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湿斑(肥胖导致身上有斑)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肥胖人群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小心脂溢性皮炎

“油腻”一词曾被评为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意思是用来形容某人活的不清爽、不体面、不优雅,是对某些中年男子特征的概括描述。然而当夏天来临,肥胖的朋友们如果经常出现油腻的感觉,则需要警惕,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出现。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反复发作。该病好发于成年人和婴儿,有研究显示,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5%。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腋窝、乳房下及腹股沟等部位。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上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易患脂溢性皮炎的人,可能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而诱发此病。而遗传、感染、酗酒、饮食失调、一些可以导致皮脂分泌增高的因素(见天地链接)、神经功能障碍(如帕金森等)、免疫功能失调(如艾滋病等)、皮肤病(如痤疮、银屑病、酒糟鼻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则是出现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脂溢性皮炎的典型症状

头皮

患者梳发时有多量灰白色头皮屑、典型红斑,附着油腻性脱屑,伴有轻度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伴有糜烂、渗出,散发皮脂分解的异味,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颜面部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容易导致面部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胡须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如果受波及,可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而当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出现脂溢性外耳炎。

躯干部

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常为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皱褶部位

在乳房下、腋窝、脐部、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皮肤褶皱、摩擦多汗的部位,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有渗出。

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脂溢性皮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

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和心态,避免焦虑。

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食用些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小麦麸、麦芽、大豆、甘蓝菜、糙米、燕麦、花生、胡桃、绿叶蔬菜、蛋类。

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定期用温水和温和洗漱用品清洗,洗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天气寒冷干燥时,注意加强皮肤控油与保湿;天气炎热时,注意防晒。日常穿着宽松、质地柔软的服装,减少皮肤摩擦。

对于头皮或胡须等附着鳞屑、黄痂者,可以使用矿物油软化后再清理。避免使用发胶、染色剂等美发产品或刺激性洗发用品。需注意的是,当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或黄痂,或伴有瘙痒、糜烂、渗出时,假使常规护理不能缓解症状,须及时就医。

天地链接

哪些原因会导致人体皮脂分泌增高?

1.先天皮脂腺发达,分泌功能旺盛。

2.内分泌紊乱主要是雄性激素分泌增加,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

3.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是机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生理过程,同时也是细菌和酵母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B6容易引起脂溢性皮炎。

肥胖者更易染皮肤病 减重有利皮肤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体型也越来越“富态”,肥胖成为现代人的“流行病”。很多人知道,肥胖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也是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致病因素。但是,不为人知的是,肥胖也可以引起一些列皮肤病。

肥胖的人易患皮肤病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相对于体重偏瘦的人,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湿疹。肥胖的人发生的湿疹被称为痰饮水湿内蕴肥胖。主要是因身体的排水功能差。肥胖发生的湿疹主要以臀部和大腿浮肿突出。因为肥胖体内水湿内停,导致的脾虚不而能化湿。湿久生热在外因过敏源,比如接触到花粉或者毛屑等就会引发湿疹。因此肥胖的人要适当的进行减食和运动锻炼。

寒冷性脂膜炎:皮下脂肪层中的脂膜,在天气寒冷时受到刺激,会引起脂肪层血管收缩,导致脂肪细胞因缺血而变性、坏死,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尤其是那些末梢循环不良、体质肥胖、皮下脂肪丰满又不爱活动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寒冷性脂膜炎。寒冷性脂膜炎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或斑块,表面温度降低,颜色为青红色或青紫色,质地较硬。可伴有轻度的痒感和疼痛感,严重者可出现溃破。

脂溢性皮炎肥胖也会造成皮脂腺分泌活跃,容易患脂溢性皮炎,脂溢部位可附有黄色的鳞屑、丘疹以及与毛囊一致的点状斑,其后产生黄褐色痂皮。皮脂溢出也会增多,使毛囊血液供应减少,毛发的营养和正常生长受到限制。皮脂腺内胆固醇分泌增加,也会堵塞汗腺和皮脂腺,降低头皮的代谢,使毛发容易脱落,形成秃顶。

其他皮肤问题:

(1)肥胖者因皮肤皱褶区(fold area),例如:腋下、腹股沟的摩擦及出汗增加,易产生所谓的对 摩疹 (intertrigo) 以及后续的霉菌及细菌感染的形成 。

