踩在毛巾上,用脚趾不断抓毛巾,注意脚跟不要抬起,有酸胀感后换另一只脚练习。

勾绷脚练习

适用于高弓足,可以牵伸到小腿后侧肌肉,增强行走时的稳定性。

勾脚时,脚尖最大限度勾起,脚跟往远蹬;绷脚时,脚腕伸展,脚背向上拱,脚尖向下压,与腿部尽量形成一条直线。

脚底滚网球

足弓高的人通常足底筋膜较紧,可通过滚网球适当放松。双脚交替踩在网球上,前后滚动。注意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鞋

扁平足由于足弓缺少支撑力,在挑选鞋时应考虑鞋底带有支撑能力的鞋型;高弓足因缓冲效果差,应选择减震效果好的鞋。

此外,有些人认为高弓足适合弹跳,扁平足不适合任何运动,并没有这些说法,三届奥运短跑冠军尤塞恩·博尔特就是扁平足。

高、低足弓的人如果想要减少弹跳带来的不适,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以减少足部与地面的接触。▲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