(2)过度肥胖及运动的不足,会导致静脉压力升高,而形成所谓郁血性皮肤病变(stasisdermatoses),其好发于下肢,易造成静脉曲张及腿部溃疡之情形。若是淋巴循环系统也受到静脉压力升高之影响而阻塞,则会发生淋巴性水肿。

(3)黑色棘皮症:部份肥胖者可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皱褶部位,产生一种外表呈现棕黑色之皮肤表皮增厚的斑块。

(4)肥胖者因易大量出汗,而易在皮肤产生局部发炎或皮疹。

(5)因皮肤病(如:身体免疫 性疾病)需长期使用类固醇之患者,可能造成所谓的医源性库欣氏症候群 (Iatrogenic Cushing,s syndrome) 而造成躯体肥胖、水牛肩及月亮脸等肥胖模样。

内分泌失调,又胖又丑!老教授:坚持5点,去掉色斑瘦出杨柳腰

现在的女性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长期化妆等诸多因素,容易扰乱气血运行,导致身体机能紊乱,而出现内分泌失调。现在的女性,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内分泌失调上的问题,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当内分泌失调的时候,往往身体上会出现一些小的症状,比如说:脸上经常长痘痘,莫名其妙的就会发胖,脸上的斑点越来越多,经期紊乱等等!

内分泌系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失调,是最为常见的生理因素。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内分泌失调的人群在不断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女性不知道自己存在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只是感觉自己胖了就去减肥,痤疮就去痘痘,脱发就来强肾,可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如何自检自己是否内分泌失调了呢?

1、 脸上开始长斑:内分泌失调会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会刺激身体中酪胺酸酶的活性,从而分泌出大量的黑色素。过量产生的黑色素,会在肌肤真皮层中逐渐的沉积,慢慢的就会形成色斑。

2、 脸上长痘痘:内分泌紊乱会导致皮脂腺分泌油脂旺盛,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毛孔堵塞,引发痘痘。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在经期的时候,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痘痘。这也是很多女性非常烦恼的问题,每次来例假都会长满脸的痘痘。

3、 脱发:女性一般在产后三四个月,或者更年期阶段,口服避孕药后造成内分泌紊乱,导致头发脱落严重,出现斑秃,头发稀疏等。现在女性的压力很大,加班过多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掉头发,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4、 易怒、暴躁:尤其以更年期和月经期的女性为主要表现,内分泌紊乱时会明显有情绪不稳,痛经,脾气暴躁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表现。

5、 肥胖:即使吃的不多,也难以减肥成功,如果之前进食了比较多的甜食,高脂肪的食物,也会诱导内分泌的失调,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并且会诱发一系列的代谢类疾病,要重视。

6、 睡眠紊乱:睡眠状态发生异常,有的时候很嗜睡,有的时候又失眠,睡眠质量低下等等,都有可能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

出现3个以下,表示内分泌基本正常,无需过多干预;占4~8条,提示有内分泌失调,需要调整;占9条以上,预示内分泌失调严重,需要加以干预。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1、 泡脚

经常泡脚,泡澡能够促进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尤其是采取反复入浴的方式,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改善肤色,去色斑,同时稳定内分泌的水平。

2、 稳定内分泌激素

如果一些习惯都无法改变内分泌水平的话,就需要借助外力,比如补充鹿胎茸粉,通过它来稳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卵巢等的功能,抑制卵巢功能亢进,也能预防甲减,是比较理想的稳定内分泌的选择。

3、 不要熬夜

在大脑紧张工作时,细胞空隙间积累的废物就会一直堆积,只有在睡眠时间,这些废物才能被清除。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3时是美容时间,也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脸色偏黄、长黑斑和青春痘等问题。

4、 少吃外卖

尽量自己做饭,减少吃外卖和快餐的次数,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均衡饮食,均衡营养。

5、 情绪稳定,不生闷气

很多女人都爱生闷气,可是《素问·举痛论》告诉我们“百病生于气也”。假如心里有特别不痛快的事情,情志会感到抑郁,气机则会阻滞,也就出现了肝气郁结之证。大家别觉得“肝气郁结就是生生闷气,过一段时间就好了”,闷气过一会儿是好了,可是时间长了,脸上会长黄褐斑,月经不调和妇科病也会找上门来。